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岁月(五)(六)(七) 作者:尚 榕

星月文园 星月文园 2018-11-18

知青岁月


埋牛(五)

作者:尚 榕


那是深秋季节。午饭时队长端着碗来到我家,和我边吃边讲:“下午你和会计去埋牛吧,把锄头带上”。他顺便夹了几片桌上的菜。他就住在我的房子前面,他的房子是去年新建的,很宽敞,那时的农村很难看到有人修造房屋。

吃过午饭,会计便来同我一起去埋牛。走了一里多路,来到了一块坡地上,地上躺着一头很大的皮色花白的黄牛,旁边已挖好了一个很大的坑。会计说把牛皮剥了就埋在坑里,这块地太瘦了,能给地增肥。我问他把牛皮剥了牛肉怎么办?会计笑着说他们从来不吃牛肉。我听后非常高兴,马上回去拿了个大背兜,让会计把牛后腿上的肉全割下来装了满满的一背兜,帮着把牛埋了之后,牛皮拉到黄荆树上晾好,(牛皮可以卖),便背上牛肉回家,切成约一斤左右一块块的,吃了晚饭腾出了锅,架起了五雷火煮了几大锅才将其煮完。煮的时候社员闻到味道都捂着鼻子绕道走,说是腥臭的很。

我让邻居给我划了几根蔑条,把煮好的牛肉串起吊在灶门上面(我的灶没有烟筒),煮饭时冒的烟子就把肉薰好了。我的烟薰牛肉就做成功了。

自我做了烟薰牛肉后,我队的社员也知道牛肉可食用,他们也就破了祖祖辈辈不吃牛肉的戒了。我开玩笑对他们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哟。


晒粮(六)

作者:尚 榕



我住的房子是队上的老保管室。下乡那年正好队上修了新保管室,老保管室就象是给我预备好了似的。

说实话我当知青时生活条件还算可以。刚下乡还发了一个粮折子,凭此折购买国家供应粮可维持到队上大小春分粮时止,而且知青购粮不搭粗粮。在生产队分粮时也与社员不同,基本上是按需分配。

生产队的新保管室距我只有几十米。但石板晒坝却在我的门口,这是很久以前建的,新仓房门前是土坝子,打场可以用,晒粮就必须背到石板晒坝来。

我队面积很大,从河底到山顶要走差不多一个小时,因此队上分成了两个组,在一起核算但队上排工却上下两组各管各。粮仓的保管员也上下各一人,但不同的是上下交叉,这两个库管员名叫交叉员。

我下乡之时这个运动已持续了六、七年了,这六、七年下乡知青该走的走了,该留的留下了,该走又没有走成的也留下了。于是大家都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埋头苦干挣表现固然重要,但跑路子找关系却更为重要。凡是走不了的便成了老知青,脱农皮无望,前途渺茫,便再无挣工分的积极性。纯朴的农民也很同情他们,对他们不出工光称粮也能容忍,所以对愿出工的知青也能照顾。象这种晒粮的轻松活最适合我们干,还有个因素是粮食是重要财产,由知青看管大家都放心。

天晴的日子便是晒粮的日子。我与交叉员两人负责晒下面库房的粮。每天也不用起的太早,他先来。到了之后便将晒坝的鸡屎扫干净(每天收完粮后鸡便跑来拣未扫净的粮,一晒坝到处都是鸡屎),听见扫地声我就起床煮饭,交叉员把坝子扫完便将两个背篼轮流装满,由我来背。那个背兜能装一两百斤,我把粮倒满坝子后就由他来摊平。然后他就回家吃早饭,我负责吆鸡。一天要将坝中粮食翻上好几遍。'下午太阳偏西时交叉员便来同我一起收。也是他负责装,我背。要把每季的粮食晒干这项工作才算完成。


山村琴音(七)

作者:尚 榕


每次回生产队,都要经过一队。我们大队共四个生产小队,一队离县城最近,然后是我们二队,四队在一、二队之间叫做猫儿垭的山顶上,三队最远,要爬上我们二队那座山再穿过大队林场再翻过山墚才到得了。

在路过一队的路边时,便听到了悠扬的琴声。九月的太阳临近中午十一时还是很厉害的,要爬一个很高的坡到半山腰才进入一队的地界。背着生活必需品正气喘吁吁的,就听到了悠扬的琴声。霎时间犹如一股清泉流淌进了心脾,一身的酷热和疲劳顿时一消而空。

循着琴音我慢慢地靠近了,靠近了琴音飘出的房屋。一个高大英俊的大哥正在用小提琴演奏着《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这首曲子我耳熟能详,他虽然演奏的非常纯熟,但在演奏技巧上还是露出了一些破绽。

看到我在门外,他不怎么友好地问我干啥,我回答他因走累了,渴了想讨口水喝。见我言词诚恳便少了那份敌意,给我倒了碗茶瓶中的开水。见他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匆匆喝了水,简单的作了自我介绍便道别离开了。

在刚到队上时,大队干部部就告诉我本大队有两个成都老知青是匪头子,因表现不好六、七年都走不成(回不了城),让我们最好离他们远点。

回到家一盆水洗去了旅途的劳顿。吃过饭经过简短的休憩,又是精神百倍了。渐渐地晚霞褪尽,上弦月没等太阳落坡便出来当值了。天这才慢慢地黑了下来。一轮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微风儿送来了秋蝉此落彼起的悲鸣,风儿贴着我的肌肤抚得我好不舒坦!悄悄地就把兴致给调上来了,便在石板晒坝中泡了一盅茶,搭把板凳,把我尘封已久的二胡请了出来,擦净了灰尘,打上了松香,调好了琴弦,便咿咿呀呀的胡乱扯了起来。先来了首《红湖水、浪打浪》,又来了曲《北京有个金太阳》,兴致一起,《江河水》,《黄水谣》也敢试刀了。

来客了,上午我讨水喝的大哥闻声而至,把小提琴盒子提上走来就和我打招呼:“兄弟,潇洒哟!”“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坐,请坐”我一边半酸不甜的招呼他,一边还是礼数周到的抬凳子,递茶敬烟。见我还算真诚,他也就不客气了,相互作了简约的介绍,便要求合乐。我俩其实都是二把刀,但不用乐谱就合了首《井岗山上太阳红》,这乐声把附近的邻居都吸引来了,他们都是自带凳子草墩围坐了一圈,知道我有洁癖要喝茶有个专用碗给他们备在一旁的。

成都知青大哥见观众挺多,也来了兴致,便请大家点歌,我俩演奏。村民也点不出什么,无非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之类。我给大家奏了曲《二泉映月》居然还有人听出了门道,并进行了点评:有几个地方拉错了,一段二段三段拉得不一样!

后来我俩合奏了一曲《梁祝》,听众说虽然不敲锣打鼓,你们比县川剧团还得行,比川剧团整得巴适。

也难怪,后来我问了社员,其实他们都没进过我县唯一的文艺演出团队一一川剧团。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作者简介尚榕,又名尚勇,男,62岁,四川省剑阁县人,现定居绵阳。四川省知青沙龙俱乐部会员。

往期回放:

知青岁月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三) (四) 作者:尚 榕

知青岁月(二)  作者:尚 榕



约稿事项说明:星月文园是展示个人才智的一个文学平台,致力于服务业余文学爱好者和写作新手,以务实、诚挚、严谨的态度做好平台事务,平台将利用空闲时间为业余文学爱好者发布原创精短诗歌、散文、小说等,作者获得的赞赏归作者所有。所投平台文稿要有正能量,禁止剽窃他人的作品,文责后果自负。

特别提醒:为避免浪费编辑时间,切勿一稿多投。投稿五天内未采用方可自行处理。

投稿邮箱:1026535990@qq.com.

编辑微信号:ynds1314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