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希亮 |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面临新的课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02-05


崔希亮,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曾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2005-2017),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会长。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文科学名誉博士、韩国启明大学艺术学名誉博士,罗马尼亚锡比乌卢西安.布拉嘎大学、康斯坦察奥维迪乌斯大学名誉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书法国际传播。著有《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语言理解与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导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认知研究》等,并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近年来,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竞争与对抗逐渐取代了交流与合作,中国的崛起让西方国家感到不安,西方媒体也在推波助澜,“中国威胁论”喧嚣尘上。在西方社会,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维逐渐浮出了水面,一些媒体公然叫嚣和鼓吹新冷战,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抬头,全球化的进程受到了严重干扰,世界和平受到了真实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要为此做好充分准备,适时调整策略,关注新动向,研究新问题。本期语言国情研究栏目所发表的3篇文章针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功能和实现路径问题、中文国际传播过程中国家形象塑造问题以及东南亚五国中文传播效果问题,适时地提出了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下,中华民族要实现自己的伟大复兴必须走稳走好自己的强国之路。吴应辉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强国战略八大功能与实现路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国家强国战略的8种功能,并提出了实现的路径。其中第一个功能就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共同体,有经济共同体、军事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宗教共同体等,但是这些都是利益共同体。我们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人类来说具有现实意义,这一倡议应该成为当前的时代主题,国际中文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当前责任,就是要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沟通理解的桥梁,为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重建信任做出贡献。吴应辉还提出了国际中文教育与海外华文教育同步发展的问题,促进华人华侨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增强海外华人华侨的凝聚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一直主张国际中文教育和海外华人教育的资源应该整合。他还提到改善国家形象海外认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重要课题,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如何塑造中国形象的问题确实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针对这个问题,梁宇的文章“国际中文教材国家形象自塑的二元表述”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应该着力塑造好“内刚外柔”的中国形象,做到“内在刚性”与“外在柔性”的对立统一,既要“自信、坚定、强大”,又要“柔和、温暖、亲切”,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圆内方”理念的现代性阐释。王祖嫘的“中文国际传播与中国形象认知的相关性研究——来自东南亚五国的实证”以“中国形象”为切入点,在东南亚五国开展了国际中文传播效果与中国形象关系的调查研究,并归纳了国际中文传播的四大软实力功能,这是关于中国形象问题的实证性研究,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有很多宏观问题需要研究。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和专业,也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比如学科的定位问题、学科的科学内涵问题、学科和专业的关系问题、专业归属问题、学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方向调整问题、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学科的课程体系问题、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的课程衔接问题、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问题、语言本体和语言习得的问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问题、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的问题、本土化教材的编写问题、国际中文在地化人才的培养问题、学生就业问题等。这些问题有的已经探讨得比较深入了,但是学者们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我们认为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那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应该有独立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学科方法论,有独立的学科发展历史。我们看到迄今为止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建设还在路上。从本质上来说国际中文教育的核心是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但是我们也已经看到,国际中文教育所关注的问题不仅仅局限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它还有更加宏观的视野和广阔的研究领域。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我们这个专业经历了几次大的历史转型。而每一次转型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从2019年召开全球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以来,国际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传统语言教育领域的问题,它还涉及许多新的时代课题。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智能时代,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国际中文教育的质量、增加国际中文教育多模态的教学手段、提升中文教育的效率,是我们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应该提前布局的领域。国际中文教育搭建的智慧教室是一个集人工智能、语料库语言学和VR技术于一体的教学平台,而这个智慧教学平台需要语言资源的支撑。这些语言资源包括语言本体的资源,中国文化符号的选择问题,教学用的图片、视频、慕课资源和相关的教学资源问题,还包括教材库和教学方案的资源,而这些资源需要加工和整合。国际中文教育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交叉学科,学科建设问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应该研究这个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并从中总结出中文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这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要考虑不同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在人才培养、教材编写和教学策略方面,也应该有不同的针对性,因此在分众化传播的理念下,做好国别和区域研究,做到知己知彼,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需求,我们非常关注国际中文教育社会需求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本土化、分众化、低龄化、专业化、行业化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当然国际中文教育还有许多新的课题,比如教学质量的评估、中文水平和中文能力的测试、适应中文国际教育的教学法、本土教材的编写和在地中文教育人才的培养等等。我们期待会有更多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



文章刊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版面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唯一投稿途径为云南师范大学官网学报编辑部https://xbbjb.ynnu.edu.cn/zsb/CN/1000-5110/home.shtml。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崔希亮 |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面临新的课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