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论神聊‖机关工作应知必学/写材料的道道

黄远峰 自然微论坛 2021-02-01

2017年1月11日,《国土微论坛》微信群举办第19场“微论神聊”活动,由黄远峰主聊“写材料的道道”。主持人:雨后青山。

  
   主聊人:黄远峰,微名远峰,就职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现任综合研究处副处长、中国国土资源报湖南记者站站长。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65wyebfp&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一、写材料是条什么道

1、是条谋生之道。古往今来,这是一只讨生计的饭碗,安身立命的本领。

比如:刀笔吏;邵兴师爷;军阀的文书;领导秘书;机关专业人员。

2、是条修身之道。

因为:劳力、辛苦、劳神、心苦、劳命、清苦。

所以:要坐得住板凳,有定性;要耐得住寂寞,有定力;要经得住折腾,有定数;要扛得住不公,有定心。

3、是条晋升之道。

五子登科:裙带子、嘴巴子、刀把子(枪杆子)、金锭子、笔杆子。

公务员考试制度;领导干部选拔制度;领导赏识提拔。

二、写材料究竟有什么门道

主要材料类型:总结汇报;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署名文章;其它材料。

重点交流总结汇报:基层单位需求最多,应用最广,入门最低的材料。

总结汇报分类:年度总结,专题总结,个人总结;全面汇报,专题汇报,典型汇报。

1、年度总结和全面汇报

特点:全面,详细,真实,明了。

步骤及方法:

一是广泛收集素材。部门小结、专项材料、数据报表、年度部署,上级要求。

二是拟定框架提纲。三段式:主要工作成效,困难和问题,下步工作打算。主要观点要鲜明准确平实。

三是形成材料粗稿。

四是统筹先后详略。

五是精心锤炼观点。

六是上下征求意见。

七是补充修改完善。

八是分头报送应用。

比如:附文一

2、专项总结和典型汇报

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成果向特定的领导和上级机关汇报。在全国、全省、全市行业内的交流发言。

比如,附文二:某某县在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县表彰会上的发言

比如,附文三:国土资源支持扶贫攻坚

3、重要事项报告。

就某一项工作,某一项行动,某一事件,某一文件的情况向上级报告。

三、如何提升写材料的道行

1、要有情人入怀的喜悦。主动迎上去,不逃不避不推。想方设法适应它,从中找到满足和快乐。

2、要有老僧入定的耐力。不急不噪,不攀不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3、要有耕牛吃草的韧劲。博观约取;分类整理;反复斟酌;吸收消化;吐故纳新。

4、要有狐假虎威的智慧。睁大眼睛看领导;竖起耳朵听领导;关起门来学领导。

5、要有春蚕吐丝的情怀。化叶为丝,化茧成蝶。怀飞翔之志,写锦绣文章。

四、关于一些困惑的解决之道

1、学会抄,破解写不出

2、学会堆,破解写不动

3、学会磨,破解写不好

 

附文一

国土资源工作情况汇报提纲

 

尊敬的某某,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省国土资源厅全体同志对某某一行来我厅视察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国土资源工作高度重视,给予了特别关心和支持,多次专题研究国土资源管理重大问题,国土资源工作有力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我汇报八个方面的情况。

一、省国土资源厅职能职责

二、土地资源管理主要情况

三、地质矿产资源管理主要情况

四、测绘地理信息管理主要情况

五、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进展情况

六、班子队伍建设主要情况

七、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八、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附文二:

(原稿)

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助力县域转型升级新发展

——某某县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典型发言

 

近年来,某某县立足国土资源工作新定位,主动适应新常态,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与国家“生态县”、“零碳县”创建工作相结合,发挥规划引领、强化制度创新、注重典型引导,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寻求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平衡,在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始终坚持在规划引领上做文章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是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先决条件。我们充分发挥规划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推动作用,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妥善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了县域南部以某某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县域北部以英雄故里开慧镇为首领,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南工北农”产业发展格局。2015年,为适应发展新形势,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和省委“分类指导、科学发展”战略,在总体规划的框架内,县域国土空间向五大功能区转变,形成了某某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某临空经济区、星沙松雅湖商务区、黄兴会展经济区、某某现代农业区。“南工北农”升华至五大功能区,某某县进入了集约优势、集聚发力的“板块经济时代”。实践证明,规划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通过严格规划管理,我县新增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从40.61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79.83亿元/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投资额增加了39.22亿元,较2011年提高将近一倍,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县300多家重点企业,总用地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产生9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基本实现了“以1%的土地创造90%以上的财富,让99%的土地等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目标。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28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02亿元,在湖南省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同时荣获“国家级生态县”称号。

二、始终坚持在制度管理上下功夫

坚持创新制度、严格管理,是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保障。某某县立足县域实际,依托省、市顶层制度设计,精准施策,推动用地方式转变。一是建立项目准入和用地供应制度。制定了《某某县招商引资项目操作规程》,明确入县项目必须是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投入产出大、低能耗的项目,并严格按照《某某县招商项目投资相关指标控制表》的要求,根据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税收贡献安排用地规模。二是严格工业地产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出台了《某某县工业地产建设管理实施意见(暂行)》,明确工业地产用地面积小于200亩、总建筑面积小于30万㎡的工业地产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单独供地项目容积率控制在2.0-7.0之间,建设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标准厂房单体面积不少于5000㎡。三是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办法。2010年,某某县首创县域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了《某某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办法》,明确规定项目用地挂牌成交或划拨土地办理结算时提取3万元/亩生态补偿资金,并在2014年提高标准到6万元/亩,专款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四是组建节约集约用地机构。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某某县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领导小组;县国土资源局设立了节约集约用地科,明确了人员编制和管理职责,专职负责组织全县节约集约用地相关工作。五是建立节约集约评价考核体系。按照《某某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实行“年度评估,五年考核”,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以考核倒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2014年,我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329.72平方公里,地均产出强度为3.34亿元/平方公里,比2011年地均产出强度提高了29.96%,建设用地经济承载强度不断提高。

三、始终坚持在模式创新上求突破

坚持模式创新,打造典型,是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某某县以建设“精致”发展新某某为目标,抢抓政策机遇,善用节地新技术,各行业联动,共同打造节地新模式。比如,村民集中居住“节地”模式。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基层组织参与决策、村民意愿充分表达“四轮驱动”模式,果园镇双河村打造的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通过农民集中居住住房分配等措施,以134亩土地安置农户538户,节约建设用地300多亩,成功闯出了一条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工业项目“活地”模式。通过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中部智谷”实现占地仅168.8亩,但建设规模高达32万㎡,厂房区投资强度1.26万元/㎡,产出强度2.4万元/㎡,土地使用面积大大减少,土地的产出强度大大增加;通过“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

 

(修改后)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钥匙

——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表彰会典型发言

 

某某县从2012年开始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五年来的实践探索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钥匙。“十二五”期间,我县的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实现了大提升,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由40.61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到79.83亿元/平方公里,提高将近一倍;全县300多家重点企业总用地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产生了9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由630亿元增加到1150亿元,财政总收入由75亿元增加到202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第25位跃升到第8位,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排名由第31位跃升到第6位,成为全国十八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在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抓节约集约就是抓发展的新理念。进入新世纪以来,某某县作为湖南省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显著领先于全省。但是,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代价是资源粗放利用,尤其是土地资源消耗迅速,土地供需矛盾加剧、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加大等问题日益显现,成为制约县域经济长足发展的瓶颈约束。面对这些问题,某某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明确提出了抓节约集约就是抓发展的新理念。一方面,在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某某县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的成果来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借助当地的报纸、电视台、手机短信等渠道,大力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宣传,使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探索城乡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通过发动基层典型示范,我们成功探索了多种各具特色的“节地模式”。一是村民集中居住“节地”模式。果园镇双河村通过用活增减挂钩政策,以打造“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依托开展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建设用地300多亩。二是盘活闲置工业项目“活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蓝思科技通过租赁LG飞利浦曙光公司闲置厂房,成功实现“腾笼换鸟”,盘活闲置土地375亩,每年增加工业产值70亿元,产出强度大大提高。三是土地综合整治“优地”模式。金井镇涧山村通过实施表土剥离与回填、生态沟渠、生态田间道路、生态净化系统、生态景观等工程建设,实现土地整治与低碳生态相结合,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四是农民货币安置与高层居住相结合的“生地”模式。黄兴镇鼓励被征地村民实行“货币安置”,通过购买高层居民小区安置村民3520人,比传统安置模式节约用地近400亩。五是城市立体开发“省地”模式。黄兴地铁车辆段在地铁盖板上建设总面积达12.6万㎡地铁培训中心、公租房等项目,充分利用了地下地上多维空间。这些节地模式得到了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有的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得以重点推介。

第三,坚持制度管控,着力构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机制。一是建立项目准入和用地供应制度。制定了《某某县招商引资项目操作规程》,明确入县项目必须是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投入产出大、低能耗的项目,并严格按照《某某县招商项目投资相关指标控制表》的要求,根据投资强度和投入产出、税收贡献安排用地规模。二是严格工业地产建设项目用地标准。出台了《某某县工业地产建设管理实施意见(暂行)》,明确工业地产用地面积小于200亩、总建筑面积小于30万㎡的工业地产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单独供地项目容积率控制在2.0-7.0之间,建设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标准厂房单体面积不少于5000㎡。三是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办法。2010年,某某县首创县域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了《某某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办法》,明确规定项目用地挂牌成交或划拨土地办理结算时提取3万元/亩生态补偿资金,并在2014年提高标准到6万元/亩,专款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四是建立节约集约评价考核体系。按照《某某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办法》实行“年度评估,五年考核”,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以考核倒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

发展是硬道理,节约是大战略,做好新常态下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把节约优先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努力在县域层面走出一条低消耗、高效率、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附文三:

主动扛起脱贫攻坚的部门责任

——关于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支持服务脱贫攻坚的调查

 

脱贫攻坚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各行业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近几年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主动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省本级共向全省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投放各类资金达102.64亿元,批准用地近30万亩,大力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做法:

一、实施差别化的土地管理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建设资金短缺是制约贫困地区脱贫进程的重要瓶颈。为此,国土资源部门通过充分发挥土地的要素保障作用和杠杆撬动作用,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发展,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一是支持完善土地规划,切实做大用地盘子。支持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及时将扶贫开发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规模,尽力拓展用地空间。在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给重点扶贫开发地区累计追加11.2万亩的规划空间。二是重点倾斜土地计划,全力保障用地需求。从2015年开始,省国土资源厅给每个国贫县单独下达专项用地指标600亩,给每个省贫县下达专项用地指标100亩。2013-2015年,5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年均执行计划指标近8万亩,优先支持新经济增长点、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用地。三是支持开展改革试点,着力破解用地难题。对纳入连片特困地区的国贫县,实行特殊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支持政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可先行用地,不符合规划的,可边用地边调规;贫困地区开展增减挂钩工作不受指标限制,建新用地节余指标可以在全省流转交易;利用增减挂钩指标办理用地手续的,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可免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相关费用;明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由县级统筹解决,拆旧复垦的园地可作耕地指标,专项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对未纳入片区的省贫县,允许其将所有指标投放到中心城区,不再受指标投放比例结构限制。2013年以来,在扶贫开发地区投放增减挂钩项目11个,支持试点计划4710亩。支持贫困地区开展低丘缓坡荒滩未利用地开发工作,争取国土资源部给湘西自治州下达了试点计划880公顷。探索建立适应旅游开发的土地审批供应方式和节约集约用地模式,争取国家适当放宽了对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装备、旅游演艺等产业发展的用地限制。

二、实施全域化的土地整治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营造良田沃土。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质量等级低、产出能力弱,是贫困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门集中耕地保护资金,在贫困地区全面推进土地整治,2013-2016年共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投入土地整治资金 70.6亿元,安排土地整治项目635个,建设规模361.4万亩,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和耕作条件,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一是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县”建设和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组织实施了娄邵盆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工程,集中连片推进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建设,促进基本农田集中布局。过去五年,全省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505万亩,其中贫困地区500多万亩,有力保障了我省粮食产能。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支持当地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建设了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园区,培育了一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开辟了农民稳定增收持续脱贫的新渠道。比如,湘西州花垣县以土地整治项目推动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把雅桥国土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成为集优质水果、生态养殖、无公害蔬菜、精品特种苗木、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农旅生态示范产业园,通过园区就业、土地流转收益等,带动项目区群众大幅增收,成为当地的精准扶贫示范项目。三是大力支持村庄整治,有力推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适度调整撤并布局分散的自然村落,合理开发利用腾退宅基地、村内废弃地和闲置地,加快贫困地区“空心村”改造。一些地方通过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等方式,改造旧村,建设新居,形成居住相对集中、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比如,武冈市的村民集中建房模式,被国土资源部作为示范典型向全国推介。

三、实施精准化的资源开发政策,帮助贫困地区转化资源优势。湘西、张家界等山区既是集中连片贫困区,也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富集区。国土资源部门针对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分类实施精准化的开发政策,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一是支持贫困地区资源勘查开发,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将扶贫开发地区作为全省矿产资源勘查重点区域,集中投放了一批重大整装勘查项目和危机矿山找矿项目,着力形成一批资源接替基地。近年来,在湘西自治州开展地质勘查项目70余个,投入资金2.26亿元,取得了重大找矿成果。在花垣—凤凰整装勘查区探获铅锌矿上千万吨,在古丈县岩头寨发现潜在价值3000亿元的大型钒矿。支持开展页岩气勘查开发工作,投入资金11.6亿元,探明页岩气储量4.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超过1.4万亿立方米,价值高达3.5万亿元。将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向扶贫开发地区的矿山企业倾斜,支持湘西、张家界等地开展石煤发电、石煤废渣等有用元素综合利用。推进以花垣李梅矿区为重点的矿山整治整合,推动传统矿业向绿色矿业转型。充分发挥地质勘查技术优势,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在干旱缺水地区打井找水,帮助10余万贫困群众解决饮水难题;在新田县等地勘查发现富硒优质矿泉水,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径。二是支持地质公园建设,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省共有各类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其中武陵山片区是全省地质遗迹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仅湘西自治州就有重要地质遗迹61处。过去五年,省国土资源厅共投入资金近1亿元,建立了多个科普场馆、多条科普游道,建设了一批地质公园博物馆或展览馆,对地质遗迹保护和景区改善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地质公园游客累计达到5000万人次,公园门票收入近12亿元,带动旅游收入约40亿元。比如,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国最美地质公园”,当地群众通过旅游服务人平年均增收近万元。三是支持数字城市和数字景区建设,促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支持开展数字湘西、数字张家界、数字怀化、数字邵阳建设,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贫困地区城市规划、矿产开发、景区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地理信息保障服务。今年9月,在花垣县十八洞村启动精准扶贫监测项目,通过绘制高精度地形图,为该村的乡村旅游、农业项目落地提供精准图件;通过编制扶贫专题地图,将基于空间信息的精准扶贫数据可视化,实现扶贫攻坚“挂图作战”;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构建贫困户全方位信息数据库;通过开发精准扶贫地理信息系统,全面反映扶贫前后贫困户脱贫指标的变化,实现实时查询和分析;通过构建十八洞村360°全景监测地图,充分展示村里的秀美风光。

四、实施系统化的地灾防治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筑牢安全发展防线。2014年,我省被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首批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三个重点省份之一。贫困地区多处于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高发易发。为此,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将扶贫开发重点县列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县,全面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灾害治理和能力建设五项工程,在项目和经费安排上重点倾斜。一是支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现已全面完成扶贫开发重点县1:5万地质灾害详查,正在对4900多所中小学校、人口聚集区岩溶地面塌陷和地面变形区开展地质灾害补充调查工作,对17个重要县城和95个重要集镇开展地质灾害勘查,为贫困地区防灾打下了基础。二是全力做好监测预警。每年汛前派出专业技术队伍开展拉网式地质灾害排查,落实防灾预案,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每次强降雨过程前,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平台,向危险区域的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今年7月17日,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突发泥石流,省国土资源厅提前2小时向该地区发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信息,为群众临灾避险赢得了宝贵时间。三是优先开展避险搬迁。安排专项经费,适当提高贫困地区的补助标准,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搬迁避让。2013年以来,共安排补助资金4.8亿元,在贫困地区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9913户,占全省避险搬迁总数的71%,保障了近5万人免受地质灾害威胁。其中在湘西自治州投入搬迁避让资金7601万元,搬迁1642户、6568人。四是全面支持综合防治。支持贫困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已有19个贫困县通过验收,占全省验收通过总数的60%。支持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切块分配51个贫困县用于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和应急处置及能力建设资金2.87亿元,占分配资金总额的70%;安排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79个、项目资金3.2亿元,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0%和72%。支持开展矿山复绿,矿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均得到有效改善。

调研表明,省国土资源厅及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支持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大局中态度鲜明、领导有力,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精准、务实、有效,既赢得了贫困地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也为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有益借鉴。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发挥好部门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省“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也是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攻坚战必须齐心干。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脱贫攻坚“一盘棋”思想,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更加自觉地把部门工作融入脱贫攻坚大局中来谋划和思考,推动行业部门规划与脱贫攻坚规划有效衔接,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资源优势,共同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二是要深入领会精准扶贫的内涵要求,切实找准部门参与支持脱贫攻坚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坚持从部门职能实际和贫困地区实际出发,坚持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积极服务与严格管理、遵循政策与因地制宜相统一,以省“两办”或省国土资源厅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支持武陵山罗霄山等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若干意见》《关于全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关于用好用活用足增减挂钩政策对易地扶贫搬迁实行特殊土地政策支持的意见》《关于优化国土资源管理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行业政策、资金、项目、改革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支持服务脱贫攻坚的具体举措,针对性、操作性非常强,取得了明显效果。尤其湘西自治州反映,他们通过用好用活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政策,较好地破解了经济发展中的“人、地、钱”瓶颈难题,如该州去年贷款余额413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土地或矿权的抵押融资。事实证明,只要找准了方向和切入点,各个部门在脱贫攻坚中都有用武之地,都可发挥助力加油的重要作用。三是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支持服务脱贫攻坚中,不局限于给政策、给项目、给资金,更加注重发挥国土资源的要素保障和杠杆撬动作用,从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土地整理、资源勘查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多措并举,从而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和长远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拓展了空间、增强了后劲。这方面,既是部门扶贫工作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也是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的地方。四是要坚持以上率下、用心用情,推动部门扶贫工作责任落实落地。参与扶贫、造福百姓,既是责之所在,也是情之所系,是被动应付抓,还是真情实意抓,效果大不一样。多年来,省国土资源厅党组坚持把扶贫工作纳入本系统重点工作布局,主动面向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精准发力,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厅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扶贫联系点和贫困地区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主动作为、主动服务,认真履行脱贫攻坚部门责任,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在全系统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促的强大合力。






加入国土微群  参与微论神聊

按一按  扫一扫



喜欢国土微论坛公众号

按一按  扫一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