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祖庆演讲录1】卓越教师成长密码(详细实录+互动)

张祖庆 祖庆说 2021-10-25

今天发送的是我2016年10月在CCTALK“蒲公英大学”为全国各地老师所做的十一讲的首讲,现整理出来,与各位共享。


文章很长,相信干货也满满。后面互动部分,生成性很强。耐心看完的读者,首先为您的毅力点赞;或许,这篇长文,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为了原汁原味呈现演讲实况,保留了口语化,也许些地方会有些跳脱。请联系上下文,脑补理解。


感谢您的阅读!感谢您的分享!



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说来惭愧,其实,我一直没有进过大学的门。我的初始学历是中师毕业,这一回却到蒲公英大学当老师,感觉底气不足。好在,网络平台中,我们是学习共同体。这里,没有老师,没有学员,大家都是同学。下半年,我将把自己这些年来的语文人生和对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做些梳理,与各位同学分享。


当老师的,工作都非常的繁忙。为什么繁忙工作之余,大家晚上还要来学习呢?我想,主要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太“逼仄”,现实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然而,老师们依然有梦想,依然希望自己的教育变得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一群共同的追梦人。因为梦想,我们走在一起。


其实,从当教师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其实都应该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师。因此,今晚,就和大家交流第一讲《走出职业生涯沼泽地——卓越教师成长密码》


教师发展的沼泽地✚●○

怎样从职初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再从骨干教师成长为卓越的教师呢?今晚,我想把自己当作一只麻雀来解剖,与大家分享卓越教师的成长密码。


先从一家曾经赫赫有名的企业的盛衰史说起。


70后出生的老师,也许你曾经喝过三株口服液,或者拎着三株口服液,给你的丈母娘、老丈人送过礼。80后、90后,就不一定知道了。


大家看,这就是三株口服液的发展历史。



三株公司,只创办三年,年收入就达到80.6亿元。这是一个奇迹。但是到了1997年和1998年,发生了成都事件和常德事件,三株公司开始衰落。


成都事件:央视“东方时空”爆三株公司虚假广告,于是,企业开始走下坡路。常德事件:市民陈然之状告三珠公司,其父陈伯顺服了“三株口服液”致死。后来赔偿损失21万,没收非法所得1000万。于是,三株公司以雪崩般的速度淡出了企业界。其实像这样辉煌崛起,后来迅速消亡的企业不仅仅只是“三株公司”,还有很多很多。


那些曾经辉煌的企业的大咖,像牟其中、马胜利、周正毅……但是,今天他们却在何方?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界的大腕,始终高开高走,比如娃哈哈的宗庆后,再比方说马云。然而,值得追问的是,难道他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没有遇到困难、挫折吗?不是的,他们依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那么为什么有的企业会昙花一现,有的企业却始终辉煌,关键在哪里?有人总结了企业生命周期曲线——


 

这个发展曲线当中,有一个非常致命的“死亡谷”。


任何企业,从酝酿、生长到发展,都要经历死亡谷。资金断链、营销出错、虚假广告、产品质量下降等等,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走入死亡谷。但是,有的企业老总敏锐地捕捉到了导致企业走下坡路的原因,带着自己的团队,寻找对策,走出死亡谷,于是又迎来了第二发展曲线。当然,此后,还会遇到新的死亡谷,他们又可能会走出死亡谷,迎来第三曲线、第四曲线、第五曲线。


企业生命发展的“死亡谷”理论,可以清晰地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高开高走,有的企业昙花一现。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回到教师的职业发展来说,教师的职业生命,也有沼泽地、死亡谷。


大家看,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成长的“八年之痛”的调查。



其实,教师的发展,也是有一条生命曲线的。读师范,是酝酿期;毕业后,工作一到三年,是生长期;五到八年,则是发展期。到了八年之后,也许,你进入了沼泽地:你发现论文写得也不如过去出色了,公开课也找不到灵感了,小高已经评了,职业激情已经消失殆尽,于是,这几年,你停滞不前。这,就是你职业发展的沼泽地。


走出去,你就能迎来第二个生命发展的曲线;走不出去,你就慢慢地成为被学生讨厌的老师。最悲哀的,莫过于,你的职业生命已经死亡,你却在等待三十年后埋葬。


这,绝非危言耸听!亲爱的老师,正视职业发展沼泽地现象,非常的重要。            


我的成长曲线✚●○


差一点命丧大海


接下来我和老师们分享一支股票,这一支股票叫“温岭市东部新区绩优股——张祖庆“。


这支持股票目前被我老婆持有。为什么叫温岭市东部新区龙门呢?因为我当年毕业的时候,是在温岭龙门海岛——现在,海岛已改为温岭市东部新区。


 

我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89年到1993年7月,是在温岭龙门海岛度过了四年职业生涯;1998年8月到2004年7月在温岭的大陆工作;在温岭工作了十五年之后,35岁这一年,我调离了温岭,举家调往杭州,现在在杭州工作了十四年。这就是我人生三个阶段。


其实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谓起起落落,一波三折。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我将会和大家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这就是我们的温岭龙门岛,温岭是新千年大陆的第一缕曙光照射的地方。温岭龙门海滨浴场所在地石板殿,就是当年我工作的地方,周边都是小岛,统称温岭龙门群岛。当年,全岛人口不到三千,现在移民后,大概一千五都不到了吧。


我毕业于1989年,被分配在全县条件最艰苦的龙门海岛。学校食堂只管蒸饭,不管做菜,我们只有自己在煤油炉上做菜。夏天,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挑水。


那时,非常苦闷,浑浑噩噩过了一年。第一年暑假,渔民朋友带着我和另一位同事到石板殿和横门岛之间的海峡游泳。当时,我以为自己在淡水中学会了游泳,这点距离,小菜一碟,于是开始玩起了仰泳绝技。




没想到游着游着,不是往对岸游去,而是被漩涡卷向东海,离两岸越来越远。正当我以为此命休矣之时,一艘渔船,疾驰而来,抛下救生圈,把我和同事给救了上来。照理,我们应该送渔民朋友一面锦旗,但是因为当年工资太低,囊中羞涩,连锦旗都买不起啊!此事想来,至今羞愧。无以回报,我所能做的就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教他们的孩子。


于是,用起了功。


比赛第一,却与大奖无缘

1989年——1992年,这两三年时间,我参加了当年温岭教育局和教育工会共同组织的“三学三比”。经过层层选拔,我获得了“三学三比”小学语文组第一名的佳绩。我想,最后的“十佳青年”大奖,我一定榜上有名。可是主持人宣布的时候,我跟“十佳”无缘。


后来,我打电话问主办方。主办方告诉我说,民意测验时,他们了解到一个情况,说我上进心太强烈。我追问:为什么上进心强烈无缘“十佳”?他们告诉我,当年我当教导主任的时候,乡里要上送三篇论文。语文、数学、品德,署的都是我的名字。调查组认为,我利用教导主任职务剥夺了其他老师写论文的机会。事实是,当年评职称跟论文是不挂钩的,没有其他老师写论文。于是,我自己多写了两篇(三篇都获得了一等奖)。就这样,“十佳青年”的桂冠,被自己葬送了。不仅如此,此后多年,我一直戴着一顶“急功近利”的帽子,好些年,事业发展一直不顺。



调离了海岛,事业上一直惨淡经营。无论别人怎么看我,语文这一块,我始终没有丢,因为我知道,在教学上,我还是有天赋和灵气的。


于是,默默咬牙,执着前行。


1995年,我参加了台州市教学大比武,获得了一等奖。96年6月,温岭市要推选“浙江省教坛新秀”人选。在浙江,“省教坛新秀”,在业务上,仅次于特级教师的荣誉。对年轻的老师来说,这个荣誉,是大家梦寐以求的。那时候,我天真地以为,省教坛新秀的荣誉,对我来说,应该是稳拿的吧。因此,没有认真准备。没想到,我连市里都推不出。


伤心总是难免的。但,必须直面。于是,收拾心情,再度出发。


1999年8月,我调往温岭市太平小学。在这所学校的五年间,我可谓厚积薄发,在教学上,我又上了好几个台阶,先后被评为台州市名教师、全国教学比武特等奖等。当然,曾经失去的“省教坛新秀”的光荣称号,又回到了我身上


有些东西啊,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也没用。


又一次陷入沼泽地

2003年的10月,我在台州市临海上《大熊猫的故乡》一课,此课得到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先生的高度评价。活动中,我有幸和王崧舟先生同台展示,就这样,结识了崧舟先生。崧舟先生彼时担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2004年7月,先生把我和爱人一起引进到杭州。


崧舟先生经常推荐我到全国各地去上课,我的事业发展赢来了第二曲线。两年后(2006年8月),教育局把派送到一所学校去做常务副校长。在这个岗位上,我干得不是很顺手,主要是学校里杂七杂八的事太多,什么事情都得管,可自己的兴趣爱好始终在语文这儿。我发现,我校长当得不怎么样,语文教学这块有跌入谷底的危险。这两年,我的论文写得不多,公开课上得也不出彩,整个职业状态不是很好。


我,又一次陷入了职业生命的沼泽地。


2008年年底,下决心辞去常务副校长。有朋友不理解,问我 ,你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成为一把手校长了呀,这不是很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吗?怎么就轻易放弃了呢?


我笑笑,不置可否地回答“战略转移”吧!


朋友们一脸茫然。


呵呵,你若懂我,何须解释。你若不懂,何须解释。


 在跌倒的地方捡起沙子


告别管理岗位,回到一线,沉入学生之中,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股票跌入了底部,总会触底反弹。2010年9月,我顺利地评上了“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后来,机缘巧合,我进入了教师教育学院,成了教研员;再后来,竞聘教研员兼学院副院长。后勤、财务、师训、教研,都沾边,虽然工作有点忙乱,但语文教学始终是我发展的生命线。无论以何种方式,我一直坚守着语文。


这就我一路走来的跌跌撞撞。


与“十佳青年”无缘,告诉我凡事要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欲速则不达。太想成名,往往会适得其反。


“省秀失利”,告诉我,骄兵必败的道理,别人都在很认真的准备,而你却躺在过去的荣誉簿上睡大觉,不思进取,非跌倒不可。


第三次跌入谷底,则告诉我,人,一旦迷失了自己,就会不知道往哪里去。当时,我心里始终有两个念头,一个念头是“成为名师”,第二念头是“成为一把手”。成为名师和成为一把手,两者之间不知道怎么选择,成为领导的念头,占了上风,于是,鬼使神差地走进了沼泽地。


这几年的跌宕起伏也告诉我,每一次跌倒,都是有价值的。摔得很疼,可以长得更快。人,千万不要怕跌倒。在跌倒的地方抓起一把沙子,紧紧握住,在岁月的蚌壳里,他们必将成为熠熠闪光的珍珠。


 

刚才说了这么多,其实是用我自己的发展,回应了教师生命发展周期曲线。教师周期:酝酿,生长,发展,沼泽地。沼泽地走出了,你就迎来了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第四曲线……


不同时段的发展瓶颈与突破口✚●○


接下来我们来聊第二个话题,教师成长阶段特征及研修之道。


一般来说,一个教师会经历从“职初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过程,少数老师能成为“卓越教师”。

  


上面的框架图,是上海李海林校长总结的。下面,我们互动一下。哪位老师来说一下,这幅图,你看懂了什么?


成都李:我认为卓越老师、骨干老师和职初老师,原理性知识是差不多的,区别就在于,骨干教师年限稍长,比职初老师多一些经验,但是缺少一些反思。从骨干老师到卓越教师的过程,缺少的是理论。


对,李欣老师解读非常到位。大家来看一下黄色的色块(亦即原理性知识),其实三个阶段差别并不大,我们读师范所学的那些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知识,其实足够大半生运用。职初教师和骨干教师差别就在于经验。经验积累得越多,那么你就离骨干教师越近。而要想成为卓越教师,则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课程体系。


      

大家来看这一张表格。我们先来看一下顺口溜,“职初教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意思呢?新老师,知道自己初出茅庐,啥不知道;“骨干教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职初教师到骨干教师转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反思精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知道”。而走向卓越的教师,实际上很多东西他是知道的,但是他却讲不出来写不出来,这叫“卓越教师,不知道自己知道。我们来一起读下顺口溜:职初教师知道自己不知道;骨干教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卓越教师不知道自己知道。


那么,职初教师的成长任务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建立行为的模型,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怎么做;骨干教师,要从一个又一个关键的教学事件当中,去改进自己的一个行动策略。卓越教师要创造自己的话语,要有自己的课程,要改造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心智模式。这,就是三类不同教师的成长的任务和突破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e0813alepzn

卓越教师成长密码之一



三类教师成长模型✚●○


职初教师



接下来讲一讲职初教师成长模型。教书1—5年的老师,迈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就是成长的首要任务。


站稳讲台,适应岗位,就是职初教师“入格”阶段。这一阶段,要夯实教学基本功,备课、上课、改作、辅导,样样过关。职初教师,要善于向教育事件学习,向书籍学习,向电影学习。还要善于向身边的智慧教师学习。入职之初,一定要找到一个优秀的指导老师,要主动向指导老师学习,经常去听老师的课,多向老师请教。回顾我的成长经历,我觉得有一个比较切实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和名师“同课同构”——经常对着录像(或课堂实录)认认真真看课(背课),然后搬到课堂上。选自己喜欢的名师,用心地模仿十节、二十节课。慢慢地,你就很快“入格”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g0813bro7s4

职初教师成长模型

   

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是比较笼统的。中层干部、年级组长、优秀班主任以及各级各类评优获奖的教师,星级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都是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一所学校的中流砥柱,一所学校,名师不需要很多,一两个就够了,但骨干教师一定要多。骨干教师群体的素养,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所以,各位要以成为骨干教师作为自己的追求,当然,还有一部分老师可以追求成为卓越老师。


 

骨干教师的成长任务,是走好关键期。要善于记录事件,反思自我。把教育生涯当中的成功事件,失败的事件,值得回味的事件,像写故事一样写下来。我在这里说一句憋了很久的话:当前的教学反思检查,形式主义比较严重。一线教师日常工作很忙,很少及时反思的。领导说要检查了,于是补一些“教学反思”上去,三言两语,应付了事。


我一直认为,一个老师一学期认真地写三五个教育教学故事,把故事写好了,反思都在里面了。每学期写三五个故事,坚持写十年的话,你的教学水平一定会飞速长进。坚持写十年,一定会写成骨干教师,也许会写成卓越教师。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喜欢向别人学习,实际上教育领域,别人的很多东西是学不到的,更多应该向自我的经历学习。自身经历学习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的。我很敬佩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前任校长张鹏老先生,张校长听课有绝招,他经常扛着摄像机,随机走进老师的课堂。他听完之后,从不评课,直接把录像带交给老师,让老师自己看,看完之后让老师说说自己的课好在哪,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


其实,张校长这一招非常厉害。他让老师们听自己课,自己寻找亮点,自主反思,这就是向自身学习。


卓越教师
 


卓越教师,要专注于自己的课程,不能仅仅满足于上几节公开课。教了十几年的书,要逐渐有自己的品牌课程。这一块,我们在下面重点展开讲述。



从优秀走向卓越✚●○

接下来,我围绕三大关键词,谈谈怎么从骨干走向卓越。第一,方向;第二能量;第三,创新。


认识自我,找准方向

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是以他人的评价标准当做自己的路标的。我想说,如果我们把路标设在别人的嘴里,非迷路不可。尤其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价值的认同。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位置,就是废物”。如果让刘翔去跳高,刘翔就废了;让姚明来给大家教语文,姚明就废了;让印第安人操作电脑,印第安就废了。我们要把自己放对位置,放对位置很重要。当年,我一边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一边想当校长,结果是两边都做不好。


这让我想起了帕瓦罗蒂。有一段时间,帕瓦罗蒂很苦闷,因为他喜欢唱歌,但是他的专业却是教师,他不知何去何从。有一天他问父亲,我该坐在哪一把椅子上?父亲说,你喜欢做什么?帕瓦罗蒂告诉父亲,喜欢唱歌。父亲说,那你就坐在叫做唱歌的那把椅子上。于是,帕瓦罗蒂干脆不教书了,专注地坐在那把唱歌的椅子上,用心练唱。他跟着团队,到处跑龙套。有一次,主角生病了,帕罗蒂作为替补一展歌喉,技惊四座。于是他由一个跑龙套成了主角,唱到了世界的舞台。帕瓦罗蒂,把自己放到了对的位置,成了宝贝。


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放对位置。放对位置,就是看准方向。看准方向,比什么都重要。


持续阅读 汲取能量



这个阅读,是广义的阅读,读人,读书,读物,读课。


最首要的是读人。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把读人放在第一位呢?人是吃进去的东西。吃进去食粮,长成动物的人;吃进去思想,长成精神的人。因此,我们要多结识比我们优秀的人。你跟高人在对话,你就是读他曾经读过的书。设若你身边有一群很优秀朋友,你为了跟朋友对话,自己会发奋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跟优秀的人做朋友,自己也慢慢的变得优秀起来。朋友圈扩展了,视野打开了,你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慢慢提高。所以我把结交优秀的朋友,放在阅读的首位。


第二是读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读书,不看戏,不旅游,不交友,是语文老师最大的不务正业”。诚哉,斯言!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尖毛草,在非洲草原上有“草地之王”的美称,但是它的生长过程却十分怪异。最初的半年,它只有一寸高,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人们甚至看不出它在生长。这时,草原上的任何一种野草长得都比它旺盛,没有人能看出它会是今后的“草地之王”。但是,半年过后,雨水到来之际,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以每天一尺半的速度向上疯长,三五天时间,他便长到1.6米到两米的惊人高度!一大片的尖毛草就像一堵突然竖起的墙,让人无比的震撼!


这一自然现象,引起许多人好奇。科学家研究发现,尖毛草其实一直在生长,但它不是在长身体,而是在长根部。它的根,可以扎往大地根部28米之深。你想,一种植物可以把自己的根扎得这么深,雨水到来的时候,它就噌噌噌地往上长,怪不得它就能长得这么好。


根深才能叶茂啊!


年轻教师在成长初期,或者你想从骨干变为卓越,非多读书不可。读书是打底子的。底盘功夫打扎实了,人才能够冒出来。不然底盘不稳,即便到很高的位置,最终还会摔得很惨。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关于读书,给大家推荐一些关于读书的书,魏智渊《教师阅读地图》,里边有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不同时期的阅读书目;常生龙的《读书是教师最美的修行》,闫学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朱煜的《迷人的阅读》,止庵的《插花地册子》,木心《文学回忆录》,冷玉斌的《读书.教书》


第三是读物。利用假期,出去走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第四是读课。我把读课放在最后,可能很多老师不理解,不少老师把听课摆在了第一位,总觉得自己听了很多课就可以提高自己专业水平。


这里,我想表达一个观点:听过1000首歌,你的听歌水平在提高,但是你唱歌的水平会不会随着提高很快呢?很难说。同样,你听课听了1000节课,你听课的水平在提高,你上课的水平,会不会也随之提高很快呢?很难说!你的欣赏水平也许在提高,上课水平却不一定水涨船高。


所以,课,要有选择地听


关于读课,与大家分享一句话:听得多不如听得对,听得对不如听得专。一下子去听很多很多的课,会觉得琳琅满目,光怪陆离,你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学?因为很多课是孤立的,很难迁移到你的专业生活当中来。


我的一笨办法是什么?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我的教学风格应该像于永正、贾志敏、支玉恒这一些老师学习,于是我把他们所有的教学实录找出来,一篇一篇的抄下来,一个字一个字的抄,抄一遍,很多时候把这些实录记下了。于永正老师,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他们在上课的过程当中,他们的评价语,很多我都能背的下来。


这些老师的教学评价语、指导朗读的方法、教学设计的智慧,都可以在抄实录的过程当中跟这些文字亲密接触。慢慢慢慢的,他们的智慧就会移植到你的身上。


有的时候,有老师说“祖庆老师你的课堂有时候还蛮蛮机智的!”其实是这些名师灵魂附在我身上,我听了他们很多的课,我的应急都是跟他们那里学过来的。所以,要深度的微格研究。这样你的听课才是有效果的。


古时候,那些学徒跟师傅学艺,他们会今天一位,明天一位,后天一位地学吗?他们怎么学的?两三年都跟一个师傅,慢慢慢慢地向这个学师傅学习,然后再去超越这个师傅,再可以去拜其他的师傅。不要一个月去换一个师傅,那样是学不好的。除非你是郭靖。


行动

 

教师成长的路径是很多很多的,我把老师成长的路径做了一个列举:公开课,写论文,上好家常课,要有自己的课程,这四块。老师们,如果让你去排队,你想把哪一个排第一。有的老师会说公开课,公开课很重要,公开课能够让自己迅速的脱颖而出;也有的老师说写论文,论文可以获奖;也有老师说,把家常课上好;也有的老师说做自己的课程。我的一个排序是:认认真真上好家常课,然后走向卓越的老师,要有自己的课程。这里我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当年在西南联大,有一个很怪的教授,叫刘文典。确实是非常有才华,有个性的,连蒋介石他都不放在眼里。刘文典说:“西南联大有三类教授。有的值百元,比如陈寅恪;有的值十元,比如刘文典;有的值一元,比如沈从文。”为什么说沈从文只值一毛呢?因为沈从文的口才是很一般的。


当年他给张兆和他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沈从文拿着一叠稿子,站了讲台前站了十分钟,说不出一句话来,可是沈从文依然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因为他有自己的写作课程,因为他自己经常写作,他的文章经常发表,推荐学生的文章发表。


沈从文在学生的作文上写评语,篇幅可以超过学生的作文。你想啊,一个老师这么用心地去做,怎能不受学生的爱戴?所以有时候公开课上不好不要紧,你依然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公开课只是老师成长的一个路径。


东北有一个老师,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当年他们的学生参加省里的“素养大赛”,前十名有五名是在这个班级,省教研员会同区教研员去到他的班级里听课,结果一听,大失所望。这个老师的课上得很糟糕,于是教研员问他,您有什么绝招?老师说“我没有什么绝招。”那您想一想,您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个老师说我只有两点不一样:第一,每天让学生坚持看二十分钟的课外书,第二天五分钟交流;第二,每天回家我跟学生一起写日记,第二天交流,坚持了五六年。


老师你想,他其实在做自己的微课程。他把自己的读和写的课程做的非常朴素,但是学生很有效果。他也是优秀的老师。所以,老师你先上好自己的家常课,让学生崇拜你,慢慢的你拥有自己的课程,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师。


接下来老师看到的是什么?左边是一只水桶,木桶理论。说是一只木桶盛水盛的多少,关键是看最低的那一块板,不是看最高的那一块板,右边的是什么?拳头,重拳出击,一拳致命。


我的观点是,老师与其补短板,不如练绝招。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短板对吧。你说,永正老师有没有自己的短板?于永正老师一腔浓重的山东口音;你说管建刚老师有没有短板?管建刚老师的普通话;你说我也很普通;我的普通话,台州音很浓啊,大家都有短板。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短板,不如好好的练你自己的绝招,一俊遮白丑。把你的绝招练到极致,一招致命,学生记住的是你绝招。是扬长避短,扬长“忘”短,扬长“隐”短。慢慢的学生就忘记你的短处了,所以每个老师要有自己的绝招,让自己的绝招在学生的脑子里面印象很深,崇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i0813ea0q70

卓越教师成长密码之三


我给大家讲一讲,我曾经见过的几位老师他们的绝招。我小学时候的杨大寿老师有点耳背,早上他来检查我们读书,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在玩。他说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尤其是张祖庆小朋友读得特别认真。其实你猜我在干什么?我拿着书在说“聋耳朵聋耳朵聋耳朵”,这个老师听不到,课也上得一般。但是这个老师故事讲得特别好,她的音乐课我非常喜欢上,他只用十分钟教唱歌,教完之后,他就开始给我们讲《程咬金的故事》,讲《薛刚反唐》,讲《西游记》,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讲,我们就喜欢。其实我的文学种子就是这位杨老师种下的,他的绝招就是讲故事呀。


到了初中,我遇到一位陈根德老师,陈根德老师其貌不扬。但是他有绝招,他的绝招就是朗读课文的语速特别快。第一天就给我们读“白杨礼赞”,那个速度快得比当年的宋世雄还要快,而且它可以倒着读的非常流畅,非常快。他上古文有一招,一上来就背诵,无论多长的古文,都背诵。而且他还有一招,古文教完了,给我们一起比赛默写,全班两个人总是前两名,我是第二名的,我们陈老师是第一名。因为他动作快,有绝招啊。所以老师把你的绝招练好,不要太多的去管自己短板,慢慢地让学生去喜欢你的课。


我们要成为一个有个性,有魅力的老师;而不做全面优秀,全面平庸的老师。


  

 *互动环节*


小杨老师:您好!张老师,我特别认同您刚才说的,老师有不同的类型。我上个学期参加了我们集团的比赛,当时我做了精心的准备,自己认为比较满意。最后评委的得分并不是太理想,评委最后给出的意见是:老师个人素质不错,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关键是两者的衔接不是很到位,老师不是很恰当的能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的可没有得到很高的分数。从那天开始,我就整个人陷入了低谷,我觉得我自己很努力,整个人都不好了,陷入了沼泽期,就是你说的那种。然后我就找了张校长,他已经退休了。但是我还非常崇拜他,所以经常找他。他给我看了一篇文章,“教师的三重境界"。第一种教师能上好公开课的,还有一种教师不怎么能上好公开课,但是他能静下心来去研究学问。还有一种老师就是“全能型”。他就是告诉我现在不行没关系,先积淀,总有一天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所以我今天听了您的课,特别激动。我就想现在能找准自己的路,然后慢慢摸索,然后再向您所说的那个坚持反思,总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张祖庆:很认同你的观点。教师要找准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涯中,多写一些教育的小故事,即便我们不出书,不发表,以后去翻一翻会觉得很有意思,这也是一个老师成长过程当中的一笔财富。我们当老师的,不要空喊为教育事业。其实,我觉得简单一点,我们不是为了什么什么,有时候是为了让自己退休以后有值得回忆的东西,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是蛮有故事的。一路向前,总会遇到风景。


常州市北郊小学的婷婷老师:我想问一下,您怎么看待课程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张祖庆一个老师,不要成绩是幼稚的,只要成绩,是近视的。我想,如果你的学生考试考得很糟糕,家长会觉得你老师好高骛远,认为你讲得天花乱坠,却不务实。家长不信任,改革会夭折。搞改革、搞课程建设,班级成绩不要太糟糕,至少要在区平均线以上尤其是语文课程,做课程与考试成绩两者并不矛盾。课程认认真真的做,适当缩短课程教学的时间,基础知识还是扎实去做。等到考试,一个月,或者半个月左右,认真地研究出卷人的风格(这很悲哀,也很无奈,必须要这样啊,因为出卷的人出什么,我们只能应对什么),然后进行一些短期的训练。没办法,老师要捧好这口饭碗。不然的话,家长不支持,校长不信任,自己也会在同事当中没有立足之地。不要刻意去追求第一名,很多时候,追求第一名,要牺牲掉学生读大量课外书的时间。当然也会有一些老师,课程做得很好成绩也很高,这一些老师是真正出类拔萃的老师,值得向他们致敬。



清河六月:怎么样找出自己的风格?


张祖庆:风格这个东西,我觉得不是自己能找就能找到的,这是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同时是在自己上课上完之一阶段之后,发现自己和某个老师风格接近,刻意的去学习,慢慢的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去前进了。我举个例子,我早年的公开课《詹天佑》《我盼春天的荠菜》《忆江南》这些课,有人听了之后就对我说“张老师,您的课上的真像王崧舟”,这是对我的表扬。其实这个老师是说您的课上得不错,很有王崧舟老师的风格,但是对我来说,我却不这样认为。那就证明我的课,别人的影子非常的重。“学我者生,像我者死。”我觉得王崧舟老师很诗意,我这个人呢五大三粗,很多时候,细节不一定处理得好。于是我就刻意的在选文上避开王崧舟老师那种诗意的,情感浓烈的课文。我刻意让自己的教案备得粗一点,故意把自己的教学语言搞得粗糙一点,不是很诗意的那种,留出很多空间供课堂生成。慢慢慢慢地,我的课就不像王崧舟了,就像自己的课了。所以先自己探索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可塑性,或者说其他方面的特点。刻意去追求一种风格,慢慢的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重庆忠县老师:我呢差不多34岁了,(张:还很年轻!•ᴗ•)以前在没有认识张老师之前,用我们这的一句俗语叫“在混日子过”,最近的一两年认识了一个朋友,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非常卓越的老师,从他的认识当中呢,我才知道,原来真正的语文老师是这个样子的。我就是想问我现在才开始来学习还来得及吗?


张祖庆只要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迟,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子的,或者有一天,他突然认识了哪一个人,或者读到了哪本书,突然点亮了自己。他整个人都换了一种生命的状态,突然像打了鸡血,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了激情,这样的老师,点燃了自己。每一个老师其实内心都藏着一颗会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这颗“种子”如果落在合适的土壤里,有空气、有阳光、有雨露,这颗“种子”就会长大。所以遇到这样的人,读到这样的书,你突然之间感觉自己充满蓬勃生长的力量,这样你就离成功不远了。任何一个老师,任何时候努力不迟,永远不迟。我相信你一定会成长的更好,因为你已经发现自己生长的力量。


湖南平江县城北学校张子婷老师: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有敏锐的教学方向,资质一般的老师如何能修炼绝招?


张祖庆:本家老师,你好!是的,刚才在讲课的过程当中讲到,老师不一定走公开课这条路,资质平平。很多时候我觉得一个老师天赋是一方面,他的后天的努力也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一个老师拥有一颗童心最重要。你爱学生,你愿意把学生教好,任何老师都会想出适合自己的办法来,进而让你的学生喜欢你、爱戴你、崇敬你。只要拥有责任感,骨子里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那么你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自己,遇见最优秀的自己。反过来,如果自己不是满腔热情对待你的工作的,哪怕你有再好的天赋,你的普通话像播音员,你的粉笔字像书法家,你依然教不好语文,因为你的那颗心没有在儿童中间关键是一颗童心,一颗热爱教书事业的那颗心。有了这一点,一切老师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老师。



成都陈琼老师:我工作十七年了,做中层管理也做了两年了,但是我发现还是觉得课堂最快乐。我该怎么去规划自己呢?


张祖庆:我的建议是:听从内心召唤,不看别人脸色。你应该可以找到自己的路,其实在当下这个社会,当一个中层,经常是一个“受气包”的角色。如果你愿意辛辛苦苦当一个班主任,你完全可以辞去中层。就像薛瑞萍老师所说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当然,也会有人两者兼顾得很好,那就兼着。这也是一种历练。


盐城林海老师:讲课时经常看着教案念,看着教案读,怎么克服,要把教案背熟吗?


张祖庆:林老师这问题非常重要啊!因为年轻老师要把教案备得详细一点,这是必经之路。但是我个人觉得,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背教案上,不如在心里反复地去想,学生可能会怎么回答,我应该怎么应对。不要把教案当作你课堂的救命稻草。这个问题我会在后边,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这个专题会详细展开,不同时段的老师去怎么备课。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朱婷婷:怎么样挤出时间抄教学实录,去学习像于永正老师、贾志敏老师课例?


张老师:一线老师太忙太忙,没有时间去做这些事情,我理解。确实是现在的语文老师,仿佛是天生的班主任。主任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一个工作,天天提心吊胆。我建议你,一天当中设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这样你就可以挤出时间获得更多的东西。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蔚为大观。坚持,最难!


成都:现在的教学一来就是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我工作十七年,最早的时候也是特别喜欢于永正老师这种风格,支玉恒老师他们这些老一派的,语文的根儿东西该保守。就像你一样,一直固守着一些东西,然后也有一些创新。可是现在,在这些“智慧课堂”啊,这些网络技术之下的冲击,老师们在这种都在不断进步。在这种冲击之下,我们的老师应该怎样稳住自己的内心呢?谢谢!


张祖庆:技术改变教育,改变课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老师要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新技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要审慎选择。比方说,动不动就来个微课,动不动就来一个翻转课堂,我觉得这些都没有必要。我们要追问:信息技术用在课堂上是不是必须,是不是除了用这个微课,我就没有其他手段去代替了?如果可以用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来代替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当然,很多有效的新型课堂,很开放,我们要接受它。就像今天晚上我们这种学习形式,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是一个趋势,我们要拥抱它而不是抵触它。我们要透过开满鲜花的课堂,去审思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有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整理/编辑:安琪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