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百本书076《思维版图》

 【主要内容】为何中国人长于算术而几何偏弱,而欧几里德时代的希腊人却相反?为何西方人的婴儿学起名词来比学动词要快,而东亚人却截然不同?这些感知上的不同会对未来的国际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哪一个更有道理?

  作者理查德·尼斯贝特通过一些别出心裁的试验得出结论,基于不同的环境、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和教育系统,人们思考的世界全然不同,甚至看到的世界也不相同。东方人重视背景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西方人则聚焦于具体物体而忽略与背景的联系。所谓西方人见木,东方人见森,真是如此。

  从风水学到形而上学,从比较语言学到经济学,亚里士多德的子女与孔子的后代都区别开来。东西方的思式是如此迥异,如何在沟通中想他人所想,本书将为你提供方法。

 【作者介绍】理查德·尼斯贝特,在耶鲁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教授心理学,担任西奥多·M·纽科姆教授。他曾经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美国心理学界威廉·詹姆斯会员奖和古根海姆奖学金。2002年,他成为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社会科学家。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第3版,2017年12月第1次印刷。

 【精彩书摘】

  ※东西思维差异总结:

  关注和感知的模式:东方人关注环境而西方人关注物体,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喜欢研究事件之间的关系。

  关于世界构成的基本假设:东方人看得是物质,而西方人看到的是物体。

  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的认知:西方人比东方人更相信对环境的控制能力。

  对静止和变化的看法:西方人看到的是静止而东方人看到的是变化。

  解释事件的方式:西方人关注物体,东方人看到的是包括环境在内的更为广大的网络。

  组织世界的习惯:西方人喜欢归类而东方人更强调各类关系。

  对形式逻辑规则的运用:西方人比东方人更喜欢用逻辑规律来理解事件。

  辩证法的运用:东方人在遇到对抗时喜欢中庸之道,而西方人更喜欢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

  ※结束语:“历史的终结”还是“文明的冲突”?

  西方化:人人都穿牛仔裤,看美国大片;分歧会继续:国际冲突在加剧;世界大融合:中国菜的配料里也有奶酪的成分?

 【读书插曲】在读第075本书《从0到1思考术》时,编辑推荐语之一是:“思考力决定竞争力。能否成功不在于你有多努力,而在于你如何思考。”如何思考,一定程度上是思维方式问题,因此翻出这本书来看。临近年底,杂事比较多,书看的有些慢,放假这几天,突击把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读完后,引出另外两本书: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正好有《文明的冲突》,下一本书就看它吧。

 【阅读时间】2018年12月17日至12月31日。

 【相关书目】

《从0到1思考术》

《2018年上半年阅读书目》

《2017年阅读书目》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健康的体魄,健康的灵魂

生命在于运动,境界在于读书

每日步行一万步,每日读书半小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