查看原文
其他

否认交易是否就可以“金蝉脱壳”?


真案例|少踩雷|多当心


2022/7/11

第89期

本期案例来自:@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




《否认交易是否就可以“金蝉脱壳”?》



在国际贸易中,一宗交易中可能会同时存在合同签署方、代理人、收货方等多个主体,贸易关系错综复杂。特别是在非洲欠发达的内陆国家地区,某些海外买方利用复杂的贸易关系,企图通过否认交易而逃避付款义务。本文即是讲述一宗乌干达买方的恶意拖欠案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案例概述

辽宁某出口企业Y公司向乌干达买方M公司出口一批石化产品,合同金额共计10万美元。因M公司在应付款日后拖欠付款,Y公司遂向中国信保报损。然而,当中国信保海外渠道向M公司调查追讨时,M公司却全盘否认与Y公司的交易,并称本案涉嫌第三方欺诈。


▲本期案例人物关系图


面对此种情形,中国信保除了常规性的案件调查方式外,从单据流、货物流、历史交易等多个角度对本案进行了剥茧抽丝的深入调查,发现不仅在本案项下,Y公司与M公司有完整的签约、交货等记录,而且在历史项下,两公司之间也有同样模式的交易。针对上述客观事实,中国信保分别从贸易单据核查、货物流调查、历史交易排查、法律相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终确认了Y公司的债权成立,支付了保险赔款,并且继续向M公司主张债权。



案件启示

经过对本案的总结,关于买方身份问题,值得引起广大出口企业的深入思考:


1.合同买方确实违约,

但以否认交易为借口逃避债务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老买家。在此情况下,出口企业是否留存完整的交易流程证据,将是对合同买方能否主张债权的重要证据材料,以还原完整的交易过程,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因此,建议出口企业务必要注重过程管理,注意留存交易过程中关键性证据,并在合同买方违约时,还原事实,据理力争。在投保中国信保信用保险的情况下,建议出口企业及时向中国信保通报风险,中国信保也将会协助出口企业向合同买方施加压力,追讨欠款。


2.合同买方确实无辜,

其名称被第三方以欺诈为目的冒用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大买家或新买家。建议出口企业在交易之初,要注意从“买方”联系人名片、邮件、社交软件等沟通信息捕捉蛛丝马迹,可以通过查询合同买方官方公开信息、通过中国信保调取资信报告等有效途径,审慎识别对方身份,必要时应自行或通过可信任的第三方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对于存在代理关系的业务,由于涉及法律规定比较复杂,建议加强对代理人身份及有效授权的识别,必要时可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开展有关业务。


一定分享

点赞发财

必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