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递 | | 2023年第3期

目  录

CONTENTS

NO.03  2023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现代性的时代开新与系统谋划

刘  洋

哲学


  • 社会的大众化与西方文明的危机

          ——从人类生存的根基上看

王晓升  袁  博


  • “生息资本”的双重逻辑及其内在根源

          ——基于《资本论》第三卷的考察

高天驹  王庆丰

经济学


  • 政府合作推动下的城市群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

     ——基于长江三角洲的实证研究

闫东升  孙  伟


  • 绿色信贷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刘传江  张劭辉  李  雪

法学


  • 新时代我国刑法典全面纂修的基本理念与建构路径

梅传强  盛  浩


  • 个人所得税法支持家庭生育的理论逻辑与体系重构

冯铁拴

新闻传播学


  • 何以为人:AI兴起与数字化人类

杜骏飞


  • 概率与反馈:ChatGPT的智能原理与人机内容共创

邓建国

钟山文艺论坛 · 游戏研究专题


  • 游戏现实主义:“第三时间”与多异性时刻

周志强


  • 现实的射程:从现实模拟游戏到现实主义游戏

邓  剑


  • “让游戏自己玩”:放置游戏与超级自我

周思妤  李  勇

教育学


  •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及其走向

龙宝新


  • 数字人文方法论的有机建构与动态实践

邱伟云  严  程

长江文化论坛


  • 文化为魂:乡村文旅融合中的空间重构

罗大蒙  吴理财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活化路径

林  琰  李惠芬


   文章摘要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现代性的时代开新

与系统谋划

刘  洋

     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质性加以锚定是阐明其创新性的基础,这一把握必然转换为对其与既有文明形态关联的考察。当然,这种思考与把握不能仅仅是对文明质料或思维层面的单一厘定,必须深入到现代文明的内在规定,即最为本质的现代性高度进行。在这一层面上,人类文明新形态实际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实现的对现代文明的新探索,旨在开创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现代性。具体而言,这种开新实现了作为现代性具象的现代文明在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格局上的变革,以实现人民利益代替了论证存在合理化、崇尚劳动取代了资本至上、“五大文明”综合建构接替了器物层面单兵突进、合作共赢格局替换了零和博弈思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然要以中国现代性建构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展现出人类文明经由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其核心在于:突出“现代文明是人的文明”的价值理念、实现劳动驾驭资本的动力重塑、巩固“五大文明”整体协同的总体布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开放格局。





社会的大众化与西方文明的危机

——从人类生存的根基上看

王晓升  袁  博

     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征服内在自然和外在自然。而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物化了,失去了人性,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变成了物化的关系,于是大众化的现象就出现了。在这种大众化的现象中,人和人之间建立了一种仿真的社会性联系。而在这种仿真的社会关系背后发挥作用的是一种二元结构。这种二元结构使得西方文明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而在西方文明危机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深层的形而上学问题,即精神和肉体、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因此,克服这种二元结构就成为解决西方文明危机的核心要素之一。真正解决这个危机需要承认自然的合理性,需要精神和肉体的和解。从哲学上来说,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形而上学。马克思关于人和自然统一的思想表达了这种全新的哲学理念。






“生息资本”的双重逻辑及其

内在根源

——基于《资本论》第三卷的考察

高天驹  王庆丰

     “生息资本”这一“最耀眼”的资本形态是透视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本性的绝佳反射棱镜。从生息资本的时间嬗变逻辑来看,生息资本在不同时期呈现出高利贷资本、借贷资本、金融资本等形态,“资本直接结果实”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生息资本逐渐获得了合法地位。从生息资本的空间扩张逻辑来看,现代银行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为生息资本的空间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社会载体,全球的经济运行都被金融体系所架构,全部的资本形态都被金融资本所支配。作为金融资本的生息资本遵循脱离了生产过程的资本增殖的逻辑(G—G'),成为现代社会资本的主导形态和“最富有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形式,马克思将其称为“资本的摩洛赫”。生息资本或金融资本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表征了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构成洞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本性的最佳切入点,同时也为探索超越“资本主义文明”之路提供了理论契机和现实的可能性。






政府合作推动下的城市群一体化

经济增长效应

——基于长江三角洲的实证研究

闫东升  孙  伟

     随着城市群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一体化区域扩容呈现加速态势,城市群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评估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为此,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1990—2017年城市尺度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多角度评估政府合作推动的城市群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分析一体化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一体化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这一效应具有较强稳健性。多角度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城市群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城市规模越大、促进效应越大,融入一体化时间越长、促进效应越强,不同批次之间效应的下降态势,以及区域之间浙江>安徽>江苏的效应差异。市场一体化深化、要素集聚能力提升是一体化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机制,但空间溢出效应“距离衰减”、产业关联“核心—边缘”格局是效应异质性的重要因素,这对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区域扩容,助力城市群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信贷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研究

刘传江  张劭辉  李  雪

     当前,绿色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而绿色信贷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以中国30个省份2004—202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绿色信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在经过动态面板模型检验、工具变量检验后仍然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在东部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研究表明,绿色信贷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生态研发效应,并间接提高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等。以研究结果为基础,同时提出了发展绿色信贷,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政策建议。





新时代我国刑法典全面纂修的

基本理念与建构路径

梅传强  盛  浩

     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刑法自身完善的现实需要,以及全面推进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要求来看,有必要对我国《刑法》进行全面纂修,使之成为一部更加符合时代需要、体现中国特色、科学完备、垂范久远的刑法典。刑法典的全面纂修,应积极回应社会治理需要,增强立法的预见性和能动性,贯彻融会贯通的系统思维,遵循回应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理念,继续坚持统一刑法典模式,对当前“总则编+分则编”式的框架体系进行优化,同时确立轻罪及其配套的前科消灭制度。





个人所得税法支持家庭生育的

理论逻辑与体系重构

冯铁拴

     个人所得税法支持家庭生育主要有三种路径,即通过养育支出税前扣除保障育儿家庭生存基础,通过养育支出税额抵免分担家庭生育成本,通过生育津贴税收优惠奖励家庭生育行为。审视我国现行税制,个人所得税法支持家庭生育还存在生育观念转型冲突阻滞家庭养育成本充分扣除、生育津贴属性认知局限限缩生育津贴免税优惠适用空间、税法与社会法各自为政弱化生育税制公平分配功能等问题。为了使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更好发挥其支持家庭生育的机能,还需增设抚养子女专项附加扣除并相应调整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拓宽生育津贴免税政策适用范围,探索引入养育支出可退还税额抵免制度。





何以为人:AI兴起与数字化人类

杜骏飞

     “数字人类世”警示我们,正在发生的数字化历史中,人类或将为数字科技所控制。在AI兴起的时代,数字化的人类也包括智能辅助人、生理增强人以及非整数维度的数字人。类型学揭示了数字化人类的三种发展方向:一是虚拟化,二是智能化,三是外脑化;相关趋势分析也足以说明,技术可能加诸于人的支持力和支配力可以大到何种程度,而人的自我迷失又将产生何种后果。关于人在数字人类世中将何以为人的疑问,本研究的回答是:只有在葆有自由意志与道德良知时,人才可能继续为人,并在数字交往的空间里实现数字化的跃升。





概率与反馈:ChatGPT的智能原理

人机内容共创

邓建国

     ChatGPT作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出现的最新和最强大的人工智能,其原理并没有脱离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两个重要理论——“信息论(概率)”和“控制论(反馈)”,这两个理论也极大地推动了传播学的发展。ChatGPT的概率性语言分析和拼凑式内容创新自荷马和孔子时代以来就是人类的文化生产方式,它对今天的“原创作者”制度提出了挑战。未来,ChatGPT会不断学习,变得更具创造性,进而对人类施加更多的创新压力。人类将能以ChatGPT训练伙伴和合作伙伴,不断掀起基于和超越“人工智能生产内容”(AIGC)的新的“浪漫主义运动”,最终变得越来越具有创造性。





游戏现实主义:“第三时间”

多异性时刻

周志强

     虚拟现实到达元宇宙时段,人类就可以自由地以“游戏的方式”沉浸在个人生活经验中。数字文化的多样化、社会交往的游戏态、虚拟现实的真实性,令现实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紧密关系受到威胁。东浩纪“游戏现实主义”学说,虽存在理论的裂缝和逻辑的抵牾,却启示我们思考现实主义叙事中的沉默阅读者转变为自主行动者的玩家问题。在这里,现实主义的故事时间、叙事时间失去了主导性,阅读时间——第三时间得以拯救。现实主义叙事的精神引导,被游戏现实主义的感官引导取代;一种由行动主导的意义生成方式浮出水面并成为其核心。游戏现实主义显示出对世界物象进行任意装置的可能性。玩家不再是从中探究世界物象背后的深度内涵,而是置身于世界物象本身,成为一种多异性的“主体”:“我——一个单边引号的主体。





现实的射程:从现实模拟游戏到

现实主义游戏

邓  剑

     基于广义的符号学视阈,可以认为电子游戏写实发生在写生现实表相的语义学维度与写生现实运作机制的语法学维度。以上述二分法为前提,本文考察了现实模拟游戏与现实主义游戏写实的问题。现实模拟游戏从整体上写实,但它制造的“现实感”只是以有限的“游戏现实”模拟无限的自然与社会现实后生发出的虚假经验。现实主义游戏调用了现实的社会关系,它不仅写生主客观的现实,更强调对现实的政治性介入,但由于游戏性与现实批判性之间未能调和的分歧,其介入的效果常受质疑。即便如此,现实主义游戏仍是我国游戏业亟需持续探索的文艺方向。





“让游戏自己玩”:放置游戏与

超级自我

周思妤  李  勇

     放置游戏以“让游戏自己玩”的特殊游戏形态重新定义了玩家快感,创造出一个建立在算法上的超级自我形象。这个形象体现了以占有为逻辑内核的理性主义狂想,指向自我价值膨胀的自恋主义情结,并蕴含消除一切矛盾的支配冲动——这也就形成了玩家知情意三个层面的主体内涵。放置游戏由此成为现代社会个体生存危机的一个曲折的寓言,道出社会在“提升逻辑”下对“成功”的病态追逐,事实上,放置游戏的火爆恰与个体生存的困窘经验紧密相关:对自我的剥削已经转换为一种自在的方式进行,无法成功的困窘正在一种客体化的自在进程中自动消解。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及其走向

龙宝新

     面对人工智能功能体频繁迭代升级,唯有充分利用智能化时代的主体性堡垒,方能让人类自然教育智慧重振雄风。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教育处于“边缘上的生存”状态,算法化与人性化博弈、内缩化与外延化矛盾、去人化与超人化两难便是其集中体现。瞄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功能定位,夯实人类原生教育的存在之基,是预防机器人教育底线破防、奇点突变的最后阵地。综合平衡工具性教育与本体性教育,立基本体性教育走“人—机”共生教育之路,是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应然走向。面向未来,教育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人本原则,坚守增强智能的意旨,全力构筑自然智能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数字人文方法论的有机建构与

动态实践

邱伟云  严  程

     近十年来,中国的数字人文研究逐渐走向成熟,与初创时期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也亟待转型。通过回顾以往侧重知识与技术的遍览式课程设计及其利弊,结合当下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数字人文研究体系化、学院化的发展进程,可以提出更加符合新时期教学与研究需要的数字人文教学理念,即以“理论-实践”式课程设计兼顾数字人文理论的积累和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厚植同时具备“计算思维”与“人文思维”的研究者,并依据“双轨循环”研究路径提炼和建设数字人文学的方法论体系,以此适应和推进数字人文研究的深耕与成熟。






文化为魂:乡村文旅融合中的

空间重构

罗大蒙  吴理财

     文化和旅游的空间区隔是制约文旅融合发展的瓶颈。只有进行空间重组,才能推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化支撑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展示空间、体验空间和情感空间是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三维空间体系。乡村文旅融合空间重构需要延循在地性、情景化、数字化和产业化的路径,进行场景设计、项目运营和技术赋能,将乡村打造为乡村文化的展示空间、乡村生活的体验空间和乡村情感的生成空间,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乡村振兴添翼铸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

活化路径

林  琰  李惠芬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本文从历史、文化与经济三个维度搭建非遗价值传承分析框架,据此对非遗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非遗保护与利用存在商业化开发过度、数字化内在生命力不足、项目传承“后继乏人”、传播与传承度不广等问题。高质量提升非遗存续力,应健全科学化的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精准化的保护政策机制、建立动态化的考核评估机制,找准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点、把握科技与创新的趋势、强化传统与现代培养方式的结合、注重从“造物”到“造境”的转变,不断开创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的新局面。


本刊坚持原创,欢迎转载

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

本文转载于南京社会科学

欢迎个人转发

媒体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投稿网址:http://www.njsh.cbpt.cnki.net

联系电话:025-8361154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京社会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