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济人读书会7月书单

econhomo 经济人读书会 2023-01-05
↑点击 “经济人读书会”,后台回复“0
领取全部书单与学习礼包



「经济人的话」

诚然,良知似乎是心理学与灵性的纽带,心理学家现在已经知道建立在情感联系上的道德感能够产生奇异的精神振奋作用。

在宗教和灵性里,这种体验被称为“一体性”“合一”“互即互入”等。在心理学里,它被称作“良知”或“道德感”。不论怎么称呼,它都是人类思想、情感和行动的强有力的整合器,它源自人类过去的原始生物特征。

——《当良知沉睡》



上月书单参见:6月经济人读书会书单


经济人读书会7月书单

——经济人读书会出品

《金融控股集团的经营管理之道》

作者:田晓林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管理/商业

-推荐语-
该书是对当前中国金融控股集团行业发展情况的概括和总结,希望能对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庞贝 : 一座罗马城市的生与死

作者:[英]玛丽·比尔德
译者: 熊宸、王晨
出版社: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10
推荐人:张向荣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写的社科大众书籍,把真实,最新的学术成果告知给读者。这是国内继《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之后的第二本作者的此类著作的中译本,比前者写的更好,大概是聚焦了庞贝这座特殊城市的缘故。

关于庞贝,如果读者主要从媒体或旅游手册里知道庞贝,那么本书一定会颠覆大多数猎奇的叙事。严谨、全面、最新的考古成果揭示出更可能的真相:哪些是被19世纪的人破坏、哪些是20世纪的战争毁掉重建、哪些是早期考古学家的误解、哪些是当代学者的误读,等等。

所以读完之后,我虽然得到了极大的“释疑”感,但也感到强烈的幻灭,遥远的历史真相难以触摸,哪怕为后世留下了一座城,后人也只能通过猜测来接近。

于是又进入到历史书写的思考:今天写下的各类历史非虚构读物,哪怕有坚实的考古材料为依据,究竟又有多少可信度呢?可如果为此而停止猜测,岂不是因噎废食?比尔德的书我读过两册,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学术品格与趣味的通俗读物,不是那类设定一个取巧的话题再炮制文本的号称历史读物的书可比。推荐。

《紫阳花日记》

作者:[日] 渡边淳一
译者:王智新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3
推荐人:张向荣
书籍分类:文学/艺术

  

-推荐语-
真是没想到,越看越有意思。

如此简单的情节(中年夫妇先后出轨、丈夫偷看老婆日记),竟然如缓缓流水般讲了这么长,像是刻意拉长了节奏,犹如“慢小说”,最后竟然显出一丝优雅的日式古典美。

一开始读呢,我以为是指责日本婚姻的虚伪、丧偶式育儿、男权压迫之类,后来就不这么看了,道德和批判遁去,留下的是一种悲喜剧的感觉,悲的是假面婚姻的空幻无聊,喜的同样是假面夫妻的悠然自得,背叛的夫妇最终“感情”更坚固了,婚姻更成熟了,两个人也更自由更美好了,而这都是拜出轨所赐,切记是两个人都出轨噢。

卫道士们会破口大骂吧,祝卫道士不分男女都勇立贞节牌坊。

最后说说这个版本,所有日记的部分均系手写,方便阅读,也颇有一丝真实感。

《张光宇小集》

作者:张光宇
唐薇、黄大刚 编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2
推荐人:张向荣
书籍分类:文学/艺术


-推荐语-
神作。
张光宇是我国真正的民众艺术家,我更愿意使用民众以避开失去了本意的人民二字。张光宇的绘画,有民间性,有讽刺性,有时代性,画给孩子,画给普通人。本书收录的画集,连环画,都很值得读。可惜他故去的太早了。

其中,《金瓶梅人物》连画带字、《民间情歌》连画带诗,这两本一定要看,非常好看,我把其中一些拍给朋友,他竟然脸红了,我说这是30年代就出版了,他却叮嘱我千万不要让卫道士知道。

第三卷《新西游漫记》我很早以前看过,但是实在不记得了,这次重来其讽刺的意味依然很强。

再就是《新仕女图》是工笔画民国女性,细致精美,很是好看。

第四册是别人回忆张光宇的文字,大都是80年代的追忆。那时候人们刚刚从一场文化的浩劫里回过神来,写下了这些惊魂未定的文字,今番重看,油然生出一种对未来的迟疑。

《秋园》

作者:杨本芬
出版社: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0-06
推荐人:张向荣
书籍分类:文学/艺术 
                       

 -推荐语-
这本像秋叶一样大小,一样色调。

坦率地说,这个传记小说写得一般,也能很快看完。这是一个60多岁的女性,在女儿的帮助下写自己的母亲的书,是回忆录,但写法更像小说。
但是,这本书的特别在于,它是一个普通人所写的。我所震撼的是作者在60以后开始写作,执着的记录自己的母亲,记录父亲之死,记录自己。她们不必去记录时代,时代就在那里。

所以,我非常希望50后的普通人们能够拿起笔,记录你们的时代,回忆你们的父辈从民国到共和国的经历。回忆你们自己如何经历三年灾害,如何面对七十年代,如何直面改开,等等。80后们请帮助你们的父辈记录。
《国家的歧路 : 日本帝国毁灭之谜》

作者:马国川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02
推荐人:舒泰峰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本书作为《国家的启蒙》续集,用一系列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讲述的形式讲述了日本如何走向覆灭的过程,在逆全球化的当前形势下,值得一读并深思。

《脑与阅读 : 破解人类阅读之谜》

作者:[法]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译者:周加仙 等
出版社: 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1
推荐人:绿荷写夏
书籍分类: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


-推荐语-
《脑与阅读》一书,是法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教育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总结其在阅读加工研究方面的卓有成效的所有研究,向我们展示了认了人类专有的阅读能力是如何形成的。迪昂教授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元再利用”的假说,认为由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神经回路可以用于识别书面单词。

迪昂教授认为成长于不同文化的人都运用大脑中的同一个区域来识别书面文字,而人类的文字识别能力的形成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文字的演化和人脑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教育,将我们祖先大脑中负责狩猎和采集的功能转变为加工新文化的能力。

影响我们阅读的因素有两个:视觉系统与头脑中的阅读通路。

阅读始于视觉系统,视网膜并不是均衡的感受器,视网膜中唯一密集的、高分辨率的视觉细胞就处在一个叫做“中央凹”的区域,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分辨率都很低,所以唯一真正可以用来阅读的区域就是中央凹。我们阅读时需要不断的移动眼球,使文字处于中央凹内来获得“扫描”。我们的目光是跳动的步伐,所谓“眼跳”,不是在书上匀速运动,而是小步跳动。眼跳会限制我们的阅读速度。每次注视文本只能最多注视7到9个字母,对应到中文,也就是三个汉字左右。生理的限制使我们的阅读速度最高极限为每分钟阅读四五百个单词,这还是通过训练而优化眼动的结果。

当视觉系统完成了对文字的扫描后,需要通过我们头脑中的“阅读通路”来完成对文字信息的加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也是传承的工具,但语言最初的形式,却是声音。有一个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那就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是先将书面上的字转化成读音再去理解它的意思呢?还是直接从文字领会语义,不需要在脑中把它读一遍?这也正是大脑中阅读通路的争议所在,即大脑加工文字的方式到底是如何的?经过三十多年观点不同的研究者呈现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成人来说,这两条通路都存在,且并行不悖。我们极可能通过脑中默读的声音来理解文字,也可能通过直接看到文字的模样就理解了它们。所以人们看书的速度,总是要比诵读文本的速度要快得多。通路一的呈现就是最熟练的速读者也会默读文字的发音,不动口腔的情况下自动在脑中提取文字的读音,这就是“语音通路”。通路二的情况是当我们看到常见词语或熟悉的内容时,会直接采用“词汇通路”,直接识别出词语的意思,再利用词义信息去提取它的发音,或者干脆不发音。“词汇通路”能够帮助我们易于识别出文字含义,提高阅读速度,它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是:靠调取我们头脑中现有的词汇库,认知心理学家称之为:心理词典。

当我们在阅读陌生语言或是晦涩文本时,首先启动的,就是“语音通路”,比如读非母语书籍和文章,这是因为接触不熟悉的语言、不熟悉的文字组合时,我们无法做到直接提取意义。能做的,就是将其转化为读音,然后才会发现这个读音模式是可以识别的。而当文字的组合含义看起来很通俗(比如读小说),或是在无法按规则拼读时(英语中就有很多不规则拼读),大脑会首选“词汇通路”。而作者认为,双通路模型可能都低估了阅读神经系统的复杂程度,一条从字形到语音的语音通路和一条从字形的语义的词汇通路应该是一个使用的粗略估计。

左脑的侧枕-颞区进化出了一个专门的处理文字信息的脑区,迪恩称其为“文字盒子区”,无论哪只眼睛看到的文字内容,都会汇集在这个区域处理,然后再分发出去。这个区域的神经元也只对文字刺激有反应,它需要经过长期的阅读训练,直到青春期左右才能成熟为“文字盒子区”。而且所有文化中都是这一脑区负责书面语言的识别。此节点之后,脑的视觉区就开始与口语语言网络紧密合作。

文字应该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而我们的学习能力是复杂进化过程的结果,我们的视觉系统从进化过程中集成的可塑性恰好使大脑学会阅读,才有了脑与文字的互相成就和关于阅读的科学,也有了跨时空的对话与文明的传承。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固有的先天机制,“神经元的再利用”将古老的功能转变为一个在目前的文化背景下更实用的新功能——阅读能力在枕颞皮质及其连接中找到了它先天有利的位置,而文字是适应大脑而不断发展变化,并逐渐适应了脑的加工要求——表音和表意结合。

作者还讲了阅读障碍、阅读与大脑对称性的关系、儿童阅读能力培养与训练的科学方法等等。书中的绝大部分研究都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有些比较学术的部分相对枯燥些。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长得漂亮是偶然的运气,会写字念书才是天生的本领”,雅克.阿米约“阅读既能愉悦身心,又增长才干;阅读即带来欣喜,又充满教诲;阅读拥有人们所希望拥有的一切。”所以既然脑是可塑性器官,遗传和经验都同样重要,学无止境还是很必要的。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 : 一个人的阅读史》


作者:唐小兵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03
推荐人:维舟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这是一本书评集,但并不只是个别地评论一些近代史著作,而自有很强的整体感,而这种整体感,又来自作者自身内在的一股“气”,与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独立自由精神息息相关,这或许更能遥接前人,得“理解之同情”。这种治学方法强调的并不仅仅是作为学术活动的知识,还把它作为修身和行动的指南,在这一点上其实非常接近“士”的传统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面貌。

《天才与算法 : 人脑与AI的数学思维》

作者[英] 马库斯·杜·索托伊
译者:王晓燕、陈浩、程国建
出版社:华章经管|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4
推荐人:徐瑾
书籍分类:科技/IT/互联网


-推荐语-
现在谈人工智能的书不错,但是好的并不多。

当人类变化来临,人和机器能否相互理解,非常重要。维特根斯坦就说过一句名言,“即使狮子会说话,我们可能也理解不了它”。

机器如何思考?人类如何理解?这本书不厚,作者很权威,写法写法有趣生动。即使李世石大战阿尔法go这样的熟悉话题,也能提供另类解析,读起来可以说津津有味。

《简·奥斯丁的谋略》


作者:[美]崔时英

译者:游嘉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5

推荐人:徐瑾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非常有趣的书,从奥斯丁的故事出发,谈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作者认为,认可奥斯丁是一位博弈理论家的贡献,不仅仅有助于知识谱系的丰满。

这个见仁见智,但是确实可见,经典作品,哪怕虚构,也隐含更光扩甚至穿越时空的真实。

最后你会发现,博弈论符合进化,在生活中,隐藏着不少博弈大师,人类无意识的行为背后,也许运用了策略思维。

《使日十年》

作者:[美]约瑟夫·C.格鲁
译者:沙青青
出版社: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3
推荐人:徐瑾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使日十年》是经典了,谈二战和日本,绕不开的。这次据说全译本,书本身文献价值和阅读趣味都不少,更不用说时代的重叠,让人感慨。

格鲁在日本多年,总被介绍为亲日,其实他的观察,全然也是为了美国决策。后人习惯说美国对日本(世界)缺乏了解,并不尽然。


《基本收入》

作者:[英]盖伊·斯坦丁
译者:陈仪
出版社:企鹅图书|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6
推荐人:沈大园
书籍分类:政治/法律


-推荐语-
除了对基本收入好处的各种论证(我相信一般人并不会被说服),本书还对“基本收入”相关的政治谱系做了讨论,比较有意义。ubi这个事里,u也很重要,书名翻译成基本收入就少了重要信息,ubi一般翻译成全民基本收入,全民多重要啊,谁是全民,全民是否有权决定关于全民的事,这个问题还没解决的地方,ubi显然也没啥可聊的。

《美国众神》

作者:[英] 尼尔·盖曼
译者:戚林
出版社:读客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4
推荐人:绿荷写夏
书籍分类:其他: 小说


-推荐语-
尼尔盖曼《美国众神》,名不虚传的一部书。这是一本关于信仰的书,在美国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大陆之上,有本土和随各国移民而到来的旧神,也有随科技而出现崛起的新神,新旧并存或更迭,而信仰与神灵之间的竞争和共处,其实就是美国社会是全球民族大熔炉的隐喻。美国这个地球村里发生的故事,自然也在世界上现代科技触角延伸到的每个角落里发生。人们从敬畏和迷恋自然的神力,转变成对自身创造物的迷恋与骄傲,用以填补和替代大自然淡出生活之后的空虚。而神祇的上万年和凡人的一百年,于宇宙洪荒的时间洪流里都是一瞬,并无差别。

前半部我看得很慢,因为主角一开始与读者一样懵懂,好似一段不知目的的旅途,亦或是普通人没有方向的生活,迷茫而空虚,之后越看越快,看主角影子遇到各种各样的神祇,一边让其发现自我,一边揭示幕后的世界,并没有太多跌宕的起伏,也没有震撼想象的场面,只有大大小小的悬念,嵌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美丽生动的景物描写里,嵌在影子触摸到灵魂与内心的过程中,等所有的悬念和谜题被揭开之时,整个故事也就结束了。你会觉得文笔平淡压抑,没什么大不了,但那些神祇的形象都会慢慢变得鲜明,哪怕你记不住他们的名字和出处,到快结尾时影子守灵时的描写,文字的血肉丰满,感受的细腻真实,看得酣畅淋漓,再到结尾处的通透明朗,顿悟如重生。用词隽永而又画面感,所谓布局时轻描淡写,收笔处刻骨铭心,大抵如此。

神产生于人的信仰之中,是人的灵魂与思想赋予了神祇的存在和力量。神的生命源于人的记忆与虔诚,源于聚焦:他们吸取所有信仰和祈祷的力量,转化为某种具象的能量,让神更加强大、冷酷无情、超越凡人,于是就成为了真正的神。旧神赖以生存的是凡人的信仰、膜拜甚至生命与鲜血的献祭,当献祭与膜拜都荡然无存时,这些神灵就被遗忘和蔑视。所以,奥丁在美国的分身不再是北欧神话里冷静睿智的众神之王,而变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老去的神,他害怕失败和陨灭,仍旧魅力十足,却虚弱孤独。古老民族的神祇,北欧的、希腊的、日耳曼的、斯拉夫的、埃及的、波斯的、印度的……(而基督这位曾经的新神,如今也成了旧神,出现在本书附录里)
旧神们在日新月异的国度里不得不沦为占卜的神棍、殡仪业者、屠夫、出租车司机、甚至是性工作者或者骗子,在现代人冷漠自大灵魂的拥挤人群里生存,在夹缝里生活,虽形神不灭,却早已不复往日荣光。而新的神:高速公路之神,电脑之神,媒体之神,互联网之神……都源于人本身的创造,他们放纵、散漫、傲慢和虚荣,他们娱乐大众,也愚乐大众,他们经常抱怨、贪婪又急功近利,他们接受人们的献祭,献祭的方式,是付出时间。但他们也恐慌,害怕有一天成为旧的,被人遗忘,不被膜拜。

作者说,“宗教本身就是一种隐喻,神明是梦想,是希望,是渴望拥有的一切,是爱你的某人,是高高在上的存在,为你提供一个站立、观看和行动的地方,让你在这个有利位置上展望整个世界。”是的,人们想象出某种事物,然后坚信它的存在,这就是信仰,坚如岩石的信仰。满天神灵都是人自己内心欲望具体化的表现,被称为“神”的这种事物,是亿万头脑中不同的形态和定义,是可以复制传播的文化基因,每个人都在头脑中重新创造神,神拥有人类需要的一千副面孔……

作者以各个古老民族和时代的神灵为表象,用诸神聚汇的形式描述了美利坚的形成与发展。当然也有作者没有提及和不了解的神祇,比如书中看不见安拉的身影,比如关于东方的神,竟然让沙僧带领悟空八戒成为中国神祇代表参战……有木有搞错啊,妖神不分吗?就是不说三清和西王母,那女娲娘娘和夸父了解一下?再不济我们也能派条龙或者饕餮玄武啥的好吧?

“今昔的明日乃是明日的昨昔”,今天的旧神曾经是先民的新神,今天的新神有一天也会沦为旧神,就像意识形态的更迭,就像这个世界的脚步,时代的变迁,没有人可以阻止,就像存在的终将走向湮灭,连时间本身都无法永恒。所以,第一,请学会神的力量,聚焦的力量,坚定的力量;第二,请学会放手,让走的走,遗忘的遗忘,流逝的流逝。

《大宋之变 : 1063—1086》

作者:赵冬梅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6
推荐人:姜鹏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文献工夫很足,洞察很深刻,但并不故作高深,叙述流畅,文采飞扬。对宋朝为什么会从仁宗时期的包容走向神宗时期的专制,宋神宗、王安石做了什么,应负怎样的责任,交代得很清楚。

《我行我素》

作者:[印] 拉古拉迈·拉詹
译者:李泽耿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06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作者曾任印度储备银行行长,这是作者任职期间的文章和演讲文集。我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作者一直在为推动印度经济金融改革努力。正如书中所说,我一直在描述我们正在推进的改革,以及改革背后的理由,目的是建立信心,获得公众支持。如果我能够描述已经完成的改革原理,这些改革就有可能不被逆转,未竟的改革就有可能加快推进。

《社会性动物》

作者:[美]艾略特·阿伦森、
[美]乔舒亚·阿伦森
译者:邢占军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5
推荐人:徐瑾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原书12版,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经典了——前沿研究也许有更颠覆性发现,还是对普通人,还是先了解地基再谈。亚里斯多德说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影响无处不在。社会,如何构成我们的行为与思考甚至深层次动机,这都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在信息时代,这样的话题思考,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作者:[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邹韵、薛梅 
出版社:绿林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3
推荐人:蒋丽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本书日文版副标题为“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视域下”。建议了解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学说背景下阅读。

欧洲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有区别,后者是体制内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前者是反体制的,这在中日两国的马克思主义区别是类似的。

女性的家庭内劳动力一直被看作私人领域中的“无形劳动”,是再生产劳动,而本书也旨在讨论这种再生产劳动转移及再分配。

日本将再生产劳动私人化,采用男性在公共领域和女性在私人领域的性别角色分工方式,将这种传统方式称为男主外模式,除了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希腊、韩国等也采用这种模式。

然而,欧美在70年代也实施这一男主外保守策略,这些国家后来受全球化影响,鼓励女性加入劳动市场,维持保守传统模式的国家则都面临严重的少子化现象。

在日本女性正想要脱离“专职主妇”的时候,中国女性却想成为“专职主妇”。

《亚裔美国的创生 : 一部历史》

作者:[美]李漪莲
译者:伍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07
推荐人:沈大园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推荐语-
书里有一半的章节是在依次介绍华裔,日裔,韩裔,印度裔,菲律宾裔等在美国的历史,这当然是亚裔,但也说明亚裔并不是一个整体,比起来,其他美国人也许把他们当作“亚裔”来对待,但他们内部对这个词可能并没有太多的认同。人们只是永远无法避免用肤色作为划分人群的方式,虽然其中并不一定有多少合理性,或者说,有点合理性大部分也是它自己创造的。


《人类大瘟疫》

作者:[英] 马克·霍尼斯鲍姆
译者:谷晓阳、李曈
出版社: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0-05
推荐人:沈大园
书籍分类:历史/人物/社会;
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等)


-推荐语-
这本书的原版副标题叫“一个世纪的恐慌、歇斯底里和狂妄自大”,能看出来瘟疫故事的中心是人而是病。作者引用萧伯纳的话,“一种疾病特有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它的病因”,提醒我们应该关心传染病爆发的环境和社会诱因。环境失衡,官僚体制,传统观念,我们要面对的永远不只是病毒,还有我们所有的历史。

《务实经济学 : 美国政府与创业型经济重塑》

作者:斯蒂芬·S.科恩、
J.布拉德福特·德隆
译者:李华晶,朱建武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11
推荐人:陈达飞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五六个小时就可以读完的小册子,主要讲美国政府的汉密尔顿传统,但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是对汉密尔顿传统的背离,从而也使得美国制造业大量流失。要想重振,就需要回到汉密尔顿的传统。客观来说,特朗普逆全球化政策是顺势而为,也是对美国传统的回归。在美国历史上,自由主义实际上是非常短暂的。

《增长的奇迹》

作者:张涛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5
推荐人:齐炎龙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从数据和图表切入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数据处理和图表选择角度有新意,从直觉常识出发,文字分析也简洁平实,读起来让人舒服,虽然没有理论分析的严谨完备,但能提供新的角度也不错。

《财富的科学》

作者:[英]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
译者:于树生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11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在本书中,作者对现代商业结构、财富和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物质财富生产中的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问题,以及供给、需求和价格的作用。

《汇率低估政策的制度研究》

作者:[美] 戴维·A.斯坦伯格
译者:王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8-05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制度分析方法,建立了条件偏好理论模型,并由此出发,说明了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总是选择汇率高估政策。作者还通过对阿根廷、韩国、墨西哥、伊朗的案例分析,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制度结构决定了国内利益集团偏好,一国权势利益集团偏好影响了政府的汇率政策选择。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与低收入国家的包容性增长》

作者:[法] 拉巴赫·阿尔扎基、
[美] 凯瑟琳·帕蒂罗、[比] 马克·昆汀
译者:王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6-06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本书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自然资源诅咒”与低收入国家的包容性增长三个重大问题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推动各国的经济改革、结构调整和金融深化,以熨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破解“自然资源诅咒”之谜,推动低收入国家的包容性增长。

《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

作者:[美]维托·坦茨
译者:王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06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作者认为,20世纪以来,随着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不仅增大了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降低了社会福利水平,而且引发了债务危机。本书探究了政府支出大幅增长的原因,回答了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及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条件下,如何认识政府的职能。

《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

作者:陈岱孙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12
推荐人:王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这是大学时代我用心读过的一本书。作者深刻阐述了从魁奈到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发展历史。

《中国:理想经济增长》

作者:周天勇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5
推荐人:周天勇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推荐语-
这是《中国:增长放缓之谜》一书的姊妹篇,前书是说明经济增长下行的原因和机理,在2018年被读书会评为100本好书之一。这本书讨论的内容是,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风险及挑战;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部位的改革;实施调水扩土,增加可利用土地,提高居民收入,延长工业化,推进城乡人口、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双向流动和置换等战略。这些重大举措,使中国可以在未来的15年中,保持一个中高速的经济增长。

《后真相时代》

作者:[英] 赫克托·麦克唐纳
译者:刘清山
出版社: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
推荐人:绿荷写夏
书籍分类:管理/商业


-推荐语-
《后真相时代》,是一本关于如何诉说真相的书。作者麦克唐纳是全球知名商业咨询专家。

这是一本关于包装、公关、管理和政治或商业形象打造的书,不仅关注事实性真相,也关注被人们当做真相并据此采取行动的陈述。它谈论的,是如何有选择地讲述真相,作者在整本书中强调选择、宣传和接受合适真相的重要性。

所谓真相,就像一面被打碎的镜子,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而其实都是真相的一角。每个人都会面对真相,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证实偏差时时处处都在发生,只因描述所谓真相的时候,我们都会把自己的主观意识融合其中。

书中提到了一个词:竞争性真相,即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件事物或一项政策,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竞争性真相,即片面性真相,通过选择事物的局部真相透露给对象,从而施加影响其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而这种选择的方式,自然会根据不同的动机来做出取舍。是的,引导大众或表述事件,无需用谎言,用竞争性真相即可达成目的,倡导者和误导者都可以通过选择支持个人意图的真相来影响现实。

作者会教会读者们如何从复杂主题中选择简单的真相,运用历史、背景、数字和故事等“片面真相”来有效的表达自己,选择能准确呈现自己动机的角度,如操纵历史和偏差选择、通过重构背景来解决冲突和改变意义、用真实的数字误导对象、用各种故事策略来暗示因果关系等等。他还从主观层面上分析竞争性真相的呈现与输入,从理性角度探讨群体道德意义和文化的构建与内化;更从感性角度探讨情绪对行动的强大推动作用,不同的情绪以不同的方式激励人们做出不同的决定,所以品牌的塑造,企业的未来展望故事,身份的塑造等等,都可以通过以上的策略与手段来获得想要的效果。这位高阶顾问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呈现各种应用与效果,行文简练,思路清晰。

但最能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却是语言的运用。精确的语言使用会赋予不同语词以差别巨大的影响力,高影响力的词语可以攫取大范围的关注,相对低影响力的词语的关注或描述被抑制或掠夺,所以语言的巧妙使用,是为了博取高效率的注意力。语言的定义是变化的,坦诚对待定义和定义随其他事物变化的变化,才能更好的将语言的影响力应用于现实。语言的定义之后,是社会构建,我们可以通过学会重新定义社会构建来重塑竞争性真相,从而对他人施加影响,使其扭转看法,所以美国政治顾问弗兰克.伦茨说“语言就像火焰一样,根据你的使用,它可以为你的房子供暖,也可以将其烧成灰烬。”带有情绪的词语可以改变命运,改变生活,改变历史,改变行为,词语和情绪的组合是人类已知的最强大的力量。

作者还提到了“命名”的魔力,名字会对现实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是煽动性的名字游说,用负面外号抹黑,还是通过改变名字来改变感知,都可以改变事物的含义及人们对它们的反应。

还有未知真相的预测与信仰。同讲述过去相比,描绘未来的完整画面更加困难,预测不仅可以驱动行为,还可以决定重要决策,劝导性预测和转变性预测都可以促使某事发生或避免某事发生。足以被视作真相的可信预测是现实的强大推动因素和影响因素,在面对不止一个可信预测时,我们应选择倾听、考虑各种竞争性预测,以确保为任何可能的场景做好准备。人们可以通过隔离和重复的策略来控制他人听到的竞争性真相,操控他人的行为。

当然,上述所有的手段,并不单单是用来做文字游戏和管理工作,所有这些关于真相与选择性真相的剖解与重构之后,还会形成关于组织的未来愿景、行动规划以及对于可能趋势的分析,这些都会令组织内的成员备受鼓励。这些所有分析和重构的背后,是先行的学者们关于历史、心理学、文学、语言学和传播学甚至哲学等众多学科精髓的理论知识奠基,还有后来的学者们在象牙塔内枯燥钻研精深典籍最终厚积薄发与融会贯通的应用。正如对于优秀领导者来说,预测你的组织将会发生什么并且提供能够指引方向的未来愿景是一项核心要求,那么对于作者的高级顾问来说,多学科的理论钻研与跨学科的贯通融合就是核心素质了。

作者举了非常多的例子,克林顿总统因性事遭遇的弹劾、全球变暖、美国大选中的成功和失败、以色列的焦点行动、邪教“人民圣殿”等等,很多事例都是我在修习心理学、非形式逻辑学或传播学课程中提到的经典案例。他既教会读者如何在现实中应用竞争性真相来表述问题并影响他人,也会警示读者该如何当心他人对自己用竞争性真相来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因此只有多了解各方面的事实,多一些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加以审慎的判断与评价,才能不偏颇。

美中不足的是他都点到即止,浅尝辄止,各方面都没有太深入的探讨。当然,我还会不断学习阅读各学科经典的理论奠基和修习专业课程,不断提高识别竞争性真相,以及明智的选择真相并作出良好表述的能力。

《当良知沉睡》

作者:[美]玛莎·斯托特
译者:吴大海、马绍博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
推荐人:绿荷写夏
书籍分类:哲学/心理学/宗教

-推荐语-
《当良知沉睡》是一本专门探讨良知以及良知缺乏者----反社会人格者的认知心理学书籍。作者是美国著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玛莎.斯托特博士,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在本书中,斯托特博士列举大量临床实践中的例证,搜集多种反社会人格者案例,为读者呈现了良知的作用以及良知缺乏者的特征和心理,让我们了解良知有多可贵,以及如何防止被无良知者伤害。

人性是善还是恶?人类花费了很大力气才解决了善恶之辨,却也还是不太能解释为何某些人身上只有恶?良知是什么?良知不是某种行为,是我们能感受到的东西,它是一种基于情感依附的义务感,是一种建立在我们对其他生命情感依附基础上的义务感,这种依附表现在情感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爱、同情以及温存。良知把人置于行为准则和制度期望之上,比法律更珍视人道主义理想。良知是意义的缔造者,是根植于情感纽带中的约束感,是我们与通常并无意义的人或物之间的桥梁,比如对陌生人的同情、对人间悲剧的哀恸、对新闻里发生不幸的人们的惋惜等等。而巨大痛苦和恐惧之下,良知的呐喊更会掷地有声,比如放弃优渥生活成为战地护士的贵族千金,比如前线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营救战友的战士们,对于这样的人,我们用“勇气”这个珍贵的词来给予他们最高的人类荣耀。良知有一种韧性,这种无形的品质有时会因屈从于权威禁锢而沉睡,有时会因效忠而隐形,还会因恐惧而退缩,但依然有勇敢而特立独行的人,承受压力,让良知保持清醒且发挥作用,比如战争中的辛德勒,比如那些能够把枪口抬高一寸的人,比如那些不因命令而欺压或操控弱者的人,所以良知的力量如此珍贵。

良知在我们的心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而那些几乎没有良知存于内心的人,我们称其为:反社会人格者,人群中占4%。反社会人格者没有情感依附,也不会对自身行为导致的后果感到良心不安,他们缺乏共情,且从不会觉得自己的生存方式有任何问题,并拒绝为自己所做决策及后果负责,诊断反社会人格的依据所在之一就是“一贯不负责任”。他们与其他人相比,无法从内心生长出复杂而丰富和强烈的情感语言。

他们只追求“赢”,他们希望控制他人、操控局面,会把一生耗费在人际游戏上,虽然很多都是高智商高魅力高敏感性的,却不会把脑细胞运用在求知或阅读以及学习技艺这种长期有序低情绪值的活动,他们会有强烈和短暂的热情,但不会做出承诺,也没有后续发展。无论对人还是对物,都没有持续的动力和长期的投入。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缺乏道德感,因为无法对事物倾注长期的热爱而总是处于无聊中,只喜欢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有天赋,他们也根本不在乎。

他们经常贬损他人,伤害他人甚至是亲人并不会愧疚。他们的人生字典里只有两个字:利益。他们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易怒易冲动,毫无羞愧感且不顾及他人与自己的安危。社会规范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从“神经生物学行为”环节的重要发现可知:反社会人格者的大脑皮层处理情感信息的能力明显异于常人,尽管目前尚不可知此种异常如何发生。但有很可能是遗传性的神经发育差异(最多50%)导致,而抚养方式、文化因素会减轻或恶化此种异常,但具体来源尚未明确。他们缺乏一种能力,没办法拥有和感受情感经验,因此也无法建立真实关系。简单的说,没有爱的能力就不可能拥有良知,而反社会人格者根本就是没有爱的人。他们能够真正感受的唯一情感,似乎只有由即刻的生理痛苦和愉悦或短期挫折和成果引起的“原始”情感反应,源自进化程度比较原始的脑缘系统,而非大脑皮层调节的高级情感。他们必须学习如何去表达和流露情感,才能让自己的面具戴得好,而人类行为背后蕴藏的情感,他们体会不到,所以他们愿意选择与家人疏离的生存方式,哪怕家人对其极为爱护,并没有什么童年阴影或受虐体验。

而远离这些人的最高法则就是: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有些人就是没有良知。他们的嫉妒同常人的嫉妒都有很大区别,常人的嫉妒通常是期望拥有对方拥有的事物,而他们的嫉妒也许会造成破坏力很大的毁灭性行为,即用操控的游戏毁掉对方拥有的事物。这种难以想象的情感缺陷让他们的人生退化成一场以控制他人为目的的无休止的游戏。他们没有爱心,只有占有欲。

“爱的能力”寓于良知,良知是一种自发性的反应,不会炫耀,潜移默化中为人与人之间的自发性互动平添意义。我们会感受到愤怒、困惑和强迫,也会感受到温暖、欣慰和喜悦,这一切都是关于爱的冒险,对个人来讲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它只是“对灵魂有益”。

全书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科学原理阐述清晰,讲述事例生动详实,行文细腻温柔,是女作家独有的魅力,字里行间也总能读出作者对人性的悲悯。朋友说他认同苏格拉底的观点“无知是恶”,而人并不是全部的人性,而是从兽性过渡到人性。所以才会有如此让我们困惑不解的人存在吧,无论反社会人格者是不是病态,对他们自己来讲,他们都无法体会人间情意的美好与温暖。好在人性之恶的残酷冰冷之上,还有美好的善与良知,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硅谷钢铁侠 : 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作者:[美] 阿什利·万斯
译者:周恒星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04
推荐人:高军
书籍分类:科技/IT/互联网;
历史/人物/社会;管理/商业


-推荐语-
关于此书的几个读后感:
——有激情的工作能让人焕发出最佳的状态,但除非你是天才,否则还是要在人情世故上做一些妥协,这并非不好,仅仅是因为你不是天才。
——特斯拉的理念是把电动车打造成一个身份象征,进而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和产品生态圈,并获得最高的品牌价值。
——美国对中国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几艘航母,而在于苹果和特斯拉这种新型制造业公司,以及孕育他们的土壤。或许我们有很厉害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在制造业方面,除了大疆,目前还没看到比较厉害的公司。
——“首字母缩写成真恶心”,对的,我刚进腾讯的时候也有这种感受,现在面对很多所谓的专业文章和PPT时也有这种反胃感。
——公关团队很重要,一个有公关意识的老板更重要。
——贾跃亭的生态化反理论是不是来源于马斯克的统一场理论?
——paypal借记卡和货币基金的描述,特别像支付宝和余额宝,所以到底谁抄的谁?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译者:林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5
推荐人:刘长军
书籍分类:经济/金融/投资;
哲学/心理学/宗教


-推荐语-

新教伦理拒斥威权、神话、迷信、仪式、隐修等前资本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形塑的是与“自由”、“平等”、“劳动”、“财产”、等资本主义价值观,使得传统视野中的“盈利”、“营利”、“利息”等话语正当性得以复归。新教伦理所确立的变革现世的伦理原则和实践进路。即“劳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入世禁欲主义”。正是“劳动”,无差别的一般劳动,使得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重商主义(价值论意义上的劳动)、重农主义(特殊意义上的农业劳动)逐渐与时俱进,转化为劳动财富论、劳动价值论的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重读此书,有助于清晰当下中国的经济伦理原则与实践进路。


书籍图片:网络。


  -END-

关于经济人读书会感谢有你,经济人读书会获奖了

书单:往日推荐回复“书单”以及“0”可见。

2020年06月经济人读书会书单

2020年05月经济人读书会书单

2020年04月经济人读书会书单

2020年03月经济人读书会书单

2020年02月经济人读书会书单

2020年01月经济人读书会书单

2019十大好书|社会科学类

2019十大好书|全球历史类

2019十大好书|中国历史类

2019十大好书|经济类

2019十大好书|商业类

2019十大好书|人文类



上徐瑾课堂,做明白人
入围全国知识付费榜单第七读书类第一
喜欢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