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时·食 | 西浦苏味暖春篇

XJTLU 西交利物浦大学 2022-09-10

西浦苏味·暖春篇


 







“优质的食材,只需要简单的烹饪……”

这句魔音贯耳大家熟悉不~

今天的主题是 

春·时·食


P.S. 阅读本文建议备好纸巾



青团子

我所谓的"清香",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汪曾祺


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

——袁枚



若要说清明前的苏州特产,明前茶和青团子当属第一。古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只差一天,久而久之两节合一,青团子也就从寒食的吃食演变为祭祖时的供品。


随着吃货们对美食的挖掘,青团逐渐又回到了点心的行列,现在更开发出了肉松馅、蛋黄馅等,引起了与月饼、豆花一样的“咸甜之争”。


苏州人嗜甜,所以在苏州市面能买到的大部分青团都是豆沙或芝麻馅的。捣艾草或浆麦草为青汁,水磨糯米揉成面团,和甜馅于其中。第一口吃到的是软糯,第二口是芳香,第三口是饱满馅料的甜而不腻,这就是苏州青团的魅力。


如今,青团在苏州是全年供应,不过在清明前吃也许会有一种仪式感~






香椿头

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汪曾祺


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

——李渔



《舌尖上的中国》中展现了香椿头的美妙,紫红的嫩芽在枝头上翘起,仿佛春风里都有它的香气。


香椿也许是苏州春天最珍贵的蔬菜,谷雨前的香椿是嫩芽,过了谷雨,香气大幅减少,口感也“老”了许多,因此一年只等这一季。


香椿的家常做法就是炒蛋,紫红色的嫩芽与金黄色的鸡蛋光是视觉上就十分可人。将鸡蛋与香椿一同送入口中,香气四溢,你霎时间就能明白什么是舌尖上的春天。


倘若你在谷雨前有幸吃到香椿炒蛋,苏州老饕也会夸你“嘴巴刁,蛮会吃”。





腌笃鲜

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

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扬州八怪·金农



“腌”是腌制,多指咸货;“笃”是个拟声字,象征焖煮时的声音,说明要小火慢煮,细细入味;“鲜”字集新鲜与鲜嫩之意,当季的食材造就的美味就像苏州话说的那样:“鲜的眉毛都掉了。”所以这道菜从名称上就代表了吴地文化。


腌笃鲜要用到咸肉和春笋,三月正是春笋出来的季节,倘若错过,那只能等到明年了。尽管腌笃鲜的身影遍布苏浙沪,但只稍一眼便能看出它是不是苏帮的——莴苣笋的绿色。莴苣笋是苏州人的心头好,凉拌的脆香,闷煮后的软糯,以至于差点把春笋比下去,当上腌笃鲜的主角。


上海女人张爱玲独爱“腌笃鲜”,因此有人说她的文章和这道菜一样,慢慢地“笃”,越“笃”越鲜。希望同学们的学业、生活也能如此,常“笃”常“鲜”。





明前螺蛳

清明螺,赛过鹅。

——苏州俚语



清明前的苏州,是春季食材的爆发期。


这里不只有明前碧螺春的茶香,还有明前螺蛳的鲜香。清明节前的螺蛳还未产子,最为舒爽。而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螺蛳肉质在明前到达顶峰,最是肥美。


葱头椒丝佐豆瓣酱或辣酱爆炒,喷酒加糖,宽汤一勺,汤开出锅。苏州人对“嗜甜”的头衔往往不太相信,总觉得苏帮菜并没有那么甜,其实菜里的甜味只为了突出食材的鲜。


拿起一粒螺蛳先吮汤汁,感受它的鲜甜与香浓,甚至会觉得汤比螺蛳还美。再咬一口螺蛳肉,吸饱汤汁的肉质在唇齿间迸发,是春天赋予的独特美味。





枸杞头

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卖枸杞头来!”

——汪曾祺



枸杞为多年生植物,春天冒出嫩叶就是枸杞头,待枸杞开花,结出的果实就是保温杯里的那位常客了。


作为食用的枸杞头,采摘的时间比香椿头还要短,清明过后长势凶猛,稍纵即逝,一旦采得晚口感便会差许多。


枸杞头的美味在于本身独有的香味,凉拌、清炒、烧汤俱佳。一道菜无需太多佐料,便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味觉记忆,这就是苏州人“不时不食”的原因所在吧。




马兰头、蚕豆、塘鳢鱼……

西浦所在的这座城市

还有太多令人垂涎的美食,

无法一一细数。

如果你也爱苏州味道,

不妨在留言里和大家分享吧!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新媒体:俞启凡
监制:王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