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孩子 | C计划周末荐书

C计划团队 C计划 2021-03-16

点击蓝字关注C计划哦


的家非常穷。为了养活三个孩子,他只有初中学历的爸爸要打两份工,从早上七点开始一直到晚上十一点结束。在当时的美国80%的家庭都有一部汽车,90%家庭都有一台电视时,他家既没有汽车,也没有电视。但是,在父母的敦促下和邻里的鼓励下,唐依靠助学金坚持完成了大学学业并且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职业牧师。

 

弗兰克生于当地小镇上最富庶的家庭之一,家族生意包括了渔业、农场、购物中心和餐厅。弗兰克和同学们一起打暑期工,和各色人组成的邻里玩耍。他在父母的资助下进入了大学,后来成为了一名海军,退役后担任了报社编辑。

 

唐和弗兰克,虽然家境迥异,但都是美国俄亥俄州克林顿港高中的1959届毕业生。他们也是《我们的孩子:美国梦的危机》一书作者、哈佛教授罗伯特·帕特南的同班同学。


作者:[美] 罗伯特·帕特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译者:田雷 / 宋昕 

ISBN: 9787562070146


在《我们的孩子》这本书中你会看到,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无论贫穷或者富有,孩子们都有机会走向成功。穷人家的孩子并不觉得低人一等,而富人家的孩子虽然有更好的物质财富,但这种财富还不至于让他们能够绝对遥遥领先于普通人家的孩子。

 

但是,《我们的孩子》这本书真正想展示的,是在半个世纪以后,美国社会正在走向严峻的贫富阶级分化。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面对的机会不再平等,而认为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的美国梦,也正在破碎。



以克林顿港东湾路为界,在1990年,路北和路南的儿童贫困率基本一致,都低于5%;但是到了2011年,路北区域的儿童贫困率为1%,而路南区域的儿童贫困率为51%——也就是,每100个儿童里就有51个贫困儿童。

 

切尔西就生活在路北的富人区。她的祖辈和父辈都是富裕家庭。她拥有硕士学位的母亲温蒂放弃了全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两个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包括在婴儿时期就进行大量的亲子阅读,以确保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就能够独立阅读。在孩子们上学时,包括上大学时,温蒂对孩子的学业和分数都看得很紧,甚至去向老师投诉判错的分数。每天晚上温蒂要求全家必须一起吃晚餐,以教会孩子们如何与人交流、谈论时政。而温蒂也是孩子学校事务的热心参与者,一如现在我们所了解的家委会成员。切尔西一直也非常优秀,是中学各项社团活动的活跃参与者和领导者。现在她在父母的资助下正在美国排名前十的一所大学读书,并且希望以后继续深造成为一名律师。她的前途,一片光明。

 

而生活在路南贫民区的大卫,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父母离异,父亲吸毒、进监狱,大卫从来没有体验过全家人共进晚餐。因为父亲居无定所,大卫仅小学就上了七处不同的地方,平常也不怎么学习。大卫和朋友一起吸食大麻,违法被监禁,四处打零工,在20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单亲父亲。



克林顿港的这两个例子,并不仅仅是个例。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维持了数十年之久的平等化趋势开始逆转,之后就以残酷的加速度加剧贫富分化。比如,从1979年到2005年,金字塔底层1/5的美国家庭,收入每年增长900美元,而金字塔顶端1%的家庭,每年收入增长74万美元多。随着经济鸿沟的拉大,阶级隔离的壁垒也越来越森严。穷人家孩子想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越来越困难。



作者从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方面,来展现这样一种机会不平等的现实和趋势。


在家庭方面,经济收入在前三分之一的上层阶级家庭,往往有更稳固的家庭结构。夫妻认同婚姻的价值,共同努力承担家庭义务。他们会向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投资。包括科学的、精细的养育,更多的时间投入,更优质的托儿所服务、夏令营和其他教育服务、用品。

 

但经济收入后三分之一的下层家庭,由于贫困和性自由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夫妻双方更难维持稳定的婚姻。这个群体有更大的比例去低年龄生育、未婚生育、计划外生育,也有更高的离婚率。

 

在这样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由于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往往多孩的抚养压力,加上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并没有足够的耐心、时间和能力去教育孩子。相反,除了任意放养,肢体暴力和语言暴力,更容易成为他们的管教方法。而研究证实,成长于精神压力巨大的家庭环境,孩子的大脑会被损伤,孩子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或者孤僻的症状,学习能力和表现也会更差。

 


学校教育也是这一阶级分化加剧的“共鸣箱”。富人进好学区,穷人进差学区。那些好学校从富人家长那里获得更多的额外智力支持和经济支持,学生们也因为更向上、正派的学习环境,而彼此获益。穷人在差学校,则会遇到更多的吸毒、犯罪的同学,更嘈杂的班级环境,而老师们也往往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教学环境而流失到别处。

 

学校的课外活动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作者在50年代的高中生活中免费学会了吹长号和打橄榄球,但是现在已经有超过半数的高中对课外活动采取收费政策。这对于富人也许只是毛毛雨,但对于穷人来说,则基本是关上了课外活动的大门。即使有些学校提供申请免费的机会,但是谁愿意为了课外活动背上“贫困生”的标签呢?

 

在邻里支持方面,富人的社会关系更加丰富,可以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多的资源,孩子会更有见识。但是,穷人由于社区的凋敝,周围都是穷人在聚集,他们其实更难以信任周围的人,越来越孤岛化;而穷人的孩子也很难结交更高阶层的人,获得有效的指导。

 


作者指出,这种日趋扩大的阶级分化,将给美国社会的经济、民主政治和道德,带来巨大的挑战。穷人的孩子无法得到良好的培养,将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无法应对雇主的更高需求。穷人的孩子缺乏教育与途径接触、参与政治,就会与公共生活渐行渐远。正如《群众社会的政治》一文所指出的,从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到斯大林主义,甚至包括美国本土的麦卡锡主义,这些煽动性的群众运动最容易掌控的公民,正是那些“最无门进入正式或者非正式的集体生活的那部分人”。而容忍穷人的孩子继续向深渊滑下,也将强烈叩问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道德标准。

 

怎么办?这是一个世纪难题。但作者仍然坚定地呼吁各项社会政策的改良,包括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支持、税收抵扣、专业的托儿服务和社工辅导,为穷人学区学校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遏制学校有偿付费的课外活动项目,发展职业培训和社区复兴项目等等。


社会阶层鸿沟扩大化的问题,不仅仅美国有。在中国,富裕家庭对孩子们的教育无微不至,从早教、学区房到课外班无所不包;但贫穷人家的孩子,比如农村的留守儿童,从一出生,就面临着经济、家庭教育、优质学校教育、邻里支持的匮乏,缺乏学习与成功的能力,与前者完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用“懒”、“笨”去给这些穷人家的孩子贴标签,而是应该意识到这些现象背后的结构化不平等,去为这些孩子争取更平等的机会。

 

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我们和穷孩子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他们,也是,我们的孩子”。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亦如是。


   作者:C计划—叶明欣

相关阅读

一头想要被吃掉的猪 | C计划周末荐书

数字也会骗人吗?| C计划周末荐书

如何成为有影响力的人?|C计划周末荐书

最新课程与活动,扫码了解更多!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的签约作者。未经特别说明,C计划文章均为原创。文中署名的插图、脑图亦为原创。转载文章或原创插图、脑图,请联系小C(Plan-C2016),或给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