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加坡漫笔之二】“一定会有更多人学汉语”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25

“一定会有更多人学汉语”

             ——资深华文教师彭丽儿速写



         第一眼见到彭丽儿老师,我真不相信她已退休多年。


 乌黑的齐耳短发,中分;鼻梁架一副棕框眼镜;着一身黑领红色T恤,胸前綉朵淡淡的荷花。优雅,精神。


 这,就是我第一眼看到的彭丽儿老师。


 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仿佛认识了多年。落座第一句话:“虽然去过‘千课万人’两次,说实话,我对你并不了解。要不是张伯阳先生介绍,还真不知道你。你先说说你的简单情况,我再看看,可以帮你做些什么。”


  哈,真!


于是,话匣子打开。我简单地向她介绍了自己,也希望通过她,了解新加坡华文教育现状,以及家长对小学六年级“国考”的态度和新加坡学校的真实情况。


彭老师告诉我,她已经退休多年,现在从事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并帮一个机构整理编年史;对新加坡华文教学现状,还真无法深入地聊。


“我说的,可能是退休以前的华文教育,包括其他你想了解的关于新加坡教育的现状,肯定都是几年以前的。既然来了,我们就随意聊聊。”

知道我是教语文的,话题首先围绕着新加坡华语教学展开。


“说实在,新加坡的华语教育,大环境是不利的。”彭老师开宗明义,道出了自己的忧心。


她说,不像你们国内的语文课,语文老师,当然在教语文;数学、科学,其他学科,都是用中文教的,你们无时不刻在学语文。而在新加坡,只有母语课(新加坡的母语课,特指母亲说什么语言,孩子也就学什么语言。印度人,母语课学印度语;马来西亚人,母语课学马来语……新加坡学校,母语课安排在同一个时间段,不同班级的华人和华人一起,印度人、马来西亚人都和本国孩子在一起。有一些小语种国家,整个学校,可能只有三五个人,那么周边几所学校的同语种孩子,跨校区组班。)是学中文的。而且,更糟糕的是,华人小孩,在家里也不用汉语交流,因为,在新加坡,行政语言——即大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所以,华人小孩学汉语,纯粹是为了母语考试过关。整个新加坡,已经失去了华文学习的良好语境。


说着说着,彭老师情不自禁地跟我聊起她的一些教学花絮:


——比如,她说,有一回,她跟学生说:“你功夫没学到家啊!”学生居然用英文直译的方式来理解,让她啼笑皆非。


——比如,有一回,后排一男生对她说:“老师,我不可以看!”其实,“不可以看”,这样的说法,就是因为英文单词经常把“能”、“会”和“可以”混淆所致。英语语法,常常会干扰汉语表达。


说着,彭老师从手提袋里取出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我接过课程标准,大致浏览了一下。应当说,这份课标框架挺有意思的。我说,回去一定好好研究,把两个国家的汉语课标进行对比研究。


彭老师笑笑,说,课标是一回事,实际又是一回事。


哈,看来,彼此彼此啊!


接着,彭老师忧心忡忡地谈起当前新加坡华文教育的现状。


“因为华文运用语境的缺失,导致整个华文教育要求偏低。你看,小学六年级——而且是高级华文班,识字量才1900,这个,是不是相当于中国小学二年级的水平?我最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整个华文教育,没有重视经典文化。很多小孩子,已经无法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很多意象了。我一个人无法改变新加坡华文教育的现状,我退休以后,不少辅导机构请我去办辅导班,我没有去。那种以提升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所谓补课,意义不大。于是,我自己开始编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带着孩子们亲近母语,亲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典的东西,得先让孩子整体吞下来再说,慢慢地,在一定的语境中,孩子们或许能够唤起记忆,有些,能触类旁通的。即便,学过的东西一辈子用不上,但他的血液中,流淌着五千年的文明!”


说起五千年中华文明,彭老师眼睛里,仿佛闪着光。


“新加坡不少人觉得中国当前的发展,是偶然的,是遇到了好时机。其实啊,他们没有了解中华文化。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啊!上世纪49年以后到70年代末,中国仿佛打了个盹,醒来,仍然是一头雄狮啊!中国人的血液中,中华文化,从来没有断过!今天,时机成熟,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你看,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宝、人工智能,哪一样不比新加坡强啊!——当然,新加坡很多方面都很先进,中国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新加坡!”


看来,彭老师真是个中国通,对中国的当下了如指掌!——不!她本身就是个中国人!虽然,加入了新加坡国籍,但她的血液里,流淌的是中华文明,她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一天都未曾消失,甚至随着岁月的流逝,历久弥坚。


说着说着,说到了她的身世。她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父亲来新加坡的。父亲是个有抱负的报人,在新加坡报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因为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来到新加坡,开始了他的华侨生涯。彭老师兄弟姐妹有六个,新加坡朋友们都劝她父亲把孩子送入新加坡学校,父亲执意不肯,把六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华文学校。


聊天快结束的时候,彭老师给我讲了一段非常动情的故事。



“在我们家里,有一张柚木小板凳。板凳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很结实。我们家曾屡次搬家,丢失了不少东西,唯独这张柚木凳,一直伴随我们。这是为什么?


“那是我们来新加坡不久的日子。一天,门外来了一个木匠,是华人。面容憔悴,瘦骨嶙峋,眼睛黯淡,说话有气无力的,大概几天没吃饭了。父亲了解大致情况后,让这位木匠坐下来先吃碗饭,让他做一张柚木板凳。木匠摇摇头,说,我先做板凳吧!


“于是,板凳做好了,木匠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了饭。


 “父亲给了这位木匠双倍的价格。木匠只拿走了属于自己的板凳钱。”


 “其实,我们家那时并不缺板凳。而今,每每看到这张柚木凳,心里总是充满敬意。这张柚木凳,曾经坐着一代脊梁挺拔的老华侨。那时,他们一穷二白,但不屈服于命运,相濡以沫、同舟共济,这份手足情,深深地刻在我的童年生命里。”


说着说着,彭老师眼眶润湿了。我仰起头,拼命不让眼泪掉下来。

 

“在新加坡,说华语的人并不多。华语教育现状并不乐观。无论怎样,我总想起父亲说过的一句话——你看好了,五十年后,说华语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末了,彭老师留给我邮箱,让我尽快把资料发给她,她来帮我联系相关学校和老师,希望和新加坡学校有更多的接触,也希望我能给新加坡的孩子们上几节华语课。

 

“一定会有更多人学汉语!”我想,如果有机会在新加坡上几节华语课,我一定会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汉语的魅力。

 

汉语,我们共同的母语啊!汉语,我们共同的家园啊!





                 文 | 祖庆 ;编辑 | 向日葵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