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次做扇子?还是国潮明星王星记!

带你制扇的 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2024-07-09




探秘王星记

-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非遗系列采风团 -





开篇花絮视频:

未见其面,先闻其声!一日游之体验王星记扇艺文化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戴笑笑

向小雨颁发“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导师聘书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非遗系列采风团启动

盛夏初临,蝉鸣聒噪,炙热的风吹不停歇的是少年们前进的脚步。7月13日,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导师、FM104.5旅游之声主持人小雨(梁斐)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系主任詹婷的带领下,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非遗系列采风团来到了“扇子王国”——王星记扇庄。这是一场沉浸式的扇艺体验,更是一次与非遗文化的深入对话,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PART ONE

起· 对话非遗传承人

- 采访——制扇大师孙亚青-


非遗传承人简介

孙亚青,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王星记扇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杭州工匠。从事传统扇艺设计制作40余年,具有檀香扇拉花的绝技绝活,精通扇面装饰设计创作、雕刻镶嵌等技艺,曾作为中国非遗技艺代表受邀赴美国、俄罗斯、西班牙、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绎展示,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旭日初升,八九点钟的杭城在逐渐苏醒。王星记扇庄甫一开张,师生一行8人便走进了王星记扇精品陈列馆,为即将到来的对话环节紧张地准备着:男孩子们在有条不紊地组装着摄像机、打光灯、柔光灯等等采访设备,而女孩子们或是低声默读采访提纲,或是忙于拍摄花絮……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那一刻,采风团成员终于揭开了孙亚青老师的“神秘面纱”。

 

她的个头不是很高,常常抬起头看人说话。如果没有人介绍,人们估计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文弱小巧的江南女子,竟是百年老厂“王星记”的掌门人,这也让成员们不由得多生出了几分敬意。“王星记扇子的最独特之处在于?”“怎样走出国门?”“几十年制扇生涯的感悟如何?”一问一答中,孙亚青将王星记扇走过的一百四十七年的兴衰历程娓娓道来。从一名对制扇颇具天赋与热爱的青葱少女成长为一代家喻户晓的国家级扇艺大师,岁月如今,孙亚青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又一份的光彩与荣誉,更是传承中国非遗文化的成就感与自豪感。“小扇微凉,所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与付出都是为了王星记扇的传承与发展。我也希望你们年轻人能耐得住‘重复’与‘寂寞’,静下心来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孙亚青面露笑意,语气真诚而坚定,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采访结束后,孙亚青带领着“小小非遗传承人”们一齐欣赏了她近年来最为得意的一把扇子——亚运会主题扇《莲韵》。这是一把乌木扇,以雕花镂空,一眼望去,杭州亚运会的主场馆“大莲花”位于扇面最醒目处,雷峰塔和保俶塔分列两侧,而贯穿整个扇面的底纹,便是钱塘江的潮水和西湖的波纹。更令人惊叹的是,扇子的正反两面形态各异,一金一彩,均由手工绘制。而扇面间散落的金桂和银桂,则充分传递着杭州人的热情与浪漫。“亚运会在九月召开,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用在这里便也恰到好处地表达我们对四方来客的欢迎之情。”

 


PART TWO

承·探秘扇艺起源

- 探寻——王星记扇的发展历史-

 

小憩过后,采风团成员们进入了王星记扇博物馆,一览百年制扇历史。从清代光绪元年(1875)王星斋在杭州扇子巷创建王星记扇庄到如今王星记扇走出国门、畅销海内外,在王思懿的讲解下,王星记扇的趣事渊源渐浮出水面。王星记扇以黑纸扇、檀香扇最为典型,早在清代,黑纸扇便作为杭州特产进贡宫廷,有“贡扇”之称。近年来,王星记扇常被用作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且为各地博物馆所收藏,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古往今来扇不败”,扇子从古至今都是王公贵族乃至平民百姓的“爱宝”。走过扇史篇章,师生们留步于一扇玻璃展柜旁,将目光定格在显微镜之下用真金书写有十二万字《四书五经》内容的黑纸扇,“很难想象,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与耐心才能完成这样一副精彩绝伦的工艺巨作?”一众师生不禁感慨道。

PART THREE

转·走近现代工艺

- 接触——非遗扇艺工匠 -

 

忽而日落时分,我们来到了制扇车间,极近距离地感受一把扇子的制作工艺。“拉花”“磨工”“糊面”“沿条”……手工制扇时,老一辈技术娴熟的工匠师傅们挥纸成扇、洒金成花;安静的扇面设计室里,师傅们一笔一划皆是风采。

 

车间的尽头是一位看起来上了年岁的老师傅,他手持洒金黑纸扇,比划间尽是风霜岁月的厚重感。看着老先生熟练地磨扇料,“啪”一声“脆响”,他便展开这把似透着金光的黑纸扇,向采风团成员们缓缓道来其中的故事,“88道工序,一年到头做不了千把,虽然重复做来,但是不枯燥,也是真的很有趣的。”是啊,制扇需要的不只是手头的功夫,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沉淀。

PART FOUR

合·体验制扇风趣

- 体会——制作人生第一把折扇-

 

“纸上得来终觉浅。”在欣赏完出彩的非遗扇艺技术后,感慨的同时,我们也很是手痒。于是便开始跟着制扇老师通面、串面、粘大边、定型……看似简单的步骤,实际操作起来却实属不易,稍不注意力度大了或者用力方向偏了扇面就破了。在一番努力过后,粘胶上扇骨,轻捻扇面,收拢,后而展开——如此,我们也做成了人生第一把折扇,大家也顿时感觉暑气消散了不少。

 

扇艺中国,礼善世界。王星记扇始终秉承着“精工出细活,好料夺天工”的制扇理念,国家级非遗技艺也正是在这一辈辈不忘初心的匠人手中传承下来。穿越过王星记百年历史之后,作为外语专业的青年学生,我们也更加坚定了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一小折扇亦大有可“说”。

尾声已至,我们沉浸在王星记扇中的心绪却久也难散。这时,耳畔似乎又回响起了小雨老师的那句话:“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把扇子,而是扇子的历史与文化;体会的不光是有趣,而是我们可以告诉世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夕阳下,影子渐长,但那摇动的诗意不止。

实践感想

 

李雪:

从回溯王星记扇的百年历史到走近现代制扇工艺,从对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孙亚青到解锁全新制扇体验,短短的一天时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把把王星记扇背后承载的地域风情与民族文化。我想,也许这就是韵味江南的独特魅力所在。

刘晴晴:

此次王星记探访之行,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和孙亚青老师的采访对话,“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真是金玉良言!我深深感受到一把扇子里头大有“玄机”,而其中蕴含的中国故事大有可“讲”!

沈怡昀:

杭扇作为杭州三绝之一,我在此次与扇、与人的交流之行中得到了深刻的理解。在聆听了孙亚青老师以及各个工序上制作老师的感悟与分享后,我了解了原来一把小小的扇子背后是无数匠人的心血结晶。每一位非遗传承者都令我十分敬佩!

赵欣欣:

通过切实体验,真正领略到了王星记扇子的魅力和背后的文化精神,感受到了它为何可以被称为中国“奢侈品”。

胡宏伟:

来之前,我不理解小小的一把王星记扇子凭什么能够被称为奢侈品。来了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我手中的黑纸扇经历了这么多道工序,凝结了制扇师傅这么多的心血与智慧。

王晨骅:

在这次活动中,很荣幸能担任剪辑的角色,也很高兴这次活动给了我在剪辑视频等方面的实践的机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逐渐理解视频创作的过程,我们体验到从视频构思到布景,从镜头设计到取景的方方面面,在体验非遗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



英语小知识——制扇技艺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些有关制扇技艺的英语小知识吧:

· 折面folding,fold(v.折叠),折面-将扇面折出折纹。

· 串扇sticking,stick(v.刺),串扇-将扇骨串入扇面。

· 拉花sawing,saw(v.拉锯似的来回移动某物),拉花-用一跟钢丝在扇骨上锯出图案。

· 磨工shining,shine(v.发亮),磨工-将扇骨用工具打磨光滑使其发出光亮

· 糊面pasting,paste(v.张贴),糊面-用胶水粘贴扇面与扇骨,使其连接更加紧密。


END

图片:非遗采风团

文字:刘晴晴 李雪 赵欣欣

视频:王晨骅

编辑:刘晴晴

审核:赵君波

· 2023年浙大城院高考录取查询攻略来啦→

· 大学英语实践创新基地一周岁啦

· 主题教育 丨 重实践、建新功,翻译硕士点申报再推进

· 主题教育 | 新时代党建与思政教育研学基地+1

· “wei o kang mu”你们认真学英语的样子,真棒!内附限定宝典

!为HZCU外国语学院点个!告诉大家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