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课开讲啦】红色南粤丨经济特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史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也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宝贵财富。


以史为鉴,重温百年奋斗史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赓续党的精神血脉。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推出《党课开讲啦》专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前行的勇气、精神、智慧和力量,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应有贡献!


今天,《党课开讲啦》推出“红色南粤”系列,节选自《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经济特区。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人“敢为天下先”, 以“杀出一条血路”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探索中率先走出了第一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新的长征。


1979年4月,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让广东先走一步”,给广东放权, 在深圳、珠海、汕头划出一块地方,单独进行管理,作为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资场所,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创办“贸易合作区”。


6月6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同意向中央上报《关于发挥广东优越条件,扩大对外贸易,加快经济发展的报告》。


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中发〔1979〕50号文件)。


中央同意广东在深圳、珠海、汕头试办“出口特区”(后改名为经济特区)。


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经济特区建设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确定下来。


设置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我国经济特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更进一步。


▲中发〔1979〕50号文件


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4月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会议期间,习仲勋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以及属于重要侨乡的汕头,各划出一块地方,单独进行管理,作为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资场所,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初步定名为“贸易合作区”。邓小平非常赞同广东富有新意的设想。他敏锐地看到了这种做法是一种新思路, 是中国实施开放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当他听说贸易合作区的名称定不下来,大家意见不一致时,邓小平深思熟虑地说:“还是叫特区好,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作特区。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当谈到配套资金时,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深圳河碧波荡漾,沿岸高楼林立


在邓小平的提议下,中央工作会议正式讨论了广东和福建的请求,并做出试办出口特区的决定。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广东和福建两省的报告,指出:“出口特区,可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问题。”这个伟大的战略决策,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习仲勋和广东省委迅速决定成立领导小组,负责中央决策的落实。习仲勋说:“从这以后,广东根据中央的方针,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创办经济特区,踏上了光荣而又艰巨的历程。”


正如任仲夷后来所说:“是习仲勋、杨尚昆同志在广东主持工作时,由省委提出、经中央批准,开始在我省(广东)实行了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习仲勋领导广东人民基本完成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的工作,为增强团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齐心协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代表省委向中央提出赋予广东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权力,试办经济特区,并带领全省人民发挥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人文地缘优势,敢想敢干敢闯,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习仲勋同志为党、国家和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三天一层楼”

“深圳速度”从这里响彻全国


深圳国贸大厦位于繁华热闹的罗湖区人民南商圈。在20世纪80年代,它是全国第一高楼,楼高160米,共53层。


1982年,深圳市政府打算筹建一栋大楼,作为全国各地在深圳的窗口, 命名为“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同年4月,由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甲方单位,中建三局承建的国贸大厦在罗湖破土动工。据中建三局有关人士的回忆,当时他们同时在竞标一个外资项目,但是大家认为国贸大厦将会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标志性建筑,其建造足以载入史册,于是放弃了外资项目,并以独特的“滑动钢模工艺”中标国贸大厦工程。


所谓滑模工艺,是指先用钢结构搭建模板,再往里浇灌水泥,等到水泥大体凝固,再往上提升模板的建造方式。这种盖楼的方式虽然快,但如此大面积地使用滑模工艺当时在国内尚无先例,因此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当时中建三局“铁姑娘班”成员杜先芳回忆说:“从1983年6月到10月, 中建三局一直在进行技术攻关,最终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大面积内外筒整体同步滑动钢模的新工艺,国贸大厦‘长高’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第31层开始,持续以3天一层的速度盖楼。而当时,香港最快的盖楼速度是5天一层, 美国是4天一层。经新华社报道后,“三天一层楼”这一体现“深圳速度”的口号就在全国传开了。


▲1984 年 9 月 4 日,国贸大厦封顶。承建商中建三局的建设者们采用滑动钢模技术,创造了 3 天建设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1984年4月30日,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计工期整整提早了1个月;9 月3日,主体工程顺利完成;1985年底,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国贸大厦投入使用,其第50层还设有目前很多新修大厦都没有的、直径26米的直升机停机坪。国贸大厦连接周围的还有国贸商厦、国贸商业大厦、天安国际大厦,4栋楼共计占地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组成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大型的城市综合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过程中,中建三局还彻底打破了“大锅饭”制度,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最高能拿到月工资600多元。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高的工资水平了。


国贸大厦及其建设创下了中国数个第一:中国第一栋超高层建筑,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占据着“全国第一高楼”的位置;它是中国第一个实行招标的建筑工程;在国内率先大面积运用滑动钢模施工的建筑;创下了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



以上就是今天的《党课开讲啦》

全部内容啦


我们将在每周一至周五陆续

推出《党课开讲啦》系列内容



五大主题

百年奋斗”“红色南粤

我为党旗添光彩”“每个人都了不起

我为群众办实事

带你领略党的风采

展现党的魅力

☟☟☟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党课开讲啦》

明天我们不见不散~


往期推荐

【党课开讲啦】红色南粤丨一座30多平方米的竹棚见证“团一大”召开

【党课开讲啦】百年奋斗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党课开讲啦】红色南粤丨《广东群报》:广东党组织最早的机关报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党课开讲啦》微专栏

更多学习内容

等你去打卡!



来源:《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