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见,张文宏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秦鉴 Author 秦鉴君

作者:秦鉴君

来源:秦鉴 ID:qinjianpark


新一轮疫情,汹涌而来。

国家卫健委通报说,仅3月6日全国新增本土感染者526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312例,确诊病例214例。这些感染者,从广东到云南,从吉林到山东,分布在十多个省份。

形势不容乐观。

陕西省卫健委一天内两发通报,有专家建议启动全市核酸检测。

上海,这座屡次完美阻击新冠的东方堡垒,自3月3日以来,更被每天新增的感染数字持续轰击。有人发出上海嘉定做核酸检测的照片,人群似乎比上次迪士尼时更加密集……

奥密克戎BA2亚型,这个比原始毒株BA1传染性更强30%的最新毒株,空前挑战我们延绵至今的抗疫战术。

私下里,微信上,人们都在问:到底怎么样了?我们该怎么办?

想起一个人,想起一句话,“上海有他,就像有了防疫的定海神针”。每逢战疫焦点时刻,他都会站出来,从专业角度,为人们排忧解惑。人们信任他,因为他有态度、不做作,因为他讲科学、不唯上:

张文宏。

特别是这次上海就位于疫情的漩涡中心,人们就更关注张文宏的表达,希望能从他那里听到一些更真实鲜活的内容。

但他,迟迟不见踪影。

3月6日,澎湃新闻采访了一批业内人物——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上海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吴凡,没有张文宏。

3月7日,上观新闻报道,在官媒发声的有上海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袁政安等,依然没有张文宏。

张文宏,不只是有万千流量的公共人物,还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即使仅凭他的职务,他也应该出来说两句啊。

联想到先前他遭受人格侮辱的网暴,前官员下场撰文痛批他说过的“共存论”,以及此次险象环生的疫情,他越是不发声,就越是让关切他的网友担忧。

7日下午17时41分,答案揭晓。

张文宏在微博发文,并于17时01分在公众号“华山感染”转发。今天,光明网、上海热线等众多媒体纷纷以“张文宏最新发声”,介绍了这篇“千字长文”:

《严守新一轮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探索更智慧的动态清零模式》。



是不是光读标题,都觉得老费劲?

再往下看。

开篇点赞北京冬奥会、残奥会,铺陈宏大背景。

中间阐释“动态清零”,科学有效,“难免封控一些机构……部分民众产生了恐慌和怨言”,评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有些话我甚至是读了几遍不知所云的,比如:

抗疫到了新阶段,既要避免一刀切,也不能发生“规模性的疫情反弹”失控,期间衡量的主要标准是抗疫的成本效益,如何既达到防疫的工作目标,又不要盲目一刀切,以牺牲正常生活为代价达到所谓的清零目的。

朋友们,这是我完整从文章截取的一段话,但做了这么多年媒体工作看过许多长篇累牍政府报告的我,居然也没有看懂,这到底想说个啥?

接下来,文章点赞了上海战疫者“事不过夜”不眠不休的精神。

最后,讴歌我们战胜疫情的曙光初现,我们的疫苗策略在完善,一年比一年好,这是我们的抗疫正道。

大跌眼镜,这还是那个敢说敢言的张文宏吗?

翔实吗?翔实。千字文从冬奥会写到疫苗写到上海战役写到对未来展望,什么都写了,但读完什么都没记住。

正确吗?正确。这篇文章从开头第一个字开始就无比正能量,但读完有用的信息却太少了。尽管导语说“将有些想法提出来”,但读完感觉与其说是“思想”的想法,不如说是思想教育课后“感想”的“想法”。

有媒体人不信邪,说我要把文章拆解开来“大浪淘沙”,读背后的话,淘些真金出来,结果拆解完后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这是他娘的真·沙子。

最大感受是,这文章遮去作者名字,你写上王广发,写上高福,甚至蔡莉,我都敢信。

同样不寻常的还有,时间。

张文宏在一次采访中曾说,他最喜欢在工作忙完后,晚上登陆微博,发发感想。梳理张文宏以往博文,会发现很多都在晚上20时至凌晨2点之间,这次上海新发疫情,他一定比平时更忙碌了吧。但是发文时间却是在下午,正常上班时间,难道他没有要紧事务,偏偏在这个时候,要像记者一样赶稿子吗?

要说的是,张文宏是个语言高手。他说话简明扼要,很多金句如“不能总欺负听话的人”“企业不用捐东西,给隔离员工开工资就是最大的贡献”“让共产党员先上”“早餐不要喝粥没营养”都是一针见血;后来被网暴后,他在一些视频场合,依然巧妙风趣传递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信息,“我只能讲到这个份上了”“你懂得”等等,足见他的智勇过人。

有医术的医生很多,但能以高超语言技艺,传递科学精神,且有勇气出来发声的医生,第一印象却只有一个张文宏。但这样的他,竟也开口正能量,闭口岁月静好,和电视报纸上某些僵尸脸的专家,没两样了。

唯一能看到“破绽”的,是他文中许多语言不通的话,与以往的干净利落形成鲜明反差——写这篇文章,他应该也是非常纠结、拧巴吧?


睿智如张文宏,一定明白他今天的声誉是怎么来的。这样发官腔八股文,就像人们把鲜花献给战士,却被战士一把扔在地上,用脚蹂个粉碎。他也一定明白,这样打官腔只会把信任他的人一把驱散,除了换些臭鸡蛋和一些正能量网友的叫好,还能赢得什么尊敬呢?


但他终于还是发声了。在某些视角下,毕竟他有巨大光环和影响力,很多话从他口中说出,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我不知道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但可以想见,这样的口子一开,未来更多通稿一样的赞美与感想,还能避免吗?或许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今的张文宏,在流量裹挟下,在某些人恶意阻击的声浪下,不得不蜕变为一个只讲正确的工具人了。


在那通往鲜花与掌声的大路上,拥挤着口是心非的名流,更多的网红,仍在趋之若鹜;而在我口说我心的小道上,形单影只几个明亮的背影,或被泼泥或被推进水坑,有人退博有人封笔有人匿迹,纷纷陷入沉默。


这不只是一个人的告别。也不只是某一个人的悲哀。


而在悲哀之外,更锥心的恐怕是这样的真相:从没有能移星换斗的超级英雄,举凡“勇士”也都是肉身凡胎的凡人。


不妨换位思考:这种情势下,若你我在他们的位置上,能做的更好吗?


想到这一点,我想我们不能对他们要求更多了。


2021年12月21日,在新华社与新浪微博等共同发起的“年终提问2021”活动中,邀请张文宏为年轻人写下一封信《流水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


流水要争先,靠的是绵绵不绝;我们即使普通,但只要不下场,都会随着时代潮水不断向前。


现在,时代也推着张文宏向前去了。


他说过,待大幕落下,他会非常默默地走开,回归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不妨将这篇最新发文,视为他的转场吧。


请记住他说过的话,他的初心,这就够了。


记住他曾为良知发声的勇气,这就够了。


记住有这样一位横空出世的平民之辈,这就够了。


理解并祝福曾慨言“人活着很难”的平凡的他吧。


至少从今天开始,他能更加平安,而不被氓流撕咬了吧。


别了,张文宏!


为了忘却的纪念,分别是全新的开始。


但愿我们都平安无虞地生活下去,活下去,这是最紧要的。


埋首做好手头的事,心中亮着文明的灯。


他年春暖花开再相见,迎风怒绽纯真的笑脸。


祝好。




也许你还想看:
《徐州日报》前记者:徐州一村中7人贩子拍卖12女人;许多基层干部也参与买卖女人
708专案:当时媒体起名“苏北人口批发市场”
丰县疯母案终章:你我皆花梅



欢迎伙伴们转发、点赞、发表神评!
今日推荐!洞察世事者必备微信号

猫眼君看世界

微信号:maoyanjunkanshijie



推荐理由:

第一时间,深度推送 

热点、痛点、爆点、泪点!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