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斯人'还是'是人',让我来道破天机

码中人 码农真经 2023-12-25

《孟子 告子章句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近关于《孟子 告子章句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中的“斯人”还是“是人”,引发广泛讨论,吵翻了天。不少网友激烈站队:“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是斯人”云云。其热度远超甜粽咸粽、缩进是Tab还是空格等,演变成一种文字圣战。

其实“斯人”与“是人”都有“某人、此人”的意思,“是人”在语音上更重一些,更特指某人。“斯人”与“是人”有点“one"跟“The One"的差别。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简单的方法还是翻开原来的课本查一查,或者是翻开旧版的《孟子》看看。我在Zlib上找了一些旧书《孟子》,简单检查了一下,正确答案指向的是“是人”。当然,也有人会到少量“斯人”版本,都是后来比较新的出版物了。

Zlib

有趣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会出现集体的记忆偏差?我觉得原因不外有三:

“斯人”比“是人”好读一些。

语文课本上有很多“斯人”,导致大家记忆中的“斯人”比“是人”多。

  •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代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二》

  • • 微斯人,吾谁与归——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代刘禹锡《陋室铭》

  •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 • ... ...

确实有一些文艺作品错误的使用了“斯人”,强化了大家的记忆。

天机一:记忆偏差是必然的

每个人都倾向于自己的记忆是正确的,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记忆偏差是必然的。

根据维基百科,记忆(memory) 是一种对信息编码(encode)、储存(store) 和提取(retrieve)的过程。

所有的记忆存储设备,从你的大脑到计算机的内存,都是通过改变物理性质来存储信息的。130多年前,神经科学先驱、西班牙病理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首次提出,大脑通过重新安排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即突触——的方式,来存储信息。而大脑的神经元是有限的,所以大脑的容量必然也是有限的。我们没办法记住所有的信息,必然会对信息进行筛选或压缩。比如“是人”就是被压缩成“斯人”了。

我小时候穿过一件T-shirt,印着“ADDIDAS”的标志,导致我一直以为是“阿迪达斯”。直到我读中学时,才知道原来是“阿迪——达斯”。所以,记忆出错了就用正确答案修正一下就好了,而不要动不动就怀疑自己的记忆被篡改了。科幻小说里的记忆被改写的情节,只是科幻小说罢了。

说到科幻小说,我想起了七月的《小镇奇谈》,是一部关于时空剪辑、记忆和思念的小说。个人看完非常感动,推荐给大家。

天机二: 不要躺平

印象中“斯人、是人”的讨论,国庆前就开始了。现在发酵了,大家都在讨论。我觉得,也是宣传口喜闻乐见的事情。

“是人”还是“斯人”?一篇初中课文引发全网争论!网友惊呆:这么多年都背错了?| 极目新闻[1]

其实我们不必纠结于“斯人、是人”的问题,更应该借此机会好好从这篇优秀的古文中获取新的力量。

近几年受到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年轻人承受巨大的就业和工作压力,很多年轻人因长时间受到打击和挫折,心态发生了变化,开始“躺平”和“摆烂”。而这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不正是对这种消极的生活方式最好的规劝吗?

我个人很平庸,近几年更是郁郁不得志。不过幸好,还是有一图颗愿意奋斗的心。就也许就是激励我时不时水一篇文章的原因。

天机三:怀念青春

读了一遍,内心充满斗志。不得不说,在鸡汤方面,前人之述备矣。

我觉得我们80后,又借助此事怀旧了一把接下来,也请你一起读一遍,想想自己的青少年时代,那些美好的回忆。

《孟子 告子章句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参考资料

我在Zlib上找了一些旧书《孟子》,简单检查了一下,的确是“是人”。

《孟子正义》

《孟子正义》

《孟子正义》

《孟子译注》

《孟子译注》

往期推荐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码中人”,原创技术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引用链接

[1] “是人”还是“斯人”?一篇初中课文引发全网争论!网友惊呆:这么多年都背错了?| 极目新闻: http://www.ctdsb.net/c1476_202209/1492549.html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