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颜真卿与《祭侄稿》:最刚烈的人与字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诗词歌赋Marx 2022-09-14

颜真卿与《祭侄稿》,最刚烈的人与字


作者:赵抄闻


  在唐代,颜真卿大概不算“一线明星”。假设一个人穿越回唐朝,李白杜甫恐怕是最熟悉的名人,当然会想看看杨贵妃的容貌,喜欢《西游记》的,也会去拜访玄奘法师。至于颜真卿,恐怕觉得无所谓——小时候写大字,倒听老师说起过他。  


  但是,颜真卿毕竟有些不同。启功先生说,颜真卿是“古今书苑不祧之祖”。古人祭祀祖先,会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位,迁到远祖庙里,这就是祧,只有本宗之始祖不迁,即不祧之祖。是的,这就是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无论你是否临习过他的书法作品,都会听到过他的名字。


  颜真卿不是“富二代”,他是衣钵相传、家风不坠的“书九代”。他的九世祖颜腾之是写草书的名家,六世祖颜协善写草隶,五世祖颜之推,不但工书法,还写过著名的《颜氏家训》,曾祖辈的颜师古是训诂学家,伯父颜元孙,写过一部《干禄字书》,有点类似当时的《新华字典》。颜真卿的母族也是书法世家,外祖父殷仲容能书善画,殷仲容的父亲殷令名,有《裴镜民碑》传世。



  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留下的作品最多,不过真正可信的行书墨迹只有两件——《祭侄稿》和《瀛洲帖》,而《祭侄稿》声名最高。《祭侄稿》看起来勾画涂抹,满篇狼藉,不像正常的书法作品,但其神采正在这里:笔毫在麻纸上摩擦,墨色时枯时浓,字形大小不一,章法聚散开合,总之有一种特别的视觉刺激,很难用某一美学词语概括了它的美感特征。



  颜真卿写的《祭侄稿》,是一篇彰显忠烈、寄托哀思的祭文——追祭抵抗安禄山叛乱而死去的从侄颜季明。恐怕他自己也不曾料到,不经意写下的这篇草稿,比他精心写出的碑碣楷书,更有艺术魅力。《祭侄稿》被后世誉为“天下行书第二”,地位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但是还有人为《祭侄稿》鸣不平,认为传世的《兰亭序》只是唐人的摹本,《祭侄稿》不但是唐代名人的手书真迹,其艺术水准,甚至还超过《兰亭序》。


  古人品评书法,信奉这样的规律:正式的书作不如信札,信札又不如草稿。因为正式的书作终究会有几分拘谨,信札出于一时之兴,已经比较放松,而草稿根本是无心于书法本身,所以会“心手两忘,直妙见于此也”——忘掉书法的技巧与表现的心机。


  颜真卿所书写的,是他的哀叹和悲愤,他的书写才能,随着文辞表达的真情实感而天机尽泄,那是一幅心灵的笔墨图像,是他情感在纸上留下的痕迹,是很难再现的、在历史情境中的个人思绪。假使颜真卿再写一遍,恐怕也写不出这篇《祭侄稿》。



  《祭侄稿》里彰显的天地正气,也正是颜真卿自己的写照。安史之乱初起时,由于太平已久,叛军所到之处竞相迎降,而身为平原太守的颜真卿坚决抵抗,以至于唐玄宗感慨:我都不知道颜真卿长什么样,却能做到这般!


  而颜真卿的结局更是令人唏嘘。他被人陷害,派去游说叛乱的藩镇,这时他已七十多岁。旁人劝他别去,颜真卿义无反顾。抵达后,他大义凛然,绝不屈服,数次激怒藩镇军阀,最终被杀害。德宗皇帝表彰他:“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这就是颜真卿和他的《祭侄稿》。这样的书法,只有颜真卿这样的人,才写得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