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检察》2023年第10期要目

法研在线 2023-12-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检察杂志 Author 人民检察

目 录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笔谈

全面加强新时代法律监督  扎实推进四川检察工作现代化

葛晓燕

深化综合履职高质效履行未成年人检察职责

那艳芳

学习贯彻落实

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检察实践

积极参与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综合治理  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张晓津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

研究专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完善

齐爱民 张哲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界定与法益侵害分析

刘宪权  郑颖

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探索与发展

胡婷婷 安静静

 权威解读

行政检察依法能动履职深入推进社会治理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十二批指导性案例解读

张相军 张立新 刘浩

 经验交流

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监管新模式的构建

李建超

法治聚焦

以法治力量防控大学生创就业刑事风险

叶伟忠等

 数字检察征文

类ChatGPT模型在数字检察中的应用前景及规制

胡铭 陈竟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方式现代化路径探析

——以检察办案模式变革为视角

申云天 高阳 王飞

 实务研究

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优势与衔接协同

邱景辉

 观察与思考

证券犯罪案件的审查方法

杜邈

虚假诉讼刑民交叉案件处理难点及破解

钱国 金庆微

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研究

Web3.0背景下网络平台治理的法律回应

顾伟 陈朝铭

观点撷要

找准抓手深化诉源治理工作

周泽春 郑稳

新时期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案管工作的建议

刘涛 王璇

做深做实检察业务态势分析

王中开 丰建平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高质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笔谈


全面加强新时代法律监督  扎实推进四川检察工作现代化

摘要: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检察机关的时代重任。履行好这一使命,检察机关需要认真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出发,推进法律监督理念现代化;从对发展的要求出发,推进法律监督体系现代化;从系统观念出发,推进法律监督机制现代化;从对干部队伍的要求出发,推进法律监督能力现代化。应立足检察职能,自觉将检察工作现代化实践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中国式 检察工作 现代化 机制

作者简介:葛晓燕,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深化综合履职高质效履行未成年人检察职责

摘要:检察机关作为全过程参与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的政法机关,要准确把握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新要求,深化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这既是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关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强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的现实需要。检察机关应在把握一体履职、强化监督、全面保护、协调有序等未成年人检察综合履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理念引领、模式转型、自身建设等三方面完善实践路径,以更好发挥综合履职成效。

关键词:综合履职 未成年人检察 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那艳芳,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一级高级检察官。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检察实践


积极参与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综合治理  服务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摘要:近年来,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全面履行检察职能,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积极参与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检察机关的更重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和检察责任,检察机关应以司法办案为中心,聚焦重点领域、参与社会治理、强化融合履职、提升业务能力,为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贡献检察力量。

关键词:反垄断 反不正当竞争 全面履职 综合治理

作者简介:张晓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专题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完善

摘要: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面、从面到体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从注重保护到兼顾保护与利用、从整体框架设计到配套制度供给、从普适性规范到特定行业规范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面临两方面挑战,一是个人信息保护法域外效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区块链、ChatGPT等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法律挑战。对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法域外效力制度的体系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法域外效力制度的国际性,明确区块链责任主体和个人信息权利实现方式,注重对ChatGPT个人信息处理活动透明度的监管,以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法 域外效力制度 区块链 ChatGPT

作者简介:齐爱民,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哲,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疫情数据处理立法问题研究》(20BFX051)、广西“八桂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据法〉O2O混合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2JGZ124)的阶段性成果。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界定与法益侵害分析

摘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个人信息的内涵应当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个人信息的内涵保持一致。刑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个人信息的界定存在一定偏差,应予以调整。刑法对个人信息的分类应参考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二分法,在具体规定中采取“概括+列举”的方式对个人信息予以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所侵害的法益不是公共信息安全,而是与公民人格权、财产权紧密关联的个人信息自决权。将个人信息自决权认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侵害法益符合该罪的立法目的。

关键词:大数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

作者简介: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经天学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郑 颖,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探索与发展

摘要:个人信息具有保护和利用的双重需求,实践中侵害个人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多发频发,个人信息保护法设立公益诉讼条款,有利于更好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专业性、流动性,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责任认定和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调查取证难、制度供给和理论支撑不足、多元共治合力不够等难题,检察机关应当切实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优势,积极探索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责任认定规则,加强对公益赔偿金的管理使用,促推个人信息保护法各方责任主体衔接协作,为个人信息保护法统一正确实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关键词:检察公益诉讼 个人信息保护 公共安全 恢复性司法

作者简介:胡婷婷,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三级高级检察官;安静静,吉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助理。


数字检察征文


类ChatGPT模型在数字检察中的应用前景及规制

摘要:类ChatGPT模型作为多模态大模型,相较于传统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专业素养、自然语言生成及理解能力等多个方面表现出色,这为我国数字检察实践提供了诸多机遇。但类ChatGPT模型也可能带来法律伦理与责任、技术可靠性以及数据安全等问题。为应对类ChatGPT模型给数字检察带来的风险,需要确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数字检察的一般性原则;建立问责制度,促进司法人工智能应用的规范化、法治化;建立审查制度;建立数据安全制度,保障国家数据安全与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关键词:ChatGPT 数字检察 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

作者简介:胡 铭,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浙江大学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陈 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方式现代化路径探析

——以检察办案模式变革为视角

摘要:为推进法律监督方式现代化,检察机关应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发展趋势,以司法办案模式变革为切入点,对法律监督模式进行全局性、重塑性变革。从发展脉络来看,信息化推动司法办案模式从线下到线上、从分散到集中、从纵向为主到纵横一体转变;数字化推动司法办案模式从被动到主动、从个案到类案、从碎片化到系统化转变;智能化将推动司法办案模式从人工到智能、从实体到虚拟、从治理到预防转变。检察机关应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深入贯彻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法律监督 办案模式 信息化 数字化 智能化

作者简介:申云天,最高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级高级检察官;高 阳,最高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级高级检察官助理;王 飞,山东省日照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实务研究


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优势与衔接协同

摘要: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严密法治监督体系的改革举措,是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的民心工程,在系统治理、诉源治理中具有预防性法律制度的功能。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明确案件范围,区分监督方式,补强救济措施,完善法律责任。准确理解与适用该条款,应当立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和公益代表定位,坚持守正创新,加强衔接协同,能动精准监督,提升办案质效。

关键词:妇女权益保障法 检察公益诉讼 反家暴

作者简介:邱景辉,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二级高级检察官。


观察与思考


证券犯罪案件的审查方法

摘要:证券犯罪大量使用空白罪状的立法技术,应采取“先横后纵”的法律查找方法,参照证券法规范对犯罪构成加以填补和充实。针对证券犯罪案件“零口供”较多的情况,可以对“信息传递行为”“涉案证券账户与人员同一性”等事实要素进行推定,同时允许反证推翻。办理证券犯罪案件,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内容大于表象”的原则,将涉案人物和公司关系、资金来源和去向、证券发行和交易环节等要素链接起来,透过经济活动的表面形态看清其本质内涵,对案件事实作出准确认定。

关键词:证券犯罪 空白罪状 推定 实质重于形式

作者简介:杜 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法学博士。


虚假诉讼刑民交叉案件处理难点及破解

摘要:虚假诉讼中刑民交叉问题突出。在事实认定和证据使用方面,只要刑事裁判认定的事实符合民事再审事由,检察机关即可启动民事监督程序;刑事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并不当然具有证明力,而要从是否符合民事证据“三性”以及是否与其他证据相印证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要破解监督难题,在刑民程序衔接方面,检察机关宜加强案件初查,完善线索移送机制;强化刑民协同,完善刑事追诉和民事监督程序衔接机制;厘清“先刑后民”适用范围,完善刑事制裁和民事再审程序衔接机制。

关键词:虚假诉讼 检察监督 刑民交叉

作者简介:钱 国,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金庆微,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检察院三级检察官助理。


互联网金融犯罪问题研究


Web3.0背景下网络平台治理的法律回应

摘要:党的二十大对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作出重大部署,加强网络法治工作是检察机关的重要使命。随着区块链、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新兴科技的发展,Web3.0开始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的驱动力量,其对社会生活、商业创新、金融变革等带来裨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领域下的网络犯罪风险,对现有监管制度与法律规范带来挑战。对此,检察履职需要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在把握Web3.0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技术背后的法律问题,以及网络平台治理中的政策合规、风险应对和刑事打击等相关问题,以推动Web3.0网络平台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关键词:Web3.0 网络法治 检察履职

作者简介:顾 伟,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陈朝铭,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公告

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适应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人民检察杂志特开设微信端征稿发稿渠道,建立“好稿快发”“网络首发”机制,来稿除微信公号端编发外,还将择优刊发于《人民检察》纸质版。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邮箱rmjcwlb@126.com,征稿内容详见《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编辑:刘梦洁

相关链接


《人民检察》新型疑难典型案例征集令

《人民检察》网络微信端征稿启事

2023年《人民检察》订阅中!可随时订阅、补寄期刊


关于我们

《人民检察》创刊于1956年6月,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机关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以“交流经验,指导业务”为办刊宗旨。它关注检察改革,探索法学新知,交流工作经验,解析司法疑难,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力量。

投稿邮箱:rmjcwlb@126.com    rmjcbjb@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