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方园艺》2017年13期阅读推荐


热点一


聚焦寒地果树种质资源


中国是世界果树起源中心之一, 果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具有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抗寒果树种质资源丰富,对于选育优质抗寒品种具有一定优势。寒地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等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期《北方园艺》选登了2篇该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现推荐给读者。


1
寒地李和杏遗传多样性SSR分析


       该论文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的孙莉莉等撰写(研究论文栏目),由“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3BAD02B03)、哈尔滨市科技局项目(2016RAXYJ011)共同资助。(p50)


黑龙江省李、杏栽培历史比较悠久,适应范围广、经济效益高。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抗寒种质资源丰富,对于选育优质的抗寒品种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研究寒地李、杏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对李、杏育种及种质资源管理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份适宜北方生长的李、杏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运用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其亲缘关系,以期为寒地李、杏种质资源保存和品种选育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结果表明,27份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12处,供试材料被分为李和杏两大类群。


基于SSR标记构建的27份材料的聚类分析


2
寒地越橘(蓝莓)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创新利用


该论文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浆果研究所吴立仁等撰写(研究简报栏目),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2B04-04)资助。(p73)


越橘(蓝莓)(Semen Trigonellae)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L.)蓝浆果亚属(Cyanococcus)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黑龙江省独特的生境条件,造就了林中、林缘和低湿草地上种类繁多的越橘资源。对越橘(蓝莓)资源开展环境模拟和适应性、经济性状评价,可促进种植结构优化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该研究采用实地考察和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资源摸底,收集保存野生越橘(蓝莓)及具代表性的栽培种越橘(蓝莓),通过模拟生境的技术手段对资源异地保存,对其适应性、经济性状等进行评价,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创造新的基因组合体,通过性状指标选择,创新培育优良资源,培育自主产权蓝莓新品种(系)。


结果表明,从2013—2016年共收集保存越橘(蓝莓)资源2621份;其中野生越橘(蓝莓)资源20份,栽培品种资源41份,杂交后代2560份。经驯化选育筛选野生优良资源2份,创新杂交优良资源16份。



热点二


长期CO2加富可以有效地增强甜椒光合作用,可以提高甜椒在低温环境中的适应性

本期刊载了由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等单位的杨志刚、崔世茂等人撰写论文(设施园艺栏目)—《长期加富CO2对日光温室秋冬茬甜椒光合生理及低温适应性的影响》。该研究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青年创新基金项目(2014QNJJN09)、内蒙古教育厅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B20141012903Z)、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25-G-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060269)、山西省科技厅计划项目(FT1014-2-7)共同资助。(p84)


甜椒(Capsicum annuum L.)是北方设施栽培的一种重要蔬菜。但是在北方高寒地区,冬季低温和CO2亏缺是影响设施甜椒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人工手段调节设施栽培环境增强甜椒光合作用是实现北方高寒地区甜椒越冬栽培的有效途径。


该研究以低温适应性能较好的“帅椒六号”甜椒为试材,设置2CO2加富施肥为处理,以不施用CO2为对照(CK),门椒坐住后测定辣椒叶片光合生理指标SPAD值及RubiscoRCA活性和耐低温性指标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了长期加富CO2对甜椒光合生理和低温适应性的影响,以期为冬季在北方地区甜椒种植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结果表明,随着冬季气温逐渐降低,各处理甜椒净光合速率、叶片SPAD值、叶片Rubisco和RCA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甜椒叶片SOD、POD和CAT活性表现为1 200 μL·L-1  CO2加富处理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也最高,丙二醛含量较低,各处理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在秋冬茬日光温室进行1 200 μL·L-1 CO2加富施肥可以有效地增强甜椒光合作用,可以提高甜椒在低温环境中的适应性,对于甜椒进行越冬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热点三


不同施氮情景下北京地区

露地甘蓝土壤氨排放研究

该论文由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等单位的马晓燕、王军玲等人撰写(资源环境生态栏目),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C23B02)资助。(p140)


NH3作为大气中唯一的偏碱性气体,作为PM2.5的重要前驱物,对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近年来,北京市蔬菜播种面积逐年上涨,北京郊区菜地的氮肥用量是粮田的3~4倍,氮肥的过量施用在降低氮肥使用率的同时也造成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


该研究采用原位装置测定农田氨挥发量,研究了北京地区不同施氮情景(①N00,零氮肥,不施氮肥和有机肥;②N0,施用有机肥不施氮肥;③N1,当地农民氮肥施用量的75%及有机肥同N0;④ N2,当地农民正常施氮量及有机肥同N0;⑤ N3,当地农民氮肥施用量的125%及有机肥同N0; ⑥ N4,当地农民氮肥施用量的150%及有机肥同N0;⑦ N5,当地农民氮肥施用量的200%及有机肥同N0;⑧ N6,不施加有机肥,施氮量为N2施氮总量)、不同施肥阶段(1次基肥、2次追肥)露地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氨挥发情况及其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测算北京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氨排放量、制定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策略、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提供科学支撑。


结果表明,甘蓝地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3周内,基肥阶段的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18 d,追肥阶段的氨挥发发生在施肥后7 d;甘蓝地施用基肥至定植灌水前,各地块氨排放通量逐渐降低,尤其是第4天氨排放通量都达到最低;定植灌水后,各地块氨排放通量显著升高,且在施基肥后第5~6天(灌水后第1天)出现第一个排放峰值;第一次追肥(施肥与灌水同步)氨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第1天;第二次追肥受灌溉及温度的共同影响,氨排放通量峰值出现在第3天;甘蓝整个生长周期内不同施氮情景下各地块土壤氨排放总量为7.789~39.324 kg·hm-2,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情景的氨累计挥发率为5.62%~6.78%。适当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甘蓝的产量,但是过度施用氮肥不仅不会增加甘蓝产量,还会增加氨挥发量。


现场收集氨气的装置


热点四


抗TYLCV精品型红果新品种

“斯佳丽”的选育


该论文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等单位的王晓峰、杨光等人撰写(新品种栏目)。(p206)


2014年底,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在海城市耿庄镇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园区内选育出番茄新品种“斯佳丽”。2015年通过辽宁省番茄区域试验(备案号:辽备菜2015004号)。于2015年越冬及2016年越夏进行生产展示示范和推广。该品种番茄植株为无限生长类型,成熟果实红色、无绿肩,果实圆形。果面光滑,平均单果质量134.00 g,畸形果率1.00%、裂果率0.30%。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烟草花叶病毒病和叶霉病。果实硬度高,耐贮运。适合早春,越夏,晚秋延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等保护地栽培。


“斯佳丽”品种试验表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