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文新发] 论,吹气球

拍老师 拍帮主的后花园 2023-10-24
各位晚上好~
今天周六,例行休笔,发一篇老文凑凑数吧(末尾有更新)。

另外,发这篇老文的目的,是为次条转载好奇心君的那篇文章作铺垫,
请各位看完这篇之后,别忘了继续看看次条。



话说,多年以前,咱还是个人畜无害的初中生时,
咱第一眼看到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科普,
就对吹气球这个形象的类比印象非常深刻:
“如果宇宙不断膨胀,也就是说,气球的表面不断地向外膨胀,则表面上的每个点彼此离得越来越远,其中某一点上的某个人将会看到其他所有的点都在退行,而且离得越远的点退行速度越快。”
可是呢,实在想不到的是,多年以后的现在,
居然咱自己也将要用到这个吹气球的比喻,
并且还是用在跟大爆炸理论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

——前情提要,请品鉴:
(点击上图跳转原文)

简单来说,差不多1年以前,巴斯德研究所的两位老师,由于政治敏锐度太拉胯,揣摩不透WHO的圣意,于是写了一篇十分反动的文章,然声称益生菌19已然完成血清型分化,其中:
  • 原始株以及Alpha、Beta、Delta等应该属于血清型-1,
  • 而Omicron大家族则属于全新分化出来的血清型-2。

虽然从“血清型”的经典定义来说,Omicron早就符合全新血清型的一切标准,
可是呢,由于某些大家都懂的原因,
巴斯德研究所两位老师的这篇文章理所当然地无疾而终。
没几个人把所谓的血清型分化当真。

然而,几个月之后,更焦虑的研究结果出炉了……

——请再品鉴:
简单解说一嘴:
上面这张图,是传说中的“抗原地图”(antigenic cartography),
它的作用,是定量衡量各个变异株和血清抗体相互之间的抗原距离。
(其中不同颜色的圆球代表各款变异株,而相应颜色的方框则代表对应的康复者血清)

具体来说,抗原地图上的距离,是由变异株交叉免疫保护来表征的,
变异株(或血清)之间的距离每增加一格,
就相当于两者之间的中和活性下降两倍。

所以一图秒懂了啊:
  • 原始株和Alpa、Beta、Delta等形成了一个大的抗原簇,这一点咱们已经知道了;
  • Omicron抗原簇跟原始株抗原簇之间距离遥远,这一点巴斯德研究所的老师们也已经提到过了;
  •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BA.1和BA.2之间,居然也存在着不短的抗原距离,甚至明显超过了BA.2和Zeta之间的距离……

以上抗原地图的原文传送门:
DOI: 10.1126/sciimmunol.abq4450

——还没完呢,请继续品鉴:
↑ 继续解说一嘴:
以上是来自另一组科研人员的抗原地图,次新增了BA.5入镜。
于是明显可见——新的抗原地图,就如同气球膨胀一样,各个圆点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当然了,补充一句,不同研究之间的抗原地图,其实没法直接横向比较——但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开脑洞和吹水,所以也不用这么死板啦,各位自行体会其中的趋势就好)

以上抗原地图的原文传送门:
doi.org/10.1038/s41467-022-35312-3

——然而气球还在继续膨胀:
↑ 不知不觉之间,XBB*和BQ.1*双双高调登场。
于是气球的通膨程度,毅然加速……

以上抗原地图的原文传送门:
https://doi.org/10.1101/2022.11.23.517532

——最后,当前的最新情况:
↑ 不知不觉之间,作为BA.2.75家族代表选手的BM.1.1.1也出镜了……
结果……气球还在继续胀大

以上抗原地图的原文传送门:
doi.org/10.1016/S2666-5247(22)00384-6

最后,气球无限膨胀的后果是什么呢?

——延伸阅读见下,请各位品鉴:
(点击上图跳转原文)

呵呵,未来已来~




以上,老文新发完毕。
这篇老文写于今年1月份,
转眼之间,大半年过去了。
这大半年时间里,气球有没有被继续吹大呢?

——废话少说,请品鉴:
↑ 这是今天凌晨刚刚登陆Nature某子刊的一篇report,

标题翻译成人话:《(含有BA.1或BA.4/BA.5抗原的)二价加强针可以增强对应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保护效力》

呵呵~这标题取得可真够高情商的……

这标题吧,给人第一印象就是——打二价加强针可以增强Omicron和保护效力……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喜讯?
直到各位瞧见了那个毫不起眼的限定词——“match”(对应)

什么叫“对应”呢?

简单来说,在市面上各种mRNA二价加强针开打的那阵,几乎就没多少对应(match)变异株了……

反而漫山遍野都是各种mismatch~

而新发变异株们的mismatch,到底夸张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为了直观地说明问题,奥地利团队又一次祭出了抗原地图这个贩焦大杀器。
下面就请各位来开开眼界吧。

——当当当当:
↑ 以上是用扎完三针之后的受试者血清做的抗原地图。

这里重播一下抗原地图的品鉴说明:
  • 抗原地图上的距离,是由变异株交叉免疫保护来表征的;
  • 不同颜色的圆球代表各款变异株,而相应颜色的方框则代表对应的康复者血清;
  • 变异株(或血清)之间的距离每增加一格,就相当于两者之间的中和活性下降两倍。

复读一遍:一格等于两倍

现在各位不妨数一数,从原始株到BA.2有多少格,从BA.2到BA.5有多少格,从BA.5到XBB.1.5又有多少格?

——还没完呢,请继续品鉴:
↑ 以上是用扎完四针之后的受试者血清做的抗原地图,其中第四针为原始版单价加强针。

——以及:
↑ 以上也是用扎完四针之后的受试者血清做的抗原地图,其中第四针分别为BA.1二价加强针或BA.5二价加强针。

——请最后品鉴:
↑ 以上是用先扎完2-4针不等,然后再感染BA.1或BA.2或BA.4的受试者血清做的抗原地图

总之,不管扎了一二三四五针,也不管扎的是哪种针,甚至自然感染也一样,碰上XBB.1.5,啥都不好使~

XBB.1.5的抗原距离,巍然不动。

可惜现在巴斯德研究所的老师们学乖了,再也不提血清型分化这一茬了。

并且这项最新研究的主角XBB.1.5,也只不过是早已过气半年,现在已经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而已,

现在各位正在(或者即将)面对的,是FL.1.5.1、HF.1和HV.1等全新一代后浪。

延伸阅读:《轮番来袭的大流行》



欢 迎关 注

公众号大号(停机保号ing):

公众号小小号(待机ing):

知乎 & 微博同名:

小红书号:9692063824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