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春天的回响丨重庆全力打造中西部数字教育新标杆 以创新之“数”滋养育人之“树”

重庆教育 2024-05-10

开栏语

四月是时光缱绻的画册,每一页都泛起茸茸的绿意。相约教育的春天,党中央频频吹拂政策春风,殷殷嘱托、谆谆期许在重庆大地激荡春之回响,滋养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盎然生长、新绿丛丛。重庆教育人用汗水与智慧“犁”出春天的希望、不负国家的厚望,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教育强市建设的征程中彰显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生机正在勃发,欣欣且兴兴。即日起,我们将推出“听!春天的回响”系列教育特刊,铺展“牢记殷殷嘱托,教育向新而行”的春之答卷。




重庆全力打造中西部数字教育新标杆以创新之“数”滋养育人之“树”新时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重庆,以数字赋能教育,以创新引领未来,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资源供给、融合创新等方面按下“快进键”,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径,让创新之“数”滋养育人之“树”。
加“数”赋能,向“新”前进,以“质”致远。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跑出加“数”度——重庆教育宽带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骨干节点带宽达100G。全市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中小学建成多媒体教室9.78万间,拥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占比达100%。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计划,全市11个区县、550所学校加入创建行列。
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数”不胜数——聚焦师生对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强烈需求,上线重庆智慧教育平台,汇聚在线课程7600余门次、数字图书50余万册、数字资源600余万条,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放共享,累计访问量突破3.2亿人次。我市成功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
数字教育融合应用“新”中有“数”——推行“云端”互动、智慧共享新型教学模式,支持城区优质学校面向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学校开通“网络同步课堂”1000余个,让大山深处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我市“互联网+教育”发展成效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播出。
数字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我市将加快构建数字教育“1351”智治体系,聚力夯实1个教育数字底座、构建市—区县—学校三级治理架构,推进5大核心业务数字化改革,健全1个智慧校园建设体系,全力打造中西部数字教育新标杆。



渝中区

提“智”增效 加“数”建设一流基础教育强区


智慧数字化教学应用场景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

  对于这条赛道,渝中区并不陌生。

  早在2020年,渝中区全面启动“1个平台+N个共性应用+X个个性化应用的‘1+N+X’数字教育生态系统”建设,建立了智慧教委、智慧教学、智慧校园、智慧教研四维工作应用场景和教委、校园、班级到师生个人的四维数据中心。与11个第三方平台实现互联互通,集成各类应用45个,基本建成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教育服务体系。

  一直以来,渝中区围绕国家战略,立足区域实际,深化“人文渝中,尚品教育”建设,打造具有渝中特色的数字教育新模式,以数字化赋能管理、教学变革,推动全区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赋能教育科学治理。在区教委层面建立区域教育大数据分析平台,将校园基础信息、教学、教研、党建等14类业务数据汇集到区教委,形成教育决策和科学治理的数据分析中心。同时,渝中区学生健康管理平台将全区46所中小学5万余名师生因病缺勤、复课信息分析汇总,确保校园安全。

  赋能教学减负增效。以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作业系统为核心,构筑以学生学情数据为依据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评闭环”系统。渝中区17所校园,427个班级,939名教师,17731名学生先后参与应用试点。

  赋能跨区协调发展。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实现城乡师生共建共享的教育新生态,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同时,将优质课件传播至全国346个城市。

  乘势而起,全数前行。3年来,渝中区扎实推进数字教育应用落地,获得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重庆市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经验做法获评全国智慧教育区域发展类优秀案例。先后建成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国家课程资源开发试点校以及市级智慧校园15所,形成了区校一体、因校制宜的数字教育建设生态。

  在渝中区这片沃土上,全区中小学开展各类数字教育项目试点85项,涵盖了如巴蜀中学“5G+智慧教育”、二十九中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巴蜀小学“学·教小助手”、人民小学“数字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人和街小学“AI赋能体育教育”等一大批全国引领性示范项目,为渝中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江北区

以教师研修智慧应用解决数字化软肋


江北区教师数字化研修平台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教育的发展进程和实践形态。在与信息技术打交道的过程中,江北教育界发现: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的软肋在于“懂技术的不那么懂教育,懂教育的又不那么懂技术”。

  如何将软肋改造成为亮点?江北区聚力打造区域教师研修平台,统筹教育与技术两大要素,贯通教师、学校、区域三大层级,打造起一个富有江北特色的教师研修智慧应用场景。

  该平台按照“问题导向,应用为王”的原则,由技术人员与教研员共同研发,“边开枪边瞄准”,针对教研需求及时调整功能和流程。如在发现教师更习惯使用手机学习后,就推出“码上研训”小程序;在听评课的实践中,发现评课教师主观性随意性较强,于是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课程观察系统;发觉一线教师普遍采用腾讯会议,但平台无法获取资料时,就把腾讯会议嵌入研修平台,真正打破了教育与技术之间的壁垒。

  通过江北区教师研修平台,教师可自主选学推送资源,实现自我改进和成长;学校可通过校本教研质量监测,促进管理与改进;区域掌握了教育治理和教师发展的真实数据,有利于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以该平台为“中间件”,江北区还实现了从国家、重庆、区域三级平台到学校、教师的有效联结,尤其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试点应用,让国家级优质教育资源直接惠及每一位师生。

  基于区域研修平台的建设,江北区创新建设未来教育研修中心,开发零干扰的在线课堂观察、无遮挡的智能板书、基于工作场景的具身课程等,以“实践场+云平台”的形式拓展教师研修场域与路径,形成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线上自主选学+线下具身学习”的混合式研修模式。

  研修模式的创新为江北教师提供了更加丰富高效的教研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江北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江北区已成功获评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入选教育部国培项目典型案例和实践案例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精品课例19个;2021年重庆市政府表彰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2022年教育部表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



铜梁区

铺展“慧研、慧教、慧学、慧育”数字图景


教师使用智慧数字化平台教学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教育数字化进程,为教育的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走进铜梁,这里的教育数字化气息扑面而来,实验教学带来学习新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灵活运用,数字化改革带来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式变革……一幅“慧研·慧教·慧学·慧育”的教育新生态呈现在眼前。

  这样的智慧场景背后,是铜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努力。

  乘势而起,理念先行。铜梁区加快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秉持“用数字化赋能师生终身成长”的理念,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为引擎,赋能教育教学、推动“双减”落地、振兴乡村教育,实现学校“慧研”、教师“慧教”、学生“慧学”、家长“慧育”。

  理念引领下,来自各方的合力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

  多方合力,百花齐放。铜梁区把智慧平台应用工作纳入“2024年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区教委“数字专班”全力组织实施,各中小学校“一把手”亲自抓。铜梁区教委印发《重庆市铜梁区深入推进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场景实施方案》,各中小学结合自身特色,以“1+N”模式灵活选择应用场景,确保了平台在全区应用重点突出、多元共生、百花齐放。此外,铜梁还按市级、区级、校级三级联动模式开展培训,通过种子教师培育、骨干教师培育、全员教师培育,让教师真正“慧教”。

  创新有力度的举措,催生了铜梁教育新变化。通过“慧研”,教师利用平台进行网络教研提升专业素养;通过“慧教”,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台进行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自主学习等,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慧学”,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探究性学习。通过“慧育”,家长科学地参与孩子的培养过程。

  更多的智慧变革体现在各个学校的实践中,金砂小学利用平台资源开展异彩纷呈的课后服务,平滩小学构建了基于平台的“三三结合”校家社育人模式,形成良好的校家社合作氛围……智慧教育不仅让全区城乡所有孩子享受到了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也让铜梁教育向着更高质量迈进。



两江新区

独创“644”模式 探索智慧教育最优路径


教师向学生展示智慧数字城市场景


  2021年成功创建国家八部委认定的国家智能社会教育治理实验基地;2022年承接国家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2023年创建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在教育发展的新赛道上,两江新区以智慧教育为核心驱动力,助推两江教育不断实现新跨越。

  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市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两江新区将智慧教育作为构建公平、优质、未来教育的重要方向,列为开局、爬坡、突破专项一把手工程,以“智慧教育新区”建设助力实现“基础教育强区”目标。两江新区独创的智慧教育“644”模式,在教育数字化实践中探寻出符合两江特质的最优路径。

  “六个一架构”夯实基座,目光高远下好智慧教育“一盘棋”。两江新区通过擘画一张蓝图,引领创建方向;设立一个中心,形成创新引擎;实施一个行动,夯实发展基础;建设一个平台,搭建云端枢纽;覆盖一张专网,实现高效共享;聚焦一个素养,培育智慧师生,全面丰盈区域智慧教育生态。

  “四维探索”融合创新,聚焦教学打好智慧教育“组合拳”。随着前沿技术不断应用在教育各环节,两江新区教学生态焕然一新:课程深而活,数字化场景扩大知识获取半径;课堂精而美,备授课一体化平台落实因材施教;协同广而强,借力数字平台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评价全而细,开展区级、校级综合评价,生成个性化数字画像。

  “四力提升”效能升级,立足人本激活智慧教育“加速度”。为提升智慧教育效能,两江新区坚持以人为中心,培育实践型专家校长和管理团队,提升数字化领导力;建设数据中台和一体化云平台,提升数字化智治力;引导教师参与数字课程建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提升数字化教学力;共建智慧教育发展共同体,提升数字化协创力。

  归根究底,“644”模式旨在用智慧的制度培养智慧的人,用智慧的人创造智慧的教育。未来,两江新区将继续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围绕扩大数字交流和共生共长,深化数字基建和应用转型,开展数字创新和项目研究,迎接更有质量的智慧教育新未来。


来源|重庆日报

声明丨“重庆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