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lumni Talk·校友说 | 中国→英国→中国,他诠释“无边界设计”

Alumni Talk·校友说

编者按:毕业后,同一个起点出发的他们踏上了不同人生路径,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金融机构、媒体、企业……从校园步入社会,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工作岗位的他们有什么样的新感悟?本科阶段的知识对工作有什么帮助?


新西兰UW学院推出校友系列回访报道,旨在为在读生指明未来方向,为校友提供联络与发展的平台,为家长朋友提供了解毕业生的渠道。


从杭州到伦敦

从中国到英国

设计有边界吗?

从头脑中的想法

成为现实真实可感的物品

要经历多少步骤?

……

从“硬着头皮”上的作品创作

到入选伦敦设计节的项目

他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一起来看张雨飞和他的设计之路



从毕业生的角度看,专业是什么样的?2年前,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采访了新西兰UW学院2022届毕业生张雨飞。(点击链接查看:学长学姐带你看专业 — 工业设计


在新西兰UW学院时,他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浙⼤城市学院“先锋学⼦”称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获得移动应用创新赛华东赛区二等奖,取得3项软件著作权,1项外观设计专利。


毕业后,他选择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以下简称“金匠”)深造。去年底,他以Distinction(优异)的成绩结束硕士学业,本科学习对未来发展有什么帮助?如今的他对设计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近日,他回到母校,以“无边界设计”为题,为学弟学妹作了分享。



1

原来设计,不止是设计

对于张雨飞来说,选择金匠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早在本科阶段,他就展现了对设计的浓厚热情,UW学院的课程设置已经包含了大量编程课程,他仍然会在课后主动花大量课余时间学习新的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申请季,出色的作品集为他赢得了一个个艺术类院校的offer。


在金匠,他选择的是MA Design: Expanded Practice(拓展实践专业)中Interaction & Experiment(交互和实验)的细分方向。


一次,他们有机会接触一个有意思的项目。金匠与伦敦大学学院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可以从零开始制作一档节目,最终面向观众展演。


张雨飞小组受日本经典综艺节目《超级变变变》启发,想以家具为主角制作一个作品——


家具除了是家具,还能是什么?

为什么家具只能是家具,人只能是人?

物理限制有没有可能被打破,与生俱来的标签有没有可能被重塑,人与非人的界限有没有可能不那么分明?


他们以这一系列问题为出发点,脑洞大开地想制作一份不一样的交互媒体设计作品。


在这个作品里,家具是家具,又不止是家具,他们也有一部分人的身体。当人走后,他们是房间真正的“主人”,他们会呐喊、会嬉笑怒骂……


想法很好,但困难就像墨菲定律。

越是以为不会出现,就越是会频繁发生。


做家具,虽然只是做家具模型,但不可谓不是一件难事。对于一个从业者来说,或许有非常成熟的方法,可以短时间完成。但对于一个刚刚本科毕业的人来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作品里涉及到的家具有马桶、冰箱、桌子、门。


他们先从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下手——用硬纸板拼装成家具模型。结果怎么看怎么不对——太简单了,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想要做得真实,还是得老老实实,硬着头皮从建模开始做起。


问题是,建模得先有“模”。

马桶,已经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最频繁接触的家具之一了。但谁能一口报出每部分零件的长宽高尺寸呢?


报不出,就得实地测量。张雨飞找了学校里的无障碍洗手间,老老实实地拿工具反复测量得到精确数据——现在想想,那简直是一段“有味道”的回忆。

认认真真做一个马桶


有了基础数据后,在实验室建模、制作实物,一做就是一周的时间,因为制作的物品太“别致”,实验室的老师都记住了这个特别的学生。


制作冰箱模型的时候,为了给模型表面喷漆,让它看起来更接近真实的冰箱,他们一通喷洒,结果楼上的人捂着鼻子嫌弃味道难闻……


就这样,经过了将近2个月的“工匠”期,团队来到真实舞台为演出彩排。


到了实地,从未预设过的问题又浮出水面:

原来想把做好的家具们运到场地里,会是一笔额外开支;要设计控制灯光,才能确保呈现合适的光影效果;运送途中有家具受损,需要临时抢修;回去没有货车,成为可能是伦敦“搬冰箱坐地铁第一人”。


原来设计,不但包括一个想法,还包括把想法落地会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一一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

根据表演现场

调整空间规划、灯光、投影


他们摸索、失败、再摸索、调整、修改、迭代……团队合作后,作品终于妥善呈现。


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什么,那必然是团队合作,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

原来设计,是“一脉相承”的

回过头看,设计绝不仅仅是“设计”这单一的一件事。它是从想法到落地的一系列环节,以及解决这一系列环节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制作作品的过程中,他和小组成员在很短时间内,自发学习了大量软件,这种高效的学习能力,正是本科阶段在UW学院就培养训练出来的。


无论是哪一个想法,都需要大量的编程基础来实现落地,而编程的基础,也源自本科阶段四年的学习和实践。


这些知识像一条自然流淌的河流,从本科流淌至研究生,并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宽,还将蔓延到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里。


汤佳老师说:


张雨飞本科阶段的教师汤佳也说,回顾他在UW学院本科阶段的成长,突出的学习能力、丰富的学术活动、竞赛经历,以及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印象深刻。在这次Alumni Talk中,看到他介绍研究生阶段制作伦敦艺术节参展装置'Fealue Pusher'的整个过程,非常出色。作品的背后,是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无数次的迭代和优化的结果。用前沿的设计思维解决问题,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交互体验。




3

原来设计,会解决实际问题


上个作品是一个好的开头,此后他愈发沉浸在设计的世界:

他和小组成员通过调研发现羽毛在不同语境中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最后做出了一个沉浸式交互装置,该作品最终入选了伦敦设计节(Lodon Design Festival)。

再之后,毕业设计的灵感则来源于一次帮外公外婆搬家,发现他们囤积了大量其实很久都用不上的东西,他以此为契机,在做了大量调查问卷后发现,“囤积”的习惯来源于不安全感和焦虑,来源于想拥对生活的控制感。


但其实,严重的囤积会导致资源浪费、物价上涨甚至引起社会恐慌。但是这种恐慌往往是对新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真实性产生的。例如,政府会请专家出面说些什么来安抚大众。


这个互动装置旨在让观众沉浸在囤积物品的场景中并进行反思。以更加批判的眼光看待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而不是轻易相信它们。

从想法草图

到实际落地


在英国的一年,除了上课,当然还有很多新奇的见闻。看展、看风景、看世界……丰富的生活是想法得以生长的沃土。


在他看来,无边界设计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它意味着不受拘束、天马行空、大胆设想、谨慎实践。


如今的他,作为监事与朋友合作创办公司,同时也在申请博士,在设计这条路上还想走得更远、更深一点。


至于最终的选择?他选择交给未来的情况,毕竟无边界的他,不想给自己设限。











责任编辑 | 方丝佳

审      核|王柳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