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坚守与热爱——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2021年会

规划自然资源小编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2022-09-18

导 读

2021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掀开了新篇章。3月1日,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条例》施行;8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明确了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建设弘扬中华文明的典范地区。


2021年,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十周年。十年,初心不改,使命不渝。十年坚守与热爱,西城区的名城保护工作者在这片古老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上,以悠久历史为卷,挥创新实践之毫,书写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西城篇章。


12月25日,主题为“迈向世界遗产城市”的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21年会在什刹海边的地安门百货举行。 


此次年会大咖云集,“论见”西城,回顾西城区十年名城保护历程;国际国内嘉宾齐发声,共议世界遗产城市保护与发展。王东、柯焕章、马炳坚、邱跃、汤羽扬、单霁翔、高连芳、汤崇平、边兰春等名城委专家,朱育帆、陶滔、张广汉、王辉、黄鹤等艺术审查委专家应邀参加会议,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周刊主编齐欣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会议,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首规委办副主任周楠森,市规划院院长石晓冬,区委书记孙军民、区长孙硕、区人大主任张立新、区政协主席程昌宏等出席会议。副区长陈朝晖主持。



会上,区委书记孙军民致辞,欢迎与会领导、专家以及来宾参加此次年会。孙军民书记表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迈向世界遗产城市、开创建设世界级文化典范地区的新局面,既是一项文化建设事业,也是一项城市治理工程,需要长期、大量、耐心的坚持和付出。西城区要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要求,发挥中轴线申遗引领带动作用,精心呵护宝贵文化遗产,以坚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让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更亮丽。


西城区名城委成员单位、全区十五个街道办事处、指挥部、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各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以及名城委各专业委员会的相关专家等也受邀参加了年会。


01

迈向世界遗产城市


2022年,是UNESCO《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诞生五十周年。世界遗产,是全世界不分国籍和种族的共同财富。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已经达到56处,其中北京就有7项,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2017年起,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全面推进,带动了古都北京的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对城市遗产的认识不断提升,保护对象逐步扩大,保护手段日趋多元,探索实践不断深入,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更新和发展,遗产保护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申报世界遗产,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迈向世界遗产城市”,是借世界遗产这个阶段性目标,让这个古老的城市充满活力,让人民幸福又有文化归属,最终建设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好家园。年会期间,与会专家聚焦“迈向世界遗产城市”这一主题,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的持续推动,通过主旨演讲、对话交流等相关活动,探讨工作方向和经验。


年会有幸邀请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特别顾问、以色列耶路撒冷比撒列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迈克尔•特纳博士(Michael Turner)在线上分享《迈向世界遗产城市,超越历史中心》。特纳博士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设计与保护研究教席教授,多次受北京市政府邀请参加中轴线申遗的国际会议。他在发言中揭示了遗产城市的本质,同时从世界遗产中跳脱出来,辨析什么才是真正对遗产、对城市长期发展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情。


今年在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走过了20年的申遗之路,它的遗产申报工作促进了当地对整个历史城市的保护,使遗产价值更加深入人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年会特别邀请组织推动泉州申遗全过程的周真平市长分享泉州经验。周市长的分享,让大家看到了泉州这座“活着”的文化遗产之城,也对遗产保护的“见人、见物、见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周刊主编齐欣先生,还是西城区名城委文化传播与公众参与专委会牵头人。他做了《从名城到遗产城市——遗产传播中城市与国家形象构建叙事》的主旨发言,从国家形象构建的角度分析文化遗产传播作为一种力量,在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世界遗产城市保护中承担的责任。


2021年,西城区大力推动中轴线申遗保护,坚决贯彻“老城不能再拆”,扎实推进《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整体挖掘区域文物价值,探索建立历史文化表达系统。不仅在文物建筑修缮上下功夫,还对历史街区空间进行品质提升和业态调整工作,使千年古街更有韵味、更加靓丽。


来自西城区文旅局、北京德源兴业投资管理集团、西城区总责任规划师团队、区名城委“四名汇智”计划团队的同志在年会上分别对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工匠修缮技艺、“西师联盟”和西城名城委持续运营五年的公众参与品牌项目——“四名汇智”进行经验分享。这些西城先进实践从文物保护、民生改善、工匠技术、社会参与等老城保护更新的各个层面展示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大力支持,也让我们对迈向世界遗产城市更具信心。


02

见证老城更新保护


“过去我们对文物立足于‘保起来’。这些年文物保护意识加强了,文保队伍强大了,法规也健全了,开始叫它们‘美起来’——让名城更美、中轴线更美、环境更美。从‘保起来’到‘美起来’这是一个进步。下一步要‘活起来’,就是要活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让每个人能够享受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给每一个人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受益权,每个民众都是主人,都是有责任、有权利的。”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区名城委专家单霁翔


2011年4月13日,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2010年10月宣布成立后,西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同时成立了由谢辰生、罗哲文、傅熹年、王世仁等老城保护、城市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德高望重的前辈专家组成的名城委专家顾问组。2017年又成立了艺术审查委员会,邀请活跃在相关领域实践一线的专家,为提升城市品质发挥智库作用。在连续举办十一届的年会上,顾问组专家都会到现场进行交流讨论,对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行点评,对今后更好开展名城保护工作提出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十年来,西城区名城保护规划理念持续优化。从十二五期间注重“物”的保护到十三五期间的“文”与“物”并重,迈进“十四五”新时期,西城区全面落实核心区控规的要求,加强街区统筹,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名城保护也更加突出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年来,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更多文物得到认定,更多历史建筑得以腾退、修缮、活化利用,更多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更新,更多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更多居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十年来,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共计增加40处,历史建筑数量达到339处;累计启动文物建筑腾退近60处,约5.6万平方米;历史文化街区面积从1022.98公顷增加至1327.4公顷。


十年来,西城区不断探索名城保护工作方法,名城保护实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创设了申请式改善、共生院、责任规划师等既适合自身实际、又具有创新性的措施。加强文化资源挖潜,利用腾退文物、历史建筑等空间建设文化设施,提高文化服务效能。拓展文化传播途径,实施文化资源聚合等精品工程,持续推进“大都工匠”评选、“白塔夜话”等品牌活动,高品质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


十年来,西城区始终以百姓为心,在保护更新中,以人民为福,尤其重视民生福祉的改善。致力于弘扬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坚持文化惠民,西城区拥有博物馆共计55家,十年间数量翻倍;打造书香西城文化家园,让全区图书馆数量十年间增长38%,达到36家。致力于老字号保护及非遗传承,目前西城区共有老字号企业95家,中华老字号54家,北京地方老字号41家;非遗208项,占北京市国家级非遗29%,占北京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


十年来,名城委年会已经成长为一个西城区老城更新保护的工作平台、国际国内专家学者交流平台、公众参与名城保护互动平台,受到国际国内同行瞩目。年会每年都会特别邀请名城保护领域的国际专家参与,已有二十余位来自英、法、德、意、日、瑞典、黎巴嫩、中国台湾等地的著名学者来到北京西城分享经验。邀请嘉宾从世界各地而来,又将西城经验带到各地。年会主题从一开始的“科学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打造首善之区”,到结合城市发展的“街区整理”“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再到结合遗产保护先进理念的“名城价值再审视”,反映了西城区名城保护工作重点的及时变化和工作思路的不断拓宽。


03

欢聚分享共同热爱


“名城保护需要创新、也需要可持续造血。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年会上的交流讨论,对未来的实践有了更强的信心。”

——“四名汇智”潜龙集团队代表


年会期间,由西城区名城委主办的“四名汇智”专场,聚焦名城保护公众参与。本场年会采用了别开生面的互动展览与游戏形式,40余支团队代表将斗拱、盲盒等名城主题文化衍生品带到年会现场,办起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展演会,面对直播屏幕前的观众们,神采飞扬地介绍起自己开展名城保护文创实践的实践心路历程。

 

在互动交流环节,团队代表们围绕“名城保护如何持续创新”“实践团队如何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活动影响力”3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四名汇智”搭建平台,让名城保护的创意与需求相互碰撞,为实践者们提供了持续探索的崭新思路。

 

成立五年以来,“四名汇智”计划累计获得28家理事单位支持,为名城保护自发活动筹集资金146万元,发布6轮团队招募,收到申请表399份,汇集超318支社会团队,举办了超过五百场以名城保护为主题的社会自发活动,积累形成了三百种文创产品、五十余段音频 、三十余部微电影、上百场城市探访活动、几十万字的深度访谈记录,支持出版书籍3本、出版书籍1本,形成“四名汇智”计划专题纪录片1部。


2021年,四名汇智影响力继续扩大。潜龙集、追寻北京人等团队以实景密事游戏、考古科普等形式,解锁了名城保护的新“玩法”;顺时施宜、见微喜木、都文與等团队将琉璃瓦、传统木构等古建元素代入公众体验活动,拉近了公众与名城的距离。2021年北京市首届城市建筑双年展、“爱在西城“公益大集、2021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等大型活动中,活跃着”四名汇智“团队的身影。     




一年一度的西城区名城委年会,是每年西城区名城保护的回顾总结,也是吸收新观点、听取新建议、继续实践名城保护的新启程。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世界遗产保护,是我们的一项共同事业,需要长期、大量、耐心的投入。我们要保护好、讲述好北京这座城,让它在保护发展中彰显当代价值、现代意义与世界意义。身处古都北京,我们可以告诉世界,美丽的中国、美丽的北京同样也是世界的美丽。我们将继续尽最大努力守护和向世界分享这份美丽。

本内容由西城分局提供


你可能还喜欢

2020年西城名城委年会召开——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再审视”

西城区开展核心区控规及老城保护“每月一讲”系列培训活动

西师联盟又壮大啦!西城区聘任市规划院团队为区级总责任规划师

西师联盟丨我们的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与社会性可持续发展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北京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