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百本书072《海权论》

 【主要内容】《海权论》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一出版即引起关注,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被誉为是近代制海权理论的奠基之作。

  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苏伊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

  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首位,而此时世界已基本被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瓜分完毕。“海权论”的提出,迎合了美国急欲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愿望和政治需要,使美国拥有了进行海外扩张的理论依据,因而受到了美国统治者的欢迎。马汉的海权理论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成为公众舆论的主旋律,对众多美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尤其是先担任助理海军部长、后当选美国总统的罗斯福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海权论”也是美国对外战略发生转折的重要标志。罗斯福在他连任四届总统的任期内,始终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海军的建设,使得美国海军空前强大。

  中国当前严峻的海权形势已成为国人的共识。中国要崛起,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打破海上的枷锁,真正走向全球的广阔世界。制海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同心出版社2012年精心再版这本《海权论》,希望能够让每位读者认清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所面临的重重压力,并指导中国走向破冰和辉煌,让你对中国的未来不再迷茫。

  由于本书完成于19世纪末,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且带有明显的美国国家利益色彩,只能辨别性地阅读。

 【作者介绍】马汉,全名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 1840-1914),为海权论的创立者,近代制海权理论的奠基人,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1859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一生从军,最初担任新港海军学院历史学与战略学的讲师;1886年至1889年及1892年至1893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1898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1899年代表美国出席海牙裁军会议,但坚决反对裁军;1902年至1903年被推为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一生致力于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马氏著作甚多,有关海权的理论散见于其著作中,并未有专书。其中以1890年出版的《海权对1660-1783年历史之影响》;1911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较著名。

 【出版时间】2012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原书《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于1890年在美国出版。

 【精彩书摘】

  ※无论是战争时代,还是和平时代,都要建立、维护和发展本国的海权。

  ※想要保持国内的繁荣富强,就必须保持和加强其在海外的力量。

  ※海军战略的目标是,无论是和平时代还是战争时代,都要创建、支持和发展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

  ※当一个国家不仅由海洋组成其边界,或者海洋把这个国家包围起来,还把这个国家分割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分的话,那么控制海洋就不仅仅是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而是涉及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了。

  ※影响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

  ⒈地理位置

  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

  ⒉形态构成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⒊领土范围

  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⒋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占相当高度的比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⒌国民特征

  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

  ⒍政府特征

  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

  ※战略属于大自然的安排,它的稳定性随处可见。而战术是人类的工具,运用人造的工具作为武器,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些战术理论时不时地会发生彻底的改变或者被后人完全推翻。但是从古至今,战略的古老基础却依旧没有改变,它的根基就像建立在坚固的磐石之上。

  ※如果能够在进行一次比较详尽的讨论之前,规划出一个不显示细节而仅仅显示主要轮廓的提纲的话,对弄清楚所调查问题的始末会有很大的帮助。当完全掌握了提纲之后,细节便很容易搜集并得到说明。

  ※19世纪早期产生了门罗主义。门罗主义的目标是将欧洲的势力从西半球赶出去,避免和它纠缠不清。

  ※个人需要和国家需要是两个对立的观念,这是学历史的人都熟悉的一个问题。但是它们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所以两者之间便需要调节。

  ※古老的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现代仍然适用,只有一个国家的权力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才能在商业竞争和战争中生存下来,道德的力量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除非有物质力量的协助。

  ※一个国家要生存,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这和个人的生存法则是一样的。保存自己就是通过一切恰当的手段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并以自己的力量抵御外部势力的侵扰。

  ※生活就是不断在似是而非之间找到着力点。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相反的事实,而不是费尽心机地去抑制它,才能够让我们在成功的航线上越行越远。

  ※《海权论》的影响

  ⒈美国:一九〇一年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後,极受马汉海权思想之影响,致力发展海权。除舰队的扩建及积极夺取太平洋各战略岛屿外,且开凿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及加勒比海之战略海上基地,成为当今海权霸主。

  ⒉英国:英国对马汉之海权思想推崇备至,在一八八九年英国政府提出海军扩充计划时,马汉的理论成了最强力的辩护理由。

  ⒊法国:法国很重视马汉对于法国海军政策的批评,并且称赞其思想具有真正的创造性。

  ⒋德国:德皇威廉二世及海军部长铁毕兹(Von Tripitz)亦深受马汉影响,致力发展海军,但德国却忽略了马氏的一项重要训条:“一个国家无法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导致德国陆军反而受经费影响而减低其战力。 

 【读书插曲】最近看了几本中美关系的书:《大国冲突的逻辑-中美之间如何避免战争》《论中国》《大战略:论中国的和平崛起与两岸关系》《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再版时更名为《中国梦--中国的目标、道路及自信力》)《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凉战:全球竞争的未来》《中国抉择:美国为什么应与中国分享权力》。提到中美关系,时常提到台湾、南海。看完了徐焰教授的《金门之战》,再看看马汉的《海权论》,是如何看待海洋的?是如何看待南海的?书里提到南海不多。

  这本书写于19世纪末期,而且分析的是欧美的事,因为对欧美历史变迁了解不够、地理不熟,看着非常累。不过作者的风格有一点特别值得称赞,把很多浅显易懂的道理,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出来,帮助读者完成理论化的过程。

 【阅读时间】2018年10月14日至11月3日。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健康的体魄,健康的灵魂

生命在于运动,境界在于读书

每日步行一万步,每日读书半小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