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专栏】Unicorn×张钰 | 《不可造次》:时代浪潮下的弄儿

张钰 Meng 游霓映象 2023-08-17

片名:不可造次(Birth Permit)

片长:17分01秒

导演:张钰

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已毕业,现工作于北京)

主演:张景然、毕大勋、李建忠、艾米


创作历程:


《不可造次》是我的电影学硕士毕业作品,最初构思起源于身边朋友的遭遇,一个更为私人、感性的心灵困境。然而对生育题材展开调研时,我看到了女性更普遍的内外交困。结合多个真实原型,我重写了这个故事,试图去探索任何一个中国女性都可能面对的困境。


这也是一部极低成本的学生制作,我们在很紧张的周期内拍摄完成,力求以一种疏离克制的笔调,刻画出女主人公的内在意志。


梗概 Introduction


为了生下她的第二个孩子,何榛经历重重波折。“二胎”政策的放开仅仅是一种皆大欢喜的解决吗?外在的困境解除后,夫妻之间的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


He Zhen,a female public officer,remarried to a stranger for a birth permit of her second child.To get through all the red tape,there are more difficulties.End of the one-child policy is not to solve the trouble,the crisis between the couple might just begin.



导演简介


张钰,山东人。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创作方向,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不可造次》是她的硕士毕业作品,也是她第一部电影短片。


入围欧洲独立影展、“华时代”短片节、86358电影短片周(贾樟柯艺术中心)、中国国际女性影展等国内外二十余个影展,斩获多个奖项。


2017年入选第7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角”并在电影宫Palais H进行专业放映。此外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德国汉堡孔子学院等多个机构展映。


另有编剧电视连续剧《舞樱》《长安丽人》均已拍摄完成。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张钰导演。她的短片作品《不可造次》讲述了一对夫妻为了二胎准生证奔走辛苦的故事。看似在新闻中遥远而空洞的术语因为切身经历而鲜活了起来,面对政策与时代的波涛汹涌,中产阶级与置身于其中的个体又会被如何左右?


*U为Unicorn映象

 Z为张钰


U:先问一下,不可造次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Z:最初构思来源是我一位朋友的经历,也是与生育有关的内容,一个非常私人的事件,更有感性色彩。后来我对这个题材进行社会调研,了解到更多的故事。同时考虑到短片的篇幅限制,我将故事转向了公共话题的领域,也更加集中,希望能引起更广泛的认知与讨论。


U:所以朋友的经历就是片尾所说的真实事件吧。你觉得这类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该如何把握艺术创作与现实间的平衡?比如说你对真实事件具体进行了哪些改动呢?


Z:真实事件其实融合了很多个,既有朋友的经历,也有新闻中的一些原型。创作的过程不是一个“改动”的过程,而是一步步去搭建,建构起整个影片。写剧本和拍摄中,我主要考虑的还是短片本身。对题材的研究了解,包括切身的感性认识和调研、采访获得的真实素材,都是砖瓦,在建构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取用。



U:我觉得许多剧情设置非常巧妙,比如说何榛拒绝堕胎的当天晚上开放了二胎政策。我在里面既读出了讽刺,也读出了小人物在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Z:这个转折乍看是很突然的。当然时间点不一定这么巧就是当晚,总之是相隔不久的一个时间。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来自电视机里的声音,决定了很多人的命运。可如果追溯起来,最初导致主人公陷入困境的,也是来自于三十年前这样一个遥远的声音。最后主人公的困境似乎是因为新的“声音”而解决了,但她似有所悟。也许很多人不太关注新闻,也不在乎一些边边角角的政策,因为暂时没有什么切身的关系。然而我们都在同一个无形的声音笼罩下,被宣布,被决定。在未来的某个时空,今天宣告的一句话也许会影响波及到自己。


在调研阶段,我看到很多人为争取开放二胎做出努力。许多失独家庭集结在一起,进行长征式的徒步行走,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促使一些改变的发生。也有像影片主人公这样的,去找漏洞、钻空子,希望能成为漏网之鱼。大家做出了各种努力,现在,二胎开放了,这是人们主动争取到的吗?显然并不是,是因为社会经济的需要。人们的努力是否都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是些无用功呢?影片结尾,主人公“白忙一场”,观众很容易会感到被“闪”了一下,我希望能激起观众思考,这种“命运的捉弄”,不也是现实吗?


U:对。虽然从逻辑上来讲主人公得到了她想要的生育的权利,但其实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圆满结局。因为她的生育权仍然是被“给予”的,也就是说在需要时,仍然可以随时被剥夺。


Z:是的,困境的降临和解决,和主人公自身、她的能动性无关,所以最后她也没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也许更多的不安将一直徘徊在心中。


U:这里也涉及到一个女性争取生育权的问题。片中她的生育权一方面受到计划生育的限制,一方面受到丈夫的限制。你是如何构思和展现她与它们之间互动的呢?


Z:外界的决策影响往往通过更为切身的人际关系加诸于个人身上,具体到影片中,她的职场、她的家庭都成为具体的压力来源,其中丈夫的角色最为密切和微妙。生育活动的主体是女性,何榛自己本应是最终的决策者;丈夫是孩子的父亲,也成为整个事件的参与者。原本在情感上两人联系很紧密,何榛也必然会考虑丈夫的态度和想法。当丈夫表现出软弱、退缩,成为她的阻碍时,这种打击对何榛就很大了。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丈夫的懦弱摇摆并不是绝对的恶,却将何榛置于孤立无援。另一方面,两人事实上已经离婚了,丈夫已是前夫,他无论关怀或阻挠都不再合时宜。最终,在情感上,两人也将是断裂的状态。



U:这类关注计划生育对中产阶级影响的文艺作品,尤其是聚焦于中产阶级女性的,还是挺少的。说到计划生育大家都会想到莫言的《蛙》,不过它的关注点是农村。你觉得这算是一个文艺作品的盲点吗?


Z:是呀,曾有一位老师看过后指出,这个题材为什么不去拍农村发生的事呢?过去在那个阶层中发生过一些更加残忍的行为。你这片子里的人物穿得好,有房住,是无病呻吟了。其实作为山东人(和莫言老师算是老乡),我对于这类事是非常清楚的。


但我也想说,难道小市民的苦痛不是苦痛吗?小市民的声音不能被聆听吗?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下国内的中产阶级是伪中产,因为他们的根基非常脆弱,随时可能阶层下沉。所以我把主人公称为一种“小市民”。身边也有比较中产的朋友特别不喜欢“老破边穷”题材,认为那都是上个世纪的故事了,现在不可能有这类事,以后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我想,繁花锦簇的局面下也许潜藏着危险。小市民或者农民,大家都在同一片天空下,你我他身上发生的事并不是没有关联的。我希望讲述这种被忽视的故事,讲出来就不会被忘记。




END

Unicorn文创现已上线

感兴趣的朋友扫码即可购买


PV单肩包


手绘明信片


手绘徽章


独角兽手机壳


Unicorn放映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不生产电影

我们只是电影的搬运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