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 | 规划引领,描绘发展新蓝图

导 读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第一站就选择了规划展览馆,规划先行理念始终受到总书记的重视。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八年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以总体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奋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科学体系下,北京查补短板,健体强身。如今,总规实施第一阶段任务已画下圆满句点,首都战略定位转型成效初显,城市高质量发展日新月异。


减量发展 功能提升


空中俯瞰,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东南侧、紧邻城市绿心的张家湾设计小镇犹如一粒明珠,镶嵌在林海碧波间。


这里原是张家湾老工业开发区,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滚动更新”。铜牛老厂房华丽转身为北京未来设计园区,闲置写字楼改造为充满科技范儿的创新中心,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外立面亮相……一座“设计小镇、智慧小镇、活力小镇”正在崛起,从一个侧面见证北京疏解腾退促提升的历史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北京谋定而动。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到2035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硬性的数字背后,是北京瘦身健体的决心。


减的有信心、增的有规矩,减的有效果、增的有质量。近些年,北京有意识“做减法”,拆除违法建设、清退违法占地、腾退低效产业用地、进行矿山治理修复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充分利用功能疏解释放出的空间和资源,北京不断强化首都“四个中心”的功能定位。


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项目,动物园批发市场几年前还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如今已是100多家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入驻的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在东四环,经过综合治理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精彩亮相,夜船过廊桥,一览众星河;去年,北京首次将核心区住宿业治理纳入“疏整促”专项行动,一批宾馆酒店开始了他们的“美图变装”;雁柏山庄改造工程已于2019年开工,建成后将成为雁栖湖国际会都新地标……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北京的能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十三五”以来,北京的燃煤总量从峰值时期的3000万吨降到了现在的100万吨,降幅达到了97%。与此同时,优质能源使用占比上升。这“一升一降”,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起着牵引作用,让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


一张蓝图绘到底。自2017年开始,北京逐年开展城市体检,去年还进行了首次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这份沉甸甸的“体检报告”里,既包含全科体检,又有重点内容的专项体检。针对体检评估发现的问题和对策建议,同步制定国土空间近期规划,为总规落地“保驾护航”。


保护老城 留住乡愁


老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站在银锭桥上,东望前海碧波荡漾,远眺西山群峰如黛。这,便是清朝时就被评选为“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也是北京老城里唯一展现山水城相融合的景观视廊。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30年来,“银锭观山”都无法以最优美的样貌示人——一栋“冒头”的高层建筑将连绵起伏的山脊线硬生生“切”成了两段。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深刻阐明了首都发展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应有之义。2020年8月,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掀开老城保护新的一页。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和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随即启动,把高屋建瓴的目标细化分解,渗透到一砖一瓦当中。


直面历史遗留问题,对景观视廊的保护恢复率先取得突破。


通过逐层拆除的方式,2021年7月底,这栋11层的高楼降到了地平线,“银锭观山”终于恢复昔日美景!严重影响景山万春亭和鼓楼之间重要景观视廊的北海医院和东天意市场也完成“降层”,并同步开展恢复性修建方案研究,预计今年竣工后,将变为文化商业综合体,植入现代功能,激发街区活力。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确保核心区控规的刚性作用,北京将严格控制36条战略级景观视廊内的在途项目和新建项目,重现老城舒朗壮美、平缓开阔的空间秩序。


在中轴线沿线,钟楼、景山兴庆阁、社稷坛中山堂、正阳门箭楼等重点文物有序修缮,正阳桥遗址考古发掘出明代镇水兽遗存,先农坛、天坛等重点区域文物腾退综合整治方案也日趋明确……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未来,皇史宬北院、醇亲王府等文物单位也有望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古都北京。


老城要保护,也要更新。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是总书记的重要嘱托。


作为东城区第二批“美丽院落”之一,交道口街道景阳胡同5号院去年9月启动改造。“现在地儿大了,又美了,可以晒太阳,可以遛遛弯,可以跳跳舞。”住了近20年的老居民郭美荣看着眼前宽敞整齐的大院儿,笑得合不拢嘴。在草厂头条3号院,采用故宫同款“堆灰掸浆”老工艺的进院门廊被原貌保护。越来越多居民住上了风貌古朴、环境宜居的美丽院落,老城的传统风貌也被保护起来。


一组数据反映出核心区的变化:2020年,核心区人口密度降低至每平方公里1.96万人,拆除违建3000余处,2021年,又有17.9万平方米的违建被拆除。“静”下来的核心区,将重新焕发生机。


以人为本 愿景成真


视线由东西城转向五环外。


“这里对我而言只是个睡觉的地方。”多年来,回天地区一直被打着“睡城”的标签,而今“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2018年7月,回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2021年7月,新一轮行动计划紧锣密鼓发布,提出六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重点项目多达102个。短短几个月后,回天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批,超大社区站上发展新起点。


收集2万余条意见建议,回天控规编制过程中听民意问需求,拟出了一份社区“需求清单”。哪儿还缺停车位?哪儿需要健身器材与场地?密密麻麻的表格里全是居民的心声。“三年行动计划,让我们看到了希望。”2015年,张大爷从西城区搬到回龙观小区,最怀念的就是老城里“出门见绿”的舒适宜人。“我就盼着能有一个社区公园,不用大,像南礼士路公园那样儿就很满足。”


开车不堵、地铁不挤、雨天不淹、办事不等、就近有就业就诊、有地儿下棋聊天、有地儿跑步遛弯儿、有地儿停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回天控规列出“愿景清单”,直击人心。


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强调,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一份调查显示,近九成的回天居民认为回天行动计划提升效果显著。这其中,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成为百姓点赞的关键。如今的回天地区,城市更新还在继续,更多惊喜值得期待。


打通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公里,责任规划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如今,301个责任规划师团队已基本覆盖全市街乡地区,更多老百姓从不知道“规划”是什么,变成主动了解、积极参与。


在双井街道九龙社区,由责任规划师带头实施的小微空间改造项目“井点”在周边已小有名气,老人们可以伴着花香闲坐,孩子们能安全地“撒丫子”;北新桥街道民安小区26号楼前,新建的公共露台一改过去院落难见阳光的窘境,成为居民眼中“欢声笑语的院子”。小微空间的蜕变背后,是一次次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联欢”。


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八年来,北京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认识更加深入,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奋斗征程永远向前。北京将紧紧围绕“都”的功能布局“城”的发展,努力开创首都更加美好的明天。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雪柠

头图来源:武亦彬摄


你可能还喜欢

一图读懂!自然资源部刚刚发布的“城市体检评估”规程

要在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承担重要职责,蔡奇逐一点评并对五个部门提要求!

亦庄新城持续预防“城市病”,城市体检来护航

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2019年度城市体检工作等事项

微信

微博

今日头条

北京号


关注北京规划自然资源,解锁更多权威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