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庆:紧贴着穷人的心——《穷人》教学叙事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25


01

“同学们,今天这两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我的话还没说完,一声很轻的,不协调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


“天哪,学了两课时,还学啊!?”


扭头望去,是小王。


我丝毫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因为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一课时学完一课书,有的课文甚至一课时学两课书。在她看来,像《穷人》这样的课文,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呢?


“是吗?今天这两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穷人》,看看有没有学头!”我接过小王的话茬儿,开启了对《穷人》一文的细读之旅,“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学习要点。”





02

先将上节课的教学场景,在这里做个补记吧。


“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我们能从字里行间的哪些地方读懂穷人的‘穷’?”


紧接着,我提出表达学习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细读开始,孩子们开始与文本对话。有的圈圈画画,有的做起了批注。


7-8分钟后,孩子们用眼神示意我,可以交流了。我让他们在小组内先交流。


3分钟后,学生开始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这节课的交流,大致围绕着以下几点展开:


1.从“环境如此恶劣,渔夫却出海打鱼深夜未归”看出“穷”。


从恶劣的自然环境体会穷:“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巨浪拍击着海岸,


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海风呼啸,波涛轰鸣,狂风怒吼”。


从渔夫打渔归来对妻子说的话体会穷:“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找到这些语段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朗读,引领他们走进当时的场景中去。


2.从“屋内的陈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身上盖着旧衣服……还旧头巾包着他们的小脚……”


3.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03

和孩子们简单地梳理了上节课的学习要点,我让他们继续去发现文本的奥秘:从哪些地方还能读懂穷人的“穷”?


思考继续。但孩子们的思维似乎凝固了,似乎上节课的学习,把穷人的“穷”全部挖光了。文本其它地方,似乎找不到“穷”的痕迹了。


于是,我启发:“有些‘穷’,是字面上直接能读出来的;有些,是需要从字的背后读出来的。请仔细想想,哪些地方还能读出‘穷’”?


沉默。


等待。


还是没人举手!


“好!我们来做这样的假设:老师把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在屋子里忐忑不安等待丈夫那段话,改动一下,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好吗?”


于是,我将那段话改为:


“桑娜的内心,从未有过如此的宁静。她看着西蒙的两个孩在自己的五个孩子的身旁熟睡了,她安静地等待着丈夫的归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似乎忽然明白过来。


生1:“老师,你把这段话中的省略号都改没了!这样改是不行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桑娜的内心世界根本不可能如此平静的。她家是那么穷,5个孩子已经够她受了,她把孩子抱过来,没有经过丈夫的同意,心里肯定是忐忑不安的。这么平静,只有富人才做得到。”


生2:“老师,我发现这一连串省略号,恰恰很生动地写出了桑娜的穷。一方面是本能让她去救西蒙的孩子,一方面又怕丈夫的责备。其实,她最担心的是未来的命运!这种复杂的心情,只有穷人才有的。作者把桑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这么细腻,正是为了表现她虽然穷,但是很善良。这样写很有感染力。”


生3:“这省略号,仿佛是桑娜的眼泪,往心里流……”


“你看,就这样,我们从文章的标点中,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体会到了穷人的穷。很好,请继续!”我继续“煽风点火”。


有的孩子从渔夫打渔归来和妻子的对话中,读出了“穷”;


有的孩子从渔夫忧虑的表情和挠挠头的细微动作中,读出了“穷”。


有的孩子从渔夫说的“熬”字中,读出了“穷”。


04

教学按照预设的进程继续推进。感悟了穷人的“穷”,接下来,该好好地品一品穷人的“不穷”了。如果光光读懂这篇文章中的“穷”,那仅仅是很浅的一个层次。其实,这个文本当中,作者表面上写穷人的“穷”,实际上是借“穷”写“富”,通过对穷的渲染,彰显穷人的美好品质。


“同学们,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老师一遍遍地读着文章,分明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他们的富有。请大家再读课文,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


于是,孩子们再次自由读全文,寻找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接下来的交流环节。我引导孩子们抓细节,抓人物的心理活动,抓对话,抓标点符号,反复品味朗读,感悟穷人的美好品质。


这个版块的交流,围绕着以下要点展开,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1.从“家的整洁与温馨”读出了穷人的勤勉,对家庭生活的热爱,贫贱夫妻的恩爱;还读出了虽然身处底层,但是从不放弃生活的苦难面前的高贵。


2.“从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读出了穷人间的相互关爱。


3.从“夫妻不顾生活困难收养孤儿”读出了穷人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


4.从“西蒙临终前照顾孩子”的感人细节中,读出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最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将课文中四次跟“睡觉”有关的细节找出来。


1.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2.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3桑娜用头巾裹住两个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4.桑娜拉开了帐子。


配上舒伯特的《小夜曲》,安静而温馨的旋律,流淌在教室里,也流淌在每个人的心头。在安静的乐曲声中,静静地读着这些句子,每一个人的内心,洋溢着温暖与感动。


在美好的音乐声中,我发表了结课演讲:


“《穷人》这篇课文,是一个心酸的故事,让我们读到了可以流泪的‘贫穷’;这又是一个温暖的故事,让我们读到了同样值得流泪的“富有”。这些可敬的穷人,在苦难面前的所作所为,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他们都是最底层的小人物,但是他们的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穷人,并不穷!


为什么这篇文章能给我们那么多美好的感悟?因为,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出身贵族,但对穷人一直心怀敬意,他曾说:“我爱上了这些人……我越是爱他们,我自己也就生活得更愉快了。”晚年,托尔斯泰最终放弃浮华,离家出走,病逝于一个破落小站。可以说,托尔斯泰的心,始终紧贴着穷人,写穷人所看到的,写穷人所想到的,写穷人所能做的。《穷人》这篇文章,才这样深深地打动着今天的我们,打动着世界各国的人们。”




05

“课文读完了,我们是否意犹未尽?”


孩子们望着我,点点头。


“意犹未尽,是因为文章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地玩味;意犹未尽,是因为文章的结尾含蓄而意味深长。这就是经典的文章。‘经典,就是你读了多遍,仍然像读第一遍的作品’——卡尔维诺。”


“下课!”



           如果喜欢,请分享此文!

            如果喜欢,请扫码关注 !


                



(保护原创,若有公号要转发,请后台联系我。谢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