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向前:尘海茫茫枕百感

印闲生 江宁知府 2021-04-01


本篇为“十大元帅”系列的第二篇,讲述徐向前元帅的故事。

 

 

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高原上,有一座小城叫做班佑。

 

这里曾经是红军右路军的驻地。

 

1935年9月9日夜,形势千钧一发之际,毛泽东亲自来到右路军总指挥徐向前住处,问他“最后的意见”。

 

徐向前犹豫再三,回复说:“两军既已会合,就不宜再分开,红四方面军也不宜再分为两半。”

 

这并不是毛泽东想要的答案。

 

如果我们打开上帝视角,让徐向前斩钉截铁的撂下一句“跟你了,北上!”。


那么可以想象,毛泽东定将面谕其为“开国第一功”——评十大元帅第一位都需要斟酌掂量一下选谁。

 

可惜。


在确定徐向前最后的态度后,毛泽东语气平和的说:“时间不早了,早休息”。

 

说完便匆匆离去。

 

第二天清晨,当徐向前醒来的时候,发现右路军中的红一、三军团已拔寨北上,不知所踪。

 

毛泽东就这样带着从中央苏区一路走来打剩下的七千多人孤独上路了。

 

心境之凄凉,无以言说。

 

极度沮丧的徐向前在痛哭一场过后,率四万大军南下,再过草地,在党坝与左路军会合。

 

茫茫川西的若尔盖高原,就这样成了他“抱憾终身的地方”。


川西若尔盖高原。今天这里是很多驴友自驾的好去处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和三国时期鲁肃同字)。


他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

 

1901年11月8日,徐向前出生在山西五台一个没落的大户里。

 

徐的父亲徐懋淮是清朝秀才,娶妻赵金銮,二人育有徐向前等兄弟姐妹五人。

 

因徐向前成名甚早,在三十年代初即名震鄂豫皖,导致蒋介石和阎锡山经常派人到徐家搜刮打探徐向前的消息。

 

阎锡山后来感慨说:“我山西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文有薄一波,武有徐向前,如果这两个人都为我所用,我就可以统治全中国,可惜他们都跑到共产党那里去。”

 

得不到就毁掉。

 

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曾几度派人挖徐家的祖坟。


五台县徐向前故居

 

徐向前自幼勤奋好学,十岁被父亲送去读私塾,后转到沱阳学校读高小,但不久即因家境贫穷被迫辍学。

 

离开学堂的徐向前来到河北阜平县亲戚家开的书店,做了两年半学徒。

 

1919年春,在太原任职的长兄徐受谦来信向徐向前介绍了阎锡山创建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


之后徐向前顺利考入该校速成班。

 

民国初年阎锡山治下的山西政通人和,发展的很不错。

 

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就读的日子里,校长赵戴文经常邀请胡适等社会名流前来讲学,徐向前收获颇深。

 

除徐向前外,像薄一波、王世英、程子华等名人,也都是该校学生。

 

1924年1月,徐向前听说广州国民政府筹办军校,并在上海招生,便与几位山西同乡一同赴沪参加黄埔军校考试。

 

经过两轮笔试后,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一队,加入中国国民党。

 

同年9月,第一队作为孙中山的卫队前往韶关,誓师北伐。

 

在大革命时期,徐向前参与过讨伐陈炯明等一系列战斗,官至副团长。


 

1927年3月,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一个月前,徐向前经樊炳星、杨德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后,徐向前辗转多地,最终抵达大别山落脚。

 

从1929年开始,徐作为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参与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

 

同年底,徐向前与女红军程训宣结为夫妇。

 

1930年春,徐向前任工农红军第一军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开始指挥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不久升任红四军军长。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鄂豫皖苏区来了一个主持工作的“大人物”——张恺荫。

 

此后若干年里,张成了徐向前的一个魔咒。

 

当时红军内部有严格的纪律,军事指挥官无权干涉政治行动;加之张显赫的地位,徐向前倍感压力。

 

在著名的“白雀园事件”中,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被张秘密杀害,直到1937年徐到延安后才知道消息。

 

大别山。1947年6月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中,不知还有多少曾经鄂豫皖走出的老红军。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故地重游”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共三万人。

 

这在当时是一股和红一方面军并驾齐驱的力量。

 

徐向前任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军长。

 

随后的鄂豫皖第三次反围剿是徐向前大放异彩的一役。

 

此战,面对蒋介石围攻鄂豫皖苏区的十五个师、二十万大军,徐向前首先组织黄安战役,击溃俘获一万五千余人,活捉69师师长赵冠英;继而组织商城潢川战役,重创汤恩伯的国军第2师,并攻占商城。

 

最后,徐向前集中兵力投入苏家埠战役,全歼国民革命军第7、46、55师,毙敌3万余。


被困苏家埠的国民党军6个团全部缴械投降,活捉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

 

眼看鄂豫皖红军越战越勇,蒋介石亲自挂帅指挥了第四次围剿战役。

 

此战,国军各路名将轮番登场,卫立煌、陈继承等部梯队前进,以避免此前红军的围点打援战术。

 

在黄安战役、七里坪战役中,徐向前率军与敌发生惨烈拉锯战、损失巨大。

 

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张、徐、陈“三人组”电告中央撤退。

 

徐向前及众军事将领率主力撤出鄂豫皖苏区,留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在当地进行游击。

 

当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出平汉路,跳出包围圈。

 

蒋介石岂能善罢甘休?

 

他指挥卫立煌、蒋伏生、胡宗南、萧之楚、刘茂恩等部开始堵击,将红四方面军彻底围攻于漫川关。

 

生死一线之际,许世友部在垭口打开缺口,徐向前率部队于11月13日黄昏突围成功。

 

之后,红四方面军越秦岭入关中平原,与杨虎城部发生对战,逼近西安南郊。

 

后又南下再越秦岭,渡汉水进入汉中地区,至此摆脱各路国军的尾追堵截,全军尚存一万四千四百人。

 

1932年12月底,红四方面军越过大巴山,进抵四川通江,创建川陕根据地。


由于当时川军与蒋介石嫡系部队有利害冲突,刘茂恩、胡宗南部无法入川。

 

面对战斗力相对较弱的川军,红四方面军攻城略地,至1933年底已占领八座县城,部队达八万余人。

 

此外,红四方面军还与杨虎城的西北军签署了秘密互不侵犯协议,解除了腹背受敌的隐患。

 

 

1934年是革命历程中非常艰难的一年。

 

这一年,中央苏区遭国民党大举围攻,被迫长征;红四方面军所在的川陕根据地也遭到刘湘组织的“六路围攻”,虽击退川军,但元气大伤。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命红四方面军集中全力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同年4月,红四方面军攻下剑门关,击溃川军一万余人,队伍再次扩员至八万余。

 

几个月后,红四终于在川西等到了突破重围风尘仆仆赶来的红一方面军。

 

接下来的故事我们在《川西往事》中讲过了,此处不再赘述。

 

南下失利后,1936年1月,张放弃了另立中央的主张。

 

朱德、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纷纷要求北上到陕北。

 

7月初,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甘孜会师,组成西北局,张任书记,决定北上。

 

由于当时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签订密约,红二、红四方面军在行军中未有大型交战。

 

10月,徐向前率部抵达会宁,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对很多人来说,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终于告一段落。

 

不过对徐向前来说,另一段更加凶险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西路军的故事我们在《西北复仇记》系列中介绍过了。


九死一生,此处也不再多言。


茫茫祁连山


之所以花费了这么多篇幅讲前期的故事,是因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徐向前的戏份很轻。

 

戏份轻的原因,上面也都解释清楚了。

 

抗日战争期间,徐向前曾于1939~1940年间短暂执掌山东和苏北地区的八路军部队,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1939年底,日军开始对鲁中地区进行扫荡,鲁中战役爆发。

 

徐向前率山东军区部队参战,共经历大小战斗两千余次,毙伤俘日军两万余名。

 

1940年底,徐向前被召回延安,先是短暂担任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后任抗大校长。

 

这种“赋闲”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47年。

 

眼看着昔日的战友们一个个在外建功立业,徐向前实在坐不住了,尽管身体抱恙,还是强烈要求奔赴一线。


从山东返延安途中的徐向前。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下一次领兵作战,要到七年之后了

 

于是在1947年夏天,徐向前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负责自己家乡山西的解放作战。

 

当时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主力十二万人已由刘邓率领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次一等的西路兵团由陈赓、谢富治率领挺进河南西部。

 

留守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只剩下五万余地方武装。

 

这些新扩充组建起来的部队不仅缺乏正规战经验,武器装备也十分落后。


从头再来,这是徐向前人生中的主旋律。

 

在山西这段岁月里,他的两个主要助手是王新亭和周士第。

 

前者是徐帅在鄂豫皖时期红四方面军的老部下,往事悠悠君皆懂。

 

后者则拥有一段和徐向前非常类似的人生经历。

 

1947年,晋冀鲁豫军区领导合影,左起为徐向前、周士第、王世英、滕代远


周士第和徐向前一样都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在大革命时期便声名鹊起。

 

北伐军中,周士第做到了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长的职务,即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叶挺任团长期间周士第任一营营长)。

 

这支由我党实际掌控的军队,后来涌现了无数革命骨干。

 

像林彪、陈毅、谭政、陈赓等元帅和大将,都曾是周士第的手下。

 

不过因为南昌起义后一段“离队风波”,再回头时,周士第早已被曾经的手下们远远落下。

 

在山西这样一个解放战争中并不太重要的战场,徐向前、周士第、王新亭等人以晋冀鲁豫军区留守的第8、第13、第14纵队为班底,编成华北军区第1兵团,归华北野战军下属。

 

徐向前兼任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漫远任参谋长,后来的总书记任政治部主任。


徐帅就是这么厉害,八十年代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都是他的老下属……


1948年国军在太原外围双塔寺构建的碉堡

 

解放战争后期,林彪、粟裕等统帅几十上百万精锐大军与国民党决胜天下,形势一片大好。

 

徐向前等人也不甘落后。

 

凭借十八兵团起家的六万余人,他们先后组织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前期和中期),在几乎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解放了山西省除太原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


平津战役结束后,华北野战军杨得志19兵团和杨成武20兵团被抽调到太原前线。


国军大势已去。


总攻前,身体每况愈下的徐向前把三个兵团的指挥权交给了前来探望的彭德怀。

 

太原城破后,徐向前原本希望率军出西北,为曾经西路军的兄弟们报仇。

 

后考虑到身体情况,遵医嘱赴青岛养病。

 

十八兵团由周士第、王新亭、胡等率领进军西北,徐向前则在病床上与十八兵团的将领们告别。


阎、徐两人为五台同乡,且在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有师生情谊


建国后,徐向前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55年授衔,徐向前十大元帅位列第八。

 

当时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向前同志是个代表啊!”

 

这个“代表”,自然就是指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徐向前下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风云突变的1966年。

 

这年8月,徐向前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政治局委员。

 

次年初,毛泽东推荐由徐担任解放军全军文革小组组长。

 

徐向前当场回绝了传达最高指示的杨成武,并在事后向毛泽东借病推辞,遭强力挽留。

 

1967年1月12日,全军文革小组成立,徐向前任组长、江青任顾问。

 

江青这个顾问是徐向前为了自保“主动提议”的,所以徐一度被批评“对文革态度暧昧”。

 

当时北京到处贴满红卫兵大字报“向江青致敬!向徐帅致敬!”。

 

眼看军队迅速陷入混乱,徐向前自感局势有变,态度急转变化,再度以病请辞。

 

1月19日,京西宾馆召开军委碰头会。


围绕军队内部是否展开文革运动,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三位元帅与江青、陈伯达、康生、姚文元争执起来。

 

这是川西之后谨小慎微几十年的徐向前罕见的一次动怒。

 

形势比人强,此次抗争事件被江青一伙污为“二月逆流”。

 

同年4月上旬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徐向前被迫作检讨,遭到批判。

 

4月16日、17日,徐家两度被抄。

 

因事先接叶剑英通知,徐向前暂时在西山避难,躲过一劫,省了“喷气式”。

 

同年7月29日,蒯大富率人第三次抄了徐向前家。


动荡年代,徐向前被下放到了二七机车车辆厂进行劳动改造,过着半监禁的生活。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为政坛“常青树”的徐向前再次被委以重任。


1979年1月1日,他以国防部长的名义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炮击的声明》。


历时21年之久的金门炮战就此结束。

 

同年2月,徐向前参与决策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八十年代徐向前一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直到1988年请辞。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期间,徐向前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遗体火化后,遵照生前愿望把骨灰分为四份,分别撒在大别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

 

这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四段经历:鄂豫皖苏区、川陕根据地、西路军和山西。


徐向前是十大元帅中倒数第二个去世的,仅次于聂荣臻。


在二十世纪波谲云诡的历史浪潮中,他经历了无数次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风波,最终平安着陆。


因此,很多朋友都说徐帅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徐向前用一生验证了这个道理。


年轻的徐向前



番外



徐向前的第一任妻子程训宣在1932年去世后,他一直尽心尽力地照顾岳母,并将妻子被害的事情隐瞒多年。


1949年,徐向前的岳母汪秀芝住到了儿子程启光(红四方面军出身,曾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行政处处长)的家中。


徐向前听闻便来探望,与程启光事先商量好隐瞒程训宣去世的消息,以免老人太过伤心。


汪秀芝从家中拿出了自己亲手酿造的米酒,递到徐向前的手中。


老人家开口问道:“我女儿训宣怎么样了,怎么也不来看看我?”


徐向前说:“训宣她啊,现正陕西学习呢,一时半会儿还回不来呢,她也没办法。”


老人伤心的说道:“你们这一走就是几十年,现在国家稳定了,还是这么忙。”


为了慰藉老人,徐向前此后假借亡妻的名义给老人写信,频繁地为妻子“调动工作”。


先是从陕西调到青海,最后一路调到了苏联。


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老人担心地问道:“现在不是在搞苏修吗,训宣怎么还在这么远的地方。”


徐向前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汪秀芝在儿子和女婿的照顾下一直活到96岁,1972年离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