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钻万米深井科技成就中的经济警示

梅新育 梅新育论衡 2023-09-07

(以原题刊发于2023511日《第一财经日报》,客户端文章链接:

https://m.yicai.com/news/101752867.html。)

51日上午,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顺北油气田,“

深地一号

”跃进3-3井正式开钻施工,若能如期在170天里完成钻探计划,达到地下9472米的设计井深,将创造新的亚洲纪录。

当地时间5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宣布实施今年第三次、去年启动本轮加息进程以来第十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5%5.25%之间。资本市场和国际商品市场对此作出了显著的反应,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8%,纳指跌0.46%,标普500指数跌0.7%;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隔夜市场下跌,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06美元,收于每桶68.60美元,跌幅为4.27%7月份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下跌2.99美元,收于每桶72.33美元,跌幅为3.97%

两相对照,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科技的进步,也可以从中听到经济警示。

 

一、超深井开采削弱油气价格竞争力

近万米深井开钻折射出的我国科技进步,这一点显而易见。油气井深度60009000米者为超深井,超过9000米者为特深井,开发难度极大。井深达到9000米时,井底温度通常可达200摄氏度,地层压力超过150兆帕、亦即1500个标准大气压,更不用说保证钻井精度何其困难了。倘若不是我国能源企业掌握了超深层储层立体成像技术,将识别精度从过去的30米提高至现在的15米,开钻这种设计井深近万米的超深井是不可能的。

……

所有这些科技进步,最终都会增强我国开发深部地层油气资源的能力。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高难度”与“高成本”基本上是同义词,任何上述科技进步,从研发到在生产中使用,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这些投入最终都会摊入开采出来的油气成本,抬高其销售价格(如果由此开采出来的油气能够销售出去的话),削弱该油气田在开放的油气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而塔里木油气田这样的高难度深井、超深井恰恰是太多了。根据有关报道,仅顺北油气田一处,垂直深度超过8000米的超深井目前就有49口之多(包括深地一号跃进3-3在内),60008000米的超深井尚未计算在内,在世界上衡量钻井难度的13项指标中,塔里木盆地有7项名列第一。我国超深井钻井技术的进步与在塔里木等油气田大面积使用,意味着塔里木等地区油气田开发成本高昂,其油气产出市场竞争力虚弱即使在初级产品牛市期间也往往有亏损之虞,到国际市场行情下行时更是压力山大。

加之塔里木等地区油气田其它方面的开发条件从区位、气候、地质条件到所在地区生活与产业支持等各方面也都相当差,这些油气田的高开发成本、低市场竞争力、高亏损风险可想而知。而如果不能通过销售产品获得足够利润,这些科技进步的投入无法回收,就不能形成科技进步与产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0022014年间,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经历了可能地理大发现以来最强的超级牛市,当时新疆油气业界人士告知,那里石油开采成本高达每桶90多美元,运输等成本尚未计入,这个成本,已经超过了那场牛市期间几乎一半、甚至更多时间里的国际市场油价。2014年下半年国际市场惨烈的油价雪崩彻底终结本世纪初那场超级牛市之后,除新冠疫情期间全球货币政策极度宽松推动油价一度高涨之外,绝大部分时间里国际市场油价远远达不到每桶90美元的水平。 


 

如表1所示,20152022年间,除2022年一年之外,其余各年国际市场原油平均现价都远低于90美元/桶。其中,2021年全年国际市场原油均价才69.1美元,202212月至今年2月月均价格依次为78.1美元、80.4美元和80.3美元;在经济金融危机风险和西方主要中央银行激进加息政策阴影笼罩下,5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进一步下跌至70美元以下,实有其经济基本面依据,未来若进一步下行,并不令人惊奇。也正因为当地油气开采成本常常超过开放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以央企为主导开发新疆油气资源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隐形的转移支付。

不仅如此,全球、特别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业迅猛发展,正在潜移默化进一步削弱支持石油价格的基础。须知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交通运输从来就是石油消费的大头,有说法称全球原油消费超六成来自交通运输行业,中国石油消费、进口的大幅度增长更是很大程度上源于汽车消费的推动。根据我的计算结果,即使不考虑居民私家车燃油消费,单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石油消费及其变动而言,19902018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从11486万吨增长4.4倍至62245万吨,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消费从1683万吨猛增12.5倍至22739万吨,占2018年我国石油消费量的36.5%,在此期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石油消费增量占石油年消费量增量的41%、石油年进口量增量的39%。然而,当年度新能源车拥有量/保有量增量超过燃油车拥有量/保有量增量之后,汽车石油消费将从上升转为减少;根据我的粗略估算,这一转折点最快在这个十年内即可到来。这一转折到来之后,高成本油气资源在开放市场上将面临长期的压力。

当然,我国油气企业的技术进步必然会降低地质条件复杂油气井开采成本。根据央视等媒体报道里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宗琦等人所述,我国油气企业已经在创新攻关中形成了一套世界先进的复杂超深层井身结构设计、配套技术和标准规范,实现了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钻井周期从三年前的280天下降到最低的97天,准确度由60%提高至90%。依靠技术进步,现在新疆原油开采成本比20022014年间可能有所下降,但在全国和全世界仍然很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塔里木等区域油气产出在开放市场上价格竞争力低下的基本特征不会有根本改变。

 

二、新疆油气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亟需减轻后天额外负担

就全国石油供给而言,开采难度、成本最高的塔里木油气田及整个新疆石油采掘业占比不算高。2020年我国原油产量19476.9万吨,石油消费量65369万吨,同年新疆原油产量2914.8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14.97%、石油消费量的4.46%2022年我国原油产量20472.2万吨,其中新疆原油产量3213.3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15.70%,相当于进口原油数量(50828万吨)的6.32%[①]但对新疆地方经济而言,石油天然气产业长期是“两黑一白”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保证本地油气产业、特别是油气开采业在先天不足条件下维持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对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现实是央企领衔的新疆油气开采业面对的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经营中又需要承受太多税费之外的额外负担,如规定油气企业70%员工必须录用本地居民(其中大批文化等标准不合格人员);开采油气的60%须低价供本地使用,而新疆能源政府定价低于内地,天然气政府定价大大低于内地;在税费之外还要承担无偿为当地建设基础设施等等支出;……结果,即使在20022014年那个世界经济史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初级产品超级牛市中,塔里木盆地有的石油企业也竟然有好几年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国际市场油价下行,或资源税率过高,难以承受的企业唯一合理选择就是压缩在新疆的生产,以减少亏损:

 

 

2009年次贷危机高潮,国际市场油价暴跌,当年新疆原油产量从上年的2715.1万吨减少至2512.9万吨,直至2013年才超过2008年水平。

2014年新疆原油产量达到2875.3万吨的高峰,由于国际市场油价在2014年下半年雪崩,其后数年新疆原油产量一路下行至2500多万吨,2019年也仅仅回升至2609.9万吨,尚不及2008年水平(参见表2)。

新疆天然气生产也存在类似波动,只是由于国际天然气市场东亚价格高于欧美的“东亚溢价”尚未完全打破,其波动才不如原油生产那么明显。随着液化天然气贸易成长和20166月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正式通航,“东亚溢价”日趋缩小,对欧洲的“东亚溢价”已于2022年逆转,国际市场行情对新疆天然气产量的影响会日趋显著。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油气采掘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本地油气产业自我可持续发展,避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新疆从政府到社会民众在指导思想上需要走出资源民粹主义的泥潭,在具体措施上需要给油气企业切实减负,大幅度削减政府要求企业在税费之外承担的各类负担。油气开发企业也好,其它各行业企业也好,需要做的是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不能在“社会责任”、“ESG”和其它貌似“正义”旗号下给企业增加太多额外负担。

企业对当地社会贡献在于纳税、为合格员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员工当地消费,等等。如果强迫企业大批录用不合格当地居民,一来必定损害企业效率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后劲,为当地纳税、带动相关产业的长久能力受损,甚至无法生存;二来必定扭曲当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风气,因为这样录用员工不是按才录用,而是拼关系,甚至比闹事能力,其结果是给当地助长腐败、社会治安等问题的土壤。为长久之计,当地该做的应该是运用企业缴纳的税收支持当地相关产业、服务等发展以创造就业,而不是将大批不合格当地居民强行塞进原本的好企业将它吃垮。

 

 

2023.5.4,修订2023.5.6,仅代表个人意见)

 



[] 2020年石油消费量引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第278页表9-4“石油平衡表”,原油产量引自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摘要》表“分地区主要工业品产量”。


  
前文回顾:
梅新育:感触凯恩斯
中国民族报前社长等一锅端的要害是什么
回顾2015年中国民族报围剿朱维群事件
梅新育:立足于电动车与燃油车长期共存
简评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
盘点五一小长假:淄博不足与云南口碑崩溃
向卢沙野大使致敬
梅新育:中国汽车业告别“李斯特时代”
梅新育:制裁反华机构尤须关注其中的叛徒反贼
终结2022,清明迎来新开端
TikTok之争:美国要挟外企的资本已经衰减几何?
梅新育:欢迎蔡英文窜访美国金曲
崔茂虎人称“催命虎”?乌克兰战争不可能迅速停火谈判
制裁与白左民粹政治放大硅谷银行潜在杀伤力
冷静评估贸易伙伴国经济社会稳定性与发展前景
梅新育:叙利亚、黑石与雷曼
梅新育:华人“润学”会是什么结局?
梅新育:土耳其地震加剧欧洲能源供给长期困局
梅新育:关注大地震对土耳其政局及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梅新育:支持更多民营企业家用脚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兔年迎财神日回顾斯大林“落后就要挨打”命题


本公号打赏支持
(适用于苹果机型及赞赏失灵状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