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华星|统编教材三上习作单元教学解读与建议(二)

张祖庆 祖庆说 2024-01-09

从发现、尝试到综合运用(二)——统编教材三上第五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文/王华星


    (教材解读见今日“祖庆说”第一条)

教学建议


整体架构,循序渐进


本单元编排的各项内容,环环相扣,集中指向核心习作能力的习得。本单元的教学,一定要跳出传统的习作教学思维定式,首先认识到跟阅读单元的习作教学要求不同,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将上述各项学习材料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带领学生经历“从发现、尝试,再到综合运用”的完整过程,做到前后贯通,彼此呼应,拾级而上。单元总体教学思路如下图所示:



两篇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重在观察和表达方法的发现与获取,凸显“阅读铺路,读中学写”之理念。


接着通过“交流平台”的讨论、交流,整理归纳出“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两个习作要素


再通过“初试身手”尝试写一写生活中观察的小片段,练习把留心观察到的新发现写出来。


然后借助两篇贴近儿童生活的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学习怎样把观察所得写成一篇文章。要让学生有所启发:通过几件事情来写某一事物的特点是一种写法;分别写某一事物的几个方面也是一种写法,供学生借鉴。


最后,在单元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所得,学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文本引路,学习观察


心理学家把观察力称之为“智慧的门户”。没有观察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思维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作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统编教材将“观察”作为首个习作单元的训练主题。我们要用好教材,尤其是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文本资源,让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


从观察对象而言,本单元的选文涵盖了动物(翠鸟、小狗等)、植物(蒲公英、杨梅等)和场景(翠鸟捕鱼等)。从观察方法而言,包含了静态观察法(如翠鸟外形)、动态观察法(如翠鸟捕鱼)、时序观察法(如草地颜色的变化)、多角度多感官观察法(如杨梅、芒果的色形味)等。


比如《搭船的鸟》第四自然段描写翠鸟捕鱼的画面,是训练动态观察与动作描写的最佳范本。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迅速,更要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连续动作的方法。


1.谈话激趣,观看视频

小作者浮想联翩的时候,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学生观看)

2.尝试口述,引入文本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翠鸟捕鱼的过程,你会选择什么词语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翠鸟捕鱼的画面吗?课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请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3.圈画动词,探究方法

作者是怎样将翠鸟捕鱼、吃鱼的过程写得细致传神的呢?学生圈画并交流表示动作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冲—飞—衔—站—吞)。

你们能用这些词语将翠鸟捕鱼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吗?学生用上五个表示动作的词复述。

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都是运动变化之中。如何把这样复杂多变而又转瞬即逝的连续动作描述清楚呢?作者给我们做出了示范。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吗?

要点: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用“动作分解法”来描述,就是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选择合适的动词把每一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

4.观察描述,迁移运用

老师表演一个连续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动作,再用上连续动词口头描述。



读写迁移,优化表达


观察是表达的基础,但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要把观察中的发现写清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情,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提升习作质量,树立习作自信心。


“初试身手”是了解学情基础的最佳时机。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这一环节呈现出来的习作素材,直面学生的真问题、真困难,为他们对症下药、指点迷津。一方面,我们要上好“精读课文”,在课文中发现表达的秘妙;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习作例文”的作用,让学生习作有法可依。


精读课文的选编是和本单元习作主题紧密关联的,课文就是习作的范例。


比如《搭船的鸟》除了“翠鸟捕鱼”场景极具训练价值之外,第二自然段描写翠鸟外形和第三自然段连续发问的语段,也是指导学生模仿借鉴,优化习作品质的好资源。


教学第二自然段,可以在接触文本之前,通过对翠鸟图像的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其色彩之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再与课文对照,发现文本描写的精妙。


教学第三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展开遐想,并用一两句话完整地表达出来,再将几个学生的遐想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以体会连续发问带来的冲击力与表达效果。


编排习作例文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示范,突破习作难点。面对学生习作普遍存在“写不长”的困难,可向例文学习“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两大表达技巧


如《我家的小狗》写小狗和火车赛跑,小狗跑不过火车时的叫声,作者就提出疑问,并进行了推测;《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杨梅酸中带甜的原因,作者就做出了自己的分析,也是写想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相关语段,在共读例文中发现作者在写观察所得时,不仅描写观察到的具体发现,还加入了自己观察时的思考。在修改习作时,用上这种表达技巧,就能把观察对象写得更加清楚,让人看得明白,也增强了表达的趣味性。


此外,与常规课文不同的是,习作例文不需要整篇完整地教,可以根据学情需要和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学习文中部分精彩的语段,应该与单元习作教学融为一体,或用于作前指导,或用于作后讲评。


比如使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可以先聚焦描写杨梅味道的段落,发现作者是运用“写变化”的方法把杨梅味道写清楚的,再请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品读其它的描写变化之处,并模仿着在自己的习作中用一用,写清事物的变化。至于其它内容,就可以舍弃不教了。



强化实践,习得能力


本单元习作教学的重点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产生新的发现,对周围的事物了解得更多、更深,并能够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写清楚。因此,一定要创设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观察、表达的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历练观察与表达,掌握运用多种观察方法,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形成细致观察的意识,长期坚持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第一,提倡使用“观察记录单”


不观察,无发现;无发现,难以下笔。我们要从本单元的第一课学习开始,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并为学生设计提供“观察记录单”。


观察记录单的内容可以是: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观察中的发现(关键词记录)、写一个观察片段等。除了填写观察记录单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拍照、拍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观察中的发现。


这样的观察记录,一有利于储备习作素材,学生一点一滴记录的观察所得,就是习作时的源头活水;二有利于积蓄习作情感,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对事物或场景从陌生到熟悉,自然要投入自己的情感,习作时就会吐露真情;第三有利于老师监督、检测,并为了解习作学情提供依据


第二,精心设计言语实践活动


吴忠豪教授指出: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作文能力、说话能力是在实践当中形成的,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习作单元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旨归,我们要在课堂上设计趣味性强、实践价值高的学习活动,最大程度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发挥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亲身参与的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增加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本单元在训练“抓住特点写外形”时,可以设计“你说我猜”的游戏,由一名学生看图片描述某一事物的外形,其他同学根据描述来猜测事物的名称;在训练“分解动作写场景”时,可以设计“我演你说”的游戏,老师表演连续动作,让学生观察描述。这样的活动,将观察与表达有机融合,学习变得情境化、情趣化。


第三,合理选用媒介资源


除了将教材资源用好用透,在实际教学中,为增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与直观性,我们可以拓宽教学资源渠道,利用自媒体时代传播便捷与资源丰富的优势,将网络流传的或者师生自拍的优质图片、微视频等引入习作课堂,再现人们眼中的缤纷世界,通过定格、聚焦、慢放、截图等手段在描述、猜测、想象等实践活动中训练观察,发展思维,优化表达,习得能力



(教材解读,详见今日“祖庆说”第一条)


拓展阅读:

统编教材《我有一个想法》作文教学反思


编辑:安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