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塞尔报告(第十二期,by 锦绿新城)

拍老师 拍帮主的后花园 2023-05-03

各位早上好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正式开始之前,

先推一下咱的备份用小小号:


目前还处于知识荒原的状态,

不过一旦现在的号有恙的话,就会立即转正,

所以各位朋友不妨关注一下呗。


本期的《巴塞尔报告》,由知识星球老铁@锦绿新城老师搬运,格式有微调。

上集请见:《巴塞尔报告(第十一期,2023年2月4日)》




第一部分,XBB*在全球持续增长

全球范围内,XBB*的趋势仍在继续。

在美国2周前采样的样本中,XBB*分支的市占率已超过90%。

在其他大多数国家,XBB*的流行率也在50%以上。


迄今为止,似乎在那些累计感染次数相对较少的地方,比如中国,XBB的流行进度似乎有些落后于那些累计感染较多的地方。

其他数据更新及时且XBB*分支份额远低于平均水平的国家包括日本和韩国。




第二部分,XBB.1.16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得到特别关注的一个子分支是XBB.1.16。

XBB.1.16似乎在印度的流行率非常高,在两周前采集的样本中,它似乎占了50%以上。


XBB.1.16与XBB.1.5的不同之处在于有两个额外的刺突(S)蛋白突变:E180VK478R。其中XBB.1.16.1(约占XBB.1.16*的20%)还有有刺突蛋白突变T547I。


氨基酸位点478在野生型中是T,在所有Omicrons中突变为K(通过C->A突变)。而在XBB.1.16中,核苷酸A现在进一步突变为G,最终形成氨基酸R,因此这不是一个2步突变。


鉴于478位于RBD结构域,有理由猜测它可能提供额外的免疫逃逸。


180位点则位于NTD结构域,在这个区域已经出现过一些增益突变。似乎也可以假设E180V能提供一些额外的免疫逃逸能力。


鉴于印度的面积、人口,以及与人口相比相当低的序列数量,

目前很难估计XBB.1.16相对于XBB.1.5(或其他带有486P但没有E180V和K478R的XBB)在印度的增长优势。


现在看来XBB.1.16似乎确实有轻微的增长优势,但其范围可能是每周30%至80%而已——这算是一个显著又是,但又不像过去看到的XBB.1.5*、BQ.1.1*或者BA.1的增长优势那样大。


XBB.1.16已经在印度以外的地方也在冒头:

  • 在新加坡,它占2周前收集的样本的5%左右;

  • 在美国和欧洲,它仍然很罕见(仅低于2周前收集的样本的1%),但在增长。

  • 鉴于到目前为止印度以外的序列数量很少(约250个),很难可靠地估计XBB.1.16与XBB.1.5*相比在其他国家的增长优势。


除了XBB.1.16之外,S:K478R也在其他带有S:F486P突变的XBB分支当中冒头。目前看来,这一突变带来的全球增长优势似乎比较一般,只有每周10-20%的数量级。然而,没有太多的数据,具体情况还需要时间观察。




第三部分,EU.1.1

EU.1.1(XBB.1.5.26.1.1的别名)获得了额外的刺突蛋白突变I410V和P521S,

在欧洲似乎正在超越XBB.1.5*(此处别名EU纯属巧合!)

其相对增长优势似乎在25-60%左右,类似于当初S:R346T在BA.5和BQ.1中的增长优势。




第四部分,其他潜在的刺突蛋白增益突变

有一些刺突蛋白突变似乎在XBB骨架上的冒头频率正在上升。

它们仍然很罕见,以至于无法对增长优势进行可靠估计,

但以下几种值得关注:

S:D80Y

S:D215H

S:M177I

S:F456L

S:P621S

S:N978S

S:K1045R




第五部分,非XBB谱系

尽管XBB大家族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占主导地位,但观察其他谱系的多样性也很重要,因为这些谱系有可能和目前流通的XBB产生很大的抗原距离。

(拍老师的画外音:血清分型警告!)


Delta-Omicron重组株

Delta-Omicron重组株XBC最近在澳大利亚占了约5%的序列。

其中有一个新的子分支XBC.1.6,获得了两个值得关注的刺突蛋白突变:R346S和M452R。这个子分支在澳大利亚已经迅速增长到1-2%,但在其他地方暂时还没有冒头。

XAY*在丹麦仍为2%左右的流行率,在德国也可能仍在增长(XAY.1.1)。


BA.2.75亚谱系和重组株

CH.1.1*的比例在欧洲仍然相当稳定,差不多10-20%,不过预计XBB*最终会超过CH.1.1*,除非CH.1.1*额外获得新的增益突变。

BN.1*在一些国家仍然很普遍,尤其是韩国。

在澳大利亚,BR.2.1已经从最高20%流行率下降到5%以下。

XBF*在澳大利亚也从1月份的30%的峰值下降到了10%左右。它在欧洲的流行率则保持在1%左右。


BA.5亚谱系

BA.5*(非BQ*)已低于2%,但在日本(~25%)和中国(~90%)除外。

BQ.1*在欧洲和美洲的流行率都已下降到10%以下(2022年12月还有50-80%)。


BA.2亚谱系

BA.2.3.20在世界各地仍有零星冒头,在韩国和日本大致保持在1%左右流行率(预计在菲律宾最常见,但最近的数据也已经是6周前更新的)。




第六部分,国内的情况

略~

各位感兴趣的话不妨自行去啃原文吧,传送门:

https://github.com/neherlab/SARS-CoV-2_variant-reports/blob/main/reports/variant_report_latest_draft.md


以上!感谢锦绿新城老师,各位明天见啦。



欢 迎 关 注

公众号大号(停机保号ing):
公众号小小号(待机ing):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eople/paizhaorushi

微博
https://weibo.com/pzxlbbz(微博小店有各种带货链接)

小红书号:
9692063824

GITHUB备份区(历史文章陆续上传中)
https://github.com/Paibangzhu/backup/issues

小蓝鸟
https://twitter.com/paibangzhu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三点几啦!饮茶先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