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爱发朋友圈的人,死亡风险越低?

番薯壳 北城远在北方 2024-04-27

越爱发朋友圈的人,死亡风险越低?

在今日的社交网络中,朋友圈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人们或热衷于在朋友圈中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或偶尔发声,甚至有人选择静默如水,远离这喧嚣之地。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如何理解并评价呢?

首先,朋友圈的繁荣无疑映射出人们对社交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他们愿意将生活的每一刻,无论是喜怒哀乐,都记录下来,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与他人分享。

参考文章《在朋友圈中,做一只自由的蝴蝶

这样的行为,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自我表达欲望,也让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社交的温暖和认同。

然而,过度依赖朋友圈也可能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忽视,甚至陷入虚拟世界的泥沼。

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朋友圈的分享行为,既要享受其中的乐趣,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有些人选择偶尔在朋友圈发声,他们可能是出于工作需要,或是为了告知他人自己的行踪。

这样的行为,虽然看似平常,但却体现了他们对社交的尊重和对他人的考虑。

他们明白,社交不仅仅是表达自我,更是与他人建立联系,增进理解的过程。

因此,他们选择在必要的时候,通过朋友圈来传达自己的信息,以此维护与他人的关系。



然而,也有些人选择从不发朋友圈,也不看他人的朋友圈。

他们可能是出于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交的谨慎。

详情见文章:

调查称90%的人朋友圈只看不发,越来越多人选择电子潜水,不再分享生活,甚至退隐朋友圈》以及《朋友圈三天可见,大都是这样的人

在他们看来,生活并非需要被他人看见,也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被分享。

他们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真实,而不是外界的关注和评价。

这样的选择,无疑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决心,因为他们愿意放弃社交网络的便利,去追寻更真实、更深刻的生活体验。

无论是热衷于分享,还是偶尔发声,或是选择静默,都是个人在社交网络中的自由选择。

这些选择并无对错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我们需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考虑。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朋友圈虽然是一个便捷的社交平台,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真实生活。

我们不能仅凭朋友圈的内容来评价一个人,也不能因为他人不发朋友圈就对其产生偏见。

在朋友圈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主角,也是观众。

我们既是自我表达的舞台,也是他人生活的观察者。我们需要学会在分享与静默之间找到平衡,既要享受社交的乐趣,也要尊重他人的选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朋友圈的世界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活出真实、自由的自我。

最后说一个有趣的现象: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表明,在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后,在社交网络上的活跃度与人群的死亡率呈现“负相关”。

通俗来讲,越爱发朋友圈的人,死亡风险越低。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借文字把自己内心的情绪抒发出去了,想开了。情绪就不郁结了,死亡风险自然就降低了。

生活中如果你能看到一个人的情绪,这个人不算危险,危险的是你看不到他的情绪变化。


热点导读

超神奇的燃气表与磨推鬼的马拉松!

最丑陋的冠军:原来是“被保送”的?

两起案件处理结果迥异,济南警方已将此案提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