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州安顺有个塘约村,它不同于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王宏甲撰写《塘约道路》

2016-12-09 王宏甲 宏甲文章



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 人民出版社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共同举办塘约道路基层建设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





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王宏甲在担纲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电视总撰稿的同时,花了近一年时间,多次深入到贵州省安顺市做了大量的乡村调查,终于在国庆节修改完书稿。人民出版社非常重视,立即组织出版。《塘约道路》主要写塘约村农民自十八大以来在基层的探索实践,它不同于小岗村,也有别于华西村,它吸收了新中国诞生以来,包括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和成就,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大家关注!




《塘约道路》

导   言


希望关心国家发展前景,关心农村和农民命运的读者读一读这本小册子。当前农村,似乎仍然静悄悄地连蟋蟀都不语,却在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革。农村是孕育中国悠久而灿烂文化的摇篮,也是培育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地方。如今,各种资本也在关注农村。农村和农民的状况,依然与当代中国青年的眼界、智识、成长、情志密切相关。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取得的最伟大的制度性财富。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是当前农村改革中关系全局的两件大事,涉及亿万农民的利益。本书着重报告了贵州省安顺市一个名叫塘约的村庄,在这两件大事上突出的创造性作为。

在当前农村土地确权流转中,如何巩固集体所有制,关系大局、全局。2014年,贫困村塘约被一场大洪水洗劫后更加贫困,他们成立了“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全体村民自愿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里,进而做到“七权同确”,极大地巩固了集体所有制。全村重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走集体化道路,变化和成效都令人惊叹。

塘约的变化是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做出来的。由于承包下去的零散地块重新集中起来,全村得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发展,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崭新的变局使外出打工的绝大多数青壮年返回家乡重建家园,先前撂荒的土地全部种上,“留守儿童”的生活结束了,妇女们因丈夫的回乡而精神焕发。

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塘约道路不仅仅是一个迅速脱贫的故事。塘约的变化是在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加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优势。前者是经济基础,后者是上层建筑,二者的高度统一是当今所迫切需要的。这是在基层筑牢共产党的执政基础,走一条使每一个农民的切身利益,都能够得到保障的同步小康的道路。





《塘约道路》精彩内容选摘


       
今年,我五次到贵州省安顺市一个叫塘约的村庄。这里前年还是个“榜上有名”的贫困村。我走进他们新建的村委会小楼,看到最醒目的四个红色大字就是:穷则思变

      他们确实在变。他们把改革开放初分下去的承包地,重新集 中起来,全村抱团发展,走集体化的道路。变化和成效皆惊人。我在这里看到了:百姓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党的作用,人民的力量。我如果没有看到也就罢了,看到了,不敢不写。





     
左文学(村支书)告诉我,之前,村里人靠传统农业勉强度日,这场大水把很多农户冲得一贫如洗。是穷到底,困难到底了,大家才重新走上这条全村抱团发展的集体化道路。





一个政府,若无资产就无法管理社会。村是一个小社会,怎么能没有集体资产?村是中国最基层、幅员最广的地方,缺集体经济,村就涣散了,社会就会缺乏坚实的基础。左文学意识到眼下最重要的事,不在修桥或办个什么厂,而是要把村民重新组织起来,靠集体的力量抱团发展。





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同步小康,旨在 2020 年贵州省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不拖后腿。在塘约村表现为,要同步小康就必须把单家独户的农民从零散的地块里解放出来,实行多种经营、规模经营。这里深刻的原因还在于,在信息时代仅靠传统农业方式已无法承载农民生计,真正的贫困已日益表现为旧有生产方式的束缚,在改革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这片土地今称“屯堡文化之乡”,叫“屯”的多是“征南”来的,叫“堡”的多是“填南”来的。塘约村不屯不堡,他们的先人都是从山林或别处迁到这儿来的拓荒者。五百多年过去,到1951年土改前夕,塘约先人拓荒的土地,主要集中到黄、梅两家住在城镇的大地主名下,塘约村民穷到“生孩子没草纸,孩子生在灰堆里”。

回顾这些有何意义?

至少可以看到:这五百多年,贯穿了明朝、清朝和民国三个时期,虽然社会发展也有进步,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几近停滞,原因何在?长期单家独户的劳作方式,一盘散沙般的小农经济,是导致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我在这个村庄寻思村民代表大会的“全票通过”、老人志愿者的身影,还有越来越多在外打工的男人们返回家乡,妇女们高兴的心情......我从最初的略感“意外”到深受教育,我相信我看到了:把承包地确权流转到合作社统一经营,这是在三十多年改革的基础上的继续改革,是中国农民再一次选择命运,选择前途,选择生活,选择同步小康的发展方向。





现在可以归纳一下,塘约村成立合作社后,第二步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之前,土地的产出率不高,商品率更低,现在生产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焕然一新。这无疑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然而产业结构调整是从组织生产的技术层面去说的,其深刻的原因还是把全体村民重新组织起来,才有如上所见崭新的劳动生活。现在,塘约村支两委更加认定自身的责任和意义,进而知道,就在这乡土里还有更多农村资产需要确权,并落实到集体和每一个村民。






塘约的“七权同确”,贵在步步为营全是巩固集体所有制, 这正是把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塘约人因此对 自己“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合作社有更多的体制自信。左文学把“全体村民所有”简称为“我们是全民所有”。当村民在这个集体中体会着有尊严的劳动生活时,才有主人的地位,这是产生“内生动力”的真正的源泉。从人的意义上说,这是人的解放。





这个村规民约并不简单,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三:其一,这里的村民共治是有民主的,人民民主。其二,民风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塘约红九条所维护的道德底线,是在中国社会最基层重建乡村规范和重建良好民风。其三,当人皆为自己谋而不管公共利益时,人就陷落在自私中。负能量弥漫,社会甚至会出现嘲笑和亵渎优秀。因而抑制不良,弘扬正气,不只关乎经济建设,更宝贵的是人的精神建设。






     
一个好社会,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没有穷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是为穷人谋利益,进而创造更好的社会。一个村庄最伟大的成就,不是出了多少富翁,而是没有贫困户。只有在不忘初心的党的领导下,聚全体村民共同发展,举全村之力直至帮助最后一个贫困者脱贫,才是最大的政绩。按国家扶贫标准,2015年我国还有7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能全部脱贫意义将非常巨大。塘约之路,可复制吗,复制它,难度有多大?





周建琨说,这确实是新事物涌现,党委该怎么去引领,去补位?“八村 + 塘约”,塘约党总支与邻村党支部是什么关系?是不是可以成立党委?如果更大范围的“合作联社”出现,这种形式既不是小岗村,也不是华西村,这种新情况该怎么去认识,是说不行,还是应该支持?这确实很考验我们啊! 但我相信,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正大有作为。






在当今深化改革中发生了很多城里人陌生的事物,当然不只是安顺。贵州是很多人印象中的贫困地区,就地貌而言,它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但今日贵州号称“进入平原时代”。

因贵州每个县都通高速,驱车各县皆如履平地。这不仅是经济发展必要的建设,也是均衡发展所必要的。我感到了贵州正在追求同步小康的路上,悄然发生着不可低估的进步。

再看塘约,感觉它最重要的成就非经济所能衡量。

贫穷并不可怕,当很多人回来报效家乡,必是家乡有着如同旭日东升的气象。如新中国诞生之初,钱学森等众多学子回归祖国。农民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塘约做到了。我们大家都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国家。我们个人,也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人生。

改革同一切发展中的事物一样,需要扬弃。这是哲学告诉我们的。深化改革,意味着需要把改革开放的成果继承下来,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塘约“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合作社,吸收了新中国诞生以来,包括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和成就,我想可以称之为: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的合作社。

2016 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指出: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当今大家深感亲切的这八个字,凝聚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最后,我还应该记下,我访问安顺市曾永涛市长时,曾市长的一席谈。我与曾永涛市长已有多次会面,这次是我把初稿交给他审查之后,他细读完了,我去拜访他。这次交谈,曾市长集中地表述了他的意见,我听了,直觉就是激动人心。

他说,看了,思绪万千,感慨万千!既陌生,又亲切。

他说,塘约的变化,去年就突显出来了。我们感到这是实践倒逼回来,逼我们要去学习。既教了我们怎么做,也点醒我们去思考问题。

他说,在现代经营体系下,散兵游勇,形不成势,做什么都强不了,长不大。这本来不是一个很难想到的问题。组织起来,显然力量更大,是可持续的,这还有什么疑问吗!这就要求我们 市委、市政府要在统一思想中进一步解放思想。

他说,建琨花了很多心血,他也抓得很细,很认真;对基层很有感情,要求也很严。为支持塘约巩固提升,继续发展,今年市委定我挂这个村。

他说,一场大水把塘约淹了,本来是坏事,结果坏事变好事 了。这里有一种精神,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不再苦熬、苦等、苦靠,而是组织起来自己救自己。我们给了一点点东西(水泥、钢筋等灾后重建物资),他们组织起来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自力更生的精神。”他又补充说,“自力更生,难道不是我们曾经熟悉的吗?怎么现在好像陌生了呢? 所以说‘既陌生,又亲切’,这种感觉也是多方面的。”

他接着说,物质的贫困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精神的贫困。

他说,塘约这条路,对市、县、乡、镇、村都有激励,能够激励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塘约的精神面貌变了。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变了,乡村也精神了。

他说,塘约的实践,唤醒了两大资源:一是沉睡的土地资源,二是人的内在资源。

能不能推广?

他说,虽然我们在塘约村开了观摩现场会,但我也担心,区县乡镇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我还要下去调研,跟他们谈心交心。是榜样,就要起到带动作用。不能是盆景,要成森林。干部要在干中学,事业是在干中做出来的。就像打仗一样,坐在板凳上好像都行,打起来行不行?

他说,看干部,不能光看他的嘴,要看他的腿。一看他有没有深入到基层,二看他的立场站在哪里。

他说,要看路选对没有,人选准没有。要动起来,至少要有塘约的初级版。

我说:我在多年的采访和写作中,深深感到,推广一个好典型,比发现、扶持一个好典型,更难,也更有意义。我写过《智慧风暴》,科学家王选曾经说我国的科技成果“九死一生”,就是说 90%没有开发出来,那成果死了。科技成果只有开发出来,进入应用,形成社会化的商品,才算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时候才是生产力,否则只是盆景,是纸上谈兵。

如果确认道路选对了,即使这个榜样还显粗糙,不够完美, 也应该下大力去积极推广。这样,这个典型才有实际意义,不仅原有的榜样可以在推广中进一步成熟起来,还可能涌现出更多更 好的新模范。

“是的。”曾永涛市长说,“无中都要生有。我们是有中生有,还做不到吗?”

他接着说:“安顺有1007个村,要是有500 个村是这样,那是什么概念!有800个村是这样,又是什么概念!什么是经济增长点?我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起来了,就是经济增长点。”




《塘约道路》作者简介


王宏甲 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福建建阳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2004年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被认为创立了信息时代纪实文学的一个新风袼。这种风格奔放着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交响,情感与思想并臻,叙事与论述交融,从而拓展了汉语言文学的表现空间,创造了一个独特的阅读世界。

作品曾获:


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中国广播文艺奖、解放军全军优秀作品奖等全国与全军大奖。




主要作品:


《无极之路》被拍成中国第一部大型电视报告文学片(53集)


《无极之路》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欢的图书“,上图为获奖铜像


所著《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是作者最具前瞻性的代表作。

《智慧风暴》由中央电视台改编拍摄成2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

《新教育风暴》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成30集同名电视片,对中国新世纪的教育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2016年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中担任电视总撰稿。

近年重要著作还有: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是一部风格独具的文史著作,上起《尚书》,下至当今,将中国历史文明与现实政治融为一体。

《让自己诞生》是用散文写的哲思著作。

《宋慈大传》正由英国的出版公司以《宋慈大传——中国的福尔摩斯》为书名翻译出版


《塘约道路》人民出版社出版


重要的理论著述有《中国文学形式发展探究》《在经济发展的平台上看世界文学》等。


曾赴韩国出席首届韩日中文学论坛,做《我的中华文明观》演讲。


赴法国参加首届中法文学论坛,做《世界需要良知——兼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演讲。


赴俄罗斯参加国际文化对话会议,做《在圣彼得堡怀想阅读》演讲。


俄罗斯国际文化对话会议会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