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春节,为何热闹的让世界瞩目

谭主 玉渊谭天 2021-04-24
超过10000000次。
这是春节期间,谭主在玉渊谭天微博、微信上同步发起的“不返乡手记”话题的浏览人次。

最开始,很多人“不返乡”的这个春节,看起来似乎不再像往年一样热闹。

根据一家互联网机构统计,春运前三日,全国迁徙规模指数同比下降51.24%。
人流确实受限,但“流动的中国”却在这个春节显示出了新的意义。

很多人的不返乡手记里,都提到了同一个词,包裹。许多承载着家乡“味道”的包裹成了这个春节的“信使”。

春节期间,全国揽收的包裹数达到了6.6亿件,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
与物流同样活跃的是信息流
这个春节,一个短视频平台的拜年短视频就有1.3亿个。屡屡创造纪录的,还有电影票房。
春节第一天,票房和观影人数都达到了历史同期最高。紧接着,连续五天单日票房突破10亿,为历史首次
这些“不返乡”成就的“新纪录”,释放了“原年人”的潜力。
原地过年的热闹程度,也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这种惊喜来自何处?从大家的不返乡手记里,谭主找到了答案。


这是谭主微博发起征集活动的评论区,点赞最多的一条不返乡手记。


大家深有同感的,是第一次不返乡对家乡的想念,更是这次“就地过年”的底层逻辑——防控疫情,为了更多人的健康平安。
这次春节期间,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全国只有一例新增本土病例。
有了这个前提,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这次春节能创造那么多令世界瞩目的经“新纪录”
外媒报道最多的当属春节档的电影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当中国票房大热时,好莱坞仍在沉默》。


去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票房收入最多的国家。这个春节,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电影市场的命运截然相反。
报道里写道: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美国和欧洲的电影院基本空无一人,但中国的票房已经快速恢复,影院上座率已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要知道,电影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它的恢复对疫情控制的要求也最高。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春节期间绝大多数影院的上座率依然控制在自去年9月以来规定的75%
北京的要求更严格,2月11日至2月17日,北京各影院的上座率不得超过50%
即便严格至此,今年春节档的电影票房还是达到了80亿左右,而之前最高的记录是58.59亿

▲农历新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比疫情之前还要好
CNN感叹,中国旺盛的观影需求“令人惊讶”
报道里还写道:春节档电影票房的增长为中国带来了又一次提振。
热闹的春节档电影市场,是中国的抗疫能力与经济实力的共振
共振里藏着不少魔鬼细节,谭主就很好奇一个问题,这么多人不返乡,哪座城市的票房贡献度最高?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谭主找到了答案,是上海,一座城就贡献了近4个亿

上海这座城,也是中国大型城市中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但今年,在电影市场中,上海“就地过年”的购票占比达到了75%。

而离上海不远的浙江台州、江苏南通都有超80%的用户选择“就地过年”。
留下来可能是个人选择,但留下来背后,则更多是城市的“人性化”程度。
怎么样更好吸引人留下,这次春节,许多城市都在想办法。
春节期间,全国近300个城市和地区陆续发布了就地过年福利政策,包括发红包、提供租房补贴等等。

留人,成了城市之间的一种竞赛。这种竞赛的手法,跟最近几年,全国不少城市都掀起的“抢人大战”的政策异曲同工。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告诉谭主,就地过年这道考题还未到最终交卷时。
对城市来说,“返乡”与“不返乡”背后,更大的命题是人才的争夺。
这个问题,身在浙江的王君柏也深有感触。
王君柏是江南大学的教授,5年之前,他的一篇返乡手记《失落的乡村:一位大学教授的乡村笔记》刷屏网络。
今年,他留在了浙江宁波过年,王君柏观察到:

浙江省内,包括浙江与福建等省际之间的人才争夺战已经非常激烈。对很多人来说,现在考虑的问题可能不止是返乡与不返乡,更多会考虑城市的引力和包容性


吸引力不在于一时的政策,而更在于城市的发展和机遇

谭主收到的手记当中,不少人提到了一个特别的城市。
“想带爸妈去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远远的去看一眼,这是我去年战斗过的地方,还是蛮有意义的。”

这是中铁三局技术部经理向文秘早早给谭主分享的不返乡手记。
向文秘是重庆人。
去年的春节,他也没有返乡,从大年初三开始,一共在武汉待了78天,负责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技术验收和维护保障工作。
可能很多人第一次春节不返乡的记忆都留在了武汉,也让很多人与这座城市产生了特殊的连接。
今年春节前四天,武汉是国内旅游最热门的十大城市之一。
这是一种吸引力。
比起这些,更吸引人是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韧性
去年一季度,武汉GDP下降40.5%,但到了全年,武汉GDP降幅收窄至-4.06%,实现了超过30个百分点的逆转
先是留得青山,然后是厚积薄发。蕴含在其中的潜力和后劲,两位武汉资深记者很有感触。
湖北卫视武汉记者站站长谢珍告诉谭主,按照今年武汉市的《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武汉市1326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全面复工,赶上全国、领跑全省。
武汉的大项目,更多放眼未来。
2020年全年,即使有疫情的冲击,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依然增加了1842户。
光是一家互联网教育机构的武汉公司,就提供了5000个就业岗位。
科技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加速增长,在为这座城市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空间。
湖北卫视融媒体新闻中心副主任吴博军曾经多次采访过武汉东湖技术开发区相关部门。
他发现,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部门:“互联网+产业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是由光谷的企业负责人选拔出来的,他们最了解企业需求。
以产带人,以人兴城。这是一座城市更核心的吸引力——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净流入人口214.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为19.16%,全国排名第11。

巧合的是,这个排名也基本与武汉GDP总量排名相当。

2020年,武汉的GDP总量是全国第九。
人,才是发展最大的潜力。这样的规律适用于武汉,同样适用于全国。
如果梳理一下过去几年不同城市的GDP增速,会发现一个规律:不少城市GDP增速与人口增速具有较高的重合态势。
就拿这次春节期间同样在旅游热门榜前十的重庆来说。
2020年三季度,重庆经济总量一度高居全国第四,打破了持续20多年的“北上广深”四分天下的格局。
而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重庆人口增加了217万人,人口增速同样排名全国第4。
类似的故事还在西安、合肥、成都等城市上演。
有一个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说的是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原因是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相较于物质资本,增长速度更快。
人与城市的关系,这个春节,又一次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这个春节,谭主在各个平台一共征集到了近400封不返乡手记。


很多人第一次搭伙吃了年夜饭,第一次把很多活动搬到了线上,还有很多人,第一次在春节这样特殊的时刻重新感知了所处的这座城市。


就地过年,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一次重新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互动的机会。
按照商务部的统计,今年选择留守在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居民比往年增加近4800万人。
返乡不返乡,或许并非关键。关键是,如何把“流动”变成“流入”而不是“流失”。
只要心安,即是吾乡。
短期的补贴政策,能否转化成长期的溢出效应,让居住在此地的人,留下他乡即吾乡的动人记忆,从留住人,到成为家,成为新的“共同体”
中国城市,正在给出答案。
大街上,人潮还在涌动。
新年已至,中国仍在前行

扫一扫看更多精彩解读

在339封不返乡手记里,我们重新理解了不返乡


定格时代记忆:记住每一个了不起的你



心安处是吾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