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到荣宅就反客为主,这位美国非裔陶艺家打开了他的多宝阁

包比 一夜美学 2021-03-18


前一天还阴云密布,去 Prada 荣宅看展的这天突然放晴,阳光也参与了新展“多宝阁(CHINA CABINET)”的开启。这是美国艺术家 Theaster Gates 第一次踏足荣宅,他为展览构思的三幕叙事正是从“访客”身份开始的,作为荣宅初访者,我们的感受或许会有些相通,带着这样的期待,我踏上荣宅的楼梯。






在中国以“China”命名展览的美国非裔艺术家




Theaster Gates 给这次在荣宅的个展取名“多宝阁”,即 CHINA CABINET,直译就是“中国/瓷器柜子”。Theaster Gates 坦言在中国办展以 China 命名是个比较大胆的行为,不过这个名字也正好是 Theaster Gates 与中国的联系。
在他的印象里,母亲会将家里上好的瓷器都放进柜子,这个柜子就是“多宝阁”。Theaster Gates 认为瓷器(China)是美国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中国元素,“我的父母至多不过想象他们去中国旅游,但是在我的生活中,我一直在研究陶瓷的历史,而陶瓷是来自中国的伟大遗产。”




探索自己和当地的联系是 Theaster Gates 面对陌生场地的一种学习态度,他对未知的好奇也让他不断扩展自我的边境,拥有了多重身份。“陶艺家、视觉艺术家、表演者、学者、城市规划专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些都成为他的标签。
但现在 Theaster Gates 只希望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爱唱歌,爱跳舞,爱做陶艺的人”,更首要的身份则是一个艺术家




和当地的联系也体现在展陈布局上,这一次受邀来荣宅举办个展,Theaster Gates 希望能根据荣宅独特的空间布局陈列自己的艺术品,因此诞生了他为展览构思的三幕叙事——访客、幽影、主人





第一幕:访客给荣宅的“自我介绍”




同样是访客,和作为参观者的我不同,Theaster Gates 似乎在用展览的第一部分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自我,给初次会面的荣宅来个“自我介绍”。
宴会大厅对于荣宅来说是具有公开性的社交空间,也成为 Theaster Gates 的社交舞台。这里陈列了六个玻璃展柜,讲述艺术家的故事,我们的多宝阁探索之旅也从这里开始。




这些展柜里的东西种类复杂,从中国收集的瓦片、砖块、锤子刷子等各种工具陈列其中,Theaster Gates 仿佛事无巨细地向我们展示着他的创作过程。
许多本来废弃的物体被再度利用,成为新的材料,Theaster Gates 认为他是在召唤材料的准确性


▲ 与大门靠近的柜子里陈列了好几摞 Theaster Gates 收集的过去用来放映电影的胶片,在这个时代已经比较少见了。


杂志、书籍、音乐、电影等也出现在这一幕叙事中,它们潜移默化地塑造着 Theaster Gates 的世界观,让他成为现在的他。



在 Theaster Gates 收集的物件里,这对双孔子像和祈祷的木偶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们都与宗教有关,横跨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宗教,Theaster Gates 说这是他“在试图对灵性进行诠释”。


▲ 《黑砖人力车》,2013
▲ 《石化灵器的人力车》,2012


玻璃柜两侧陈列的则是两台人力车,都或多或少体现着这位非裔艺术家对身份的强调。《黑砖人力车》是墨西哥和海地旅行的产物,他在其中反映移民问题和贫困人群。《石化灵器的人力车》将人力车和瓷器结合,是 Theaster Gates 对不同材料的尝试。





人力车这个载体在这次展览中也带给我新的认知,我们一般都认为人力车是中国的产物,但载着黑砖的这辆人力车却产自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我转而想到,艺术家的非裔身份我们可能少有共鸣,但对于压迫的抗争是可以跨越国度感同身受的。
Theaster Gates 也认为人力车“具有一种世界性的魅力”,在他看来与手工艺相关的都具有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他的作品也的确受到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多种国家文化的影响。





第二幕:幽影穿梭在散落的瓷器间




从宴会大厅走到荣夫人卧室,展览进入了第二幕。变化的不只是空间,Theaster Gates 的作品从桌面、地面到墙壁,如幽影一样四处穿梭,这种放松的状态也传递出艺术家身份的转变。


▲ 《带基座的丹宁十字架圣礼》,2019


在这一处停留时,有两件作品格外吸引大家的目光。一是《带基座的丹宁十字架圣礼》,Theaster Gates 将自己的衣服解构原貌,再重新组成十字架的形状。他将衣物象征的物质欲望撕裂,试图从消费主义中逃离出来。




当我们的视角也“逃离”、拉远,墙壁上彼此相对的两幅三联画浮现于眼前。在白色的石膏板上,彩色釉面粘土制成的碗状装饰整齐排列,不同材质的大胆组合体现着 Theaster Gates 艺术视野的开阔性。

混合材料的运用其实是从时尚领域获得的灵感,“有些事物本不该联系在一起,有时却以美好的方式联系了起来”,Theaster Gates 对此充满热情。

▲ 《氧化物和城市磨合》,2015-2016
▲ 《出于对不愉快的工作和祈祷者的考虑》,2016


此外这两幅作品之所以尤其具有吸引力,也还有极简主义风格的功劳。Theaster Gates 认为东方美学传入欧洲和美国后被转化为了简单和纯粹,影响着极简主义的形成。通过两幅极简的三联画,Theaster Gates 再次点出与中国所处的东方的联系。




下了楼梯来到光线更加明朗的荣宅日光室,Theaster Gates 在此展示了《红茶与世界之礼》、《鸟与缪西亚的假围巾、我的帽子与手套》和规模最大的作品《文献》,他将这个空间营造成自己的陶艺工作室。
这些作品都是 2020-2021 年进行创作的,此次的展览里约有一半都是他的新作,无论对于老粉丝还是新的关注者来说,这场展览都将不虚此行。


▲ 《文献》,2021


在最初接受 Prada 邀请时,Theaster Gates 就打算根据荣宅独特的空间来布置展品。《文献》中大量的瓷器被放置在木质窗台上,比起精致的玻璃柜,这样自然随意的“展示台”带来更多亲切感。




整个荣宅就像一扇大的窗户,打开 Theaster Gates 与中国观众的窗口,荣宅里的每一扇实际存在的窗户,则是让我们进入他陶艺生活的窗口。
正如 Theaster Gates 所答:“这次展览不是为了展示艺术,而是让参观者了解陶艺作品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的。”




参与展出的陶艺作品大多都具有实用性,与我们日常使用的器皿外形相差不大。Theaster Gates 将它们放置在日常使用空间里,想以此表示“这些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用品”。但他定义的是“具有极佳品味的普通人”,他认为好品味跟贫富无关,是天然的对美的感知。


▲ 《文献》,2021,由 400 多件陶瓷作品组成



从风格而言,Theaster Gates 曾在日本学习的经历给他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献》就仿佛出自某位日本陶艺家之手。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自己一直在通过日本与中国对话。





第三幕:主人欢迎光临我的荣宅


 


进入最后一幕,展览的房间逐步深入花园中,Theaster Gates 也更加怡然自得,他在第三幕中把自己当成荣宅主人,邀请我们进入他的宅邸中,三个相贯通的房间也似有欢迎之意。




两件雕塑作品《贤者石》《兔与狐、石与松》是艺术家近两年对材料重构的尝试之二,他再一次提到了对材料的召唤:“若某些材料内部存有精神力量,那我便不断尝试唤醒这一力量,复活内在的泛灵论者”。
《黑色地毯》这次被用作两件雕塑作品的“地板”,但其实大有来头。位于芝加哥的约翰逊出版公司由“传奇的非裔美国企业家”创立,出版了很多标志性的对抗种族主义的杂志,《黑色地毯》就是这家出版公司大楼的地毯残余物,Theaster Gates 重新利用,赋予了更多意志。




在目光尽头,Theaster Gates 激活了另一些残余的地毯,变成自己的作品《可移动的容器底座》。这张地毯上盛放着名为《容器》的六件容器,古老传统与现代美学在它们身上得到统一。Theaster Gates 认为它们既有功能性,又有雕塑性,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实用而富有诗意的生活。
陶皿在此出现也是“多宝阁”之旅的一个总结,“我常常发现自己回归陶皿制作,这是我个人艺术实践中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其他所有制作形式的基础。”




在《容器》前回顾三幕叙事的时候,如果稍微往右侧看看,你会发现这场展览最后的彩蛋,同时也是最动人心弦的一个房间。






10 个(本为 12 个)站立的釉面粘土人像组成《一些成员生活在天堂》,除了其中一个小人有着明显的颜色区别外,每一个人像都因手工艺而有细微的差别。并且从不同的窗口观看,视觉也有所不同。




作为“主人”的 Theaster Gates 很明显在最后一幕叙事中传递了更多关于自我身份的信息,强调着他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和抗争。在当下环境里,无论是作为宅邸的主人,还是一位艺术家或其他身份,他都希望用自己热爱的瓷器为此做些什么。





在 Theaster Gates 看来,自己也是一种容器,半空或全空,需要什么东西来充实填满,他也愿意将这些东西倾倒出来,分享给我们。
从访客到主人,置身三幕叙事之中,你会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与建筑的合作如此严丝合缝,充满巧思。Theaster Gates 把荣宅当成自己家一样布置,让你放松地走进这个多宝阁,又收获到具有世界普遍性的艺术感受。
从上周开展到 5 月 23 号,Theaster Gates 的多宝阁将会一直在 Prada 荣宅开放,等待你来做客。



📅展期2021.3.11-5.23
📍




你也许还想看,点击图片查阅

理想的日式生活


在设计圈里走走看


撷取更多审美感悟


最厉害的大师永远是下一位


情绪美术馆商店,身边的美术馆,日常的纪念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