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问答一则:如何看待Google工程师发长文称「女子编程不如男」?

2017-08-11 林三土 林三土

上期问答结集见:《问答两则:为什么要反中医?中医有效吗?

之前更多问答见:《本公众号2017年2月至7月目录

今天的配乐是林宝近期最爱,《魔海奇缘》(Moana)主题曲。


如何看待Google工程师发长文称「女子编程不如男」?

 

谷歌前男性员工James Damore的这份备忘录,可谓在性别问题上无知与偏见的集大成者。Damore宣称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比如女性「天生」更倾向于共情、「天生」更加神经质和不能承受压力、「天生」更缺乏竞争性与主动性、男性则「天生」更渴望地位与成功等等,使得女性「天然地」不如男性适合从事程序员工作、「天然地」不如男性适合担任领导职务。

 

然而Damore所说的这些,恰恰是被近几十年各个领域的科研进展不断证伪推翻的观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amore所以为的那些男女之间「天生」的智识差异与性格差异,绝大程度上不过是社会文化对性别角色不断建构与强化所造成的后天影响。比如男性从小就被鼓励要有男子气概(培养竞争性与侵略性)、要「男儿当自强」(追求个人独立与事业成就)、要「男儿有泪不轻弹」(压抑情感的表达与交流),女性则从小就被鼓励要温柔娴婉(培养合群性与服从性)、要善解人意(培养倾听与共情的能力)、要主动承担家务活动及其管理(从而牺牲事业追求)等等。

 

事实上,社会文化对性别角色的潜移默化,甚至从婴儿刚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了:从婴幼儿阶段起,父母就对女儿说话更多、句子更长、内容更倾向于传达情感,而对儿子则说话更少、句子更短、内容更倾向于下达指令,结果造成婴幼儿男女在语言、共情力、情感表现、易怒性等方面的早期发育差异(参见:Melissa Clearfield & Naree Nelson (2006), “Sex Differences in Mothers’ Speech and Play Behavior with 6-, 9-, and 14-Month-Old Infants,” Sex Roles 54(1/2): 127-137; Katharine Johnson, Melinda Caskey, Katherine Rand, Richard Tucker & Betty Vohr (2014),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ult-Infant Communication in the First Months of Life,” Pediatrics 134(6): 1-10; Marion O’Brien & Keith Nagle (1987), “Parents’ Speech to Toddlers: The Effect of Play Context,”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4(2): 269-279; Jihyun Sung, Anne Fausto-Sterling, Cynthia Garcia Coll & Ronald Seifer (2013), “The Dynamics of Age and Sex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ther-Infant Vo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3 and 11 Months,” Infancy 18(6): 1135-1158; M. Katherine Weinberg & Edward Z. Tronick (1999), “Gender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Expressivity and Self-Regulation During Early Infanc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5(1): 175-188等)

 

类似地,从孩子蹒跚学步时起,家长亲朋送给孩子的玩具就已经高度性别化,比如给女孩往往就买布娃娃、玩具厨房,给男孩往往就买小火车、机器人,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塑造着孩子对不同事物的兴趣爱好。到了学龄阶段,隐性性别歧视的程度便越来越深。比如在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或少年宫科学展等活动的过程中,父母主动为儿子讲解科学原理所花的时间,是花在女儿身上时间的三倍(参见Kevin Crowley, Maureen A. Callanan, Harriet R. Tenenbaum & Elizabeth Allen (2001), “Parents Explain More Often to Boys Than to Girls During Shared Scientific Think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3): 258-261)。至于学校课堂内、大众传媒上的种种性别成见,更是不胜枚举(更多相关研究与分析,请参考《美国总统选举的性别里程碑》、《警惕幸运缔造的肥皂泡》、《爸爸该如何疼女儿》等文)。

 

Damore这样从小享受着男权文化赋予他的优势而不自知,反过来指责在成长道路上遭遇重重阻挠的女性没能做出和男性同等的成就、并宣称这表明女性「天生」不如男性,就好比是和一个被迫戴着几百斤镣铐的对手「赛跑」,轻松跑赢以后转过头来嘲笑对方速度太慢,何其可耻,何其可悲。

 

何况就以Damore所在的编程领域而论,女性早已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只不过这些成就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被男权社会掩盖抹煞,令人视而不见而已。十九世纪女数学家Ada Lovelace如今被公认为编程学的开山鼻祖;世界上第一台多功能电脑ENIAC完全由六位女性(Kay McNultyBetty JenningsBetty SnyderMarlyn WescoffFran BilasRuth Lichterman)编译;「高阶编程语言」的概念由Grace Hopper提出和最早实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早年的计算与编程工作由女数学家和女工程师一手操办,其中Katherine Goble JohnsonDorothy VaughanMary Jackson三位的经历在2016年改编为电影《隐藏人物》(Hidden Figures);Margaret Hamilton独立编写的软件挽救了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这个名单还可以一直列下去,足够将Damore这位「天生更适合编程」的男性碾压好几辈子。

 

历史上女性程序员星光璀璨,但是为何如今计算机学与编程领域却成了男性的天下,以至于许多人一听到「程序员」这个词,脑海里下意识浮现出的就是一个个「宅男」形象?这背后的一大关键原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家用个人电脑刚开始普及时,电脑厂家所采取的广告与销售策略:在各种电视广告与杂志文宣中,电脑游戏与编程为不擅社交的文弱男孩提供了施展个人才华、发现人生意义的新天地,这些「极客(geeks)」们凭借精湛的电脑技术羞辱校园霸王、赢得女孩芳心,从而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男子气概。同时期的诸多科幻电影(比如《回到未来》系列)也纷纷套用这类「屌丝逆袭、英雄救美」的叙事模板,不断复制、传播、强化着大众文化对电脑与编程的性别刻板印象(参见Sara Kiesler and Lee Sproull (1985), “Poll Halls, Chips, and War Games: Women in the Culture of Computing,”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9: 451-462; Jane Margolis & Allan Fisher (2003), “Geek Mythology,” Bulletin of Science, Technology & Society 23(1): 17-20;此外亦可参考Women, Work and Computerization系列论文集中的多篇相关论文)

 

家用电脑普及期性别刻板印象造成的一大后果是,父母往往乐于买电脑给儿子使用,却无视甚至打击女儿买电脑的要求,导致女孩们从小更加难以接触到电脑、也更加不敢对编程发生兴趣。这对计算机领域的性别比例造成了立竿见影的影响:本来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随着教育领域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美国大学里计算机专业的女生比例和其它专业一直以相近的速率增长;但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尽管其它专业(包括物理学等其它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女生比例仍在稳步增长,计算机专业的女生比例却迅速下跌(如下图)。三十年后的今天,当谷歌等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终于意识到本领域内性别歧视的根深蒂固、准备以实际行动纠正与弥补过往的错误时,跳出几个像Damore这样的既得利益者大放厥词,又何足怪哉?又何足道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