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共治理研究》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公共治理研究 公共治理研究编辑部 2024-02-05




















特稿



陈金龙,张鹏辉


情感治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摘要:情感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既可作用于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可影响政党治国理政的理念与方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原因是多方面的,情感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情感治理方式,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人民主体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等因素决定的。在长期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直面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协商作为解决治理问题的途径、各类社会主体协同治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行之有效的情感治理方式,呈现出情感治理和依法治理相结合、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积极参与相结合、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相结合的情感治理特征。中国共产党情感治理的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各种矛盾与风险,促进了社会的平稳运行,而且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情感型政党的独特品质,同时还为世界其他国家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水平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情感治理;成功之道


社会治理




治理共同体





张康之


论风险社会中的合作共同体


摘要:风险社会使人类结成了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对这一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包含着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和加以积极建构的设想。共同体有多种类型,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家元共同体和族阈共同体两种基本的共同体类型,风险社会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当是合作共同体。共同体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在人对社会一体化的追求中建构起来的,每一种共同体都有着某种一体性的决定因素。家元共同体发生在血缘关系的前提下,但其维系所凭借的是权力的力量;族阈共同体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以族群、民族国家和组织等形式出现,是处理利益关系的平台和框架。合作共同体将人的共生共在作为根本目的,通过合作行动而实现这一目的。合作共同体的社会形态是差异性的,行动者是在承认和包容差异中获得合作动力的,合作治理是合作共同体中的基本的社会治理方式。

 

关键词:风险社会;合作共同体;合作治理



蒋红军,李  威


贫困村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行动过程与内在逻辑


摘要: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国家中的社会”架构为理论指引,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公共性、参与性、共享性三大特征。在精准扶贫实践中,贫困村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通过构建人本秩序、强化政治与经济治理、塑造治理网络、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恢复和提升贫困村庄公共性、参与性与共享性,其背后蕴含着服务、整合与民生“三位一体”的国家治理逻辑。贫困村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研究有助于深化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机制的学术讨论,对于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及乡镇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会治理共同体;精准扶贫;贫困村庄;国家治理


基层治理



汪仕凯,陈沿潮


乡村基层协商治理:基础、动力和形态


摘要:协商是一种在现代政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技术,当代中国乡村基层治理发生的变化为此提供了验证。分析当代中国乡村基层协商治理的基础、动力和形态不难发现,协商作为根源于中国传统政治文明并且蕴藏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之中的重要元素,切合了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评价的治理现代化逻辑。在中央、基层政权以及民众的共同推动下,协商得以嵌入到基层治理结构中去,推动乡村治理发生了转型。但是以协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并没有发展成熟,只有通过范围更广、层级更为纵深的实践,才能为协商制度体系的定型成熟提供条件。

 

关键词:基层治理;协商;治理现代化



高  红,纪怡帆


“结构—制度—技术”框架下的社区减负有效性研究——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社区作为治理单元的定位表明其在科层体制地位的正式确立。但随之而来的社区负担过重现象,造成社区治理内卷化、基层形式主义等问题,影响了社区治理有效性。为此,中央与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改革。基于对A市196个社区的深入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其社区减负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社区治理结构”、“基层治理制度”、“社区治理技术”、“基层形式主义”是影响社区减负效果的四个核心范畴,社区减负增效需从重塑社区治理主体、重构基层治理体制、技术赋能社区治理事务入手,建立多主体合作治理的社区治理结构、提升社区自主治理权限与能力、提高社区治理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社区减负;社区治理;扎根理论



曹银山


基层减负的内生性结构困境与治理路径


摘要:实证研究发现,权责结构的非对等性、信息结构的非对称性、目标与考核结构的偏移性、资源结构的非均衡性这四类结构性要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基层负担被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其中,权责结构配置严重不对等导致“权力超载”与“责任超载”、重复管理与责任推诿现象;信息结构的非对称性导致文牍主义、变相的权力化归;目标与考核结构的偏移性与资源结构的非均衡性共同导致了形式主义、政策执行过度或者不到位。治理基层减负困境需要通过正式制度结构的完善与变革、发挥非正式制度结构的正向潜在作用。

 

关键词:基层减负;结构—行动—困境;制度结构;非正式制度;基层治理


政府治理



易承志,王艺璇


财政分权与官员晋升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基于文献的分析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密不可分,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既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公众健康,也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作为环境政策的实际执行者,其环境治理行为受到政治与财政的双重激励。基于现有文献从财政分权、官员晋升两个维度梳理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官员考核机制的科学化,从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央地关系;环境治理;官员晋升;财政分权



谢治菊,罗浩奇


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内涵、生成机理与治理价值——基于60个扶贫干部口述故事的文本分析


摘要: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产物,脱贫攻坚精神有重要的时代功能、文化功能与教育功能。探讨脱贫攻坚精神的时代内涵、生成机理与治理价值,不仅有助于解决脱贫攻坚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资源问题、脱贫攻坚资源融入课程思政的过程问题,还可以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基层干部在新时代的作为与担当,助力乡村振兴。为科学总结脱贫攻坚精神,通过对60个扶贫干部口述故事进行文本挖掘,可以提炼出以“奉献、吃苦、实干、担当、大爱”为核心的脱贫攻坚精神。从社会建构的学理角度来看,扶贫干部通过“角色建构、行动实现和自我超越”生成了脱贫攻坚精神,而这种精神在育人实践、乡村振兴与持续驻村中具有极高的治理价值。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神;时代内涵;生成机理;育人实践;乡村振兴




退役军人医疗保障





朱亚鹏,喻君瑶


体制优势、资源整合与退役军人医疗保障:优抚医院改革创新的逻辑与实践


摘要:优抚医院改革是破解退役军人“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重要支撑,何以兼顾“优抚属性”与“生存需求”,是摆在广大优抚医院改革面前的一道共性难题。既有研究重点探讨了不同优抚事业单位合并运行的改革方式,尚未探究优抚医院与公立医院整合医疗资源的发展空间。基于R市优抚医院改革实践的个案分析,追踪R市优抚医院改革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成效,可以识别出“资源整合”这一改革逻辑,即建立实现优抚医院与公立医院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发现,“资源整合”逻辑是优待服务逻辑与普惠医疗逻辑相互适配的结果,缓解了退役军人医疗保障“服务超载”与“过度期望”之间的紧张矛盾关系。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优抚医院与公立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提供了根本保障。

 

关键词:优抚医院;退役军人;医疗保障



岳宗福,李赛赛


中国退役军人医疗保险的制度变迁、治理框架与未来展望


摘要:《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正式起步,《社会保险法》的颁行加快了军人保险制度建设进程,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也开始进入发展完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退役军人权益的维护和保障,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随之迈入新时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奠定了退役军人医疗保险治理的基本框架。展望未来,在退役军人事务和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强化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制度顶层设计,通过制定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单行法规,优化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推进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退役军人;医疗保险;制度变迁;治理框架;未来展望


经济治理



郑英隆


平台价值共创与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现代应用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框架,在数字技术驱动下多元主体及其利益相关者循一定业务逻辑共构的多边关联体。平台属于开放的系统,具有多元主体、多样参与方式、关联因素众多、互联互通、层次多级的特征。从平台运营者开始的双边参与主体及其他相关者,在参与运行中形成多边复合的网络关系,随交互强度不同而分层,从平台核心层,到关联层,到关联次生层,到边缘圈的层次关系,以及平台子系统、平台运行支持系统等。根据价值选择行为理论,每个主体带着价值目标参与进平台中,但由于主体多元,个体的价值目标总是通过平台价值共创达到。平台价值共创,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力量协同。平台参与主体的多元多样性与自扩展力,提出平台的生态发展和生态治理要求。构建适于平台的多元多样化竞争合作的生态治理模式,要明确平台共同治理目标;按权责利原则配置对各方治理力量;从巩固平台底层的思想出发增强平台治理社会支持因素,发挥社会自媒体在平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平台共同体;多元主体;多样参与方式;共创价值;生态治理模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公共治理研究》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