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均每场次观众3.96人的片子能否终结错误宣传路数?

梅新育 梅新育论衡 2022-10-31
【梅新育:平均每场次观众3.96人的片子能否终结错误宣传路数?】

很早就知道多年来官方超强力度宣传的“三千孤儿入内蒙”故事,关注思考这个故事有几年了,由此注意到以此为主题的故事片《海的尽头是草原》;去年11月,该片主演之一被爆出恶性政治问题,引发重大舆情,进一步提升了我对此片的关注。

应该说,官方对此片提供的支持和社会支持(看得出来是响应官方动员提供的支持)相当多,去年8月杀青,今年9月上映,从今年7月以来给予的荣誉、支持简单列举如下:

2022年7月28日,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入围“天坛奖”;

2022年8月14日,2022微博电影之夜,给这部片子颁发“年度最受期待影片”奖;

2022年8月18日,入选2022年度第七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

……

在演员方面,可说是功力深厚老戏骨与新生代人气明星聚集一堂。主演陈宝国我很欣赏,宣传材料称演员中有陈宝国等25位明星,除了我欣赏的陈宝国这样的老戏骨之外,还有时代少年团成员丁程鑫,据说是超人气偶像,社交媒体粉丝超过2200万,对自己参演的这第一部片子很上心,多次发微博宣传,粉丝点赞数和转发数均高达百万左右。

在资金投入方面,查了一下,此片制片方有两家上市公司,制作成本比较透明,上市公司公告显示,此片制作成本高达9500万;加上宣传发行等等,总成本肯定过亿元,或许1.5亿?

在上映时间方面,给安排在中秋档,上映日期是9月9日,点映日期是9月3日,院线安排的场次也相当多。媒体宣传称:

“观众们也用观影感受真情反馈:‘影片结束了,我的眼泪还没有停。’一位影院经理激动表达自己的‘惊喜’,称‘一开始只想排一个厅,看到后面想都排满’!”

(引自报道《中秋档重磅影片〈海的尽头是草原〉结尾充满惊喜,影院经理:值得排满排片》,链接:

https://k.sina.com.cn/article_1700720163_655eee230200179br.html?from=ent&subch=oent;)

……

有这么多支持,今天已经是上映第13天,票房成绩如何?在艺恩娱数查了一下《海的尽头是草原》票房数据,结果如下,相当惨淡:

https://ys.endata.cn/Details/Movie?entId=702055;



点映5天,票房8.64万元;
上映13天,累计票房2954.62万元。

累计场次19.73万,累计人次78.08万,亦即平均每场次观众3.96人。

从平均每场次观众人数3.96人的数字来看,这部片子总票房最多3000万左右。一般说来,制片方在电影总票房中分成比例为30%出头,此片制片方收入1000万左右,多半是在1000万以内;即使不考虑宣传发行成本以及政府投入的其它资源,仅考虑9500万制作成本,预计亏损当在8500万以上。

无论如何粉饰夸大,此片巨亏已成定局,需要总结教训,不能继续这样了。再怎么把股民投资者当作韭菜收割,上市公司的资源和口碑信用也是有限的;再怎么依赖财政转移支付输血喂奶,转移支付也是有穷尽之日的,这段时间全国各地财政困难的消息读得还少?

在商业上,这部片子根本就是错误的,政治问题也很多。不提别的,只说违反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这一条:宣传材料大肆宣扬片中大部分是蒙语对白,演员“零起步”学蒙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难道是蒙语?仅此一举,在商业上已经足够决定此片失败结局。

更不用说全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早已定为国策,2020年塞北之役充分体现了这一决策不可动摇、对抗这一国策是严重政治错误;这部片子2021年8月杀青,为什么还大量使用蒙语对白、而且把这一点当作正面宣传?

(参考阅读:梅新育:塞北之役折射中美竞争关键;)
在吸引观众方面,这个故事讲述的路数本身就非常偏颇片面,背离中国社会正常的知识水平与情感,因此不能指望引发广大观众情感共鸣。其片面性在于只见独木不见森林,只讲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蒙收养了三千南方汉族孤儿,在收养故事中只讲蒙古族收养人;却淡化或绝口不提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伊始党和中央政府便强力支持在内蒙古全面扑灭蒙古族中广泛流行的鼠疫和性病,依靠汉族医务工作者将蒙古民族从灭绝边缘挽救了过来,不提建国70余年来中央财政对内蒙古持之以恒的巨额财政转移支付,按居民消费水平折算每年足以抚养“三千孤儿”的几十倍至上千倍,而这些援助资金来自南方省市和汉族人民,不提有无汉族人收养汉、蒙各族孤儿,也不提汉族人口在内蒙古是绝对多数,又是各方面事业的骨干;……

总而言之,“三千孤儿入内蒙”故事现行宣传口径、思路和这部片子的最大问题在于把一个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常见的异地安置饥民行动宣传成了史上独一无二的善行,把一国之内天经地义的互助宣传得简直是两国之间单方面施惠的恩德,……

这种搞法,能指望这宣传起到正面作用?能指望观众买账自掏腰包捧场?

(参考阅读:梅新育:“三千孤儿入内蒙”折射新中国社会治理历史性进步
梅新育:片面和夸大宣传潜藏颠覆性后果

别的暂且不提,财政转移支付是有限度的,持续多年的超强力度转移支付终究是会终结的;这部片子巨亏已成定局,希望它的惨败能够举一反三,终结错误宣传路数。

就“三千孤儿入内蒙”本身而言,这个故事堪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官方大力宣传、社会知名度最高的民族团结故事之一,但沿用数十年的宣传思路、口径存在大问题,亟需纠正,落实中央精神,把本来的好故事讲好,而不是听任其实际效果南辕北辙且日益恶化。
为了国家长治久安,时代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本着客观全面、面向统一、面向进步、面向团结的原则,从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出发重新完整讲述这个故事。我去年写《“三千孤儿入内蒙”折射新中国社会治理历史性进步》,就是旨在重构这个故事的叙事框架逻辑,提升观察的层次,全面分析讲述这个历史故事的背景、基础,消除此前讲述报道这个故事思路存在的片面等问题。
欲求国家长治久安、永葆统一,需要“扬弃”以往的一些理论、政策,构建更全面、实事求是、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符合国家统一需求的史观。中国是一个单一国家,不是联邦,更不是邦联;这一点,我们时刻需要铭记在心。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希望我的尝试努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共同努力。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动。

(“国家的孩子”包凤英一家合影)

另外,那个去年爆出恶性政治问题的演员还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演员列表上面仍然有他。怎么回事?如果他还在这部片子里,那么,其实际效果与这部片子宣称要实现的政治目标必定背道而驰。

 

2022.9.21 

 

 相关阅读:

梅新育:“三千孤儿入内蒙”折射新中国社会治理历史性进步

梅新育:片面和夸大宣传潜藏颠覆性后果

梅新育:我看“中国梦”与“新时代”

梅新育:资源民粹主义的挽歌

梅新育:新疆白皮书发布之日回顾家国经历

梅新育:剑外忽传收蓟北——读党内清理教徒新规有感

梅新育:新兴国家起飞夭折的风险与教训

梅新育:回顾2017:美国动乱警示大国覆辙

温故知新:中国应当与特朗普打一场史诗级贸易战

梅新育:塞北之役折射中美竞争关键

梅新育:盛世下的“未统一”与“伪统一”

梅新育:加泰罗尼亚分裂动乱凸显中国政区划分智慧


前文回顾:

梅新育:感触凯恩斯

偏颇宣扬美国对黑人“种族歧视”可以休矣

梅新育:乌克兰反击是否标志着战争全面转折?

梅新育:五胡乱欧美,天子死社稷

印度海军新军旗是告别英国殖民历史,更是宣示反抗伊斯兰入侵精神

梅新育:中国历史研究院“闭关锁国”文章风波何必庸人自扰

梅新育:高温干旱更有可能是暂时现象而非长期趋势

梅新育:警惕防范旱涝急转风险

苟仲文新任命值得一看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