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祖庆:写作途中,成功是成功之母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25


学习写作的途中,成功,是成功之母。


                                         —— 题记



                          

                                 1


十年前,我曾读到过这样一篇博文——


西希:


……


你知道吗?工作之余,一有空我就如饥似渴地阅读你的作品!真的,你为自己也为与你同龄小朋友们建造了一座神奇美丽的童话宫殿。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生活中那太多的“不许”,也没有精神上那无奈的“约束”,有的却是自己思维的放飞和心灵向往的表述……多美妙,多精彩呀!


……


我,只想谢谢你,因为我是你的第一位读者!


                                    你的大朋友


                      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一位校长,在看完了本校三年级学生尚未出版的书稿后,欣喜万分,第一时间给孩子发了这封邮件。


“我,只想谢谢你,因为我是你的第一读者!”这句看似平淡的话语,其实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深沉的热爱。


                                   2


其实,小学生写作文,犹如娃娃学步。做父母的,绝不会因为孩子学步的跌跌撞撞而横加责备,而是一次次的激励与呵护,让孩子不断尝到成功喜悦,体验行走的快乐。


反观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少老师总是近乎苛刻地挑剔刚迈开习作第一步的儿童,对儿童的习作,总是“负责任”地加以精心修改。其实,对于初学作文者,最需要的是老师真诚的赏识和赞美,而这,恰恰被我们忽略了。


曾经读过一个印象深刻的图画书故事《点》——


每个人都曾经是瓦斯蒂。瓦斯蒂最需要的,不是老师教她绘画技法,而是激发她内在的创造动力,在一次又一次近乎夸张的鼓励中,唤醒潜藏的创造天赋。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本能。尤其是儿童,未入学之前,无论是口头的叽叽咕咕,还是纸上的信手涂鸦,常常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正如毕加索说的“我14岁就能画得和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一样画画”。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千方百计呵护儿童这份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千方百计地激活儿童的表达本能,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创意天赋。


然而,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太多的教师千方百计地以自己的言语规范,去“修剪“儿童的语言。规范是规范了,但灵性也往往随之消失。


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习作教学中,我更愿意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如果一个孩子经常在习作中遭遇失败,他会感叹写作文是多么痛苦。这种痛苦的体验,会加剧他对作文的恐惧感。


我想说,老师不要把自己当作质量检测员,而要把自己当作儿童习作的“第一读者”——在第一时间,用我们的赞美,点燃他们的习作信心。


我们是“第一个”读者,肩负“第一重要”的责任;我们在“第一时间”发出的信号,将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终生。


我们不反对精批细改,我们更倡导在孩子的习作后面写“读后感”。简单的“读后感”,其实并不简单。因为,这是一种呵护:好好地欣赏而不是武断地指责;这是一种分享:热情地鼓舞而不是矜持地冷漠;这是一种尊重:平等地建议而不是粗暴地纂改。


多年前曾接触过马来西亚作家、杰出教师张发先生。先生告诉我,在他们学校,教师是不允许批改儿童习作的,而是只允许在孩子的作文本后面写“读后感”。无独有偶,作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时,习惯于在学生作品后面写读后感,常常,读后感的篇幅,超过了学生作品的篇幅。

 

                                  3


如果我们再往深里想,其实,人生不就是一部用行动不断书写着的书吗?正如《神奇飞书》所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很重要”。学生的每一步,都是人生之书的具体章节。假如每一位老师都能以“第一读者”的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都能热情洋溢地赞赏每一次超越,分享每一次成功,尤其在在孩子们用心完成一篇作品之后,给予最热烈的赞美,那么,孩子们便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前行的信念和动力!


这让想起我2004年参加“人教论坛”、“教育在线”开帖写作的日子。


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段时间,我没日没夜地写。


没有哪个网友或者大虾教我随笔要怎么写,课评要怎么写,甚至,我在网上所写的那些文字,有不少的错别字和病句,没有谁一一指出哪句话不通,哪个词语不妥帖。相反,网友们不遗余力的赞美和及时的跟帖,让我感受到了文字和思想被人关注的快乐。这一次写作的成功体验,点燃了下一次写作的无限激情。就这样,一篇接一篇,我的随笔、案例越写越多,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最后,水到渠成地结集出版。


我想,假如这些发表在网络上的文字,遇上一个严苛的师傅,他对每一个段落,每一句话,都精心解剖,并让我逐一修改的话。也许写了10来篇,我就会偃旗息鼓。


安全、宽松的表达环境,也许比写作技巧和规范更加重要。


基于这样的思考,近年来,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逐渐地形成了“习作赏评”的模式。


“习作赏评课”的核心价值,不是“规范、修改、提高”,而是“唤醒、激励、鼓舞”——让每一次习作赏评课,成为鼓舞人心的“庆功会”,而不是“批斗会”。让每一个学生因为这一次的成功体验,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充满信心,并跃跃欲试地期待下一篇作文,这才是习作赏评课的最高境界。


当然,习作赏评课也并不排斥“规范、修改、提高”。必要的语言规范,还是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先给孩子们一颗甜甜的糖,在他们回味甘甜的时候,温柔地指出其中的“美中不足”,并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赞科夫说:“当一个孩子终于回过来再读自己的作品,而且有不满意的地方的时候,那就是伟大突破来临了。”老师,不要急于当儿童的语言医生,而在儿童充分享受成功的基础上,帮助儿童发现自己“不满意”。



马克.吐温也曾说过:“一句赞美的话,让人灿烂三个月”。在作文教学的路上,让我们多一些真诚地对每个孩子说一声——


“我,只想谢谢你,因为我是你的第一读者”!




【多余的话】

 

 担心此文会误导教师不认真批阅学生习作,因此再啰嗦几句。倡导欣赏学生的作文,不是倡导不改作文。只不过,我们将过去“改”作文的时间,用来发现学生习作的亮点,通过欣赏,帮助学生提炼写作方法,进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也许,这样的“赏评”,比纯粹“批改”,工作量更大。


如果您拿着此文去跟校长或教导主任说,“今后,我不改作文了。因为某某老师使这样说的",那么,我会哭晕在厕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