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最讨厌的几种聊天方式,90%的家长还在做

祖庆说 2021-10-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钱志亮工作室 Author 钱志亮

以下文章来源于钱志亮工作室 ,作者钱志亮


全文2620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很多家长都发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越来越不爱跟父母聊天,也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没说两句都要吵起来了。


网上看到一个话题:“父母有100种方式能把天聊死”,评论区很多人感同身受。


比如下面这些对话:


“爸爸,我们一起楼下打篮球吧!”

“作业写完了吗?功课复习了吗?学习去。”


“妈妈,我长大想要当宇航员,去太空。”

“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了,先把你成绩提上去再说吧。”


“妈妈,我今天和小花吵架了,唉。”

“我以为什么大事呢,过两天就好了。”


很多时候,孩子抗拒的不是沟通,而是不会沟通的父母。


总结起来,下面这四种,可是说是孩子最讨厌的聊天方式,家长应注意“避雷”。



01
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


曾看过一个小故事:


妈妈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孩子不见了。


妈妈吓坏了,连忙往回走,在不远的拐角处发现孩子在一家小卖铺买东西,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还好她是一个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妈妈,强忍着担心与怒火,问孩子怎么不声不响跑到这里来了。


结果孩子朝她像花儿一样笑了起来,从背后拿出两个发卡,甜甜地对妈妈说:“妈妈,昨天你说你的发卡坏了,我买了新的,送给你。”


她一时间感动不已,在文中写道:“还好我没有朝他发脾气,不然我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现实生活中,当孩子对父母说一件事,或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总是喜欢凭自己的猜测和推断,把孩子往坏的方面想,第一时间发泄不满的情绪,批评孩子。


因此常常造成误解,伤了孩子纯真的心,更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首先一定不能被情绪带着跑,不要仅凭自己的猜测来评判孩子的行为。


而是应该用倾听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是能够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基础。


家长发脾气、激动的情绪,只会阻碍沟通,不能帮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


越是批评,孩子反而越是给自己找借口、逃避责任,也会削弱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每个孩子内心里都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家长平心静气地和孩子交流,他会更愿意改进。

02
讲道理、说教


假期里,一位朋友曾找我诉苦。


在上高二的儿子,除了上网课的时间,其他时间都沉迷打游戏,学习好像不是他的事情一样。


朋友常常跟儿子苦口婆心、娓娓道来、讲一番大道理:


“现在不抓紧,高考怎么考得好,怎么上好大学?怎么找好工作?我和你妈也老了,未来也帮不上你什么忙,你只能靠自己······”


然而朋友的道理,好像只感动了他自己,儿子还是我行我素,父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冷淡了。


许多家长教育孩子时,也常常陷入这个误区,一言不合就开始讲道理。


殊不知,越是喋喋不休地讲道理,孩子越是会当“耳旁风”,只会感到厌烦和抗拒,甚至产生反叛心理,偏偏要和家长讲的道理反着来。


教育家杜威曾说: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


只要不是孩子内心里真正信服的道理,家长讲再多他也不会重视起来;而孩子真正认可的道理,不用家长说,他自己也会去贯彻执行。


最关键的在于家长智慧地引导孩子,给孩子机会能够主动思考,切身实践,悟出道理,比任何冷冰冰的说教都有效地多。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看到或亲身体验到行为的后果。


比如孩子不愿意刷牙,就给孩子看关于牙齿的纪录片,当看到可怕的蛀牙、拔牙的过程时,孩子认识到了不刷牙的后果,就会自觉地乖乖刷牙了;


孩子赖床,让孩子体验一下迟到被老师批评的后果,自然就会有时间观念,动作麻利了。


另一方面,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把正确的道理做给孩子看。


此外,比起讲道理,亲子之间多一些情感上的交流更为重要。


家长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平等交流,坦诚地分享彼此的心情和想法,了解孩子内心世界。



03
忽视、否定孩子的感受


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聊天时,很多孩子这样说:


“大人们总觉得他们的事情才是事情,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事不值一提。”

“我有烦恼根本不会跟爸妈说,因为说了也没用,他们也不会安慰,只会说‘这点小事有什么的?’”


不重视孩子的感受,甚至直接否定孩子的感受,是亲子沟通的大忌。父母会渐渐失去孩子的信任,孩子逐渐对父母关上心门。


比如,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哭了起来,家长看着来火,“别哭了!再买了一个不就是了吗?”


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回来很生气,家长:“有什么好生气的,你不做错事老师会批评你?”

当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情绪时,不管是好的情绪还是坏的情绪,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一件事,说明孩子把家长当做最信任最亲近的人。


此时,他最希望的是自己的情绪能被看到、被理解。


家长最需要做的应该努力和孩子感同身受,站在他的角度,体会它的情绪和感受,并表达理解。


“太遗憾了,真希望这个玩具还是像以前一样完好。”

“我能明白,和好朋友吵架真的会很难过,我以前也常常会和朋友发生一些误会。”


孩子的情绪被看见了,他会感觉自己整个人被看见了,感受到存在感和价值感,也会更加信任父母,更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表达心声。


处理完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后,再去解决问题。

04
情感“绑架”


我们生养孩子,本是自己的意愿和选择,相应的也要承担这份选择带来的后果,比如可能需要更努力、更辛苦,才能把孩子照顾好。


这是为人父母选择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之前就应该明白的事情。


可是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用这份付出去“绑架”孩子,常常跟孩子诉苦、抱怨:


“我和你爸为什么这么拼,都是为了你,所以你更加要好好学习。”

“我们天天省吃俭用,结果你买这么贵的手机,怎么买的下手?”

“只要你好好的,我们再累也没关系。”


这些家长,有时只是为了激励孩子,提醒孩子,但归根结底,是一种隐形的控制,用自己的辛苦,让孩子产生愧疚感,从而听从父母的话。


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因为诉苦给孩子带来的可能不是动力,而是沉重的压力,传递给孩子一种对于生活的无力感。


这份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


父母诉苦带来的负能量,也会让孩子忍不住去否定自己的存在,觉得自己存在在这个世界好像是一件错误的事情,只会给父母带来负担,让父母过得那么辛苦。


真正对孩子负责,就请不要用这种情感去控制孩子,你的辛苦和不易,孩子都看在眼里。


反而是父母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的态度,会感染和影响孩子,让他更有勇气和力量去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家长应时刻牢记,和孩子沟通的意义在于:走进孩子内心世界、传递正确的观念、启发孩子思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这个前提下,改进或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孩子会更喜欢和你聊天。

—END—

来源 | 钱志亮工作室

编辑 | 夏荷   审核 | 卓雅● 郝景芳:如果疫情长期相伴,世界会走向何方“我是怎么考第一的”,一位尖子生的演讲,值得所有家长深思
 男孩的心思,妈妈你别猜扫码光临谷里教育书店~点击“谷里书生中心” 拉到底部“进入店铺”~海量正版好书等你来选添加微信slxxzk~加入“谷里书院书友会”

将我的公众号设为星标

茫茫人海中,永不失散

进入公众号主页——

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点——

点击“设为星标”

(或在右下点个“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