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军空袭乌克兰,谈制胜现代战争的三要素---芯片、卫星、思想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21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0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图1-1)2022年10月17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乌克兰境内的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乌军防空;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2022年10月18日,俄乌战争持续237天。

我不会简单罗列新闻、数据,而后吆喝口号,贩卖鸡血。原创文章为我冥想及多年积累形成。看完觉得收获还望点赞、转发支持。

言归正传。

这两天,俄乌战争的顿巴斯战场、赫尔松战场及扎波罗热战场似乎没有太大变化,看来,在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及俄军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战略大轰炸以后,俄乌双方既要整备兵力备战冬季战事、策划2023年战略,也就使得俄乌战争态势显得寡淡、深沉起来。

深沉、寡淡的战争形态显得几许模糊。

这时,人们如果专注观察俄乌战争,难免为寡淡、深沉的战争态势影响,无法看清战争的方向,也就容易为俄乌战争观感发生分歧。

于是,一言不合,狗血纷飞……

这个感觉,我有切身体会。

为一场数千公里之外的战争,非要伤了同胞的感情,何苦?

于是,每每行文,我总在想如何才可能放下同胞间的全无必要的分歧、撕裂?

答案简单,首先应该相信中国。

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中国,也坚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中国安全的武装力量,而不是其他!

其次,我也相信论俄乌战争如何走势,这场战争不可能影响中国、发

再次,我个人认为我们观察俄乌战争,非常需要在心态上实实在在地回归自己本来的老百姓、平常人的身份,尽量回避一些道德、正义的虚词,争取去看清战争背面的政治性本质。

那么,战争背面的政治性本质又是什么呢?

政治层面解释,我认为战争并非政治的简单的延续,而是为政治的极端、暴力、感性的表达方式。

同时,战争政治的本来的、天然的隐蔽性、抽象模糊,自有特定的底层逻辑和直观形态。因此,战争及俄乌战争无疑为我们这般平民姓观察世界、学习世界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可靠的窗口。

站在这个窗口,在观察、思考、学习、引戒之外,何必非要分歧、撕裂。

以和为贵,实为生活王道。

17日,北约国家联军即在等英国、比利时、北海及西北欧地区开始进行代号为Steadfast Noon“坚定正午”的核演习。

乌军HIMARS多管火箭系统承载着现代化的智能、信息、导航、网络等高科技的远程精确打击,成为俄军在俄乌战争挥之不去忘之不却的恶梦。

《俄乌战争观察:从顿巴斯、赫尔松到扎波罗热》等4篇文章,我分析综述了俄乌战争的冬季战争,以及顿巴斯战场、赫尔松战场、扎波罗热战场的态势。

而后,多有朋友留言问及俄军是否可能依靠“动员兵”进行反攻,扳回战局;个别朋友则留言认为我对俄军态势评估过于悲观,严辞否认俄军可能会在冬季作战期间的高科技作战和后勤保障领域陷入被动的观点。

其中,最典型的疑问,就是在俄乌战争持久战、消耗战态势下,俄国既为世界资源超级大国,常规武器储量大国,军工产业体系相对完整且产能也强于乌克兰,如此再加上俄国完成“部分动员”增加3、40万人枪,就有在冬季作战中凭借兵力优势扳回战局击败乌克兰的可能。

何况,俄国还有世界顶级的战略核力量。

这类观点大致因此认为,俄国现在磕磕碰碰,最终还是可以凭借体量优势、核武优势,夺得俄乌战争的胜利。

可是,如果从现代军事学角度去看,这个结论却不可能成立。

先说起俄乌战争的核威慑问题。

17日,北约国家联军即在等英国、比利时、北海及西北欧地区开始进行代号为Steadfast Noon“坚定正午”的核演习。

“坚定正午”演习将持续到10月30日,美军携带核弹的B-52H战略轰炸机,及来自北约14个国家的60余架不同类型的飞机参加演习。

此前,北约宣称此次演习是例行训练沿袭,没有使用实弹。可是,在俄乌战争背景下,北约、美军“坚定正午”核演习对俄国的实施核吓阻的战略意图,明眼可见。

此外,欧美媒体也在传闻俄军将在10月下旬,以轰炸机、潜艇和导弹携带核弹头,进行“格罗姆”年度核演习

两场核演习将有部分时间重叠,立刻激发媒体热议。

看似双方针锋相对,核威慑阴霾密布。

实则,我在《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核威慑”和乌军的战略大反攻》俄乌战争观察:“核列车”的段子和赫尔松反击战》等文章综述认为,在克里姆林宫高调抛出“核威慑”战略及北约、美国强硬反制之后,综合美俄双边就俄乌战争的核威慑问题深度接触,俄国多次外交声明不发起核战争,乌军反攻红利曼、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等等情况分析,可以确定,核威慑问题对俄乌战争影响已经降至最低。

10月下旬北约、俄国的两场核演习,其实就是双方申诉自己在俄乌战争的核衡势政治利益的一个句号。

除非俄乌战争进入克里米亚腹地或者俄国境内。否则,俄国核力量不会对俄乌战争形成明确的影响。

这时,我们再看俄国是否可能以资源、产能、库存、人数等概念,打赢俄乌战争的问题。

将资源、产能、库存、人数等概念带入现代化高科技总体战的分析,看似逻辑严谨,实则是因为自己缺乏相应的现代战争常识,继而在无意识间已经偷换了战争概念而得出的无厘头结论。

从经济学的层面理解,这是拿煤矿老板、石油大亨去和沃伦·巴菲特、埃隆·马斯克拼财富、科技的结论。

从战争学的层面理解,这如认为越南人骁勇善战,越南遍地都是竹林,因而越南如果削竹成枪,即可成为事大一样,实为背离战争底层逻辑结论。

其实,我在7月份之前的文章,也经常论及俄国可以凭借资源、工业、常规武器与核武器支撑持久战、消耗战。

但是,我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考虑俄乌战争的高科技总体战性质,以及北约、美国等方面正在逐步深度介入俄乌战争的现实,始终认为随着战事延伸,俄军必然无法以消耗资源、库存、产能、人数的传统战争的方式,去夺得俄乌战争的最终胜利。

7月中旬之后,乌军在连续失去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之后,柳暗花明,绝路逢生。

随着北约、美国加大援助乌克兰和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战乌克兰,乌军在7月中旬至9月初期对俄军展开了以精确打击为主的“烟头攻势”,就此,俄乌战争明显有了高科技总体战的性质,战争态势也趋于明朗。

等到乌军在9月发起哈尔科夫攻势,10月发起红利曼攻势,以及乌军以高科技远程精确打击发起“烟头攻势”,从7月中旬至今向俄军发起“磨盘战争”,持续重创俄军重要军事单位,即可确定:

现在的俄乌战争,实质上已经趋向形成了俄军以传统的粗放型的有限高科技的机械化作战,对阵乌军正在逐步集约化的高科技作战的非对称态势。

在俄乌战争的高科技总体战的大势下,作战双方最需要也必须要动员己方的芯片、卫星、信息、网络、人才等等高科技作战资源投入战争,而非传统战争的石油、铝材、钢铁、橡胶、人力等等机械化战争资源。

因此,在军事与战争的底层逻辑里,如果设定在北约、美国持续加大援助乌克兰和在“高科技灰色地带”助战乌克兰的现代战争的前提下,无论将俄国40万动员兵投入战场,还是将40万削竹成枪的越南人投入战场,在俄军无法逆转高科技作战领域、后勤保障领域的情况下,作战效果几无差别。

在机械化战争时代,交战国可以凭借资源、库存、产能、人数的优势去推动战局。

近日,路透社披露伊朗已同意向俄提供地对地导弹和无人机。

17日,俄军空袭基辅。

但是,现代化高科技总体战的时代,俄军以资源、库存、产能、人数的优势实施机械化作战,却终究存在被高科技作战无情消耗的风险。

这里,简单以乌军HIMARS多管火箭系统实施远程精确打击,比较俄军对前线的“炮火洗地”攻势,即可断言,俄军在相同战场投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火力、人力、物资发起攻势,其战果却并不会优于乌军。

同样,俄军唯有以成本极高的匕首导弹、伊斯坎德尔导弹投入战场。

可是,俄军高速度、高威力的各型导弹却没有跟上信息化、智能化的节奏。因而,这类导弹投入实战,往往受到乌军以导航、信息、电磁等等高科技压制,号称精确打击,却无法即时攻击乌军在前线的机动目标。

退而求其次,只好将固定的乌克兰后方城市及基础设施列为攻击目标。

俄军如此动辄以战略型、战役型武器大材小用,看似气势恢宏,出手大方,却纯属无厘头的军事行动。

须知,在俄乌战争非常关键的阶段,俄军将极为有限的尖端军事资源用在并非前线重要目标的次要方向,可谓极大的浪费。

同时,俄军纵算家大业大,也无法长期维持这样高成本的作战。

故而,俄军战至10月16日、17日、18日,虽然继续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战略性远程攻击,但是战力明显衰竭,已从最初的以伊斯坎德尔导弹等多种战役型导弹投入战场,到现在逐步转为以伊朗Shahed-136无人机等为主,偶尔辅以少量导弹的攻击,仅在形式上勉强维持着远程攻击。

疑似受乌军的导航、电磁压制,俄军声称对乌克兰实施空袭的400枚导弹,绝大部分失踪。但是,少数导弹落地,还是重创了乌克兰大量军民用目标。

相比之下,俄军大量采用Shahed-136无人机对乌克兰多个城市实施空袭,看似四面开花,作战效果却非常尴尬。

这类伊朗飞机成本较低,科技含量有限,防御能力较差,基本无法完成精准打击,有效载荷为88磅炸弹药,威力约等于3枚155mm榴弹威力,远远逊色伊斯坎德尔导弹,难以重创乌克兰军用重要目标。

在10月17日,俄军从乌克兰南部发射43架Shahed-136无人机,即有37架被乌军拦截。

可见,Shahed-136无人机用于实战,唯有以广撒薄收模式,完成低空突防,然后冲进防御能力较差的民用区间,威胁城市民用建筑和城市人口。

Shahed-136无人机为适合“中东特色战争”的特色武器,用在俄乌战场,作战效率不高,偶有战果,也是授人以柄。

此前,俄国从10月10日、11日对乌克兰全域军民目标实施非对称、无差别的远程火力袭击,在军事上既有报复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原因,还有俄军以战略性远程攻击反制乌军的“烟头攻势”的意图。

然而,鉴于俄军空袭攻击了乌克兰大量非军用目标,北约、英美等国顺势认定,俄军乌克兰全域实施战略性远程攻击,并非出自纯粹军事目的,而是针对乌克兰平民实施“心理恐怖影响”的行动。

舆论为此哗然,欧洲议会也就批准将“俄列为恐怖主义国家”议题,列入了全体会议讨论。

结果如何姑且勿论,眼前,俄国外交、政治、舆论为此而受重挫,却是显而易见。

10月18日,基辅多个非军用目标遭到俄军攻击。

10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称乌克兰遭到俄军空袭,“自10月10日以来,全国30%发电站已被破坏,导致全国大面积停电”。

因而,他声明俄乌双方已经“没有谈判空间”,近乎完全关闭了俄乌谈判大门。

综上可见,俄军对乌克兰全域持续实施战略性远程攻击,实属比肩“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核威慑”战略失策的又一次重大战略错误。

就军事视角去看,乌克兰军队在战场战局信息、导航、电磁、智能、网络等高科技优势,因而能够对俄军形成远程精确打击。

然而,如前文所述,俄军完全无法适应突飞猛进的现代“高科技总体战”,既无有效战略应对,又受传统的机械化战争限制想象,因而唯有展开高度类似二战时期的不列颠空战的低维度作战,以图靠着资源、产能、库存、人数的优势,以传统的机械化战争的“狂轰滥炸”来扳回战局。

战后,在战史、军事领域,人们反思德军在绝对空中优势情况下,何以最终在不列颠空战失败,最终,得出了四个原因和影响:

其一、德军在战事最关键阶段,草率分散宝贵的火力资源用以袭击民用目标和城市。

其二、德军以载弹量较小的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无法重创英国军事目标。

其三、德军战机防御极差,战损极大。

其四、德军对英国城市实施无差别大轰炸,推动了英国抗战决心和促成了美国援助。

现在看来,调换关键名词,完全就是俄军从10月10日、11日至今对乌克兰实施战略轰炸的写实。

俄军难道无人去了解二战史?

我想,俄军之所以在俄乌战争出现这样的局面,还是因为克里姆林宫在俄乌战争的高科技总体战的情况下,一直希望能够凭借俄国资源、库存、产能、人数优势,支撑俄军进行有限高科技的机械化作战,以求扭转战局的战略冒险使然。

然而,克里姆林宫似乎忽视了现代战争的三大制胜要素:

芯片、卫星、思想。

私人微信,请一定简单说明,然后添加交流。

2022年10月18日23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