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睡谷| 无头骑士挥舞着南瓜说:感恩节快乐!

2017-11-23 林之 从普林出发


黑逞河之东岸多小沚,荷兰舟人呼其地曰塔邦希。船每至是,必落其帆,而默祷于圣尼古拉司,蕲得顺风而进。是间有小村庄,称曰格林司堡,而土著则私之名曰逗留镇。名之所由来,人言有村姑嫁夫,夫嗜酒,每渡河,必洪醉于河濒酒肆中,故曰逗留之镇。其事之真伪,余书特就传闻而纪之。去镇可二英里,有小谷,四望均山,其静无伦,乃不审外间有人世事。谷有小溪,水声汩汩,闻之令人生倦而睡。此外则啄木之声及鹌鹑呼偶声而已。

——华盛顿·欧文《睡谷的传说》,林纾译


上文所谓“黑逞河”,其实就是现在的哈德逊河。文中所谓“逗留镇”,和那个“四望均山,其静无伦”几乎有桃源风范的睡谷,都是纽约市以北真实存在的地方,至今依旧静卧在哈德逊河之侧。

纽约市有个新阿姆斯特丹的旧名,哈德逊河一代最开始是荷兰殖民者的领地,所谓“逗留镇”(Tarrytown)和沉睡谷(Sleepy Hollow)也不例外。此地在17世纪中期有荷兰人居住,后来英国接管了这里的治权,然而大量的荷兰移民依旧生活在这里,并为这里深深的打上了荷兰人的烙印。比方说“逗留镇”这个有点奇怪的名字,大体是因为“tarry”在英文中有等待逗留的意思。不过关于此地命名的另一说,是因为荷兰移民发现这里土地肥沃,合适耕种小麦,因此将这里称为“小麦镇”,荷兰语的小麦“Terwe”,以讹传讹,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如今的逗留镇,是个挺普通的美国小镇。不过街面繁华,想必依旧能吸引喜好嬉游的人流连不返。


在十八世纪,逗留镇和沉睡谷是个外于时代潮流的地方。几十英里外的纽约正在经历大都市的热火朝天、翻天覆地,这里的荷兰后裔们却依旧专注于自己的土地耕作,于阡陌田陇间,自顾自的听着田园牧歌。

只是,桃花源会有渔人偶然闯入,逗留镇也自然有欣赏者为之做传,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即是其中一个。


华盛顿·欧文像


美国人从来没什么避尊者讳的习惯,华盛顿·欧文1783年出生在纽约曼哈顿的时候,正好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带领大家打赢独立战争,威望如日中天,于是这位作家理所当然的有了个和国父一样的名字。他倒是不曾愧对这个名字,作为头一个受到欧洲文学界认可、终于为新大陆的文学趟出一条通途的美国作家——虽然欧文这条路因为过分“英化”,在后世也颇有批评——华盛顿·欧文也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

华盛顿·欧文生活的年代,欧洲——尤其是英国——对美国的文化是颇为不屑一顾的,美国本土作家的作品在积累深厚的老欧洲那里,连被发表的机会都不多。欧文的《纽约外史》是第一部表现美国本土、又为欧洲人广泛接受的作品。不过论起他的代表作,还要说1820年结集出版的《见闻札记》,这个集子中小说、散文兼有,《睡谷的传说》便是其中一篇。1907年,林纾先生翻译了其中的十余篇,起了个颇有中国古典志怪意味的名字,叫做《拊掌录》,这是华盛顿·欧文的作品第一次走入中国。

华盛顿·欧文在年幼时因为躲避纽约的瘟疫,曾经到逗留镇和睡谷暂居过一段时间,后来他旅居欧洲,年幼时的梦在异乡发酵膨胀,于是有了这篇《睡谷的传说》。故乡和童年,最让人心地柔软,鲁迅那样犀利刻薄的笔法着落在《朝花夕拾》上,也是温和静好的。欧文以幽默作家著称,《纽约外史》滑稽中颇见辛辣,各种散文也有雄辩宏才,可是到了讲述沉睡谷的故事时,这些都被收敛起来,只笔触温柔的为逗留镇和睡谷的风土人情画了幅明净的彩色铅笔画。笔锋里的针刺变成了敏捷的俏皮,隐藏在此处敦厚的农家风景中,仿佛宁静安详的沉睡谷秋日,偶尔被金黄的落叶惊动。


如今的沉睡谷


虽然对此地风景抱着极大的温柔,《睡谷的传说》本身却是篇有趣跳脱的故事。

故事说,沉睡谷中有一个寒酸的乡村教员伊克巴·克瑞恩(Ichabod Crane),这位伊老师算得上美国喜剧版的孔乙己,他在乡野间身穿长衫,念叨着自己的学问,一边被孩子们抢茴香豆吃,一边做着知识分子的梦。只是伊老师大约从未受过“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诲,于是笃信各种乡间传说。沉睡谷正有个无头骑士的故事,说是在独立战争时,有个德国黑森雇佣兵被炮弹击碎了头颅,被葬在了此地,于是每当月黑风高,没脑袋的骑士就骑着马在乡村中游荡,寻找自己的头颅。伊老师对这个故事颇为深信,某一天他爱上了当地农场主美貌的女儿,姑娘的另一个爱慕者就在万圣节的晚上,骑着个马扮成无头骑士,追着他跑了大半个村庄,最后用南瓜做成的假头颅将伊老师彻底吓晕,从此没脸见人,逃离了村庄完事。

大约所有故事的流传,都有些诡诈之处。伊老师在故事中是那种“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的人物,华盛顿·欧文一篇《睡谷的传说》在美国家喻户晓,被吓破了胆的伊老师依旧没什么人记得,倒是只作为故事背景的无头骑士传说迅速的冲出沉睡谷,走向全美国。

无头骑士这个本来谐趣温和的乡村传说,就此成为全美闻名的鬼故事。1999年,美国导演蒂姆·波顿根据这个传说拍摄了电影《断头谷》,是个合适在雨夜中抱着被子瑟瑟发抖独自观看的故事。这点儿恐怖幽森漂洋过海,又凝结成了《神探狄仁杰》中的“滴血雄鹰”一案,成为了无数中国人的童年阴影。

爱热闹的美国人民迅速抓住了无头骑士传说中那些有趣的意象。万圣节之夜里的鬼气森森、从亡灵树中脱身而出的骑士亡灵、被当作骑士头颅的南瓜,沉睡谷好好一个风景秀丽的乡村,从此带上了阴森鬼气。

时至今日,此地最有名的所在竟然是墓地,谷地中的墓碑参差错落,归葬着各色人等,墓地的规模大到进来参观允许驾车。华盛顿·欧文曾经在《睡谷的传说》中表达过晚年要在此地结庐而居的愿望,这回也算是彻底满足了,他的墓碑就在这里,自1859年长眠至今。


华盛顿·欧文墓。他大约是此处墓地的早期居民,墓碑并不见繁复雕饰,只静静的泯然众人。

虽然华盛顿·欧文的墓并不显眼,然而后来者却颇见心思。墓碑妆花雕塑俱全,而这一栋栋好像房子的墓,多半是属于一个家族的葬身之所。

传闻中无头骑士就葬在这个墓园中,不过理所当然的无从寻访。然而此处确实有历次战争中战死的美国士兵的纪念碑。


美国人民向来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借着无头骑士故事和南瓜的渊源,沉睡谷旁边的镇子在万圣节和感恩节期间举办南瓜灯展,艺术家们用三千南瓜——还是三万南瓜?我对三十个南瓜之上的数目都想象不能——雕成各种形制,供游客参观取乐。


南瓜灯里的华盛顿·欧文剪影

群南瓜乱舞:我是个面目清晰的胖子

群南瓜乱舞:我们是面目不清晰的胖子

群南瓜乱舞:胖子瘦成了骨头。

群南瓜乱舞:就算瘦成骨头也是会拿大顶的。

群南瓜乱舞:撑……撑不住了,需要多长几条腿,变成蜘蛛侠吧。

群南瓜乱舞:有蜘蛛就得有蜘蛛网。

群南瓜乱舞:扮鬼

群南瓜乱舞:扮巫师

群南瓜乱舞:扮木乃伊

群南瓜乱舞:鬼脸之一

群南瓜乱舞:鬼脸之二

群南瓜乱舞:鬼脸之三

群南瓜乱舞:鬼脸群像


当然,艺术家们不只会将南瓜雕成群魔乱舞,人家也是会创作艺术品的。比如这个盛满了动物的火车:


火车的头一节车厢中就装了一头小猪,所以我默默的将这列车脑补成奔赴宁国府的乌进孝。直到看见了某节车厢里的树懒:我……错……了,这……是……要……急……死……人……


当然还有些动物是火车上盛不下的,比如说大象和恐龙:



艺术家们的另一个杰作是塔潘奇大桥,用南瓜连缀成的桥体非常壮观:



有趣的是,南瓜灯展上还有些让人惊喜的中国元素,比如这条腾云驾雾、颇有气势的龙:



以及《水浒传》著名故事“武松打虎”(并没有,这一人一虎被放在一块儿纯属巧合):



不过对于南瓜来说,其实被拼合成这样的雕像是有点亏的。认认真真生长了一年,最后只被雕刻几刀,总觉得浪费了材料。好在也有艺术家肯抱着个南瓜精雕细琢,在光影下造就精致的艺术品:



或者将南瓜们连缀成长廊,灯光变幻,瞬间风格不同:



念叨这么多,不过是因为,我去年到访这个灯展的时候,正是感恩节当天。善解人意的艺术家们在灯展上,用南瓜灯布置了一只挺精神的火鸡,昂首欲啼,全不似这两天全美躺在烤盘中香气扑鼻的同类们。




谨以此祝各位感恩节快乐!




THANKSGIVING


 




入彼合众国,登彼合众山。赏彼合众物,聆彼合众言。

欢迎来玩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