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免费版] 下一轮趋同演化新热点,未来的主流毒株,超长期的自信预测

拍老师 拍帮主的后花园 2023-06-10

各位五一节快乐~

同样的内容,昨天发了个付费版换了顿烧烤,

现在照惯例,重发一遍免费版。


首先解释一下,这次咱当了回标题党……

标题所谓的“自信预测”,

其实并不是咱来预测,

而是有真正的高手出马


——请品鉴:

总之,今天的预测,并不是来自咱这个便利店打工仔兼打印机维修员,

而是来自深受各位喜爱的曹老师~


上图是曹老师他们马上要出炉的某预印本的附图,其中:

  • 图a是BA.5突破性感染的免疫背景下,以XBB为骨架的下一轮刺突蛋白趋同突变热点;

  • 图b则是BA.1/BA.2突破性感染外加BA.5重复感染的免疫背景下,以XBB为骨架的下一轮刺突蛋白趋同突变热点;

  • 每张图里的曲线越高,则说明对应的刺突蛋白位点成为趋同演化热点的可能性越大;

  • 而每张图方框里的字母字号越大,则说明对应位点突变到对应氨基酸的可能性越大。


话说,上图由曹老师团队给大佬Jesse Bloom老师喂数据算出来的,

其中403和456两个位点已经被验证了,现在已经开始频繁出现这俩位点的突变。


不过呢,关注变异株进展的硬核玩家可能会略微觉得诧异——按说刺突蛋白478位点才是当前最热门的趋同演化热点,为啥曹老师加Jesse桑联手打造的计算器,却偏偏把这个重点位点给漏掉了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

曹老师自己解释过(详见这里):

  • 478位点的趋同突变,需要宿主们已经先后多次感染过含有T478K突变的变异株(即Delta和Omicron);

  • 然而他的数据全都来自于国内的受试者血浆,可是这些受试者并没有先后多次感染过Delta和Omicron,所以无法复刻出一个适合478趋同演化发生的免疫地形……

  • 不过呢,曹老师也贴心地安慰了大家:这个免疫地形马上就会有啦~


anyway,Nature背书的全球最强新冠预测者曹老师,最后的预测如下:


半年之内的新发主流毒株,将带有403+456+478三个位点的突变~



顺便一提啊,曹老师这份还没登场的预印本,标题是《Repeated Omicron infection alleviates SARS-CoV-2 immune imprinting》~

翻译成人话就是:《重复感染Omicron减轻了益生菌19的免疫印记效应》


嘿嘿,这标题听着,是不是挺像一颗大号定心丸?

含焦量十足的免疫印记/抗原原罪,居然是可以减轻的?

而且只需要重复感染人畜无害的益生菌19奥宝宝,就可以在积极偿还免疫债的同时,顺便把原罪的毒咒给破解了?


可惜,这个充满希望的标题背后,却隐藏着含焦量更高的发现~

关于这一点,其实之前咱已经暗搓搓地抢跑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详见:《原罪,外传(回马枪与共循环)》




以上,搬运完毕~

下面咱自己贩卖一些焦虑吧


正如开局一张图所述,

下一轮趋同演化热点,除了曹老师力推的403、456和478之外,

还有417、440和505。

而且很不巧的是,在这三个位点,增加适应性最明显的突变选项,刚好都是回复突变,

也就是恢复成原始株的造型……

并且吧,导致发生回复突变的选择压,还统统都是免疫逃逸~


于是现在问题就来了……


——首先,请品鉴啊:

对于Omicron进一步变异的空间,之前不少心理按摩大湿都抱有一种幼稚到可笑的乐观期望——它已经接近饱和啦!就快要走进死胡同,变不动啦!

现在曹老师加Jesse桑这张强强联手的预测图告诉我们:


饱和什么的,不存在的,大不了就反复横跳呗~

全靠回复突变,益生菌19照样轻松实现免疫逃逸


然后呢,更现实的麻烦在于,由于纯技术方面的原因,现有的测序和撸树机制,没法高效且准确地区分dropout等测序记录质量问题,以及真正的回复突变~

所以哪怕这样的突变真的发生了,研究人员的反应也多半会慢上一拍。





以上!

多谢各位昨天赞助的烧烤资金!




欢 迎关 注

公众号大号(停机保号ing):

公众号小小号(待机ing):

知乎 & 微博同名:

小红书号:9692063824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