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论神聊‖浅谈篆刻艺术(一)

沙志强 自然微论坛 2021-02-01

开聊了

2018年12月20日,《自然微论坛》在微信群举办第82场“微论神聊”活动,由沙志强主聊“浅谈篆刻艺术(一)”。主持人:陈平。



沙志强,师承沙孟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王羲之研究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8月应聘为钓鱼台国礼专职书画家,为CCTV题写台标《记忆中国》。


主持人

陈平


01

篆刻源流

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红白相间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在我们游心赏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义。篆刻是什么呢?它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zhuàn),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篆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镌刻印章的通称,也就是玺印艺术。因印章字体大都采用篆书,先书后刻,故称。金属印章,一般先由文人书写印文,再由工匠制作印模,随后浇铸而成;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现用金刚砂琢蚀,即”电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镌刻。

 

古代玺印也并非如今这样有阴阳文字,使用印泥、印色后盖在纸张上面。 是在来往公文(书简)和绝密文件外面木匣(椟)上凿一个凹坑,用标志级别颜色的绳索捆扎打结在凹坑内,用泥土封上再盖印(就如同今天我们使用的铅封),干后送出。玺印都是铸造而成,也有因为被委任的官员、或死亡陪葬的印章(明器)来不及铸造,就由专人直接凿刻(急就章)。

所以,玺印都是工匠二次创作的作品。

 

相传王冕发现了花乳石(青田石之类)能够刻印,结束了文人不能篆刻的历史。因其镌刻方便,流行更广。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学日渐发展。到明清以来,出土文物中印章渐多,参考数据大增,研讨篆刻之风日盛,涌现很多篆刻家,形成各种流派。如皖派(何震等)、浙派 (丁敬等)、邓派(邓石如)、赵派(赵之谦)、吴派(吴昌硕)、齐派(齐白石)等,流派纷呈,百花竞艳。

 

篆刻是书法艺术通过刀刻以后的再现,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综合的艺术。种类有秦印、汉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回文印、花押印、关防、闲章等。秦汉及魏晋时期,印章由印工镌刻,艺术水准颇高。隋唐以来,亦各有其时代特征及风格。北宋米芾、元代赵孟頫、王冕均为篆刻名家。

 

古”玺”。先秦印章之通称。古铃玺印面文字为当时六国的篆书,风格奇特,章法多变,不易辨识。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称”玺”,官、私所用均改称”印”。汉代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大都以青铜制作,亦有用银、玉等;浑穆古朴,形式多样。


02

篆刻变迁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候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 印

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风格苍秀。与汉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迭文”入印(古代的 “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迭,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元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文物。


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级作用,为书画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未元初的书画家赵孟頫对篆刻艺术人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圆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一“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也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03

印章的形式

官印以外体制繁杂,以形制而言,有一面印、二面印口(即穿带印、子母印、带钩印、六面印、联珠印套印等;以文字而言,有姓名印、 臣妾印、斋堂馆阁印、诗词印、收藏印、吉语印、花押印、象形印、回文 印朱白相间印等。


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秦汉时期下级官员所用之印,其形为直长方,约为正方官 即之半,故名。扬雄《法言(孝至》谓”五两之纶,半通之铜”,其纶指印授,铜指官印。私印亦有长方形的。


封 泥

我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装时用绳缚, 在绳端或交又处加以检木,封以黏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封发物件,亦常用此法。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是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后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吉语印

指以吉祥的词语为印文的印章。常以大利、大幸、长荣、长富、宜千金、宜子孙一类的言语入印。秦有小玺作:“疢疾除,永康休,万寿宁。”也有姓名上下加附吉语的。多见于汉代的两面印中。


穿带印(两面印)

私印的一种。印体左右有孔,可以穿带,故名。印的上下两面都刻有印文,大都一面刻姓 名,一面刻字号,故又称“两面印”。盛行于汉代。


朱白相间印

私印的一种。以朱、白印文相组合的印彰多见于汉代之两面印中,有一朱一白、一朱二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等。一般左右分朱自,也有上下分朱自的;笔画少者作朱文,笔画多者为白文,并 把白文列成满白,使朱白之间,各适其宜,致整方印融洽调和。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任务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套印)

子母印又称“套印”,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朱文。始于东汉,盛于魏晋六朝。一般铸有兽、龟等钮,外大印为母,钮作图兽空其扰,内小印为子,钮作子兽,可套入大印内,合成母抱子状,因称“子母印”。有母印钮作兽身,子印钮作兽首,套合成为完整兽形者,故也称套印。有一母一子的套印、 母三子的二套印等。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肖形印

亦称“图案印”。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古代象形印,一般刻铸 有人物、动物等图像,取材宽广,浑厚古朴,简练生动。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龙、虎、雀、(凤、龟)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多白文,一为纯图画,一为图画中附有文字,今所见者以汉代居多。


凿印(急就章)

刻印的一种方法。指在预制的金属印胚上凿刻印文。也指用此法到成的印章,文字错落有致,大都为将军印和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其起源相传因军中官职往往急于任命,印信大都仓促凿成,故 别称“急就章”。此法为后世篆刻家所仿效。


古代印是如何铸造是哪?简单讲一下古代铸印过程――古人通常先刻蜡模,用黏土作范于模之四周,熔金属浇注入泥范而成,故也有将铸印称为“拨蜡”的。古代铸印,有只铸印胚,后刻凿印文的,就是急就章;有印胚印文同时浇铸的。印文精巧工整,别具一格,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 



自然微课相关链接

+


微论神聊‖如何鉴赏和收藏书法作品

微论神聊‖如何鉴赏评价国画作品

微论神聊‖鉴赏油画作品的基本常识(一)

微论神聊‖第37期/鉴赏油画作品的基本常识(二)

微论神聊‖中国内画大师索境/内画的传承与发展


欢迎加入自然微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