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百本书098《黑客与画家》


第一部分 此书情境


 【主要内容】《黑客与画家: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文集》是硅谷创业之父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 的文,主要介绍黑客即优秀程序员的爱好和动机,讨论黑客成长、黑客对世界的贡献以及编程语言和黑客工作方法等所有对计算机时代感兴趣的人的一些话题。书中的内容不但有助于了解计算机编程的本质、互联网行业的规则,还会帮助读者了解我们这个时代,迫使读者独立思考。本书适合所有程序员和互联网创业者,也适合一切对计算机行业感兴趣的读者。

  在本书中,“黑客”就是指最优秀的程序员,而不是入侵计算机系统的人。为了帮助读者理解黑客,全书15章可以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1章到第4章,解释了黑客是如何成长的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一些观点。包括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黑客与画家、不能说的话、良好的坏习惯。

  第二部分从第5章到第9章,解释了黑客怎样做出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又是怎样对全世界产生了影响。包括另一条路、如何创造财富、关注贫富分化、防止垃圾邮件的一种方法、设计者的品味。

  第三部分从第10章到第15章,解释了黑客的工具(编程语言)和工作方法,这是黑客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包括编程语言解析、一百年后的编程语言、拒绝平庸、书呆子的复仇、梦寐以求的编程语言、设计与研究。


 【作者介绍】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硅谷创业之父。1964年,出生于匹兹堡郊区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设计核反应堆的物理学家,母亲在家照看他和他的妹妹。青少年时代,格雷厄姆就开始编程。但是,他还喜欢许多与计算机无关的东西,这在编程高手之中是很少见的。

  保罗·格雷厄姆在康奈尔大学读完本科,然后在哈佛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95年,他创办了Viaweb(via是一个介词,意为“经过……”,所以viaweb的意思就是经过网络),帮助个人用户在网上开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应用程序。1998年夏天,Yahoo!公司收购了Viaweb,收购价约为5000万美元。

  此后,他架起了个人网站,在上面撰写了许许多多关于软件和创业的文章,以深刻的见解和清晰的表达而著称,迅速引起了轰动。2005年,他身体力行,创建了风险投资公司Y Combinator,将自己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目前已经资助了80多家创业公司。现在,他是公认的互联网创业权威。


 【出版时间】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2019年4月第34次印刷。



第二部分 阅读情境


 【读书插曲】在阅读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上)《浪潮之巅》(下)过程中,发现作者提到过《黑客与画家》,然后就入选了第98本书。


 【阅读时间】2019年10月09日至10月14日。


 【之前阅读】

《2019年上半年阅读书目》

《2018年下半年阅读书目》

《2018年上半年阅读书目》

《2017年阅读书目》


第三部分 精彩书摘


  ※六条“黑客伦理”

  1984年,《新闻周刊》的记者史蒂文·利维出版了历史上第一本介绍黑客的著作--《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在该书中,他将黑客的价值观总结为六条“黑客伦理”(hacker ethic),直到今天这几条伦理都被视为这方面的最佳论述。

  (1)使用计算机以及所有有助于了解这个世界本质的事物都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任何事情都应该亲手尝试。

  (2)信息应该全部免费。

  (3)不信任权威,提倡去中心化。

  (4)判断一名黑客的水平应该看他的技术能力,而不是看他的学历、年龄或地位等其他标准。

  (5)你可以用计算机创造美和艺术。

  (6)计算机使生活更美好。

  根据这六条“黑客伦理”,黑客价值观的核心原则可以概括成这样几点:分享、开放、民主、计算机的自由使用、进步。


  ※书呆子不受欢迎的真正原因,是他们脑子里想着别的事情。聪明的小孩读中学时往往是不快乐的,他们有其他的兴趣,没有多余的精力用来使自己更受欢迎。


  ※在任何社会等级制度中,那些对自己没自信的人,就会通过虐待他们眼中的下等人来突显自己的身份。


  ※建筑学和工程学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严格的,但就是存在区别,这表现在“做什么”和“怎么做”:建筑师决定做什么,工程师想出怎么做。


  ※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正是成功的奥秘所在。“换位思考”并不就意味着你要做自我牺牲。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了解别人对于事情的看法,并不代表你为他的利益服务。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看他怎么向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解释技术问题。


  ※讨论一个观点会产生更多的观点,不讨论就什么观点也没有。


  ※公民自由使得国家富强。如果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公民自由的关系画成图,你会发现它们是很清楚的正相关关系。专制国家会变成腐败国家,腐败国家会变成贫穷国家,贫穷国家会变成弱小国家。


  ※构思这种东西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会导致更多的构思。实现某个构思,会带来更多的构思。将一个构思束之高阁,甚至会限制新构思的产生。


  ※购买商品时,人们是先做出决定,然后再购买,好像这个行为分成两个独立的步骤。事实上,第二步对第一步有反作用,如果某样商品购买起来很困难,人们就会改变主意,放弃购买。反过来也成立,如果某样东西易于购买,你就会多买一点。自从有了亚马逊网上书店,我买的新书比什么时候都多。


  ※不少公司都想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外包,什么事情不可以外包。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公司内部所有不直接感受到竞争压力的部门都应该外包出去,让它们暴露在竞争压力之下。(我这里所说的“外包”,指的是聘请另一个公司来执行,而不是指把业务部门转移到海外。)


  ※管理企业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两点就可以了: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保证开支小于收入。


  ※有一个守恒定律:如果你想赚100万美元,就不得不忍受相当于100万美元的痛苦。


  ※我们这个世界,你向下沉沦或者向上奋进都取决于你自己,不要把原因推给外界。


  ※几乎所有情况下,公司的存在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工作就是在一个组织中,与许多人共同合作,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


  ※要致富,你需要两样东西: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你的职位产生的业绩,应该是可测量的,否则你做得再多,也不会得到更多的报酬。此外,你还必须有可放大性,也就是说你做出的决定能够产生巨大的效应。如果你有一个令你感到安全的工作,你是不会致富的,因为没有危险,就几乎等于没有可放大性。


  ※只有在快速获得巨大利益的激励下,你才会去挑战那些困难的问题,否则你根本不愿意去碰它们。


  ※每个人的技能不同,导致收入不同,这才是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正如逻辑学的”奥卡姆剃刀“原则所说,简单的解释就是最好的解释。人与人间的差别并不是那么稳定的线性关系。


  ※技术应该会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是似乎能缩小其他差距。由于技术的发展,富人的生活与普通人的差距缩小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生活差异的鸿沟正在缩小,品牌是这种差距的遗留物。


  ※并非所有的痛苦都是有益的。世界上有有益的痛苦,也有无益的痛苦。你需要的是咬牙向前冲刺的痛苦,而不是脚被钉子扎破的痛苦。


  ※随着技术的发展,每一代人都在做上一代人觉得很浪费的事情。30年前的人要是看到我们今天如此随意地使用长途电话,一定会感到震惊。


  ※学习开车的时候,一个需要记住的原则就是要把车开直,不是通过将车身对齐画在地上的分隔线,而是通过瞄准远处的某个点,即使你的目标只有几米开外,这样做也是正确的。


第四部分 专题故事


  要想读懂这本书,首先就必须正确理解:什么是“黑客”? 

  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有必要从源头上讲起。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从此世界上一些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人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在他们身上逐渐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技术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很多“行话”(jargon)。20世纪60年代初,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学生团体叫做“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Tech Model Railroad Club,简称TMRC),他们把难题的解决方法称为hack。 

  在这里,hack作为名词有两个意思,既可以指很巧妙或很便捷的解决方法,也可以指比较笨拙、不那么优雅的解决方法。两者都能称为hack,不同的是,前者是漂亮的解决方法(cool hack或neat hack),后者是丑陋的解决方法(ugly hack或quick hack)。hack的字典解释是砍(木头),在这些学生看来,解决一个计算机难题就好像砍倒一棵大树。那么相应地,完成这种hack的过程就被称为hacking,而从事hacking的人就是hacker,也就是黑客。 

  从这个意思出发,hack还有一个引申义,指对某个程序或设备进行修改,使其完成原来不可用的功能(或者禁止外部使用者接触到的功能)。在这种意义上,hacking可以与盗窃信息、信用卡欺诈或其他计算机犯罪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后来“黑客”被当作计算机入侵者的称呼的原因。 

  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词被发明的时候,“黑客”完全是正面意义上的称呼。TMRC使用这个词是带有敬意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要完成一个hack,就必然包含着高度的革新、独树一帜的风格、精湛的技艺。最能干的人会自豪地称自己为黑客。

  这时,“黑客”这个词不仅是第一流能力的象征,还包含着求解问题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愉悦或享受。也就是说,从一开始,黑客就是有精神追求的。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始人理查德· 斯托尔曼说:“出于兴趣而解决某个难题,不管它有没有用,这就是黑客。”

  根据理查德· 斯托尔曼的说法,黑客行为必须包含三个特点:好玩、高智商、探索精神。只有其行为同时满足这三个标准,才能被称为“黑客”。另一方面,它们也构成了黑客的价值观,黑客追求的就是这三种价值,而不是实用性或金钱。

  “黑客”这个词的原始含义就是指那些信奉“黑客伦理”而且能力高超的程序员。历史上一些最优秀的程序员都是“黑客”。除了上文提到的理查德·斯托尔曼,还包括Unix操作系统创始人丹尼斯·里奇和肯·汤普森,经典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作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高德纳,Linux操作系统创始人莱纳斯·托沃兹,“开源运动”创始人埃里克·雷蒙德,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等。正是黑客把计算机工业推向了更高的高度。

  “黑客伦理”的一个必然推论就是,黑客不服从管教,具有叛逆精神。

  黑客通常对管理者强加的、限制他们行为的愚蠢规定不屑一顾,会找出规避的方法。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自由使用计算机,另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显现自己的聪明。比如,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安全措施就是最常被黑客破解的东西。史蒂文·利维对这一点有过一段生动的描述:

  “对于黑客来说,关着的门就是一种挑衅,而锁着的门则是一种侮辱。……黑客相信,只要有助于改进现状、探索未知,人们就应该被允许自由地使用各种工具和信息。当一个黑客需要一样东西来帮助自己创造、探索或者改正某种设备时,他不会自找麻烦,不会接受那些财产专有权的荒谬概念。”

  这就是黑客有时会入侵计算机系统的原因,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侵犯别人的利益,这与那些计算机罪犯是不同的。

  但是,20世纪80年代初,事情发生了变化。

  1983年,一帮密尔沃基市的青少年黑客入侵了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计算机系统,这件事被广泛报道,同年9月5日的《新闻周刊》封面报道的标题就是“小心:黑客在行动”,这是历史上主流媒体第一次使用“黑客”这个词。在报道的时候,媒体只注意和强调黑客行为一个很窄的方面:入侵系统。(可能因为这种行为容易引起公众的注意,提升报道的关注度。)他们把黑客简单定义为入侵系统、破坏安全设施的人。从此,大多数人对于黑客有了错误的看法。同时,那些入侵计算机的程序员也自称“黑客”,使得这个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杂志、电视剧、电影、小说都对黑客的这种形象大肆渲染。黑客成了反社会的技术高手的代名词,仿佛只要他坐在键盘前,就有一种从事犯罪活动的魔力,可以操纵任何与网络相连的机器,从核弹到车库大门,都在黑客敲打键盘的操作之中被控制。根据这种观点,黑客在最好的情况下是一个没有认识到自己能力的清白的人,在最坏的情况下则是一个恐怖分子。在过去几年中,随着计算机病毒的泛滥,黑客在大众心目中已经成了一个有害的人群。

  那些传统意义上的黑客不认同这样使用“黑客”这个词。他们认为,历史上确实有一些正直的黑客,为了亲自了解系统,做过违反法规的入侵举动。但是,那些人并没有恶意,而且从一开始恶作剧就是黑客文化的一部分,仅仅由此推断入侵和破坏系统就是黑客文化的实质完全是错误的。真正的黑客致力于改变世界,让世界运转得美好。媒体对黑客的定义未免过于片面。

  为了澄清“黑客”这个概念,他们提出只有传统意义上的黑客才能被称为hacker,而那些恶意入侵计算机系统的人应该被称为cracker(入侵者)。这个观点已经在程序员社区中得到普通认同。

  本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黑客”这个词。在本书中,“黑客”就是指最优秀的程序员,而不是入侵计算机系统的人。


  注:本文将归档在本公众号的“小编备忘-阅读书目-最近阅读”栏目。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健康的体魄,健康的灵魂

生命在于运动,境界在于读书

每日步行一万步,每日读书半小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