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咏流传:杜甫《成都府》

请您关注➤ 聆听最美好声音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成都府

杜甫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注释]

⑴翳(yì)翳:晦暗不明貌。陆机《文赋》:“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若抽。”吕延济注:“翳翳,暗貌。”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⑵征衣裳:此指旅人之衣。⑶“我行”二句:意谓一路走来经历了千山万水,不知不觉又到了成都这样一个遥远而崭新的地方。⑷但:只。新人民:新地初睹之人。⑸未卜:没有占卜,引申为不知,难料。⑹大江:指岷江。东流去:一作“从东来”。⑺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日月:时间。一作“去日”。⑻曾(céng)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填:布满。华屋:华美的屋宇。⑼季冬: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苍:深青色,深绿色。⑽喧然:热闹;喧哗。名都会:著名的城市。此指成都。⑾间(jiàn):夹杂。一作“奏”。笙(shēng)簧(huáng):指笙。簧,笙中之簧片。⑿信:确实。此处有“虽”字义。无与适:无处可称心。⒀川梁:桥梁。南朝梁江淹《灯夜和殷长史》诗:“冰鳞不能起,水鸟望川梁。”⒁“鸟雀”二句:以鸟雀犹知归巢,因兴中原辽远之归思。⒂初月:新月。《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五》:“碧楼冥初月,罗绮垂新风。”⒃争光:与之比试光辉。《淮南子·说山训》:“日出星不见,不能与之争光也。”⒄羁旅: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郑玄注:“羁旅,过行寄止者。”


  [译文]     

黄昏时暮色苍茫,夕阳的光辉笼罩在我身上。一路行程山河变换,一瞬间就在天的另一方。只是不断的遇到陌生人,不知何时会再见到故乡。大江浩荡东流去,客居异乡的岁月会更长。城市中华屋高楼林立,寒冬腊月里树木苍苍。人声鼎沸的大都市啊,歌舞升平吹拉弹唱。无法适应这华美的都市生活,只好侧身把远山遥望。夜幕四合鸟雀归巢,战火纷飞的中原音讯渺茫。初升的月儿斜挂天边,天空繁星闪烁与月争光。客居他乡自古有之,我又何苦独自哀愁悲伤?



赏析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从同谷赴西川途中所作的十二首纪行组诗之一。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诗人全家从同谷出发,历尽艰辛,终于在年底到达四川的成都。这首诗真实地刻画了他初到成都时喜忧交加的感情。全诗以朴实自然之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其中所蕴含的深沉而博大的情思意绪,不能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全诗如下: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诗人首先写道:“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翳翳”即晦暗不明的样子。“桑榆”借指落日余光处。“征”即远征,远行。前两句是环境描写,其中,一个“征”字,表明了诗人是远道而来的。杜甫举家艰苦跋涉,不远万里为的是寻找一块栖身之地,如今来到富庶繁华的成都,感觉有了新的生活希望。其中,一个“异”字和一个“忽”,不但表明了成都的与中原的不同,也表明了诗人来到之后的惊异的感觉。紧接着写道:“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来到成都之后,诗人所见的都是一些陌生人,触景生情,这有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无奈之下,诗人面对着的这大江东去,也只能做长年飘泊的游子了。诗人刚来到成都,就想回到故乡,其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也可想而知。接着,诗人写成都的繁华以及温和的气候,在情感上又转悲为喜。诗人写道:“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整个成都城充满了华美的屋宇,在深冬时节,树木还是郁郁青青,是一座音乐不断而极为热闹的大都会。这里诗人不惜笔墨铺写了成都的繁华景象,可谓有声有色,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与中原之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即使这样,诗人还是“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也就是说,成都在好,诗人还是回望回中原的桥梁。也就是说,还是想到回到故乡,回到那战争不绝的中原之地。接着诗人写道:“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这一层的意思是说,鸟雀天黑了还能够各自归巢,而茫茫中原,关山阻隔,自己何日才能回去呢?何况现在中原还没有完全收复,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思念中原,不仅仅是所谓的家乡,而是中原州郡正陷于安史叛军之手。其中,“中原杳茫茫”表意很深沉,不但表明了当时的时局,也暗示了诗人少忧国伤时之情。而今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成都,遥望星空,却愁思怅惘。以上描写成都之美景,之繁华,却并没有让诗人忘记中原。反而突出了诗人对“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的中原的局面的担忧,思乡之情更加强烈。既来之,则安之。无奈的诗人最后只能以自宽了,自我解脱了。于是诗人写道:“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从古到今都有客居异乡的人,我为什么要苦苦哀伤呢?可以说,诗人在无可奈何之中,在极为伤感的忧愁中,也只好以此自慰,自我解脱。但事实上,也是不能解脱的,因为,在诗人此时此刻的心中,有多少无奈的事,家乡的战乱,朝廷的放还,身为异乡之客,作为一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士,哪能解脱得掉啊。可以说,诗人结尾越是自我宽慰,越是表现自己的痛苦与伤感。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赋兴的运用诗歌首先写来到成都时的伤感,接着就用了赋的手法铺陈成都的美。其中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又运用了比兴手法的,暗示了中兴草创、寇乱未平的忧思。可以说,整首诗歌比兴和赋的手法交织运用,提高了诗歌的审美境界。      其次,丰富的情感这首纪行写景之作,表面看来是在写景,其实,在景物描写之中激荡着感情波澜,这里,就是诗人的喜和忧的感情相交织,不但描写了诗人羁旅他乡伤感,更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合集(诗词歌曲57首)

经典咏流传:汪国真《山高路远》
经典咏流传:余光中《乡愁》
经典咏流传:汉乐府《 长歌行》
经典咏流传:王之涣《登鹳雀楼》
经典咏流传:周兴嗣《千字文》
经典咏流传:杜甫《春夜喜雨》
经典咏流传:杜荀鹤《小松》
经典咏流传:李商隐《夜雨寄北》
经典咏流传:《诗经·秦风·蒹葭》|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经典咏流传:李白《古风》其九
经典咏流传: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
经典咏流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经典咏流传:《诗经·秦风·无衣》 第一首战歌
经典咏流传: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经典咏流传:李白《蜀道难》
经典咏流传:《终身误》|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经典咏流传:王维《画》
经典咏流传:李峤《风》
经典咏流传: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经典咏流传: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经典咏流传:席慕蓉《渡口》

经典咏流传:《论语》

经典咏流传:陆游《书愤》

经典咏流传:徐寅《题金山寺回文诗》

经典咏流传:虞姬《和项王歌》

经典咏流传:李白《长相思》其一 | 长相思,摧心肝!

经典咏流传: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经典咏流传: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经典咏流传:陆游《卜算子·咏梅》

经典咏流传:《黄河大合唱》唱响80周年,98岁老人再次登台,感人!

经典咏流传:项羽《垓下歌》+贺铸《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经典咏流传:戴望舒《雨巷》

经典咏流传: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经典咏流传:于谦《立春日感怀》

经典咏流传:邵雍《山村咏怀》

经典咏流传:贺知章《咏柳》

经典咏流传:毛泽东《沁园春·雪》

经典咏流传:李白《行路难》

经典咏流传:高适《别董大》二首

经典咏流传:耶律楚材《过阴山和人韵》

经典咏流传:王维《杂诗三首》

经典咏流传: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经典咏流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