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座谈会之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何实现新突破?



受访人:夏骥 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内容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整理人:许婧 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来源:东方卫视《中国长三角》
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正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之际,总书记再次召开这次座谈会,有何深意?未来,长三角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如何破题?日前,华略智库夏骥院长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东方卫视《中国长三角》的节目录制,就上述问题与在场嘉宾和主持人进行了探讨和互动,一起来看!全文7760字,阅读约20分钟

何婕:欢迎走进本周的《中国长三角》。本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考察调研,并且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此时距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五年时间中,长三角的空间格局正在深度重构,经济格局也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在新起点上总书记再次召开这次座谈会有什么深意?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总书记要做出哪些重要部署?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上这场座谈会又谋划出怎样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蓝图?


背景报道: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总书记第二次就这一重大战略专门召开座谈会进行部署。与上次座谈会不同,这次座谈会的名称从“扎实推进”变成了“深入推进”,细微差别背后反映的是对这项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化升级的要求。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2年的经济总量达到29.03亿万元,占全国比重24.1%,今年上半年占全国比重已达24.2%;入围万亿俱乐部的地级以上城市增加到了八个,数量在全国超过三分之一。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特别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



何婕: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充分肯定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实施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未来我们还有哪些努力方向。相关话题,我们演播室请到三位嘉宾一起来讨论,他们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民;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柳;华略智库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先问问三位嘉宾,对于这一次做谈话你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什么?


陈柳:这个座谈会是一个重要的时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之际,在这个时点上,既是对过去五年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做一个总结,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这个时点上,我们要看我们还缺什么,我们未来要进一步提升什么。


何婕:五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既是对成绩的肯定,其实这里面也就蕴含了未来要努力的方向。


夏骥:这次总书记特别强调了一些重点功能区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当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比如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个要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为长三角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来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另外一个就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包括浦东引领区和自贸试验区的临港新片区,应该说这些功能区在推动区域一体化方面既有共性的任务、同时又各有侧重。这些功能区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用当中起到了关键支撑和核心节点的作用。


何婕:总书记就特别点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一体化尚需努力”,所以接下来我也问一下陈院长您的观点,刚才我们说到了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您觉得哪些地方还需要做突破。


陈宏民:重点领域比如说我们一些产业,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产业、未来产业,在这些领域里还是需要协同发力。怎么能够在整个一体化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它要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很强的吸纳能力和很强的辐射能力。那么在刚才讲到的这些区域在这三个能力建设方面实际上都还有提升空间。


陈柳:总体来讲,我感觉到在过去五年长三角一体化在政府的力量比较善于作为的方面,比如说交通一体化打通“断头路”、比如说污染联防联治,在这些方面进展尤为显著。但是涉及到行政区经济、地区竞争,区域壁垒怎么去打破、怎么协同发展仍然有难点与痛点。


何婕:总书记在这个座谈会上特别提出一体化发展要从“扎实推进”到“深入推进”,您别看当中这个词换了一下,这也是蕴含深意的,该怎么来解读?


陈柳:从原来科创的一般水平到科创的高水平,层级的跃迁这是深入;另一个方面就是体制机制进入“深水区”,我们有“硬骨头”要啃,这个是深入。比如说交通的互联互通、比如说打通“断头路”,这些都是硬件联通,但是机制协同和硬件联通未必现在已经同步。再比如说我们要协同龙头作用和各扬所长,我相信长三角各个地区都承认上海在金融、服务、贸易、航运方面有龙头作用,但是各地要各扬所长就要有所舍弃,我们不能什么都做。这对地方来讲,习惯了以经济指标、以GDP为竞争维度的地方政府旧的思维要打破,才能有所舍弃。这对当下来讲也是有挑战的。


何婕:对,而这个深入推进的路径在哪里呢?从201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再到2020年8月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再到这一次座谈会上,三次重要会议都把“一体化”和“高质量”作为关键词。而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来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的范围里畅通流动,也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背景报道: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必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要坚持一盘棋思想,有序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事实上,从打通“断头路”到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不知不觉间在长三角衡量路程的单位不再是米、公里,而变成了分钟、小时。



记者报道:“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苏州地铁11号线的终点站唯亭站,我们现在看到在整个站内已经布置了一些换乘(苏州)3号线的一些指示标志,包括这里换乘的方向做了一个引导。而且在站台的指示台上我们可以看到11号线和3号线的整个线路图都已经完全标识出来了。”再过几天,苏州轨交3号线将与11号线贯通。这意味着苏州主城区、昆山、上海之间实现了跨省域轨交互通,这对于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促进交通、产业、空间一体化布局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沈丙耐(苏州地铁运营公司技术部主管):“今年年底实现(苏州)11号线列车单向运行至金库桥,包含东方之门,可以乘着地铁从东方之门到东方明珠。”


当行政壁垒打破,各种要素加速流动,节点与节点之间连成线、结成网,一种更富有想象力的空间格局正在形成。


何婕:刚才的报道我们也举了一点具体的案例,可以从苏州的中心城区坐地铁到上海,其实这只是长三角同城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大家的感觉就是,在长三角这个区域当中人的流动是越来越方便了,您感受到过这种流通的方便吗?


夏骥:没错,特别是围绕上海与苏浙的周边的毗邻地区,本身就有传统上深度融合的基础,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跨域流动会更加便利,方式也会越来越多。不仅是时间距离缩短了,我们的心理距离会更进一步缩短。


何婕:陈院长也是特地从南京大学过来参加我们的节目,所以您也感受到了这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变化。


陈柳:是这样的,这在经济学上也是有依据的。技术的辐射也好、其他高级要素的辐射也好,它是随着地理距离的扩散而减弱的。交通便利化,其实就是把随着距离而削弱的这种效应明显对冲了。过去虽然上海和苏州是毗邻地区,但交通没有那么方便,带来产业、科创、人员的流动可能就没有那么广泛。


夏骥:人才也好、劳动力也好,这个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有土地的要素、资本的要素,还有技术的要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数据的要素。特别是随着数字中国、数字长三角建设的不断深化,实际上整个数据的跨域流动需求是明显在增加的。


何婕: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要素流动,其实这些要素的流动就会打造一些新的动力源。我们未来,长三角一体化下一阶段的发展,就靠这些动力源不断来拉动。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完善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土地项目建设的跨区域协同和有机衔接等等,所以也想听一下陈院长您的观察。


陈宏民:因为在地理空间上,两省一市之间是跨着的。所以在包括土地的利用、包括政策的协调,尤其是在土地和环保这一块,原先我们去调查的时候,比如同样是淀山湖边上,江苏的政策和上海的政策是不一样的。所以刚才夏院长讲的也很重要,就是我们通过区域交通的联通带来的益处,我们要把这种联通,也就是各种要素的流通和交易作为未来的一个新动能。


何婕:总书记说,要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这个区域项目协同怎么来理解,就是大家一起来合作一个项目?


陈柳:区域项目协同,我理解的是具体的项目,比如说我们打通一条路、我们来共治一条河流。具体的项目是点上的,因为点上的推进有很多的好处,实实在在的一个项目落地了,一体化的进程也随之深化了。但这还不够,这还不是体系化的、制度化的,我们今后的一个阶段叫“由点及面”,由具体的项目推向整个体系的纵深推进。


夏骥:在一体化示范区当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就是元荡路。元荡路从一开始,上海青浦和苏州吴江两边对于这个道路的定位是不一样的、道路的红线是不一样的、道路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然后道路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后来就是通过项目的创新,执委会委托一方然后推进项目建设。最终这条道路打通之后,形成了一套跨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可以在全国类似的省际毗邻地区通用,这就是从项目的一体转向制度创新的一体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元荡重点样本展区地图

何婕:当我们回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包括我们再来看总书记这次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来看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它的新蓝图,可以说有着许许多多的看点。总书记多次强调,在全国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要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而在这样一个蓝图当中,长三角地区可以说就是这个关键的重要的布局。


背景报道:“你好,请带我到发展历程。”“好的请跟我来。”吴凡介绍(云从科技数字人负责人)“这个就是我们基于大模型所做的一个展厅导览机器人,然后它内置了一个大模型,能跟你进行语言交流,能跟你做展厅的介绍。”作为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区,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集聚了国内外众多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搭建了技术与技术、产品与产品间的交流平台。下一步,打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他们发力的主要方向之一。


在一体化示范区内,华为在青浦的全球最大研发中心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封顶,预计将于2024年6月竣工交付,未来将导入3.5万名科技研发人才。

图:西岑科创中心东片区——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效果图

廖杰(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健康实验室主任助理):“会有很多的人才入驻示范区,开展前沿研究,为示范区的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做出一定贡献。”数据显示,2022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较2011年增长了近1.5倍,年均增速达9.47%,一体化进程正在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全球创新高地。未来创新如何发力,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了“四个统筹”:“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统筹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四个统筹”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明确了“方法论”。


何婕:大家都注意到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大关键词,那围绕这两大关键词,我们仔细看这其实还是有路径的。里面还说到有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比如说包括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高层次的协同开放、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提升安全发展能力以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具体的路线图。放在首位的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所以我也想听一下三位嘉宾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来说我们哪些地方是要突破的。


陈宏民:我理解他提的就是要让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第一是本身在各个区域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第二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者之间要产生协同效应,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当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陈柳:长三角的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是要为全国的发展大局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国之大者的使命。因为在当前这个国际背景下,构建现代化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在这方面长三角也要有更大的作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过去从为GDP发展而竞争转到高质量竞争的时候,虽然我们竞争的维度已经转向创新,但是并没有改变我们各地方对创新资源的竞争、对高端产业的竞争。某种意义上这种竞争强度更强了,在高质量竞争阶段,怎么统筹好各区域之间的竞争关系,既调动地方积极性又实现长三角一盘棋,这需要我们共同考虑。


何婕:就像您刚才说的一样,我们资源不浪费、我们效率高、我们协同统筹好,这也是高质量,这就是高质量。


夏骥:所以我们如果把科技和产业看作一个数轴的话,其实它里面蕴含了不同的环节。比如我们说的科技创新可能更加侧重于从0到1以及从1到10,那么产业创新可能就是要从10到100、从100到1000。它是一个连续的数轴,怎么样能让我们这条数轴更加顺畅,真正能够强化我们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产业发展创新驱动的这样一个支撑,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陈宏民:科技创新当然是很难的,但是如果只考虑科技创新,我们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它还是会很快实现的。但是你要让整个产业链、生态圈上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发挥它的作用、它的功能,形成一个整体具有竞争力的商业生态圈,那就变得很难。所以我觉得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就是做好这“四个统筹”。


何婕: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安全发展这个概念,这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也是提出了新要求,它的意义在哪?


陈柳:长三角有的优势就是产业链配套齐全、产业链完善,长三角要发挥好这个优势,巩固我们的产业链安全,同时能够协调中西部的产业链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比如说现在我们有的重点产业链,有的企业面临走出去或者海外市场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总体布局,以安全观为指导,要统筹好境内境外的这样一个协调布置的产能和投资。


陈宏民:我理解的这个安全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它里面讲的安全发展,涉及到很多的具体的维度。

比如说金融的安全,我们都知道金融如果出现系统风险问题是很严重;比如说产业的安全,也就是说,我们要补链强链、要自主可控,这都是涉及到产业的安全;再比如说还有数据的安全,我们现在非常重视要把这个数据作为一个关键的生产要素,但是在加强数据进行流通交易的过程当中,数据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包括国家的公共信息安全、企业的商业机密、我们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等等,所有这些都属于安全发展的范畴。总书记也提醒我们,以前我们可能考虑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统筹协调,接下来可能还有安全和发展之间的一个统筹的问题。


夏骥:我们城市的安全,因为对整个长三角来说,超大、特大城市数量都是比较多的,是人口密集的这样一个地区,要保证这个城市的安全稳定的韧性。另外一个是我们的粮食安全,在长三角地区的话,毕竟有2.36亿的人口,丝毫不能放松整个粮食供应的安全,确保我们能够有比较强的供给能力。


何婕:长三角是长江经济带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龙头,而上海则是长三角的龙头。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就强调上海的发展,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也绝不可以独惠其身,必须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当中来思考和谋划,上海要当仁不让地做好长三角的龙头。


背景报道: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专门点名,上海要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涉及浦东、虹桥、临港新片区等。“改革”“试点”“更高水平开放”成为关键词。近年来,上海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共同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新格局。

在刚刚闭幕的第六届进口博览会上新技术、新服务层出不穷,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创下历史新高,这是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一大批外资企业在长三角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临港新片区从首届进博会走出,自设立以来大胆创新探索,成为中国开放最前沿。2019年特斯拉在这里创下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特斯拉速度”。与特斯拉速度同步刷新的还有不断壮大升级的本土产业链,一大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一条新能源汽车本土生态链在这里铺开。最新数据显示,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过95%。

图:特斯拉超级工厂

长三角一体化不是简单的“1+3”,在空间联通、规模的叠加之外,长三角更需要做的是通过各自优势的充分对接、资源要素的畅通流动,强力打造“增长极”,共同走出“先手棋”,创造出“1+1+1+1>4”的效果和福祉。


何婕:刚才报道当中也谈到,座谈会上总书记对上海的要求是非常具体的,包括对浦东新区的发展、包括五个中心的建设、包括还有虹桥枢纽、我们的自贸新片区建设等等要求都非常具体,您怎么来解读?


夏骥:一方面就是上海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龙头,要为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探索出更多的经验和路径。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今年正好是设立10周年的一个时间。前一段时间国家也明确要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要对标CPTPP,对标包括像DEPA高标准的国际经贸的规则,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毫无疑问,上海要进一步发挥我们自身对外开放的这样一个前沿龙头的引领作用。

另外一个方面,上海特别是围绕“丝路电商”,能让企业更好的“引进来”“走出去”,能够为长三角、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这样一个更大范围的一些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能够成为我们走向海外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跳板。


陈柳:我感受到长三角的其他地区,他们愿意接受、希望接受上海的辐射。总书记对上海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我想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当中既是龙头作用,又要扬上海之长。不管是虹桥商务区还是自贸区等等,它们的着力点,就是要提升上海自身能级的同时为长三角其他地区赋能。


陈宏民:重点都在几个平台,无论是虹桥枢纽还是自贸区、新片区等等,每个平台提出的使命各不一样,每个平台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总体来说上海要做的都是让这几个平台更好地发挥平台的作用。未来。我相信上海还能打造出更多的平台,上海龙头的地位和龙头的作用通常就是通过不断地出现新平台,运营好这些新平台,发挥好这些新平台的作用来体现出来。


何婕:总书记对长三角的定位也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是枢纽,所以想听一下三位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长三角接下来未来还可以做些什么。


陈柳:从长三角促进国内国际循环来看,从国内来讲,要争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试验区、示范区;从连接国外来讲,要为全国的更高水平的开放提供经验借鉴。


陈宏民:上海它更多是牵引,所以从上海向长三角辐射,长三角可能向全国辐射,这个实际上是很重要的。


何婕:就像您说的要把这个中心节点的工作做好,那就把它的引领、辐射和吸纳功能都发挥好,这个作用就出来了。


夏骥:通过双循环,一方面增强我们长三角地区整体的竞争力,增强我们的硬实力;另一方面就是要增强长三角的吸引力,能够吸引全球更多的优质资源、优质的人才、优质的企业继续集聚在长三角,能够在长三角投资兴业,进一步增强我们城市的软实力。


何婕:其中说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太多,我们今天讨论的只是一体化发展中的几个侧面。总书记这次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信息量极大,值得我们要深入地去学习、去理解并且去实现。大家共同来写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未来的美好图景,用实践来写好、来答好这个精彩的答卷。再次感谢三位,谢谢!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月刊】华略智库动态速递 | 2023年11月【原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原创】华略智库夏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把握好四对关系【原创】重大突发!“奥特曼”出局!“小怪兽”何去何从?(下)【原创】重大突发!“奥特曼”出局!“小怪兽”何去何从?(上)
【原创】红旗林州:一道渠与一座城的命运【热文】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万字报告:我们还在等政策,人家早干了【热文】干货满满!市委政研室主任手把手教你起草文字材料
【热文】黄奇帆最新演讲:当下中国经济的短板
【热文】这个城市被定位为第16个副省级城市
【热文】郑永年:中国为什么要建设“金融强国”?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