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新育:中国学者国际研究应以中国利益、中国立场为依归

2017-12-31 梅新育 梅新育论衡

【中国学者国际研究应以中国利益、中国立场为依归】

梅新育





年末,正在赶石油石化国际合作课题稿,得知伊朗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据称已持续两日并蔓延到30多个城市,示威者高呼反对伊斯兰政权,反对真主党,降下伊斯兰共和国旗帜,……传言已经开枪、断网……




伊朗是2016年我国第五大原油进口来源地,当年从伊朗进口原油3129.8万吨,同比增长17.6%,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8.2%。同时,这也是我国海外油气开发投资比较大的国家。所以,我关心这场运动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关心对我国石油贸易、投资等等的影响,关心对海湾地区格局的影响。

有一点需要认识清楚:伊朗商业环境并不好,我接触过的我国石油业界人士们对此基本上都颇有怨言。

由伊朗动乱,我想起了这篇《充分认识伊斯兰世界的时代转变》(环球网链接:http://opinion.huanqiu.com/hqpl/2017-11/11363783.html);

作者朱威烈是我国阿拉伯语界的泰斗,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高校智库上外中东研究中心主任。这篇文章我读后叹息不已,因为这篇文章中暴露出来的基本原则性问题,首要的原则性问题是没有中国立场、中国利益的意识。看此文结尾总结:

“……我们对伊斯兰国家的调整和变化既不能想当然地随意置评,也不必做西方评论的搬运工,而应根据那些变化是否有益于伊斯兰国家自身以及世界整体利益做出判断。”

且不提中国国内对伊斯兰国家负面评价者是否“想当然”,也不提这些负面评价者是不是“西方评论的搬运工”,我想问的是,我们评判伊斯兰国家变化的标准竟然是“是否有益于伊斯兰国家自身以及世界整体利益”?中国利益、中国立场呢?难道我们中国人评判外国变化的首要标准不应该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立场吗?

“我们对伊斯兰国家的调整和变化既不能想当然地随意置评”——竟然企图剥夺我们中国人评论外国的自由?什么样国家的国民才没有评论外国的自由?被征服国家的国民。但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什么力量有什么资格剥夺我们评论外国的自由?

……

至于这篇文章中其它众多“槽点”,我今天没时间,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毛主席当年评王明:他对别人(指苏联)的事考虑太多,对自己的事考虑太少;诚哉斯言!王明被中国共产党人、被中国人民抛弃,是必然的。在千百万前辈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已经为我们争得了独立自主的今天,作为中国的学者,只考虑别国的利益而无视中国利益,最终结果会怎样呢?

存在类似问题的文章不是一篇两篇,多年来我见得多了。在《现代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不是对“美国压迫”的反应》(链接:梅新育:现代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不是对“美国压迫”的反应)一文中,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观察、研究伊斯兰世界相关问题应从中国立场出发,而非从阿拉伯、伊斯兰立场出发,这本应是不可偏离的基本原则,中国官方机构、特别是强力部门研究人员尤其应当时刻铭记。”

之所以要写下这段话,正是数年见闻有感而发。

我对朱老先生在阿拉伯语方面的知识保留尊敬,但我不能不说,从这篇和其它一些文章来看,他对中国利益、中国立场的意识实在是失之淡漠了,而维护阿拉伯、伊斯兰原教旨观点的意识又过强了。提出这一点,不是企图对他个人攻击,而是希望朱先生和他的同事同行们、学生们能够充分意识到须以中国立场、中国利益为本。


2017.12.31


前文回顾:

梅新育:现代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不是对“美国压迫”的反应

梅新育:国际贸易史上的中东垄断与反垄断

梅新育:“一带一路”应是开放发展契机而非极端主义助力

梅新育:巴勒斯坦使馆游行事件警示中国国家安全

梅新育:卡塔尔断交风潮的影响与警示

梅新育:“阿富汗少女”与丝路经济带潜在政治风险

梅新育:瓜达尔港无关中国能源进口

梅新育:维权斗士制造文明冲突

梅新育:回顾2017:美国动乱警示大国覆辙

梅新育:新兴国家起飞夭折的风险与教训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态)


本公号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