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角 | 中元节夜话:德国的林葬风俗

多洛塔·萨卢斯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2024-09-22

今天,在德国有大约300处森林墓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 Sławek Młynarczyk


有些人选择将自己的亲人埋葬在主干道附近,因为他们本人也已经上了年纪了,不愿意再穿过一大片森林去探望自己的爱人。另外一些人则更喜欢私密、安静的地方。他们希望在隐秘的大自然中,完全不受打扰地与自己逝去的亲人相处。他们带来野营垫子和书籍,在这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此外,还有一些人会把一家老小都带来,在这里举办野餐会。他们给自己自拍,同时也给树木照相,然后与以前拍下的照片做比较,看看这棵树是否又长大了一些。


“在这里不允许献花,否则的话,你将感受不到洋溢在森林里的大自然气息。”


作者:多洛塔·萨卢斯(Dorota Salus)



🌲🌲🌲


“哈罗德不想举办中规中矩的葬礼。他不希望在他过世后再被人们喋喋不休地谈论”,拉尔斯讲道,这位来自下萨克森州吕内堡(Lüneburg)的音乐家、教师曾经在一年前参加过一场森林葬礼。“我们九个人都是哈罗德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开车来到巴伦多夫(Barendorf),这里距离吕内堡大概只有八公里。他的家人都没有到场。一位墓园工作人员将哈罗德的骨灰罐交给我们,然后我们一起走到这棵树前,将我们这位朋友的骨灰安葬在这里”,拉尔斯讲述着经过。


“在这棵树下的地面上已经事先挖好了一个洞,上面盖着一块木板,并用松枝装饰着。“我们在此之前已经商量好了,我们要单独与他告别,而不需要请葬礼致辞人”,拉尔斯回忆说。当朋友们围着墓地站成一圈后,每个人都会谈起自己与哈罗德的交往,讲述他们共同相处时发生过的一些故事。“整个过程非常美好。发自肺腑的言语,既不生硬,也不做作。就是朋友们为某个友人共同做的一件事而已,就这么简简单单”,拉尔斯叙述道。最后,他们打开了一瓶葡萄酒,一起举杯向逝者敬酒。“因为哈罗德特别喜欢葡萄酒,而且,他也喜欢与人打交道,热爱生活。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这样的仪式很适合他”,拉尔斯向我解释说,然后,又补充道:“是哈罗德自己决定要举行这种形式的葬礼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也不想为他的家人增添打理墓地的负担。”


拉尔斯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吗?完全没有。对于传统的葬礼,他一直都觉得那里的一切——从墓碑和墓石、花环、坟墓灯柱,到各种仪式,从根本上都是多余的。“逝者不是活在墓碑上,而是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他们将继续活在我们的心里。这才是我愿意去关注的”,拉尔斯最后总结说。而且,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后也被安葬在森林墓地里。

墓碑、花环和坟墓灯柱都是不必要的。“逝者不是活在墓碑上,而是活在我们的心里。”,拉尔斯说。而且,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后也被安葬在森林墓地里。| © Pexels


山毛榉林,而不是墓碑

从森林里出来时,我迎面遇到了几个采蘑菇的人,他们带着一只白色的狗。跟在他们身后的是一位穿着运动服、带着耳机的年轻人。很快,我又看到几个热热闹闹谈天说地的退休老人走到了停车场。这些不免让我渐渐心生怀疑,我是否真的找对了地方。我所在的这个地方,与其说让人联想到墓地,不如说更像是山间的徒步旅行休息区。在这里甚至还有信息布告牌,不过那上面写的不是山脉的海拔高度,而只是列出了三片林区,那里的树木都有编号。当我走过去看指示图的时候,一位女士向我走来。她就是我事先约好在这里碰头的伊尔卡。


我们在林间散步,而随着我们往森林深处走得越远,我就越来越觉得自己所在的地方并不是墓园。“没错,确实就是这种感觉”,伊尔卡说,她在这片地处柏林附近的梅伦贝克区宁静森林墓园(FriedWald Mühlenbecker Land)担任负责人。


“这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墓地,那类墓园从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我们传统的丧葬文化。在这里没有花束,也没有蜡烛和墓碑。这里是一片林地,是一片大自然。同样,这里的人们和他们的骨灰也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切都应该自然而然地存在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不会将埋葬逝者的具体位置标示出来的原因。”伊尔卡解释道。而我紧盯着地面,心想会不会我们所站之处正是某位逝者的安息之地呢?“这完全有可能”,伊尔卡一边说着,一边带我走向一片茂密的山毛榉林。

伊尔卡是这片地处柏林附近的梅伦贝克区宁静森林墓园的负责人 | © Sławek Młynarczyk


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有些树上挂着一块黑色木板,或者绑着丝带。但是,大部分树木都没有标志。“这片森林只有85年的历史。而对于山毛榉树来说,就算它们已经有400多年树龄了,我们还是会认为它们相当年轻”,伊尔卡告诉我。她很了解大自然,尽管事实上她在大学攻读的专业是宗教学。2001年,她加入宁静森林墓园公司,那个时候,这家公司在德国还无人知晓,它才刚刚创办,对于很多人来说都非常陌生。而且,在20年前,安葬在森林里对于大部分德国老百姓来说还完全是不可思议的。


悄无声息的起步

森林墓园的理念最早出现在瑞士,那里的殡葬法律不像德国的那样严苛。逝者的骨灰不仅可以安置在墓地里,而且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说撒播在野外或者树林里。而当德国人也同样希望自己逝去的亲人能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永远安息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从那位南方的邻居那里寻求帮助。一家开在达姆施塔特市(Darmstadt)的小型公司为德国人提供这方面的服务,这间公司是由律师佩德拉·巴赫(Petra Bach)创办的。

火化是安息在森林墓地里的前提条件。| © Sławek Młynarczyk

“与我在律师圈认识的一些同行相反,我深信,这种丧葬理念在未来会被人们广为接受,而且也与时代的社会变迁相适应”,这位公司创始人写道。不过,那个时候很多人却不这么看。“荒唐!一个达姆施塔特人竟在售卖瑞士树木下的墓地”,这是《图片报》上的一则标题。与此同时,有传言说,这家公司其实是一个宗教组织,其所代表的教派将对德国的传统构成威胁,并且它正在进行一些相当可疑的秘密行动。但是,最终在2001年,佩德拉·巴赫还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人在北黑森(Nordhessen)的一片森林里选下了德国的第一座森林墓园。


时至今日,德国境内大概有300座森林墓园,而且其数量还在不断地增加。宁静森林墓园公司运营着这其中的74座森林墓园,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13.6万逝者在这家公司将近3500公顷的森林墓园中找到了最后的安息之地;而到目前为止,为自己在宁静森林墓园选定一棵树木或一块地方的人已经超过32.4万了。所有森林墓地都是与所在地的市政当局、教堂和林地所有者合作设立的。墓地使用者和墓园公司会共同签署一份墓地使用合同,合同上所规定的99年使用期限是从墓地投入使用时开始计算的。


一开始,森林墓园大多数都选址在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区的附近,因为那里的居民能够以相对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各种新鲜事物。而很久以来,人们都不必继续这么做了。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在3000名德国受访者中,有35%的人表示,他们可以接受被安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一开始,森林墓园大多数都设在大城市和人口密集区的附近,因为那里的居民能够以相对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各种创新。而很久以来,人们已经不用再这样做了。| © Sławek Młynarczyk


将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降至最低

我一直专注地跟在伊尔卡身边,随着她一起从主干道上走下来,来到一棵扎着蓝色缎带的橡树旁。宁静森林墓园的运营规则很简单,有意者有两种选择:要么申请某棵树木的使用权,一株树木最多可以拥有20个位置——即所谓的“家庭之树”,其价格在2490欧元到6990欧元不等,这类树木上绑着蓝色的缎带;或者,人们也可以以770欧元到1200欧元的价格申请使用公共树木下的一个位置,这类树木上则绑有橙色缎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树都是丧葬树”,伊尔卡打断了我的心算,“树龄过大或是干枯的树木被排除在外”,她补充说。总之,一株葬礼树至少应该还能存活99年。被选中的树木树龄大小不一、树种也各有不同,比如有橡树、山毛榉和松树等。


森林墓园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把对森林的干扰降到最小”,伊尔卡告诉我。“我们所做的只是当人们需要时,在树上挂上牌子,上面写有去世者的姓名和生卒日期,或者在加上精挑细选出来的名言警句”,她接着说道。为了说明这一点,她指给我看一株中等高度的树木,那上面挂着一块小牌子,牌子上写着 “塞巴斯蒂安”的名字。除了生日和去世日期之外,牌子上还有一段墓志铭:“让我安眠吧,请不要在我的胸前洒下泪水和叹息,请不要充满忧愁地谈起我的离去,相反,请闭上眼睛,你将会看到我就在你们中间。现在,并且直到永远。”


“和其他逝者一样,塞巴斯蒂安的骨灰也被放在骨灰坛里,然后埋在离地面70到80厘米深、离树木大概2米远的地方,这样就不会伤害到树根了”,伊尔卡就事论事地解释说。这里所用的骨灰罐都是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的,会在湿润的土地里慢慢分解。“我一直想知道,这种骨灰罐完全降解需要多长时间。于是,有一次我在一只骨灰罐里装满水,想看看会发生什么。两天后,那只骨灰罐被溶解了”,伊尔卡向我描述到。“在这个过程中,逝者的骨灰会被树根吸收,然后又得以重新回到大自然的循环当中”,她说。

宁静森林墓园公司运营的墓地几乎占德国森林墓园总数的三分之一。| @ Dorota Salus


令人伤感?可是却非常务实?

在我采访的德国人中,很多人都表示不想给亲人增加打理墓地的麻烦。我不禁问自己,这会不会反映了人们对孤独和被遗忘的恐惧,同时也说明人们意识到可能不会有人来为自己扫墓呢?这种想法让我感到伤感。当我向伊尔卡谈起这些的时候,她回答说:“这可能令人悲伤,但也是非常实际的。与世界各地的人一样,德国人的流动性也会越来越大,人们会迁居到别的城市,甚至是搬到外国,这样一来人们就没有办法继续打理家乡的墓地了。所以,人们会寻找替代方案。有些父母同时也会为他们的子女申请一块位置,以便有朝一日大家能够重新团聚。”

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促使人们决定安葬在森林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是亲近大自然,并意识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梅伦贝克区的宁静森林墓园占地14公顷。在这里开放的最初三年里,举行了600场葬礼,除此之外还有1000个位置已经销售出去了。


伊尔卡告诉我:“这是一个比较小的墓园,森林墓地一般都有30公顷。”接着,她笑着补充道:“当然,我们一直努力扩大占地面积,这样人们就都可以找到让自己满意的位置了。有些人想将他们家人的骨灰埋在主干道附近,因为他们自己也已经上了岁数,不想再穿过一大片林地才能看到自己的爱人。另外一些人则更喜欢私密、安静的地方。他们愿意在隐秘的大自然中,完全不受打扰地与自己逝去的亲人相处。他们带来野营垫子和书籍,在这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此外,还有一些人会把一家老小都召集过来,在这里举办野餐会。他们给自己自拍,同时也给树木照相,然后与前些日子拍下的照片做比较,看看这棵树是否又成长了一些。也有些人还带来了浇水壶,来给树浇水,或者是卷尺,要量一量树的高度和树干的周长。”


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告别方式

“前几天,我在这里参加了一位老人的葬礼。他的两个女儿向到场的吊唁宾客解释了她们为什么没有将这场仪式看作是与父亲的告别式。因为她们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父亲实际上已经离开人世了”,伊尔卡说:“尽管他的物理存在已经消失了,但是她们仍然觉得,他就在她们身边。‘他对我们说过的话,他陪伴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将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所有这些将帮助我们克服这次打击,而且也会帮助我们应对在生活中将会面临的各种风暴。他馈赠给我们的爱、信任和智慧让我们确信,我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那两位女儿说。为了证明这一点,她们还讲述了她们与父亲的一段风趣欢快的对话,对话中她们问他,他面对各种情况会怎么做,然后让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给出恰如其分的回答。”


“人们分别以千差万别的方式与自己的亲人告别。有的人会朗读一封信或一首诗,有的人会用吉他弹奏逝者最喜欢的曲子,或者把整个乐队都请到这里来。也有人会召集全家人,在这里铺上野餐垫,一起吃蛋糕,喝香槟。或者也有人会请来牧师或葬礼致辞人”,伊尔卡告诉我说。而这一切都说明,每个人会找到他们觉得最恰当的告别方式。“在宁静森林墓园,丧主们自己来决定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与逝者告别。他们不愿意有人对他们指手画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伊尔卡说。


伊尔卡亲自参加过许多场在宁静森林墓园举办的葬礼,当告别的最后时刻来临时,她让绑在一根绳子上的骨灰罐降落到事先挖好的小洞里。逝者的家人或朋友们将土撒在骨灰罐上,有的时候,人们甚至撒上从自家的花园带来的泥土。有些人也会将一块石头或者一封信一起放入洞穴。最后,我们会将这一切用泥土掩埋起来。


“短短几个星期之后,这座墓穴就融入到森林之中了。我们不再会看到这里曾经有人类作业的痕迹”,一直陪我走在森林的这位女士向我解释道。“当我带着对森林葬礼感兴趣的人参观这里的时候,我会努力向他们说明这一点。我希望,他们知道自己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以及他们为什么而付费。有些人强烈要求按传统的方式打理他们家人的墓地。他们想带来蜡烛和鲜花,并且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过世者的感情。但是,在这里不允许有蜡烛和花束,否则的话你就感受不到森林里洋溢着的大自然的气息了。”

在这里不允许有蜡烛和花束,否则的话你就感受不到森林里洋溢着的大自然的气息了。| Foto: Pexels


多种多样的丧葬形式

玛格达勒娜是米莫瑞亚公司(Mymoria)的产品经理和分析师,米莫瑞亚是一家刚刚成立不久的丧葬公司。“创始人是在她的一位朋友去世、她不得不第一次与丧葬服务机构打交道的时候,产生了创办这样一家公司的想法。那场葬礼的安排在他们看来过于浪费和浮夸,根本不适合那位去世的朋友。于是,她开始思考,如何将人们从过于矫情的葬礼中解放出来,如何让葬礼更人性化、更富有现代气息。最终,她为21世纪创办了一间数字殡仪馆。” 玛格达勒娜告诉我说:“人们不用离开家门,就能在我们的网页上为自己的家人策划完整的葬礼。”


米莫瑞亚公司的服务包括四种葬礼形式,它们之间的价格相差悬殊。最贵的方案是用棺材下葬,其报价是传统墓园的墓地大约为2000欧元,墓碑和墓石则在1500欧元左右。“这可能正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寻找其他丧葬形式的原因”,玛格达勒娜说。


如果选择火化的话,则会有更多丧葬形式可供选择。而其中最实惠的方式永远都是开车到瑞士,只要将骨灰撒在阿尔卑斯山间的草场上就可以了。最受欢迎的丧葬形式是海葬:没有亲属参加的海葬价格大约为400欧元,而如果有家人出席的海上葬礼则需要1700欧元左右,此外,火化还需要1200欧元。另外还有森林葬礼这种形式可供选择,它的费用我们已经知道了:从单个位置的770欧元,到至多包含20个位置的一棵树最少需要花上2490欧元。在米莫瑞亚公司的客户中,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森林安葬。

森林葬礼的费用从单个位置的770欧元,到至多包含20个位置的一棵树最少需要花上2490欧元。| @ Sławek Młynarczyk


树木是人格特征的映照

我和伊尔卡漫步在梅伦贝克区的宁静森林墓园,我们在一棵树前停下了脚步,在那里挂着一块墓碑形状的牌子。牌子上有一张照片:一位金色头发、双颊红润的女士笑容满面,照片旁边是非常典型的墓志铭:“我们所有人都爱着你,直到永远”。“这位逝者的丈夫每个星期都会来这里,环抱着这棵树,与他的妻子聊天”,伊尔卡讲述道。“他之所以挑选这块地方,是因为他的妻子喜欢与人打交道,而且总想知道,她周围发生了什么。‘她在这里视野很好’,他曾经对我说。”事实上,人们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礼拜广场,那里有木头长椅,还有讲坛。长椅被摆放成圆形,这样前来来悼念的人们也可以在葬礼上相互交流了。


“了解人们为什么选择了某株树木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伊尔卡告诉我。“许多人会选以某种方式反映了他们人格特征的那棵树。例如,当一对夫妇看到一棵树分出两根很大的分枝时,就会说:‘看啊,这多像我们俩:有着共同的根基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树木是个性特征的折射镜”,伊尔卡讲道。“另外又有人说:‘看这里,这棵树这里有块伤疤,尽管如此,它还是长得枝繁叶茂。就像我们的父亲,他的一生也历经风雨,不过,他从没有放弃过。’”

“了解人们为什么选择了某株树木是件有意思的事情。许多人会选以某种方式反映了他们人格特征的那棵树。” | @ Sławek Młynarczyk

透过树木,我看到不远处就是居民区,一栋栋房屋相互毗邻,于是我问,三年前,这里的居民们是否反对在他们附近的森林里建造一座墓园。“恰恰相反。这个地方的很多人马上就买下一块位置,因为这片森林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慢跑、散步、骑自行车,带他们的孩子来玩”,伊尔卡说。而这个时候,我也想起来有一本小册子上提到过,德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被森林所覆盖。


就像参加野餐会一样

在万圣节前后,森林里会变得有些拥挤。尽管在宁静森林墓园里并没有任何宗教标志,但在这里既会举办天主教葬礼,也有新教的告别仪式。毕竟有三分之二的德国人是基督徒。在德国人中,穆斯林信徒占6%,犹太教信徒将近8%,他们不会选择在宁静森林墓园安葬自己的亲人,因为他们的宗教禁止火化,而火化是森林葬礼的前提条件。


但是,仅仅在20年前,森林葬礼的理念还被德国的天主教教会视为他们所面对的重大挑战。当时,许多传统的天主教徒还不能完全接受火化的理念,同样他们也不能接受在圣堂之外、没有被经过宗教仪式洗礼的土地上举行葬礼。


芭芭拉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芭芭拉在一个天主教区担任负责人和牧师——在德国,女性是可以在教会担任重要职务的。她在养老院为去世的老人举办过葬礼和礼拜仪式,但是不能在那里分授圣餐。


不过,不久之前,芭芭拉在普法尔茨(Pfalz)的一座森林墓园里主持了一场葬礼。在这座墓园里,有一个区域是举行世俗葬礼的地方,而另外一块有十字架标志的地方,则是天主教葬礼的举办地。

在万圣节前后,森林里会变得有些拥挤。| @ Sławek Młynarczyk

“在森林墓园举办的葬礼与在教区墓地上的仪式完全相同。不过,在这里,前来悼唁的人拥有更大的、可以相互交流的空间。他们来自德国各地,可能相互间并不认识,于是,我邀请他们一起聊聊天。我们围坐着,相互交流着各自的回忆”,芭芭拉说道,她认识这场葬礼所祭奠的逝者。在某一瞬间,她甚至觉得大家就像聚在一起野餐一样。森林里人声嘈杂,还有鸟鸣做背景音。参加葬礼的人们坐在围成圆圈的木头长椅上,放有逝者骨灰的骨灰罐被安放在一个树桩的正中央。“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我们身处森林,天气也很好。而且连葬礼仪式也水到渠成式地进行了两个小时。在传统的墓地,葬礼最多只有30分钟的时间”,她向我解释道。


我问芭芭拉,教会对宁静森林墓园公司的葬礼形式有什么看法,她回答说,每位牧师可以自己决定对于这件事的态度和做法。不过现在,森林墓园在天主教教会的被接受程度也正在不断提高。“在一些教区墓地里,已经单独开辟出一块区域,那里有片小树林,人们可以将骨灰罐安放在树下,和森林墓园很像”,她说。



一封告别信


我和伊尔卡一直都在谈论有关死亡的问题,而最后我问她,这样的话题会不会渐渐地成为她的一个负担。另外,长久以往,她会不会对所有有关葬礼的事务感到厌倦?毕竟,每个星期在这里要举办八到十场葬礼。


针对我的提问,伊尔卡向我讲道:“昨天,有位男子来到森林探望他过世的妻子。他给我看了一封信,那是他太太在临终时写给他的。”伊尔卡接着说道:“她请求自己的丈夫不要为她而悲伤哭泣,因为她对他充满无尽的感激。


她感谢生活所赋予她的一切,感谢她从她的丈夫、孩子们和朋友那里所得到的爱和柔情。她也感谢她有机会将自己的爱奉献给其他人。于是,我立即反问自己,有朝一日,我会在自己的告别信上写些什么呢。我是否也会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所以,对于您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不会!我既没有厌倦死亡这个话题,也不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烦。我热爱这一切,因为它们每天都会启发我深思,而且也会提醒我,在人生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原标题:《长眠于林木之间》

作者:多洛塔·萨卢斯(Dorota Salus)从事报道和翻译工作。她在华沙的波兰新闻学校完成学业。她是《高跟鞋》(Wysokie Obcasy)、《政治周刊》(Polityka)和《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杂志的自由撰稿人。

翻译:董璐

本文转载自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微信订阅号(ID: Goethe_Institut)。

Für weitere Veranstaltungen klicken Sie bitte auf „Read More“.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德领馆文教处更多精彩活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