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艺理论与批评】解志熙 | “不降的兵”——鸥外鸥战时诗作引论

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4-02-05

摘要:在纪念“西安事变”八十五周年之际,重读诗人鸥外鸥抗战时期的战斗诗篇,如《不降的兵》《日本战舰碇泊在窗外》,是很有意义的。把这些诗篇介绍给读者,进而追溯鸥外鸥从20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的“新感觉派”诗人到1936年以后转变为左翼现代主义诗人的过程,简述他对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独特贡献,并扼要介绍他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具一格的儿童诗、政治抒情诗,有助于增进人们对鸥外鸥的认识,而引用的多首诗歌,也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当时诗歌样态的认识。

关键词:鸥外鸥;新感觉派诗人;左翼现代主义诗人


题记:关于鸥外鸥和《鸥外鸥诗文辑存》

鸥外鸥(1911—1995),原名李宗大,广东东莞虎门镇人。1929年在广州开始新文学写作,随后赴上海致力于新诗创作,是三十年代新诗坛上的“新感觉派”诗人。1936年鸥外鸥转向左翼,抗战初期奔赴广州、香港,积极开展抗战诗歌活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赴桂林,成为独树一帜的左翼现代主义诗人。抗战时期鸥外鸥曾任穗港两地中学教师、香港国际印刷厂经理、桂林新大地出版社编辑等职,战后任教于广州国民大学、华南联合大学,解放后任教于华南师范学院、香港中华书局广州编辑室总编辑。1991年鸥外鸥赴美国依女儿居,1995年春病逝于纽约。在长达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鸥外鸥出过诗集《鸥外诗集》《鸥外鸥之诗》和两部儿童诗集《再见吧,好朋友》《书包说的话》,但流传不广,寂寞无闻,以至于新世纪以来还被人称为“文学上的失踪者”,还有人撰文辨析“鸥外鸥”是不是刘呐鸥。

其实,鸥外鸥是新诗史上兼具左翼立场与先锋艺术的卓越诗人,其诗艺成就不在徐志摩、闻一多和戴望舒、卞之琳之下。这几年我与博士研究生刘璐和张静轩合作搜集整理鸥外鸥诗文,陆续辑录到鸥外鸥大量集外诗文,如抗战及四十年代在各地发表的诗文佚篇,五十年代以迄九十年代在香港发表的众多作品,汇编为《鸥外鸥诗文辑存》(含少量译文),共计730余篇。这是鸥外鸥作品的首次汇集,但也只是略备大体而已,距完备还有距离。估计不少人对鸥外鸥的作品还不甚熟悉,所以下文多引原作并略作介绍,故谓之“引论”。

难忘的两首诗:《不降的兵》和《被开垦的处女地》

我手头至今保存着鸥外鸥的几首早年诗文复制件,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在北大读书时复制的,复制件已然发黄,初读时的惊讶却还记忆犹新,而那时的诗坛学界几乎不知道鸥外鸥的存在。可喜的是新世纪以来大量旧报刊进入数据库,我在继续披阅中续有收获,渐渐增进了对鸥外鸥及其诗友的了解。恰好在这个时候,受严家炎先生之命参与他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项目,由我负责抗战及四十年代文学史的编写,便借此“公差”之机把鸥外鸥及其诗友胡明树、柳木下命名为左翼的“反抒情诗派”写进了这部文学史。由于文学史篇幅有限,未能充分展开,所以稍后又写了一篇专论《现代及“现代派诗”的双重超克—鸥外鸥与“反抒情”诗派的另类现代性》,发表在南开大学《文学与文化研究》2011年第4期上。我得老实招认,十多年前将鸥外鸥及其诗友写进文学史,是我私自决定的,带点打抱不平的意思,意在引起学界对鸥外鸥的注意。我很高兴地看到,自己的这个显然有点冒失的“故意”作为,似乎多少奏效了。比如,据前两天看到的一篇评述鸥外鸥研究的文章说,“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者都是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形成了该文学史著注重学术原创性的特点,有许多资料和见解属于首次发现和发表,为文学史的写作带来了重要突破。在这部文学史里,鸥外鸥第一次进入了全国性文学史著作的书写范围,被编写者纳入到‘左翼诗潮’的叙述章节里,成为‘反抒情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作而被集中介绍与评价。……提高了鸥外鸥的文学史地位和传播知名度”2。无论如何,看到近十年来学界对鸥外鸥的关注明显增多,也出现了一些以鸥外鸥为题的学位论文,这是颇让人欣慰的事。

《不降的兵》,初刊于桂林《诗创作》第12期,1942年7月25日出刊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北大第一次看到鸥外鸥发表在桂林《诗》刊上的两首诗,印象深刻,至今难忘,此处选录出来供大家赏阅,顺便加了点校注。一首是《不降的兵》:


不降的兵3


我来了

从封锁线的隙通过

紧握住

盛满了Quink的枪4


我来了

唱着“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歌

不降不叛

从沉殁5了的岛屿

踏上争自由争独立而存在的大陆


我来了

我是诗的战斗兵

举着为正义而战的PARKER牌的枪6

归回竖着正义的旗的阵营7


未被俘虏

未受伤

未死亡

我,我,我,我要战争8


按:1941年12月18日,日军进攻香港,此诗是鸥外鸥从香港脱险来到桂林所作的一首誓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脱险归来的诗人不仅毫不颓丧,反而战斗意志更为坚定,斗志昂扬地唱道:“我是诗的战斗兵/举着为正义而战的PARKER牌的枪/归回竖着正义的旗的阵营”。读来令人神旺。鸥外鸥“不降不叛”的誓言,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蛰居上海的钱钟书相近。钱钟书曾拒绝一些“识时务”的诗友之诱降,并敦劝他们为国坚守。例如,其诗友冒孝鲁写来《夜坐一首寄默存》一诗,慨叹生活无奈、流露妥协之意,钱钟书立即赋诗劝诫道:


夜坐9


试扪舌在尚成吟,

野哭衔碑尽咽音。

生未逢辰忧用老,

夜难测底坐来深。

忍饥直似三无语,

(东坡以毳饭戏刘恭父,谓饭菜盐三者皆无)

偷活私存四不心。

(方密之削发为僧口号云“不臣不叛不降不辱”)

林际春申流寓者,

眼穿何望到如今?

钱诗中“偷活私存四不心”一句及其夹注“(方密之削发为僧口号云‘不臣不叛不降不辱’)”,是对其好友冒孝鲁的提醒。方密之即明遗民方以智,他入清后披薙为僧,而不忘恢复,节概可风,所以钱钟书特意拈出他的“四不心”,敦劝冒孝鲁为国坚守。但冒孝鲁并未听劝,不久就出任南京伪行政院参事,成了汪伪的笔杆子之一,仍写诗来纠缠钱钟书,试图拉他下水,钱钟书便毫不客气地将冒氏踢出了“朋友圈”,数年置之不理。从钱钟书的“不臣不叛不降不辱”到鸥外鸥的“不降不叛”,新旧诗人赋诗明志、坚持抵抗,令人敬佩。

《被开垦的处女地》,刊于桂林《诗》第3卷第 4 期,1942年11月出刊

我过目难忘的还有鸥外鸥的另一首诗作《被开垦的处女地》—

被开垦的处女地10


东面望一望

东面一带

西面望一望

西面一带

南面望一望

北面望一望

都是山

又是山


山呵

山呵

山呵

屋前屋后都是山

窗外门外都是山

街头巷尾又是山11

四周围都站着突兀的山

骆驼的背的山

重重叠叠

包围住了412十万人的桂林


狼犬的齿的尖锐的山呵

这自然的墙

展开了环形之阵

绕住了未开垦的处女地

原始的城

向外来的现代的一切陌生的来客

四方八面举起了一双双拒绝的手挡住


但举起的一个个的手指的山

也有指隙的啦

无隙不入的外来的现代的文物

都在不知觉的隙缝中闪身进来了。

山动了 原野动了 林木动了 河川动了

宇宙星辰的天空也动了

他们乘座了列车轰隆轰隆的来了

举起了铁锄了

播下了种子了

开垦这未开垦的处女地了

携带着黄得可爱的加州水果也有

携带着黑得可怕的印度植物的也有


注意呵

看彼等埋下来的是现代文明的善抑或恶吧


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很快沦陷,香港的不少资本家与市民涌入桂林避难,他们的到来不仅使桂林百物腾贵,而且用摩登都市的生活方式污染着这座纯朴的山城,这让诗人忧心忡忡。《被开垦的处女地》就展现了原本自然的山城桂林与“外来的现代的文物”的对立。诗人别出心裁地运用象形的汉字,对诗形与诗行的安排颇为讲究—这一切并非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而是为了形象地凸现自然与现代的冲突:“狼犬的齿的尖锐的山呵/这自然的墙/展开了环形之阵/绕住了未开垦的处女地/原始的城/向外来的现代的一切陌生的来客/四方八面举起了一双双拒绝的手挡住//但举起的一个个的手指的山/也有指隙的啦/无隙不入的外来的现代的文物/都在不知觉的隙缝中闪身进来了。”所以诗人在最后提醒人们:“注意呵/看彼等埋下来的是现代文明的善抑或恶吧”。看得出来,这首诗巧妙借用汉字字形字号的变化恰到好处地突显了诗人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是一首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好诗。可是,鸥外鸥的这首诗却引起了许多非议—从自由派作家靳以到中国诗歌会的不少左翼诗人,都纷纷著文批评鸥外鸥此诗是沿袭意大利的“未来主义”,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无须讳言,鸥外鸥是熟悉意大利和俄苏文学里的未来主义的,但他早就说过,“我们并不标榜什么既成的主义—如未来派之类”13。他只是受未来主义的启发,利用作为象形表意文字的汉字之特长,来突显其诗情诗意的独特性而已,这与未来主义的徒然炫耀字母字形的造型有别。如果说在西方语文中,运用字母的大小变化确有些形式主义,在汉语里适当运用字形字号的变化以表意,乃正是发挥象形表意的汉字之长,这有何不可?又怎么能不作具体分析就斥为形式主义呢?毋宁说,不动脑子作此等批评的人才是形式主义者!

幸好诗坛和学界中人也不全盲目,两位资深新诗人、当时同任西南联大教授的朱自清和闻一多就很欣赏鸥外鸥充满独特诗意和诗艺的诗。朱自清撰文评论鸥外鸥的诗《和平的础石》,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校园集会时热情朗诵鸥外鸥的诗,后来把鸥外鸥的四首诗选入《现代诗钞》。最让鸥外鸥感激的,是当时最著名的诗人艾青来自延安的一封信函的鼓励,直到晚年鸥外鸥还不忘此情,在其诗选集《鸥外鸥之诗》的自序里记述道:“艾青却在延安写信给胡明树说:‘鸥外的诗有创造性、有战斗性、有革命性。’(信刊登在1943—1944年桂林《诗》刊《诗副刊》)。”14近年一些研究者往往据此引录,其实这只是鸥外鸥晚年凭记忆所记,他手头显然已没有原刊和原信了,所引艾青的话与原信略有出入。其实,艾青的信确是写给《诗》杂志的另一位编辑胡明树的,原信应该是胡明树安排刊登在《诗》杂志第4卷第1期,但题目作《书简》,近乎补白,不大引人注意,算是艾青的一封佚简。艾青信中表彰鸥外鸥的原话是这样的:“很多人对鸥外兄及林木茂的诗非难,我曾给以冷静的解释。我的意见是:这些诗的内容有它们的革命性(当然还是不够的),形式上的炫奇是‘次要的’。”15这个肯定对鸥外鸥是很珍贵的,只是那时远在延安的艾青不知道鸥外鸥和林木茂是同一个诗人!

《日本战舰碇泊在窗外》:一首新发现的鸥外鸥抗战诗

这次编校《鸥外鸥诗文辑存》,搜集到鸥外鸥的二百多首集外佚诗。其中就有不少抗战诗篇。有些诗作写得非同凡响,很有艺术特色,与当时流行的八股腔的抗战诗迥然有别。如《日本战舰碇泊在窗外》,就是很有特色的一首—

《日本战舰碇泊在窗外》,初刊于1937 年 8月29日《中山日报》


日本战舰碇泊在窗外16


NO.1 我并非炮手17


日本战舰18

碇泊在我家窗外的江上

关上窗

隔了1叶2分厚玻璃

隔了1叶2分厚窗帘


沿江两岸

我们建筑了

海关

邮政局

酒店

戏院

市政府

火车站

发电厂

士敏土厂

高架铁桥

无线电台

飞机场

海军军人俱乐部(内附有跳舞场)

空军军人俱乐部(内附有跳舞场)19

留东学会(内附有跳舞场)

留法同学会(内附有跳舞场)

欧美同学会(内附有跳舞场)

德、奥、瑞留学生俱乐部(内附有跳舞场)


听了风吹过来的

官吏、行政人员第2之家20

俱乐部每周末的欢声

我感染了

   他们所抱的态度的传染病

又且勉强乐观

把这样的摇摇欲坠的软弱的建筑物

   视同国防工作的炮台


我伏在窗的壕堑上眺望

也抽着烟斗了

当看见了日本战舰升火的时候,

    脱了污秽了的炮衣的时候

烟斗却暗暗的熄灭21

遵守着战线生活的规则

我并非炮手

没有戴防毒面具、钢盔的

国民一人22

日本战舰碇泊在窗外


NO.2 我们道晚安、早安、午安23


日本战舰24

碇泊在窗外的江上25


关上窗

隔了1叶2分厚的玻璃

隔了1叶2分厚的窗帘26


沿江两岸

我们建筑了

建筑了软的积木


平静无事的

宿过了一27

感谢天照大御神28

在屋顶上

我们健身操29

每朝打着旗语的手势

向日本战舰的旗手

道晚安、早安、午安(今晚八。才早安。

今日八。30

日本战舰碇泊在窗外


No.3 怒吼了中国的空军


日本战舰31

碇泊在我们的家屋、窗外的江上

关上窗

隔了1叶2分厚玻璃

隔了1叶2分厚窗帘


太阳起来了

我们的空军也起来了

重轰炸机,已不在寝室

在日本战舰的白帆帐上32

一队队往往来来低空演习


咆哮着!咆哮着!

低到了

战舰的桅

咆哮着!咆哮着!

33到了

战舰的烟囱

咆哮着!咆哮着!

低到了

战舰的司令塔

可以看见了一张张怒目仰视的

   日本人的面颜


当我们的窗外的战舰34脱了炮衣

我们的空军轰炸机35

便要减轻了1千磅的体重了

怒吼了—中国!

怒吼了—中国!


在屋顶上我的健身操

打着旗语的手势

不是道晚安、早安、午安了

向日本战舰的旗手致通牒

退出中国海!

退出中国海!36


参考中央令各省解散海空俱乐部国难当头军人不得设俱乐部广州海空俱乐部收束中

【广州专讯】中国各省向有陆海空军俱乐部之设,原系联络感情在部内设种种娱乐、以作消遣。最近中央军委会、军政部,以现在国家多难,凡属军人,应要埋头苦干,不宜稍存俱乐之举,因此特令各省自令到之日起,即将海空军所设俱乐部,尅日解散,所有会址,亦交还政府。闻广州海空两俱乐部会址,极为美丽37,布置尤属精美,近已奉令停止,将会址另作别用云。(五月二十九日香港《循环报》)

当写完了诗后一周间,读到了这样的新闻,甚是喜欢。

一方面是严肃的工作,一方面是荒淫与无耻的今日的国民的生活,后者实有作根绝的禁止之必要。但遗憾的其他社会的团体营业的非营业的舞场尚未普及这禁令而已!38

按:《日本战舰碇泊在窗外》写于抗战全面爆发的第二个月—1937年8月,其时鸥外鸥在武汉,此诗预定在武汉文艺社的《文艺》杂志上发表,但鸥外鸥随即赴广州,为应抗战宣传之亟需,乃提前半月在广州《中山日报》发表,随后才在武汉文艺社《文艺》杂志上刊出。据《文艺》编者胡绍轩的回忆,“鸥外鸥的《日本战舰碇泊在窗外》一诗,则真实地反映了‘七·七’事变以前,日本的几条兵舰常年碇泊在武汉长江江面,逼得人民义愤填膺的社会现实,由此而激发人们的抗战情绪”39。鉴于武汉《文艺》本更为完整,此处据以录入,并与《中山日报》本对校。胡绍轩的回忆是不错的。抗战爆发之初,鸥外鸥满怀抗战报国之志来到武汉,却发现日本的战舰仍然横行在武汉长江的江面上,而中国的海陆空军官们对此却视若无睹,仍然沉迷在“海陆空军俱乐部”的舞场里。这让鸥外鸥悲愤难抑,幸好国民党中央随后命令各地解散海空军俱乐部,中国的空军终于开始训练,飞机在日军战舰上方呼啸而过,发出了民族的怒吼,发出了“退出中国海”的最后通牒!诗作既揭露了日军的肆无忌惮,也暴露了国民党的文恬武嬉,而最后的转变和通牒,无疑是大快人心!三段诗写出了人民从憋屈无奈到痛快呐喊的心路历程,亲切地表达了人民的喜怒爱憎与抗日要求,正如诗人在附录里严肃的声言:“一方面是严肃的工作,一方面是荒淫与无耻的今日的国民的生活,后者实有作根绝的禁止之必要。但遗憾的其他社会的团体营业的非营业的舞场尚未普及这禁令而已!”顺便说一下,这里的“一方面是严肃的工作,一方面是荒淫与无耻”两句话,来自苏联作家兼记者爱伦堡的《论莫洛亚及其他》一文(黎烈文译,原文题目是《最后的拜占庭人》)。爱伦堡的这两句话,经鲁迅1935年3月在《田军(萧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之称引,遂成为引人注目的名言,中国的作家读来尤其有会于心,如何其芳所说像两条鞭子一样打醒了不少曾沉湎在象牙塔中的中国作家。

回看鸥外鸥:从新感觉派诗人到左翼现代主义诗人

回头来看,可以确定的是,诗人鸥外鸥走过了一条从诗的“新感觉派”到反殖民反法西斯的左翼现代主义诗人之路。这个转折以1936年为临界点,在鸥外鸥既是诗的也是思的转折。

鸥外鸥在中学时代曾参加省港的反帝运动,那时的他满怀无政府主义的反抗热情,随后在二十年代末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起初,作为无政府主义者的鸥外鸥,很自然地赞赏非功利主义的文学观,以为“文学的国度是大同的,无政府之世纪绝对不要有这样统治的色素”40。现在能看到的鸥外鸥最早的诗作,就传达出无政府主义者的反战思想和对和平的祈愿—


且停息着戎牛之步蹄41


但凡拔刀见血俱同归流于罪恶!

请无有于炫耀呵,

那久已埋藏的古国之钢刀!

且停息着支那的戎牛之步蹄;

踏践赤塔的草野野茸茸呀!?

虽则佢人日之过犯,

但戮屠着血与肉是非该应!


至于鸥外鸥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名之作,则是梦想联翩、美丽抒情的《映树》—


映树42


明空下 幼年之映树之叶

八月之晨风轻漾

一联队 一联队的轻梦呢


梦的联队 一明一灭

软风中 明空下


映树的心映树的身

飘然的游泳


轻松松的

映树的身

映树的心的感觉


把这样一首意象美丽、格调轻柔、象征含蓄的新诗投寄于《现代》杂志,自然很受主编施蛰存的欢迎,因为它很像施蛰存所激赏的戴望舒式的象征抒情诗,所以很快刊出了。但这种诗在鸥外鸥乃是偶一为之而已,他实无心恋恋于此。这是因为在鸥外鸥看来,戴望舒等人借用西方象征主义诗艺复活起来的乃是中国古典的婉约抒情诗风,其所谓“现代”的诗其实很不“现代”,所以鸥外鸥随后就“拒绝了施蛰存邀请我继续写《映树的梦》之类的作品”43的要求,在诗歌创作上走上了一条比“现代派”诗更“现代”的探索之路。看得出来,三十年代前期的鸥外鸥在文学上更喜欢唯美-颓废主义、未来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尤其激赏“日本新感觉派诗人堀口大学”的诗及同派的林房雄等人的“新感觉派”小说,以为诸如此类的作品更为“现代”。也因此,鸥外鸥这一时期的诗作同样热衷书写都市男女的生命欲望和摩登生活情趣,同样带有新感觉派的浓重肉感气息,以至于可以说三十年代前期的鸥外鸥乃是一个“新感觉派诗人”。不过,也须注意的是,鸥外鸥与三十年代上海文坛上的新感觉派小说家的似而不同之处,在于他的都市欲望书写里又交织着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分析眼光。这种社会经济分析的眼光,正预示了鸥外鸥由“新感觉派诗人”向左翼现代主义诗人的转变。

事实上早在1933年,鸥外鸥就写出了一些他自己比较“满意的诗,如《锁的社会学》和《爱情乘了Bus》,不再与《现代》月刊打交道”44。这些诗篇以大胆的欲望书写和对欲望的经济分析取胜,从而既超越了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的似现代而实古典的婉约抒情,也破除了新感觉派小说家之纯然生理学-心理学的欲望迷思。《锁的社会学》《爱情乘了Bus》等诗篇,就在热辣的男女欲望抒写里注入了社会学、经济学的冷峻反思。如《爱情乘了Bus》将现代夫妇二人比作Bus的车掌(丈夫)和Bus本身(妻子),无情地揭露了所谓现代爱情的欲望本质,以及因为经济因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更换旧车掌、接纳新乘客的现代危机—


爱情乘了Bus45


我们使爱情旅住在大旅馆

爱情沾染了大旅馆的德行是可忧虑的

携了爱情去乘 Bus 吧

爱情这东西倘变成了 Bus 也是很危险的

她要沿途出卖搭乘搭客的座票了呢

丈夫的我呵 Bus 的车掌

细君的你呵 Bus 呵

沿途搭乘着搭客了呵


到了1936年,鸥外鸥的社会政治经济视野进一步拓展,成为一个反殖民、反法西斯的斗士,并形成了以貌似客观的知性言说暗含着锐利反讽的左翼现代主义诗风。此年的多篇诗作,如《军港星加坡的墙》《古巴的裸体》《第三帝国国防的牛油》《无人岛先占论—法国进军无人岛事件》都是独具特色、不可多得的名作。如:


无人岛先占论

—法国进军无人岛事件46


无人岛。


独身的无人岛,

处女地的无人岛;


无所属的待字的无人岛。


既未婚嫁又无恋人。

南海之南

盐味的空气中。

无昼无夜

做着思慕的美梦。


许配了我吧。

热带地的无人岛。

我有南欧人的热情。


在妳的身上竖了我;47

占据妳的进军之旗。

在妳48的身上立了

永为我有的碑。


于是婚后的岁月,

三色旗的热情怀抱中;

无人岛的无昼无夜的无人的梦碎了灭了。


无人岛先占论:

无人岛。

无人岛的无人岛。

岛无人的无人岛。


无人岛。

明快的土地!


这首诗的绝妙之处,是巧妙借用新感觉派小说里常见的男女欲望游戏书写和现代派诗的爱情咏叹滥调作为装饰,戏拟帝国主义抢占为先的强盗逻辑,可谓别出心裁、善为喻也,很有颠覆性,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在此顺便说明一下:我过去在文学史教材里和《现代及“现代派诗”的双重超克—鸥外鸥与“反抒情”诗派的另类现代性》一文里,据刊发本把这首“政治抒情诗”错误地解读为对意大利法西斯的批判,而没有注意到此诗收入《鸥外诗集》时定题为《无人岛先占论—法国进军无人岛事件》。后来才知道法国殖民当局1933年4月在越南组织“远征队”,侵入南沙群岛中的南威岛、安波沙洲、太平岛、南钥岛、中业岛等9座岛洲,强行树国旗、埋占领碑,随后便宣布将南沙群岛划归巴地省管辖。所以鸥外鸥的这首“政治抒情诗”,其实是对法国殖民当局的讥斥。现在借此机会自我纠正一下,以免我的误解继续贻误读者和其他研究者。

写于同年的《军港星加坡的墙》《古巴的裸体》《第三帝国国防的牛油》,则在地缘政治地理的书写中,寄寓了深广的反殖民、反法西斯的革命意蕴。在1937到1939年间,鸥外鸥又接连写出《第2回世界讣闻》(1937)、《欧罗巴的狼鼠祸》(1937)、《用刷铜膏刷你们的名字》(1938)和《和平的础石》(1939)、《欧罗巴的轮癣》(1939)等诗篇。这些诗在广阔的国际政治经济视野里揭露了殖民主义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显示出一个左翼现代主义诗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实在令人钦佩。并且这些诗力戒一般左翼诗人简单的政治批判,而以貌似客观不动声色的非个人化、非抒情化的笔触出之,尤其擅长以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反讽曲折地传达虐心的暗嘲和微妙的隐喻,堪称左翼现代主义诗的杰作。《和平的础石》就是这种左翼现代性反讽的代表作—


和平的础石49


东方国境的最前线的交界碑!

太平山的巅上树立了最初欧罗巴的旗


SIR FRANCE HENRY MAY50

从此以手支住了腮了。

香港总督的一人51

思虑着什么呢?

忧愁着什么的样子。

向住了远方52

不允53说出他的名字。

金属了的总督。54

是否怀疑巍巍高耸在亚洲风云下的

休战纪念坊呢。

奠和平的础石于此地吗?

那样想着而不瞑目的总督,

日夕踞坐在花岗石上永久地支着腮55

腮与指之间56

生上了铜绿的苔藓了—57

在他的面前的港内,

下碇着大不列颠的鹰号母舰和潜艇母舰

       美德威号

生了根的树一样的。

肺病的海空上

夜夜交错着探照灯的X光

纵横着假想敌的飞行机,58

银的翅膀

白金的翅膀。


手永远支住了腮的总督,

何时可把手放下来呢?

那只金属了的手。


按:这首诗确实准确地“预言香港将会沦落在虎视眈眈的日寇之手”59。三十年代以来,英帝国主义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为一直采取绥靖政策,为此甚至不容许香港报刊出现“反日”“抗日”以至“日本帝国主义”的字眼,而敏感的诗人却洞察到日本必然进犯、香港必定失守的命运,但他并没有对此进行直接的讽刺批判,而是以貌似同情的笔调刻画了作为英帝国占据香港的象征形象—Sir Francis Henry May的雕像手托着腮的黯然伤神之状,暗讽这位“金属了的总督”并不能保证香港固若金汤,太平山上的英国国旗避免不了战火。这首诗的修辞策略深得朱自清欣赏,闻一多更是激赏有加,将它选入《现代诗钞》并在集会上朗诵过。再如《第2回世界讣闻》:

《第 2 回世界讣闻》,原题《第 2 回讣闻》,初刊于《诗场》第 2 期,1938 年 6 月 15 日出刊


第2回世界讣闻60

请以卖号外的声音朗读


WAR!

WAR!

WAR!

WAR!

WAR!

WAR! WAR!


钢铁市场闭市,进口断绝!

金属器具价格突起!

出口商深入腹地

收买犁锄铁镬残废五金!

禁运出口令颁布!


WAR!

WAR!

WAR!


米,麦,粮食,面粉偷渡出口!

日本向南洋及各产米地

屯买米麦!

WAR!

WAR!

WAR!


通货膨账,银归国有!现金集中!

WAR!

WAR!

WAR!


钨矿收归国营,不准买卖!

WAR!

WAR!

WAR!


欧洲各国保险商

停止生命,汽船,建筑物购买保险!

WAR!

WAR!

WAR!


邮船公司公布欧亚往来船只航线绕道好

      望角!

避经多事地带的红海,地中海!

WAR!

WAR!

WAR!


德国肉类恐慌!

国社党收去制造罐头

以备军用!

WAR!

WAR!

WAR!


英国需铁极急!

废止钢铁入口税32﹪

WAR!

WAR!

WAR!


铁制儿童玩具减少出厂!

列强尽量吸蒐铜铁!

铜元行情逐日暴涨!

截获上海丸

私运5拾万枚铜元!

WAR!

WAR!

WAR!


柏林路透电

政府令人民缴住宅门匙!

此项命令系利便防空救护!

WAR!

WAR!

WAR!


伦敦海通电:

4百余万具防毒面具已制备!

分3处储藏

两储藏库在泰晤士河之北

1库在河之南

每库分6百7百个小库

1小库可储4万具

WAR!

WAR!

WAR!


纸市膨胀不止!

新闻社准备 日曜日休刊俭用!

欧洲军火制造厂大量吸贮纸浆!

纸商谢绝长期订单!

WAR!

WAR!

WAR!


内相西门在下议院宣布:

英全国街巷设立辅助消防站!

消防员2拾万人召募

抵御飞机掷下烧夷弹!


WAR!

WAR!

WAR!

WAR!

WAR!

WAR! WAR!


诗人晚年把这首诗选入《鸥外鸥之诗》时曾特地加注说明道:“此诗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初,通过各方面不平常的动态,预见大战的迹象已迫近。所以利用英语‘WAR’一词作为叫卖号外时惊呼‘喝呀’的拟声,又兼用了原词‘战争’的意义。不会被视为‘形式主义’吧?有人会这样看的。”61这是诗人多年来被枉批为“未来主义”“形式主义”痛苦记忆的后怕症。认真读诗的人都不难看出,此诗与“形式主义”毫无关系,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语言的形与声之双关性—“利用英语‘WAR’一词作为叫卖号外时惊呼‘喝呀’的拟声,又兼用了原词‘战争’的意义”,准确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爆发,简短紧张的语言节奏与日益迫近的战争风云声气相通,可谓神来之笔;诗人并且敏锐地注意到经济危机与军备竞赛乃是引爆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体现出左翼社会经济分析的过人眼光。据记载,在1944年10月9日西南联大新诗社的晚会上,压轴的“闻一多最后一个站起来,朗诵了鸥外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讣闻》和《被开垦的处女地》。他的声音那么深厚、刚劲,把会场里热烈的战斗气氛推向高潮”62。其所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讣闻》即《第2回世界讣闻》。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十年代的艰苦岁月里鸥外鸥对殖民主义的反思又进了一步。如—

巴比伦志异(近于童话的童话)63

许多许多年以前了—此乃外国童话的标准体裁的一句:

有一个死亡了的国家,仿佛是巴比伦帝国吧。

那个死亡了的巴比伦帝国,有一个死亡了的人民,名字叫作受因斯坦,和“爱”因斯坦64差不多同宗兄弟,但比“爱”因斯坦前辈得多了;是一个吉伯色65加犹太人的混合体。

世界历史上,有过一次巴比伦之王尼布甲尼撒,派出巴比伦军到犹太人的小王国去,把耶路撒冷烧毁了,而且捕虏了很多很多的犹太人,回到巴比伦禁闭多年。

当时,犹太人一步也不许离开巴比伦的。

“受”因斯坦便是这些俘虏中的后代的子孙。生性不羁,常常喜欢旅行。两只鞋永远穿在足上,睡眠也不脱下来的,变成了身体的一部份。

他的学说:“即使我死了入殓的尸体,所以也非穿着鞋不可呵,无论如何,我的灵魂是不能常住的,难于安居的,即使是死了,也非得变成行尸走肉不可。否则关门闭户的常住在棺柩里,岂不闷死了么。棺柩并非监狱呵,仍然是人类的住宅而已,没有自己囚禁自己的必要,可以迁居,也可以租让给别人的。”

怀抱了如此的学说的“受”因斯坦,他的不羁之处,可以想见了吧。

所以,虽然是死亡了的巴比伦帝国的死亡了的国民的他,也常常周游着世界各地的。他的住宅—棺柩的门,虽设而常开,没有关闭的。晴雨无间,寒暑不间的,东奔西走。

他自己的住宅—棺柩的门前,常常贴着“出租”纸的。也有喜欢长住久安的人,租赁他的住宅,和他订立租约,一住住上五年十年。他自己却四海为家逍遥自得。

即使不旅行,也常常外出,在市街上来来往往,无昼无夜的,一个不回家的浪子。

那个死亡了的国家巴比伦,虽然是死亡了的,仍然在冥冥中统治着死亡了的臣民。

有一天颁布了一种关于人民起居行动的制度。制度中的一项:是把旅行绝对禁止了的,便是关于出门的限制,倘若没有领到颁发黄色的通行证,不能离开居住地的门户半步,在街路上行走临时有遭受逮捕的可能。

那种通行证为什么黄色呢—呈着泥土的黄色呢,没有伐叛的意义的,不过无制造别的颜色的技术罢了,而且纸浆的原料定从泥土里提炼而成的。

所以是黄色而已。

在外面作客多年的“受”因斯坦,一旦回归到巴比伦…………便遭遇了这件新政了。

这个新政是以巴比伦的王尼布甲尼撒的命令,而刻在巴比伦城每一条街道的柱上的。

犹太人的后代子孙的“受”因斯坦,感觉非常痛苦了,那感觉是先代遗传的吧。

但生为犹太人的他,也没有办法的。

旅行的生活,旅行的工作服从禁令停止了。但不能常住的他,总得每天到街上去走走,不能够足不出户的吧,一个四肢完整的人。

按着规定的条例去领取吧,只要按着条例发给,也没有什么不妥当吧。

那样天真的想着的他,为了要到街上跑跑,于是按例去申请了,往指定的住所附近的发给所去,见那个给证员。去了一百次,一百次遇不到。给证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他们是真正的巴比伦人,另外有职业的。什么职业?负责市街清除的工作的职业。从这一条街把垃圾扫除到别一条街,又把作为肥田料的垃圾,挑到巴比伦城外去。一天到晚不知他的去向。

一天又一天的找寻着寻找着,一个月又一个月,他找了一年又一年:找了十年了。(只是持之以恒吧!)

终于—不算失望,遇着了那个给证员了。那一天是什么日子呢?那个赤了脚的给证员,给碎玻璃刺损了脚掌,不能外出。所以才领到了证的。

那个给证员是有限的。

在那张证上头,填上了受因斯坦的名字,年岁,籍贯,职业,祖宗三代的世系,住所,盖上了印。

受因斯坦,领了证回到家里一看,才发见自己的名字,受因斯坦的“因”字少一划,变成了“囚”字。

受因斯坦于是变成了受“囚”斯坦。

发见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的宗先生,受因斯坦发见了“相改字”了。

多了一划少了一划有什么损失呢。他聊以自慰的,持了那张证,把门户挂了锁,欢喜莫名的到街上去了,回复了小孩子“去街街”66 的欣悦的心境,一步一跳的雀跃的步伐。

刚跳出到街头,却给检查员把他驱逐回家。

因为那个证名氏不符,“因”字变“囚”字损失了一划,便损失了在街上跑的许可了。

于是受“囚”斯坦再去找那个发证员了,一天又一天的,一个月又一个月的,一年又一年的:又找了十年,却找不见了。被碎玻璃刺损了足的发证员,已经把玻璃拔出来了,又到街上扫垃圾扫到不知去向。

受“囚”斯坦,足不出户的,在家屋中不是老死了是“闷”死了。

受“囚”斯坦的住屋的门,被变成了棺木的盖了吧。

有人读了这篇童话,可能67认为童话,或68为一篇“聊斋志异”的鬼话而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

《巴比伦志异》是最近才发现的鸥外鸥战时佚文之一,作品副题是“近于童话的童话”,其实是一首拟童话体的散文诗,更接近于鲁迅《野草》的某些篇什。作品写了一个被巴比伦帝国殖民的犹太人“受因斯坦”在巴比伦帝国灭亡以后的遭遇:他为了出行去办通行证,姓名却被错写成“受囚斯坦”,因而无法使用,他不得不去补证,却一直办证无门,作为巴比伦忠诚臣民的受因斯坦从此陷入困境,只能“足不出户的,在家屋中不是老死了是‘闷’死了”。这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其实在于受因斯坦深隐的被殖民意识—“那个死亡了的国家巴比伦,虽然是死亡了的,仍然在冥冥中统治着死亡了的臣民”。正因为受因斯坦自居于巴比伦忠诚的臣民,他的错谬为“受囚斯坦”就是必然的。这个令人震惊的“拟童话”故事,显示出鸥外鸥对殖民意识的反思,已接近于存在主义对“自欺的存在”的批判深度,令人想起卡夫卡的小说《城堡》和《审判》对缺乏自为意识的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反思。

后续仍可观:新中国诗坛上的鸥外鸥诗作撷英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鸥外鸥的诗歌创作仍然在继续。大体而言,这一时期的鸥外鸥诗作固然颇多与人相同的新政治、新社会、新人民颂歌,但掩映其中的一些富于独特艺术个性魅力而且颇为耐人寻味的好诗章,仍然值得关注和珍视。这些好诗章集中在下述两个方面。

《叙利亚在准备着》,原载 1957 年 11 月 10 日《羊城晚报》第 2 版

一方面,作为反帝反殖民的左翼诗人,鸥外鸥继续写了不少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战斗诗篇,如《叙利亚在准备着》《跟伊拉克、黎巴嫩人民一起战斗》。今天重读这类诗作,如《叙利亚在准备着》,令人深感反帝反殖民的斗争并未结束、战斗仍在继续—

  

叙利亚在准备着69


在叙利亚

不能够再有这样的事情

让一个老态龙钟的母亲

拥抱住一个被炸死了的儿子

痛哭流涕地亲吻


在叙利亚

不能够再有这样的事情

让一个人(只有一个人)

在一个颓垣败瓦

被毁灭了的城市

四顾茫然孑然一身


在叙利亚

不能够再有这样的事情

让一架电唱机

独自在房子里唱着歌

而房子里的一家人

一个个都倒在地板上

血迹斑斑永远不能动弹


在叙利亚

不能够再有这样的事情

让一个吃奶的婴儿

顿手顿脚

呱啦呱啦呼喊

他的妈妈

乳房上被插着血淋淋的刺刀

从此听不到

这可怜的孤儿的哭声


在叙利亚

不能够再有这样的事情

这样残忍的事情

一定不能容许它再产生


一定不能容许它再产生

我们有权利有责任

不容许再有这样的残忍

在我们的地球上出现


不要妄想把叙利亚

变成帝国主义的领地

叙利亚的人民

绝对不会答应


听吧听吧

整个叙利亚

已经响起了准备战斗的号声

叙利亚的男人和女人都拿起了枪杆

大踏着英勇的脚步

开向他们的国境


在莫斯科、在北京

在所有民主国家、阿拉伯国家

和全世界

爱好和平的人民这一边

这强大无敌的力量

绝不会袖手旁观


我们决不会容许

法西斯和帝国主义的野兽

在叙利亚

再有这样的暴行

(10月25日)


这首诗抒发了对叙利亚人民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下的痛苦遭遇的深厚同情,也表达了对其不屈的反抗意志的坚定支持,抒情真切动人,绝不概念化。这显然因为刚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压迫下获得解放的中国诗人对叙利亚人民的痛苦遭遇和反抗意志感同身受吧。

另一方面,鸥外鸥上承四十年代趋于儿童诗的写作转向,其在五六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日渐以儿童诗为主导。这与五十年代鸥外鸥以“叶沃若”之名为香港中华书局主编《小朋友》半月刊有很大关系,由此鸥外鸥贡献了不少出色的儿童诗。应该说,鸥外鸥的儿童诗的确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既表现了新中国最初十年间蒸蒸日上的勃勃生气和乐观情调,又因为是在香港刊发的,得以摆脱内地的政治教条,颇有一些可观的清新之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956—1957年的一些童话诗,其实并不怎么“童话”了,倒是不无复杂的政治感怀。例如:


无耻的家伙70


依附在篱笆上面的

牵牛花


纠缠在树木上面的


生长在崇高的木棉上面的

在茂密的榕树上面的

寄生


凡是这样无耻地活着的家伙

我都万分憎恨


再如:


老虎和魔鬼71


人世间有时候

就像童话一样


说城里

    那会有老虎

一下子

    就有会说话的老虎

在我们的身旁


说二十世纪

    那会有魔鬼

一下子

    就有人一样的魔鬼

在播弄灾殃


不要害怕

不用悲伤


老虎也罢

魔鬼也罢

就像童话里的一样

它们的寿命

不会久长


至如《妖怪下凡》《这样古怪的街巷》等诗其实超越了童话的天真。而下面的《颂歌》则完全摒除了那时一般颂歌体的庸俗趣味,成为别有骨头、另有感怀的政治寓言诗—


颂歌72


有时候

当我看见

一根枯萎了的草

一株衰老了的树

天空里

一块块的暗云来去

我就禁不住

悒悒不欢

我就暗暗地

流下了眼泪


但是

在丽日晴空之下

当我看见

一只大鹏鸟

振翼凌空地飞

当我看见

一条大鲸鱼

在波涛壮阔的海洋上

排山倒海地航行


当我看见了

一只沉着踏实的狮子

在原野里无所畏惧

我也会高兴得激动得

为它们流下眼泪


所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鸥外鸥诗作,其实不可一概而论,亦不可等闲视之,其中既不乏清新童真之作,也不无别有感怀、耐人寻味的人生-政治抒情。因此需要具体的分析和分疏。

余话:烈士暮年之壮心诗人身后之寂寞

1963年之后的十五年间,鸥外鸥搁笔不作了。直到七十年代末鸥外鸥重出文坛,诚然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仍勤奋笔耕、笔力雄健不减往日,其在新时期的创作成就远超同时期重出文坛的诸大家与名家。然而鸥外鸥依然是寂寞和孤独的。1991年初,孤独的诗人不得不远赴美国依女儿居以养老,虽栖身异国而仍然心怀家国,直至1995年初寂寞病逝于纽约。就我眼目所见,鸥外鸥在新时期十几年间悉心创作了数量不菲的诗文,真是宝刀不老,锋芒直如新发于硎,显示出锐利的识见和冷峻的反思,迎来了创作的又一个丰收期,这对一个老诗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只是由于这些作品大多发表在香港报刊上,内地读者和学者不易看到,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并且由于鸥外鸥解放以来一直僻处边缘地带、无与文坛热闹,其现代时期的诗作也不得重版,所以他也就一直被学界和诗坛忽视着,真可谓寂寞身后名!恕我再强调一下:就其六十年诗歌创作而论,鸥外鸥即使不说是卓绝的新诗大家,也堪称卓越不凡的新诗人之一,其成就和贡献绝不亚于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卞之琳等新诗名家。此所以借此机会略为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和学者可以看看即将出版的《鸥外鸥诗文辑存》。



1 本文为“联合、凝聚与抵抗——西安事变与抗战文学国际会议”而作,2021年12月11日草成于清华园。

2 彭婷婷:《浮出历史地表:鸥外鸥诗歌阐释史的三重向度》,《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3 此诗初刊于桂林《诗创作》第12期,1942年7月25日出刊,署名“鸥外鸥”;重刊于鸥外鸥自己参与编辑的桂林《诗》第3卷第3期,1942年8月出刊,署名“鸥外鸥”,该期《诗》在诗题下加编者按:“本篇虽已先在《诗创作》发表,但为便于[与]胡明树的诗(同期刊有胡明树的诗《敬礼‘不降的兵》,是对鸥外鸥诗的呼应——引者按)对读起见,仍一并在此发表。”此诗后来收入《鸥外诗集》,1944年1月桂林新大地出版社初版。八十年代选入《鸥外鸥之诗》时增加了副题“(桂林的裸体画)”并附注写作时间“1942年”,但据《鸥外诗集》的标注,则此诗应该是诗人1941年12月末从香港脱险到达桂林之初所写。

4 Quink,墨水。

5 此处“沉殁”,《诗创作》本、《诗》月刊本同,《鸥外鸥之诗》版改为“沉没”。

6 Parker,美国名牌钢笔,通译派克笔。

7 《鸥外鸥之诗》版此行下不空行。

8 此处“我要战争”,《鸥外鸥之诗》版改为“我要继续斗争”。

9 此诗原刊《国力月刊》第2卷第9—10期合刊,1942年10月20日出刊,署名“默存”。

10 此诗与《精神混血儿》《食纸币而肥的人》合成组诗《桂林即日》的后三首,续刊于桂林《诗》第3卷第4期(以下简称《诗》刊本),1942年11月出刊,署名“鸥外鸥”。后收入《鸥外诗集》,选入《鸥外鸥之诗》时增加副题“(桂林的裸体画)”。诗中加粗的字,在原文中是大号字。

11 《诗》刊本无此行,《鸥外鸥之诗》版有此行。

12 此处“4”,《鸥外鸥之诗》版改为“四”。

13 《我们的态度——致读众的备忘录》,见《诗群众》第2期(1938年出版)末尾,当是编辑人鸥外鸥所写。

14 鸥外鸥:《自序》,《鸥外鸥之诗》,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15 《书简》(按:艾青致xx,当是艾青致《诗》编者之一的胡明树),《诗》第4卷第1期,1943年7月出刊。

16 此诗最初预定在武汉文艺社《文艺》发表,为应抗战宣传之亟需,提前在1937年8月29日广州《中山日报》第9版副刊第297期上发表,署名“鸥外鸥”;随后1937年9月15日在武汉文艺社《文艺》第5卷第3期(抗战诗歌特辑)上刊出,署名“鸥外鸥”。此据武汉《文艺》本录入,并与《中山日报》本对校。

17 《中山日报》本此处小标题为:“我并非炮手,但我是哨卒一员名”。

18 《中山日报》本此下还有一行:“サナへ(早苗)号”。

19 《中山日报》本删去了以上两行。

20 《中山日报》本删去了这一行。

21 《中山日报》本此行作:“烟斗的烟火却暗暗地熄灭”。

22 此处“一人”,《中山日报》本作“工人”。另,《中山日报》本此下还有两行:“但我已经是伫立在前线/我们国家的肮脏的江上的哨卒一员名”。

23 《中山日报》本此处小标题为:“我们道晚安、早安、午安。暂不挑衅”。

24 《中山日报》本此下还有一行:“サナへ(早苗)号”。

25 《中山日报》本此句作:“碇泊在我家窗外的江上”。

26 《中山日报》本以上两句作:“隔了1叶2分厚玻玻璃/隔了1叶2分厚玻窗帘”,两句各衍一“玻”字。

27 此处“一”,《中山日报》本作“1”。

28 天照大御神(、「、゙、ニ、鬢ケ、ェ、ェ、ャ、゚),日本神话里的太阳女神,被奉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为神道教的主神。

29 据后文“我的健身操”,则此处“我们健身操”也当作“我的健身操”,《中山日报》本也作“我的健身操”。

30 括号里的文字当是旗语。另按,“才早安”,《中山日报》本作“・ェヤ逾ヲ”。

31 《中山日报》本此下还有一行:“サナへ(早苗)号”。

32 《中山日报》本此句作:“在日本战舰的白帆帐上空”。

33 此处“底”,原刊误排,当作“低”——上下文的“低到了”可证。《中山日报》本也作“低”。

34 此处“战舰”,《中山日报》本作“日本战舰”。

35 此处“轰炸机”,《中山日报》本作“重轰炸机”。

36 《中山日报》本在末尾附有《告读者》云:“1.此诗本已送往武汉文艺社机关志《文艺》。经编者胡绍轩君函复编入《文艺》五卷三期。但五卷三期乃九月号;现适值我国已动员对日抗战,本诗实有提前赶急发表必要以谋适应时间效率也。对《文艺》杂志方面殊深抱憾,但当获谅解的吧。2.当此诗制作完毕的一周后,香港《循环报》七月廿九日载有如左的新闻”——后附新闻“解散海空军俱乐部”,同《文艺》本之“参考”。

37 此处“美丽”,《中山日报》本作“华丽”。

38 《中山日报》本在引录新闻后,所附作者的一段感慨更详细些:“读了这样的新闻甚是喜欢。一方面严肃,一方面荒淫的今日的国民生活,后者实有作根绝的禁止之必要。但遗憾的其他会社团体营业的非营业的舞场尚未普及这禁令而已!前两天又读了某学会开跳舞会筹款劳军的新闻,他们的慷慨如此;令人不胜慨叹。倘不跳舞便吝啬着捐款不肯拿出钱来给国家吗?八月二十日”。

39 胡绍轩:《〈文艺〉月刊出版始末记》,《现代文坛风云录》,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40 《论文学的阶级性及时代性的分野》,此文刊1929年1月3日广州《民国日报》副刊“荔支周报”第12期,署名“浅野嫣痕”,当是鸥外鸥早期的笔名。

41 此诗原刊上海《开明》第2卷第4期,1929年10月10日出刊,署名“浅野嫣痕”。按:1929年7月东北地方政府驱逐中苏合办的中东路苏方职员,并查封哈尔滨的苏联商业机构。7月1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华断交,开始备战,设指挥部于赤塔,指挥开赴边境的数万军队。国民党中央政府拒绝和谈,并发表《告东北将士书》,勉励东北军“捍卫边陲”。8月17日,苏军开始向满洲里发起进攻。9月苏军分东西两线向绥芬河和满洲里发动猛攻。10月1日苏军继续猛攻满洲里。鸥外鸥此诗可能是为此事而发。

42 此诗初刊《现代》第3卷第5期,1933年9月出刊,署名“欧外欧”,这是鸥外鸥的早期写法。

43 鸥外鸥:《相识未必相知》,原载1981年2月2日香港《星岛日报》。

44 鸥外鸥:《漫话新诗的新与我》,香港《百家文学杂志》第19期,2012年4月15日出刊。

45 此诗是《欧外·欧十月十辑》中的一首,原载《新时代》月刊第5卷第5期,1933年11月1日出刊,署名“欧外·欧”,是“鸥外鸥”的早期写法。按:此诗的改订本《论爱情乘了BUS》,原载《矛盾》第2卷第5期,1934年1月1日出刊,署名“鸥外·鸥”,即鸥外鸥。

46 此诗原刊《诗志》第1卷第2期,1937年1月5日出刊,(以下简称《诗志》本),题《无人岛先占论——进军无人岛事件》,题下用括号注明“(政治抒情诗)”。收入《鸥外诗集》时诗题增订为《无人岛先占论——法国进军无人岛事件》。此处所引据《鸥外诗集》,桂林新大地出版社1944年版。

47 此处“;”号,《诗志》本原作“,”号。

48 此处“妳”同“你”,指代女性第二人称单数。下同不另出注。

49 此诗原刊香港《大地画报》第3期(2月号),1939年1月15日出刊,署名“鸥外·鸥”;后编入《鸥外诗集》,八十年代选入《鸥外鸥之诗》时增加副题“(香港的照像册)”,附注写作时间为“1939年”,其实写于1938年末。另,此诗也曾被胡明树编入《若干人集》(1942年6月,桂林,诗社出版),闻一多又据《若干人集》选入《现代诗钞》(见《闻一多全集》第四卷,开明书店1948年版)。此据《鸥外诗集》。

50 Sir Francis Henry May(1960—1922),通译梅含理爵士,1912—1919年任香港总督,此处指他在香港的雕像。

51 此处“一人”,《大地画报》本作“第一人”。

52 《大地画报》本此句作“向住远地方”。按,“向住”意同“向着”。

53 此处“不允”,《鸥外鸥之诗》版改作“不敢”。

54 《大地画报》本此句作“金属了的他”。另按,《大地画报》本此行另起一段。

55 《大地画报》本句末有“。”号。

56 《大地画报》本句末有“,”号。

57 《大地画报》本句末有“。”号。另按:《大地画报》本此行下另起一段。

58 《大地画报》本句末无“,”号。

59 鸥外鸥:《郁郁群山玉桂香》,《桂林文化城纪事》,漓江出版社1984年版,第553页。

60 此诗原题《第2回讣闻》,原刊《诗场》第2期(以下简称《诗场》本),1938年6月15日出刊,署名“鸥外鸥”。后改题《第2回世界讣闻(一九三七)》收入《鸥外诗集》,再后来选入《鸥外鸥之诗》。

61 鸥外鸥:《第2回世界讣闻·注》,《鸥外鸥之诗》,第27—28页。

62 闻黎明:《闻一多》,群言出版社2012年版,第219页。

63 本篇原刊1943年8月24日《广西日报》第4版“漓水”第133期,署名“司徒越”,鸥外鸥的另一笔名。因原报胶卷漫漶,反复比较辨识,勉强录以待考。另,此文近于散文诗,所以我把它编入“集外诗辑”里。

64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现代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家庭,后移居美国。

65 “吉伯色”是Gypsy或Gipsy的音译,通译“吉普赛”,一个流浪民族。

66 “去街街”,模仿儿童的语言,意同“逛街”。

67 原报胶卷此处两字漫漶不清,勉强录之,有待考证。

68 原报胶卷此处一字漫漶不清,勉强录之,有待考证。

69 此诗原载1957年11月10日《羊城晚报》第2版,署名“欧外鸥”。

70 此诗原刊香港《小朋友》半月刊第93期,1956年12月15日出刊,标为“童话诗”,署名“叶沃若”。

71 此诗原刊香港《小朋友》半月刊第95期,1957年1月15日出刊,标为“童话诗”,署名“叶沃若”。

72 此诗原刊香港《小朋友》半月刊第112期,1957年10月1日出刊,标为“童话诗”,署名“叶沃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文艺理论与批评】解志熙 | “不降的兵”——鸥外鸥战时诗作引论

文艺理论与批评 文艺理论与批评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