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搬运工] 每况愈下:禽流感成为下一场大流行还缺啥?(by Nekromanzer)

拍老师 拍帮主的后花园 2023-05-07

各位早上好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

正式开始之前,

先推一下咱的备份用小小号:


目前还处于知识荒原的状态,

不过一旦现在的号有恙的话,就会立即转正,

所以各位朋友不妨关注一下呗。




话说,前段时间《Science》发了一篇关于H5N1禽流感的科普文,

大体思路跟咱这边写过的一篇挺像,

都是在讨论H5N1成为大流行毒株之前必须满足的前置条件~

咱之前的版本请见:《关于H5N1的一些八卦(含独家专访)》


当然了,今天这篇由Science头号金牌写手Kai Kupferschmidt老师出品,

显然比咱这种便利店打工仔随便拼凑的东西要高级一百倍,

并且刚好还有大伙儿喜爱的Peacock老师专访~

所以咱一直打算搬运的……

奈何最近俗务缠身,老是抽不出功夫来,

刚好今天微博老铁Nekromanzer老师动手搬运了,

那么咱就恬着脸当一次二手搬运工吧(照惯例,格式有微调)。


总之,鸣谢Nekromanzer老师!




近几个月来,我们看到了从秘鲁沿岸的数千只海狮、西班牙皮草场里的水貂、蒙大拿的灰熊以及缅因的海豹等等不同的受害者,

人们担心这种已经造成大量鸟类死亡的禽流感病毒,会在众多的哺乳动物中产生高效传播的适应性,并最终落到人类头上。

距离这一场噩梦成为现实,

这种被称作H5N1的亚型仍然还有几个环节需要打通,

比如从此前的鸟类感染的内脏细胞通过粪便污染水体环境进而产生接触感染的途径,演变为一种能够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感染人类肺部组织细胞的病原体


目前为止,少数感染了这种2.3.4.4b分支的人类似乎并没有继发传播给他人。

来自弗里德里希-洛夫勒研究所(Friedrich-Loeffler-Institut, FLI)
的病毒学专家Martin Beer称,

这个支系与此前的任何分支相比,产生了更加适应鸟类的突变,

这也是它能够在鸟类中广泛传播的原因,

同时也可能妨碍了感染人类。


他和在柏林与明斯特(Münster)的同事用正在接受癌症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提取出的肺部组织做过实验,

结果表明目前这个分支并不能有效地感染人类细胞。


科学界目前并不能预测这个病毒是否、何时能够成为感染人类的大流行病,

但是十多年前一些有争议的实验给了一些提示。


在那场实验中,研究人员用此前的某种H5N1分支在雪貂中跑传代,

最后确实得出了一种能够在雪貂中有效传播的毒株。

相关的实验促使了学界针对“功能获得型(Gain of Function)”实验的伦理限制。


来自鹿特丹伊拉斯谟医学中心(Erasmus Medical Center)的病毒学家Mathilde Richard认为相关限制可能阻碍了研究,拖慢了对于相关病毒的认知,以至于必须寻找其它的方式间接地研究。


比如当2014年H10N7亚型的禽流感开始感染欧洲的海豹时,

研究人员通过在疫情爆发的不同阶段的测序,

以确定究竟是哪些基因变化产生了对于哺乳动物的适应性。


Mathilde Richard称,这就相当于是自然界中的大规模功能获得型实验,从这些爆发事件中能够学到相当多的东西。


下图为缅因州因为禽流感死去的海豹,哺乳动物开始死亡引起了人们对于这种禽流感产生哺乳动物适应性的焦虑:


目前病毒学家们已经知晓了H5N1适应哺乳类动物的几种突变,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病毒入侵细胞后用来复制RNA基因组的聚合酶,
它需要与宿主体内的蛋白共同作用完成这一步骤,
而目前的聚合酶对于鸟类的同类蛋白的分子结构适应性要远高于哺乳类。

通常而言,这样的突变需要多组才能演化出对不同物种的适应性。
但是有一个例外:
已知能够产生对于哺乳类适应性的突变出现在碱性聚合酶2(Polymerase Basic 2, PB2)上627位点的突变,
一旦它能从原本的谷氨酸(Glutamicacid, Glu, E)换成赖氨酸(Lysine, Lys, K)的话,或许就能改变这一局面。

这个突变自打1918年大流行的时候或许就出现了,
焦友们的老熟人,伦敦帝国理工医学院的Tom Peacock老师称,
这个PB2上的突变是如此强力,
以至于每次人类流感流行的时候都有它,
直到2009年猪流感的大流行。

无论H5N1演化走哪条路,想要成为感染人类的病原体那么它的PB2必须产生一定的改变。
Martin Beer认为:

如果把进化成大流行病毒看作H5N1必须攀登的阶梯,那么PB2:E627K就是第一步。

这一步比想象中的还要容易,
目前爆发的禽流感疫情中PB2-E627K突变已经被数次抓到,
比如2021年底到2022年初荷兰受到感染的狐狸、
还有2022年大漂亮东海岸禽流感疫情时新英格兰地区的海豹的样本中。
理查德认为这个突变似乎并不影响禽流感在鸟类之间的传播,
也就是为什么它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下图是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颗粒结构示意以及产生对哺乳类/人类适应的“危险阶梯”:
其中所需要的突变包括:
  • ‍表面抗原红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HA,血凝素),它的一些突变组合能够使得病毒更好地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气溶胶传播的能力;
  • ‍核蛋白(Nucleoprotein, NP)形状上的改变可以使其避开人体免疫系统的诸如粘液病毒抗性蛋白A(MxA)之类的清扫;
  • ‍聚合酶复合体(Polymerase complex)需要与宿主蛋白互动才能复制病毒基因,‍而在此前的分支中,种互动在哺乳类宿主中并不容易产生。
‍‍
H5N1想要成为下一场大流行的主角,仍需要在其它的几个蛋白上下功夫,
‍‍比如血凝素。

这个位于‍病毒表面的蛋白是直接附着在宿主细胞的碳水化合物上与宿主受体细胞接触的,
‍而这些碳水化合物在鸟类与哺乳之间的区别很大,
‍因此它需要产生一些针对性的适应才能更有效地感染哺乳类的细胞。

Peacock老师认为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想要建立稳定的人传人链接,这种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必须产生对人体的适应。

已知有一对氨基酸的变化,既HA-Q226L与HA-G228S,可以使血凝素与哺乳动物的受体细胞良好结合。
对于H5N1亚型来说,后者需要两个非常临近的核苷酸改变,这比单个核苷酸变化要罕见得多,
但Peacock老师认为,在足够的选择压下,这样的变化并非不可能。

此外,另一个关键的血凝素上的变化能使H5N1更加容易通过空气传播,
这也是大流行的一个先决条件。

当病毒附着在细胞上,它会被带入一个酸性更强的囊泡中,pH值的变化会引发血凝素形态的改变,导致病毒与囊泡膜融合,病原体的遗传物质由此进入细胞中。

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病毒学家Seema Lakdawala解释道,
在水中这样的pH值变化并不会发生因此不会触发血凝素形态的改变,
而在空气中随着携带病毒的水滴收缩,
达到某个酸性阈值时就会触发这个变化。

因此,想要造成大流行,H5N1的血凝素需要得到一个稳定性的突变使得其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以上三个阶段的改变是H5N1能够造成在人类广泛传播的基础,
Mathilde Richard定期会在实验室中对感染了H5N1的哺乳动物的分离体进行测序,以了解它们是否已经带有了相关的突变。
她的团队还会测试病毒的聚合酶活性以及血凝素结合能力及稳定性:
“我们需要测试病毒表型而非仅仅看基因的变化,因为其它的基因变化或许会有同样的作用,而这样的突变我们目前还不了解。”

Martin Beer认为在上述基础上仍然需要第四种变化,
以逃避一种叫做MxA(粘液病毒抗性蛋白A)的细胞内蛋白质的追踪,
它能够在追踪到流感病毒核蛋白时向免疫系统示警。

“就像是最后一道屏障,”Martin Beer说,尽管MxA在一些哺乳类动物比如雪貂身上的探测能力很弱,但这种同源蛋白在人和二师兄身上还是很敏锐的,“假如H5N1已经在猪的种群间传开了,那么这(对人类而言)就是红色警告了”。

在一项未公布的实验中,Martin Beer和他的同事用H5N1病毒感染了猪,不过哪怕上了剂量,也没看到这种病毒在种群内传开。

除了上面提过的MxA以外,人体中可能还有其它的一些防御措施,比如最近的一份预印本中提及的BTN3A3蛋白(Butyrophilin subfamily 3 member A3)。

Seema Lakdawala则认为其它亚型的流感多少给了一些针对H5N1的细胞或者抗体保护。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目前尚可以喘一口气的是H5N1的演化方向并不是朝着往人类适应并造成大流行的那个“危险阶梯”攀爬的,
Peacock老师指出:“……它在很多的方面都是错的,不过显然只要它不断试错总会蒙对的,只要碰对了一次突变的组合这个屏障就会被跨越。”

而随着这个病毒在全球范围疯狂传播,
它碰到正确的突变组合的可能也在上升。

Mathilde Richard称,此前的H5N1爆发一阵就消散了,但是这一回它在欧美的野生鸟类间来来回回持续传播,

“这是一个不断敲打房门的威胁,直到它真的引发一场大流行,已经无路可退了。”



以上,再次鸣谢Nekromanzer老师!



欢 迎 关 注

公众号大号(停机保号ing):
公众号小小号(待机ing):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eople/paizhaorushi

微博
https://weibo.com/pzxlbbz(微博小店有各种带货链接)

小红书号:
9692063824

GITHUB备份区(历史文章陆续上传中)
https://github.com/Paibangzhu/backup/issues

小蓝鸟
https://twitter.com/paibangzhu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三点几啦!饮茶先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